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2·21|你为什么不当官啊

在孔子看来,为政是其实现仁的思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的的思想并没有多少人接受,而且,那时的政治是贵族政治,普通人是难以达到权力阶层的。孔子十七岁时即博学而成名,但直到五十一岁才当上中都宰,而中都也只是个小地方。不能见用,不能实现理想,是孔子一辈子心中最大的痛。孔子那种通过出仕实现他治国理政主张的急切,那种不见用的无奈,那种对当权者的失望,那种被迫流离的困窘,通过《论语》中那些短短的章节,被描述的淋漓尽致。

偏偏有人往他的“伤口”上撒盐。

“或”,有人。“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书》,指《尚书》。“施”,施行、延及,体现。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三句是《尚书》的逸文,“作《伪古文尚书》的便从这里采入《君陈篇》”。我们现在看到的《尚书·君陈》有这样的记载:“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周公去世后,周成王任命君陈代替周公治理东部殷民,制作策命,如此说。

《论语》中有“为政”和“从政”两个概念。一般理解,这两个词没有什么差异。但细细体会,也是有一些不同的。从政,一般就是指单纯的当官从事政务、管理政事,如“今之从政者何如”;为政,则含有在上位而研究、指导、管理政事的意思,如“为政以德”。

本章的或问“为政”,是当官从政的意思,而孔子回答的“为政”则是后一个意思了。孔子以“为政”回答“从政”,既回答了或问,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章,我们把本章的“为政”翻译为“从政”。

有人对孔子说:“孔先生啊,你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去当官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啊,只有孝是最大的道了!把孝的道理推广到兄弟友爱相处,推广到从政上去,社会就会和谐有序了。’我现在宣传推广孝道、德政,这就是从政了。还要怎样才能算是从政呢?”

孔子曾教导说,弟子要“入则孝,出则悌”;有若(子有)也说过,孝悌是仁的根本。因此,孔子认为,如果能把孝悌的理念教给百姓,百姓按孝悌的要求去做,国家也就实现治理了。这也是为政,而且是最大的为政。能够以思想教育人民,是天下最大的为政。

孔子虽然想直接从政去教化人民,但如果不能,而去宣传治国理政的大道,不也同样是参与政事了吗?孔子提倡“孝”“仁”,主张“德政”,认为这是治国理政的首要。人人孝敬长辈,兄弟友好相处,家族就会和睦;统治者如果用这种道理、原则去管理被统治者,那么社会就会和谐。

这一章的问答,可能发生在孔子为中都宰之前,细细体味孔子的回答,似乎充满了悠悠的酸楚;又或者发生在孔子回国之后,细细体味孔子的回答,则充满了孔子的耳顺和随心所欲之悟。

以思想育人,教化天下,为帝王师,为万世师,什么样的为政、从政又能够比得了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