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39: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中庸》39: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所以,内在心意足够真诚、纯粹时对之的追求便会生生不息。生生不息便会长久着意于斯,长久着意于斯自会显露于外,显露于外者自会求悠远长久,悠远长久的必然广博深厚,广博深厚自然体现为极高光明。广博深厚能够承载万物,极高光明能包罗万物,悠远长久能成就万物。广博深厚与地道相合,极高光明与天道相合,悠远长久则无时不宜。达到这种程度,无需刻意表现也能自然显明,无需刻意行动也能影响改变,无需刻意作为也会有所成就。

人常讲做人要堂堂正正,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到底该怎样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呢?

《中庸》以天地宇宙为法则,塑造和描摹了人之为人的意义与价值。

一、与天、地并立

《中庸·尽性章》认为,至诚之人可以“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从而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帮助天地化育万物,与天、地并立为“三才”——《三字经》讲“三才者,天地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庸》将人提升到了与天、地并立的高度,“赞天地之化育”的“至诚”的人是人之为人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天的德性在高明,地的德性在博厚,时空宇宙的德性在悠久无疆。而这些,全部可以通过“至诚”来完成。

《中庸》所讲的“至诚”,与《大学》八条目中的“诚意”一脉相承。“至诚”是“诚意”的程度。这里不存在比较级与最高级的问题,因为“诚意”是就作为个体的人而言的。对于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只有完善的“诚意”和不完善的“诚意”之分,不存在横向对比的问题。当一个人纯粹自己内心所发之意到所能抵达的最为完善的程度时,对于所中意、在意的一定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没有止息自然会长久,长久着力了自然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的成效作为良性循环的不竭动力会鼓励人坚持做下去。最后,便博厚如地,高明如天,悠久无疆如宇宙,与天地宇宙共同显明于世了。

二、赞天地之化育

法天、法地以成人,还要法天、法地以做人,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赞天地之化育”。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如地是为了像地一样承载万物;高明如天是为了像天一样包罗万物;悠久无疆如时空宇宙是为了像时空宇宙一样成就万物。

三、不可为而为才是人生

放眼人类历史,真正能做到高明如天,博厚如地,悠久无疆的能有几人?愿意如天般包罗万物,如地般承载万物,如时空宇宙般成就万物的又有几人?

前者或许是因为“至诚”不够,后者呢?

“至诚”在一切君子心中,大概只能是一个“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理想境界。这个理想境界的本源恰在《中庸》。《中庸》之所以不息辞藻地形容、比拟这个难以企及的高明、博厚、悠久境界,就是为告诉后人,人的修炼是没有止境的。

王阳明先生讲“心之所动便是意”,“至诚”描摹的是自心发动所产生的意的纯粹、完善程度。正因为“至诚”的完善,是极为个人的事情,无需也不可能作横向的比较。所以,自心发动之意的纯粹、完善程度,只与自己有关,与他人无干。

做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与自己有关,与他人无干!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许,这才是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