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抑(賞析)

【賞析】

《毛詩序》說此詩爲:“衛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也。”詩歌層次分明。前三章組成第一個層次,陳說“靡哲不愚”的普遍道理,從正反兩面進行對比;接下來的六章和最末三章構成了第二和第三部分,從正反兩面深入分析,苦口婆心地告誡,反覆致意。首章先從哲和愚的關係說起,“抑抑威儀,維德之隅”,採用賦法,從哲人形象寫起,並進而引出“靡哲不愚”的諺語,作爲提綱挈領式的文字。次章從內外政策說起,告誡子孫要做到以德服人,外修文治,內修德政。第三章詩人不遮遮掩掩,直斥當今君王之“愚”。“興迷亂於政”、“ 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女雖湛樂,弗念厥紹”,多是無道之舉,迷亂之政興,道德之風壞,驕縱酒樂,不思治國。此章詩人指出了君王的平庸無能,內不能主持國政,外不能抵禦外辱。

詩人在第四章中提醒子孫不要迷信上天庇佑,要整頓甲兵,勤於政務,防止外敵入侵。第五至第九章中,詩人強調慎言慎令,言論政令都要合乎民意,而且需要認真聽取民意,如此纔會得到人民的認可和信服。總而言之,詩人認爲只要自己“敏於事而慎於言”,就不用擔心別人的指責。

後三章中詩人直呼“小子”,既有對子孫不聽自己忠告的憂慮,又有長輩對後輩們殷切的希望。子孫依然渾渾噩噩,不明自己良苦用心。在憂憤中詩人結束了全詩,警告子孫當前天下危難,四方多事,應該聽從勸誡,如此才能保存自己的封國。

詩歌結構嚴整,典雅厚重,憂憤多變的語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詩人作爲一個長者,見多識廣,博學多識,富有智慧,語氣在前部分詩歌中顯得雍容和緩,見識高妙,感情真摯,隨着感情的加深,詩人情不自禁地對子孫們的行爲產生了憂憤之情,顯得急切。此外,語言精練,富有警醒意味。詩人用“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爲也”作比,說明言論謹慎的重要性。用淺顯易懂的事物說明了深奧的道理,可謂詩中充滿箴言道理。

詩人從“靡哲不愚”推演出一套普遍的人生哲理,說明哲人都會有愚昧的時候,就更不用說常人了,因此把後天對人的影響和改造上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詩人高人一籌的認識在於,他跳出了“王者聖人”、“受天命”的條條框框,看清了君主也需要加強德行的學習,從而揭開了統治者身上的神祕面紗,反映出了歷史的發展趨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