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期【教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文/高平三中  張永剛

【設計說明】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統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詩詞曲五首》中的第二首。這五首詩體裁廣泛,詩詞曲盡在其中,可以說是展示了我國詩歌的發展歷史與無限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歌行體古詩,教學這首詩,可以考慮品析手法的詩意運用。

【教學設計】

教學鋪墊:

        1.作者簡介:岑參(718年?-769年?)盛唐邊塞詩人,長於七言歌行,由於他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有深刻體驗,故其詩多描寫邊地征戰生活,邊疆奇特風光及當地的生活習俗。他的詩氣勢磅礴,想象豐富奇特。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著有《岑嘉州詩集》。

        2.邊塞詩: 反映邊塞戰爭、邊塞生活、邊塞風光和 其他問題的爲題材的詩歌。高適、岑參是“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合稱“高岑”,其中以岑參詩歌藝術成就最高。

        3.歌行體:古代詩歌的一種體例。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行”是曲的意思 ,相對於格律詩比較自由。

課堂活動:

  一、朗讀詩歌,感知內容

1.朗讀詩歌,讀準字音

折(zhe)  胡裘(qiu)  飲(yin)  羌(qiang)  掣(che)

2.朗讀詩歌,讀出層次

        請同學們朗讀詩歌,把詩歌分爲“詠雪”和“送別”兩個層次。

        男同學讀第一層,女同學讀第二層。

        女同學讀第一層,男同學讀第二層。

      全體同學齊讀全詩。

二、品析詩句,理解詩情

1.賞析第一部分:詠雪

賞析話題:

      我認爲“……”一句寫得好,原因是……(可以從感官角度、修辭、表現手法、畫面、情感等方面來欣賞)

        師生交流。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卷”“折”字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風勢之猛、遍地肅殺的景象。“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字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景象,“即”字表現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詠雪的千古名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梨花喻冬雪,以春景寫冬景,比喻新奇貼切,寫出了邊塞雪花漫天飛舞壯麗風光,表達了詩人的驚喜之情。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筆觸由帳外寫到帳內,側面描寫出雪天寒冷的生活情景。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運用對偶修辭手法,生動地表現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難以忍受,表現了邊塞軍營中將士的苦寒生活,從側面反襯邊塞的寒冷。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此句起承上啓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 用對偶、誇張和寓情於景的寫法,寫出了天寒地凍、愁雲滿天的景象,表達了對友人的擔憂之情,爲下文寫送別的場面,營造氣氛。

2.賞析第二部分:送別

賞析話題:

        這一部分的每一句都和“送別”有關。

        師生交流。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此句描寫了送別宴飲的場面,並連寫三種樂器寫出送別的熱鬧場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此句寫送別之所見。“紛紛”寫出雪之大,“凍不翻”則寫出天之寒。 “暮雪”和“紅旗”色彩對比鮮明,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天氣寒冷,富有表現力。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此句點明送別地點的轉換:轅門——輪臺東門,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雪滿天山路”表現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傳達出了詩人對即將遠行的朋友的擔憂之情。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句寫送別之深情。“雪上空留馬行處”此句採用了中國繪畫藝術中的“留白”手法,寫出詩人佇立遠望的情形,“不見”和一個“空”字,均傳達出詩人因朋友的離去而產生的依依不捨和無限惆悵之情。

3.教師小結

        此詩通過描寫塞外冰天雪地的綺麗風光,烘托出邊塞將士和詩人自己的豪邁氣概和壯烈胸懷。抒發了雪中送友的深摯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依依不捨和無限惆悵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