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讀王崧舟《美在此處》1

第一講  語文教師如何細讀文本內容

    用王崧舟老師的話說,細讀文本應該是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

    細讀文本就是直面文本。細讀文本就是直接的專注的讀文本,和文本面對面地對話互動交融。我們備課不能一開始就用別人的解讀來取代自己的解讀,用別人的體驗來遮蔽自己的體驗。

    細讀文本就是字斟句酌。在細讀文本的時候,不放過文本當中的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詞語,甚至任何一個標點。將自己整個的沉入到詞語當中去,然後纔會有所發現,有所體悟。

    細讀文本就是感同身受。把自己擱進去,讓自己活在文本當中,跟文本中的形象一起喜悅,一起悲傷,一起在文字中“出生入死”。這樣一種感同身受,切入生命深處的閱讀才叫細讀。把自己逐漸放進文本語境的過程,是讓自己活在字裏行間的過程,置換角色,切己體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才能與文本真正真實真切地相遇。

    細讀文本就是比較品評。細讀文本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比較,只有這樣我們才知道它的好,才知道它的妙。所謂比較品評,就是要讓自己穿行在多重話語之間,在多方的比較中看看出他的好,看出他的美。文本的內涵是豐盛的,是常讀常新的細讀文本。細讀是一種穿行的方式,是一種老牛犁地的深耕細作的方式。

    細讀文本就是擦亮語言。擦亮語言,就是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出發點是語言,歸宿還是語言。中間就是語言所承載的形象、情感和思想。把語言擦亮,用語言的眼光去看文本,就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因爲語言形式對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是個渾然不覺的存在,一個巨大的祕密。細讀文本不僅要關注內容,關注思想和情感,更重要的還要關注語言本身,因爲不同的語言所表達的意願,節奏和神采是不一樣的。所以,細讀文本就是從語言出發,最後又回到語言,這樣的過程是不斷擦亮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激盪詩意的過程。只有擦亮了語言,語文的獨當之任纔有可能真正落實到我們的課堂上。

    文本細讀就是想象還原。我們在進入文本時,一定要始終保持一種全然進入的敏感和警覺。要打開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精神胸懷敞開,再敞開。對每一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抱有那種林黛玉進賈府似的敏感和警覺。

    文本細讀就是尋找縫隙。縫隙就是矛盾,就是衝突,但它可能不太引人注意。所謂尋找縫隙,就是追尋那個能把握到文本之魂的通道。那個通道可能非常狹窄,非常細小,不細讀,可能發現不了;不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聲音可能會被你忽略。文本中的聲響,因爲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所以藏得深,聲音細,你只能選擇傾聽。而文本的詩意往往就藏在要被你發現的縫隙之間。

    尋找縫隙就是在無疑處生疑,在生疑處解疑。文本的詩意,非但不會在疑問處、破綻出退去,相反,隨着我們對縫隙深入骨髓似的細讀,詩意將如夏花一般絢爛綻放。文本細讀是開掘文本詩意的有效方法。讓文本細讀指向文本詩意,在文本細讀中開掘文本詩意,使文本細讀成爲文本詩意的發現過程,這是詩意語文走向實踐的重要策略。

    文本細讀就是開掘意蘊。意蘊不是形象,但一定是通過形象來顯示的,並且比形象要更爲深遠,它深藏在字裏行間,等着我們去開掘,去發現。

    細讀文本的終極意義就在於,你細讀的那個不只是那個文本,而是你自己。文本是你自己的精神倒影,你的精神倒影的深度高度決定着對文本細讀的樣子。一個人的文化視野、言語稟賦、審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決定了你的細讀。

    細讀文本不是從文本開始的,而是從自己開始的,細讀也不是到文本爲止,而是到“自己”爲止。文本細讀是我們在發現文本的同時,最終發現全新的自己。

      願得先生思想精髓細讀之,手記之,琢磨思索,內化於心,遂踐行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