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可之旅16】動力的誕生:爲什麼有些人在外面唯唯諾諾,在家裏卻打老婆孩子?

動力的誕生是一個人活出自我的前提, 我們通常認爲是在六個月以前的養育,決定了他能不能順暢地發出自己的動力。

這裏的動力有哪些呢?比如說自己的各種情緒、自己的各種慾望、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等等。想一想,自己在發出自己的這些動力的時候,是不是順暢的呢?還是說,發出去的時候好像被什麼擋在半路上了,到舌尖上的話又咽回去了?

沒有完成動力誕生的人,通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情感體驗,就是我任何自發的慾望、想法、動作都是錯的;我會覺得向左不對,向右也不對,站在原地也不對;我的意志像是從你的心靈世界被移除了似的,只有聽話纔是對的。

這裏的意志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時候,動力沒有完成誕生的人,自己的意志是幾乎看不到的,或者有一份意志,但背後沒有任何的動力去支撐。

我記得以前,我一回到家,自己的狀態就莫名其妙地就好像回到了小孩的狀態,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比如我希望一家人的年夜飯是怎麼樣的,應該是大家一起做飯一起喫的,但是一回到家,好像就進了一個有魔法的盒子,就會自然地什麼都不做,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的意志(想法)像消失了一般,即便有也不敢直接順暢地說出來、做出來。

這是爲什麼呢?

弗洛伊德把我們的人格結構分成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本能和慾望的我,由底層和天然的基因推動;超我是社會道德約束的我,由社會文化道德和法律推動。“超我”會管着“本我”,使得它不會在社會當中做出不恰當的事情,那麼最終在現實中展現出來被人看到的,就是“自我”。

如果一個人的超我是非常嚴厲的,用心理治療師武志紅的說法,叫做“絕對禁止性超我”,就是這個超我管“本我”管的非常嚴厲,那麼,就會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在現實當中展現出來的自我,就會是軟趴趴的,沒有力量、沒有活力。

有很多人在公司工作了一天,哪怕其實沒做什麼特別辛苦或艱難的事情,但他回到家以後,卻覺得非常的累,那種累不是說爬了山或者跑了步的那種累,而是一種心累的感覺。這個就是他在公司,是有很多人的,他生怕本我的那種爲所欲爲表現出來,那麼他的“絕對禁止性超我” 就出來了,壓抑了很多動力和慾望,那麼回到家,當然是感到累的,因爲在精神上已經壓了自己一整天了能不累嗎?

儒家有一項修身的要求就是做到“慎獨”。

什麼意思呢?就是隻有你一個人的時候, 要做到和有人的時候一樣。

現在想一想,這其實非常難。因爲那些動力沒誕生的人,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因爲有超我管的死死的,他們安安靜靜、柔柔弱弱的,那麼當他們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爲所欲爲了,因爲沒有別人了,也不會有別人看到不好的東西的屈辱感了,那可不得無法無天、爲所欲爲了。

所以要做到慎獨,其實就是人格上的修養;而很多人沒做到慎獨,就是僞君子,比如那些在外面唯唯諾諾,在家裏打老婆孩子的人就是。

你的動力完全自由順暢地向外發出,也就是動力完全誕生了的狀態,那麼你在外面其實就不是乖乖的、安靜的,而是活力的、充分表達和堅持自己意志的,那麼回了家一個人也一樣的,沒多大區別,因爲在別人面前,你的大半可能不太好的、甚至有一點點見不得人的東西也都已經展示出來、表現出來了,回家一個人還有什麼好釋放或者說爲所欲爲呢?因爲你已經在外面爲所欲爲過了,回家還有什麼可爲的,更不會打老婆打孩子了。

在自己的動力沒誕生或受阻的情況下,自己就要有一個深深的認知,就是自己的所有動力、所有意志都是好的,要充分地表達和展示,哪怕這種狀態你是要追求自己的動力和意志絕對的實現,那也要比把動力在外人面前壓着要好的多,省的在外面壓着,等到回家再釋放,那可真是人間悲劇。

“慎獨”是儒家修身的一個目標,而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做人格的提升,要重新養育自己一遍,讓自己的動力完成誕生,在外激情四射,回家自然可以做到慎獨了,一個人也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