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曬場上的那盞燈

老家雖在農村,但八十年代初就住上了六戶聯排的二層樓,當年還是挺先進、挺亮眼的。

十幾年前,在家種地的父母都已年過七十,又不肯跟我們進城,我們只得爲父母親將老樓修繕一新。考慮到他們年事已高、腿腳不便,我們便在一樓門外加裝了一盞門燈。

這是一盞節能燈,功率不小,照得並排的左鄰右舍門前也是一片光亮。這一來,父母親晚上方便多了,也給鄰居們帶來了便利。夏天的晚上,父母親放着空調不用,搬出涼榻摺椅,在門外乘涼。左右兩邊的幾家,都是與我們平輩的中年人,勞碌了一天,在一起嘮嘮家常、說說農事,也交流各家孩子在外地的情況。老人與鄰居們相處融洽,我們弟兄在城裏上班,也就多了一份放心,少了一份不安。

夏收、秋收時節,幾家房屋門前連片的水泥場上,堆滿了晾曬的小麥、玉米、黃豆等,父母親田少了,用不了那麼大的曬場,於是我們家的曬場,哪家需要,就哪家使用。老人整夜不關門燈,照顧着幾家連夜趕工,好讓鄰居們早點兒打糧售賣。

儘管是節能燈,不是農忙收穫季節,父母親還是捨不得通宵亮着,怕多花電費。正常晚上十點以後,門前路上斷了行人,他們會在牀頭把燈關掉,能省則省。

西邊的鄰居英兒,兒子和丈夫都在上海打工,平時一個人在家,經常藉着我們家門燈,帶晚乾點雜活兒。這一天,父母親早就熄燈睡覺了,她從外面回來太晚,黑暗裏竄出一條大黑狗,追着她咬,她嚇得哇哇大哭,摔了一跤,折了腿骨,只好打電話讓丈夫回家照料,後來又把她帶去了上海服侍。

這件事發生後,父母親一直很自責,認爲那天十來點鐘如果不關燈,這事就不會發生。我們回老家時,老人談起這事,覺得像是自己犯了錯、欠了人家似的。母親唸叨着說:“要不是圖省點兒電費,把這燈關了,英兒就不會挨這皮肉之苦……”

老人這麼一說,倒讓我想到了辦法。市場上有了太陽能燈,何不在門口現成的網線杆子上裝上一盞?裝盞燈舉手之勞,花錢有限,六戶人家都能照顧得到,做了一件好事,又避免了父母親心疼電費。當即上淘寶一查,好的也才兩三百塊錢。我對母親說:“你們等着,我馬上就下單,貨一到,就給你們裝上。”

太陽能燈很快就裝上了。設定時間以後,每天從天黑到天亮,只要不下雨,它都能正常工作。打這以後,我們這一排房子門前的水泥場上,從晚上到早上,基本上都是一片光明。逢上下雨天,太陽能燈亮不了,父母親便把原來房檐下那盞節能燈打開,讓它通宵亮着。

今年夏天父親過世,八十八歲的老母親跟着我們進了省城,老家那盞太陽能燈仍在那兒亮着。母親說:“晴天倒也罷了,逢上陰雨天,家裏又沒人住,屋檐口門燈也亮不了囉……”聽她的口氣,她對自己不在家住、門燈不能亮,還滿是遺憾。

就一盞燈,母親還在心裏掛念着。我明白,母親牽掛着的,不僅是那盞門燈,更多的是她對父親、對老屋、對鄉鄰們的念想,是那一份濃濃的鄰里情。“布德施惠,悅近遠來”。這麼些年來,曬場上的一盞燈,讓父母親體會到一種鄰里相幫、施惠於鄰也受惠於鄰的欣慰,讓他們一輩子善良待人的心願,得到了些許滿足。

我答應母親,那盞太陽能燈如果將來舊了壞了,我還要購買新的換上,延續它的使命,讓老家門前的曬場永遠亮堂堂的,繼續方便左鄰右舍的同時,也讓老屋不至於變得冷清。母親對我的想法很是贊同。

我想,父親如果還在,他一定也會支持我這樣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