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沉默的大多數》(三)

這周比較慵懶,讀這本書的內容不是很多,但還是想就讀過的其中幾篇文章談談自己的想法。

我想說的第一篇文章是《百姓·洋人·官》,文章以石頭剪刀布這個遊戲的勝負關係來類比百姓、洋人和官之間的關係。說是百姓怕官,官怕洋人,而洋人又怕百姓,因爲洋人怕老百姓揍,官管百姓,而官又怕洋人找政府。當然,以上是清朝背景下發生的事情,所以現在我們估計很難看到了,但是我想,像這種現象還是蠻有意思的。就拿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怕老爸揍,老爸怕老媽揍,老媽怕被孩子磨。所以,明白了這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很多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我想說的第二篇文章是《優越感種種》,就我的理解,這篇文章至少表明了兩點。一是當別人在我們面前表現優越感時,我們惹不起總可以躲得起,敬而遠之爲妙。二是我們不要有那種種的優越感存在,畢竟誰沒有在某個領域特別的厲害呢?說到這裏,我想起了小學時期學過的一篇文章。文章內容是駱駝和羊爭論高一點好還是矮一點好。駱駝說高一點好,理由是高一點可以喫到樹上的葉子。接着它就做了示範,頭一擡就喫到了樹葉,而羊即使將腿趴在牆上也夠不到樹葉。當然,羊也不服氣,它說矮一點好。說着就進入了一個矮小的洞裏面,而駱駝即使雙腿跪在地上也鑽不進這個洞。最後,它們找公雞評理,公雞自然說出了各有各的長處一類的話。在這個故事裏,我們明顯能夠發現羊和駱駝被對方所謂的優越感給矇蔽了雙眼,所以才進行了無謂的爭論之中,反觀這隻公雞,它將事情則看得很清楚,所以我想毫不吝嗇地誇獎一下這隻雞,這真是一隻具有慧眼的雞。所以,但願我們也能具有這隻雞這樣的慧眼吧。

我想說的第三篇文章是《東西方快樂關之我見》,文章中王小波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說是西方人從追求物質中獲得快樂,而中國人從追求精神中獲得快樂。當然,不論從何種途徑追求快樂,都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事情做過了頭,就未必好,王小波將事情做過了頭的現象叫自激。比如個人過度追求物質就可能陷入拜金,國家過度追求物質則容易陷入侵略,不是侵略其他國家就是大自然。而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路上走過了頭,也不會有什麼好事。比如孝敬父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希望別人都誇你孝敬父母則不正常。又比如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隱士,可是一些隱士雖然隱了,然而對外界的事卻瞭如指掌,這是哪門子隱士呢?所以很多人就批評說中國有很多假隱士是有道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