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精神家園》(四)

這周讀的幾篇文章,主要內容多與影視產業現象有關,寫作方式便是小波從這些現象中得到的思考,這就爲我從這些思考中得到一些其他的思考提供了基礎。

在《我對國產片的看法》一文中王小波指出:單個藝術家有什麼風格都可以,但說到羣體,就該有另一種標準。

每個藝術家可以有自己的風格,也應該有自己的風格,然而當每個人的風格都朝着一個方向發展時,情況會如何就不言而喻了。但是我有一個疑問,那麼多藝術家,爲什麼都朝着一個方向發展了呢?我覺得這是一個關於創新與模仿的問題。

一個再高大上的東西被模仿濫了,也只會讓人有作嘔的感覺,我們現在感覺很多作品不堪入目不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嗎?所以現在很多人寧願刷好幾年的劇,也不願意將就着追目前所謂的新劇,這是有道理的。

另外,在這篇文章中,王小波還表達了另一個觀點:作品培養了觀衆的口味,觀衆的口味再來影響作者,像這樣顛過來、倒過去,肯定是很沒勁。

作品培養觀衆的口味,觀衆的口味影響作者,我覺得這句話很好的說明了一個問題:一流的作者創作了一流的作品,一流的作品培養了一流的觀衆,而一流的觀衆又反過來影響一流的作者,這無疑是我們樂於看到的現象。可是如果將這個“一”換成“四五六”等等,那未必是什麼好事,至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一個現象:爛片爲何層出不窮。因爲只要有“四五六”流的觀衆在,“四五六”流的作品就不會絕。我還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爲“四五六”流的作品貢獻力量,但是我爭取不做“四五六”流的觀衆吧。

在《電腦特技與異化》一文中,王小波指出:作爲藝術家,我認爲一切技術手段都是我們同化的目標。

這句話無疑是小波對那些將電腦特技視爲洪荒猛獸人羣的一種諷刺。我想,作爲一個藝術家,只要是有利於提高他的作品層次的東西,他都是需要消化吸收的。在這一點上,我是同意小波的說法的。然而,現在的一些現象卻讓我產生了另外一種擔憂,他們不再將技術視爲洪荒猛獸了,反而視它們爲救命稻草。比如在有些作品裏面,演員們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而用技術來彌補自己的短板,這明顯就是本末倒置了,因爲這是演員們被技術同化了。想着一個活生生的人竟然被一個死物給同化了,我也不清楚我的內心是何種滋味。

在《好人電影》一文中,小波引用了一部外國電影來向我們展示外國的好人電影是如何拍攝的。通過對比,他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的電影裏,好人滿嘴豪言壯語,效果倒未必好。

這是爲什麼呢?我想,大概是說着豪言壯語的好人未必是真好人,即使是真好人也容易遭人質疑。爲什麼呢?你真的有那個高尚,做好事就行了,何必去豪言壯語呢?當然你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說辭,你可以說你的豪言壯語是爲了鼓舞士氣。但是別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番想法,你話說的那麼好聽,不就是在向別人標榜你是個好人嗎?所以這在別人看來,你的高尚下面是有一層陰影的。我想既然如此,好人電影向國外那樣拍——好人做好事,做得讓你不知是在幹啥——或許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吧。

在《承認的勇氣》一文中,王小波指出:總而言之,人生在世,常常會落到一些“說法”之中。有些說法是不正確的,落到你的頭上,你又拿它當了真,時過境遷之後,應該怎樣看待自己,就是個嚴肅的問題。

我想,任何人都逃脫不了落到一些“說法”中的事情。然而不同的事情是,一類人只將別人的說法聽聽作爲參考就好,最後做決定的還是自己。對於這類人,我表示欣賞,至少他們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另一類人中,他們將別人的說法奉爲神丹妙藥。而聽信別人的說法,萬一產生了不好的結果,他們之中又分爲了兩類人。一類人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對於這類人,我仍然表示欣賞,因爲他們至少還有勇氣,用小波的話說就是“承認自己傻過,這是一種美德”。所以我最瞧不起的人是自己不僅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結果聽信了別人的說法做錯了事又沒有承認錯誤的勇氣,這便是我說的另一類人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