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解人格結構》第二部分性格組織的類型

第二部分章節組織的思路

作者主要思路是從四個方面來組織章節,理解個體:驅力、自我(自我係統怎麼運作?)、客體關係(主體,我;客體,存在於“我”之外的事物;客體爲我服務;發展,豐富體驗,我爲客體服務)及自體心理學(我和我的關係。我是誰?面對他人質疑,我怎麼應對?)。

研究發現,若要探索人格差異,識別和理解內隱的情感十分重要(在關係互動過程中語言或者行爲背後有情感在流動,是什麼?識別區分是基本情感:喜怒悲恐,還是複合情感:焦慮或抑鬱?或~~)。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面部表情模式(情緒拼圖),或獨特的情緒表達方式(情緒印章)。穩定的人格結構包括什麼?認知(怎麼看事物),情緒情感(激活的情感)和意志行爲(採取的行動)。

這一段我聯想到態度的三因素,認知、情感和行爲傾向互相影響,當認知和情感出現衝突,行爲傾向以情感爲主。

性格病理和情境因素

每一種人格都包括病態和常態兩個方面,人格由個體的成長經歷和應對方式共同構成。多數情況下都不適合用“異常”來描述。無論個體屬於哪一種人格類型,都會同時兼備其他人格的某些特徵。即便沒有達成人格障礙的程度,對來訪者的性格特徵進行評估也非常有價值。驅力(驅力來自於哪裏?人類的天性和個體的天性或者情境?)絕不等同於病態。只有當個體的人格過於刻板以致阻礙其心理調試時,纔可能出現病態性格或人格障礙。治療師需要注意情境因素和性格因素所產生的相對影響。當人們長期處於無法擺脫的困境時,常常表現爲人格異常(爲什麼現在來治療?)。

人格改變的限制

心理治療能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人格偏差,但無法撼動驅力。新的體驗和感悟能擴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現實自尊感,但人們仍善於固守自己的內部“工作模型”,核心的心理表徵(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動中的內部再現。比如,提到蘋果,那麼多種蘋果類型樣子,在個體心目中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小時候媽媽隨手朝他扔過來打到他的眼睛的一個大蘋果,很疼很疼,眼睛被砸的烏眼青好長時間。)以及衝突、期望、情感及防禦。對原先自然而然的行爲得以掌控,能增進人的自由感。

      我們帶着自己獨一無二的人格密碼,怎麼形成的?這背後有我們獨特的成長經歷和發展出的應對方式。瞭解自己人格形成的過程有助於個體接受自我。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的應對方式。        不同人格的個體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如何應對外部世界?在後面的章節中,作者帶着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的世界,我們的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