如何成爲一個完整的人,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一生?這本書給你答案!

這是一本很容易被低估的書,因爲它的書名——

《孔子的故事》

“故事”一般被界定爲通俗讀物。

《孔子的故事》的確通俗易懂,但並未因此而減弱它的史料性、嚴肅性和準確性。

相反,這本書,每一頁幾乎都有註腳,引用書目幾十種之多。可以說是言必有據,一絲不苟。

瞭解孔子必定要讀《論語》。

《論語》基本上是語錄體,且無編年,哪段話是孔子什麼時候說的,後人有時很難判斷。

《孔子的故事》所引的文獻,幾乎囊括了孔子事蹟言行的所有史料。

完全可以說,《孔子的故事》是瞭解孔子,讀懂《論語》的入門書。

01

在孔子誕生前,中國的歷史文化,已經積累了兩千五百年,孔子是集大成者也是傳播者;

孔子去世後,中國的歷史文化,又發展了兩千五百年,這段歷史被孔子深深影響。

上下五千年,孔子是中國文明史的分水嶺。

從孔子開始,精神問題和道德問題,開始成爲人類的終極問題。

02

孔子之前,只有“學而優則仕”的人和“學而優則仕”的人。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志於學”的人。

“志於學”的孔子,創辦了“有教無類”的私學,培養了更多像他一樣“志於學”的人,這是中華文明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

樊遲向孔子學習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又請求學習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菜農。”樊遲出去了。孔子說:“樊遲真是小人呀。

孔子辦的不是農業技術學校,而是青年幹部政治學院。

學生要學習的,不是具體的技能,而是領導力、決策力、價值判斷力。

別人學技能都很功利,只有孔子關心技能背後的原則。

這是孔子超越時代的地方。

可以說,孔子是中國最早的獨立知識分子

03

孔子所處的時代,社會制度開始瓦解,諸侯不把天子當回事,貴族不把諸侯當回事,家臣不把貴族當回事,低等級的人拼命往高等級爬,想取而代之。

所以,孔子提倡“禮”,要求每個人安心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待着,做事情要符合禮儀。

孔子一生有兩大事業,一是從政,二是辦學。孔子爲什麼要從政呢?從政可以強化宗法紐帶,進一步復興封建等級社會。

孔子爲什麼要辦學呢?辦學可以讓窮苦孩子掌握做官技能,擺脫原來的社會階層,爲此,孔子甚至還在國際間流動辦學。

但仔細看,這兩大事業的目標其實是衝突的。

辦好了學,苦孩子越精通做官之道,就越不甘心繼續當下等人,如果階層流動越頻繁的話,封建等級社會就會瓦解得越快,這就和孔子的從政目標衝突了。

04

孔子的弟子,風格個個不同。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孔子只教人生大道理,只要遵守這個大道理,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自由生長,成爲自己想成爲的那個人。

這就是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最偉大的地方。

決定一個民族前途和命運的,是人心,而人心是教育塑造的。

孔子對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就是奠定了教育的重要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