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2·23|十世可知也

孔子认为,历史是文化传承和积累的结果,只要坚定文化传承的理念,历史总是有规律可循的。

古时把30年作为一世。因,因袭、沿用、继承的意思。损益,减少和增加。

孔子认为,历史的发展总是有其规律的,只要思想文化制度等能够传承、延续下去,那么历史的大方向也就不会有大的变化,三百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也是可知的。当然,后来的朝代也会根据其时代的变化,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作一些改变。前代一些不适宜的,会废除;当代一些新的举措,会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损”“益”。

思想文化特别是制度的传承,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靠人们的语言、生活习惯等的延续来反映。即使在现代,由于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其历史只能通过一些专业人才通过口述史诗等方式“口口相传”而传承下来;其他的文化,则通过服饰、饮食、生产工具等方式传承。有了文字以后,则可以通过史料的记载来传承。

但是,也存在着历史资料灭失等问题,以至于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印证出现不足或者断档。比如,孔子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3·9)征,是证明、证实的意思。文献,是两个概念。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保留在故老先贤记忆里的历史(朱熹《四书集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