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你要成爲一個真正的管理者

在經營良好、市場整體向上時,很多企業並不重視管理,甚至於在很多企業,其決策者會認爲管理是多餘的,很早以前,某建築設計企業的負責人和我講:我們不需要管理啊!我們的任務就是“畫圖、收錢”,其他動作都是多餘的,都是成本,應力圖砍掉……很多人也經常提及:企業經營良好時,會掩蓋很多管理上的問題,實際上,據我觀察,那些處於快速增長中的企業,常常會忽略、掩蓋甚至滋生很多管理問題。

前段時間,我們聽到馬化騰在某次大會上,對部分業務進展不理想大爲光火,開始點名批評部分高管;最近,關於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批評“PPT高管”的新聞在網絡上刷屏,……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企業開始重視管理、關注管理者的信號。實際上,近半年以來,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和重視內部管理提升了……

現實中,我也經常碰到有決策者、管理者問我:到底什麼是管理者?通常來講,如果你在一個企業擁有一個“管理職位”,你可能已經認爲自己是個管理者。同時,你也許認爲“管理者”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形象,跟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其實,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擁有什麼職位,你都需要做一個管理者。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管理者?如何真正的管理者?下面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管理者的三個定義,重點是第三個定義。

第一個定義,管理者是有下屬的人。這是大多數人對管理者的定義。根據這個定義,我接觸到的很多客戶,他們都屬於管理者,或者將很快成爲管理者,對這部分人而言,學管理尤爲重要。

第二個定義,一個人如果對組織的整體成果做出實質性貢獻,這個人就是管理者。這是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其代表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出的定義,我通常稱之爲“大師定義”。在德魯克看來,有下屬的人不一定是管理者,而相當一部分知識工作者,即使沒有下屬,也是管理者。

第三個定義,是我在前人的基礎上給出的一個參考:管理者就是利用資源實現目標的人。這裏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能夠利用資源,包括公司內、外部的可以調配和使用的資源,這無關乎是否有下屬,僅是資源多寡的區別;二是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些人可以自己確定目標,有些人由別人來確定目標;這二者都有差別,但其共性是:利用資源實現目標,進一步來講,因目標的不同、所能使用和調配的資源有異,可進一步分爲基層、中層及高層管理者。

在我看來,成爲真正的管理者,就是要成爲一個能夠有效利用資源實現目標的人

第一,管理者應該知道自己可以有效整合和使用的資源,最關鍵的是要要提升自己對管理的認知。我們在幫助企業做戰略規劃時,通常會提出“整合資源”,這時我們通常會非常認真地將客戶可以整合的資源、可以使用的資源一條一條列出來,並且提出整合的路徑。管理者到底有哪些資源可以整合呢?應該說是因人而異、而企業而異,但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管理者必須要學習管理的經典套路和方法

德魯克講過一句話,叫“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很多企業及管理者將這句話奉爲圭臬,實際上在我看來人最大的盲點就在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類似地,我接觸的大部分管理者,在我看來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書讀得太少”,連最基本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型都知之甚少,他們對管理者的認識侷限於前面我講的第一個定義。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講:認知能力是人最核心的競爭能力。我一直相信,只有“知”以後的“行”纔是“真行”,也只建立在“知”基礎上的行,才能真正落地。回到德魯克的“知、行”理論,實際上,德魯克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改變了我們的“知”。以創新著稱的管理大師克里斯坦森總結德魯克的貢獻時提到:在德魯克對管理 人做出的所有貢獻之中,最重要的是他教導我們如何思考。

第二,所有的管理方法和工具都只是參考答案,而真正的管理者要形成自己的參考答案。大部分人都認同一個觀點:管理是軟科學,非硬科學。或者也有人將其描述得更有格調一點:管理既是科學,也是藝術。

實際上,在工作中,我也常常和客戶講,管理沒有標準答案,管理只有參考答案。也就是說鮮有放之四海而皆能產生成效的管理法則,這也是我看到爲什麼有些管理規則在A企業成效明顯,而在B企業卻幾乎是垃圾,前些年有本書叫《海底撈你學不會》,確實,大家都學不會,但是,我更想說的是,除了海底撈你學不會以外,蘋果、谷歌、微軟、騰訊、華爲……你都學不會。

管理之所以沒有標準答案,我總結爲三方面原因,一是現實很模糊,答案都是猜。在戰略學上有一個用得很多的詞——好戰略都是事後諸葛亮。這也是爲什麼最近幾年越來越的企業戰略都不算成功,就是現實太不確定了。二是情境各不同,答案都得變。我們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雖然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都大同小異,但其關鍵點就是那點“小異”,有客戶有時候和我開玩笑說,你電腦裏有那麼多的模板,改一改就行了,爲啥要收這麼高的費?我通常的回答是,我現在就把模板給你,你要多少模板,我給多少,只要正常諮詢是十分之一的錢,一手交錢,一手給模板……實際上,沒有一個客戶會選擇這種方式……

三是背景很複雜,答案都得加。理論是對現實的簡化,一定比多姿多彩的現實更抽象,是拋開了許多具體情境的,因此不一定適用於你的具體情境。以我主持或參與過的差不多100個人力資源項目爲例,實際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項目的成果是完全一致的,高度相似的都沒有,通常我們也想着要標準化,要省事,要高效,但實際上,每個項目做下來,發現都是個性化的。這大概也是管理諮詢難以複製的主要原因!

在前面我講到,很多管理者的根本問題是書讀得太少,實際上,還有少數管理者的問題是書讀得太多,他們會動輒引用德魯克的話、明茨伯格的話、張瑞敏的話、任正非的話……但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如果說書讀太少的管理者的任務主要是:吸收。那麼書讀多了的管理者主要任務就是:建構自己的參考答案

開展這個任務,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攢素材。第二步,成文章。攢素材,就是從自己吸收的那些經典參考答案中,選出自己覺得最有用的少數關鍵模型。需要注意的是,“選”雖然可以原封不動地借用,但常常需要對原模型進行修改,我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理解的話表達出來,用自己觀察到的事例、案例形象化表述;成文章,就是在我們選出來的模型之間建立聯繫,把它們構建爲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我自己的一個方法一是定期寫文章、優化培訓使用的課件,把自己收集、思考的點滴形成文章;二是在小範圍內分享,就是和同事、客戶之間分享、完善。

實際上,這兩步在時間是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攢素材時就要想着成文章的需求,成一部分文章後就可以繼續對素材進行補充和擴張。

願2023年,你能成爲一個真正的管理者!(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歡迎關注)。

作者簡介

王榮增管理諮詢師、國際註冊管理諮師(CMC)、管理培訓師、商業作者。專注企業文化、人力資源諮詢及培訓,著有《精進管理:如何成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