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絕句的情味 ——七下課外誦讀整合教學實錄

讀出絕句的情味

——七下課外誦讀整合教學實錄


文|孫秋備

    設計思路 

    統編教材每冊課本有兩組課外古詩詞誦讀,每組4首。目的在於“培育對傳統文化及漢語美感的體認,加強文化積累。”所選篇目在內容和形式上與課內教讀詩歌相呼應,每篇有註釋和閱讀提示做誦讀支架,遵循由“教讀”到“自讀”的編排思路。如何引導學生藉助學習支架誦讀課外古詩詞?單篇精讀顯然有悖於編排意圖,放任自學不免失之粗獷,羣文教學是應然之法。一則可與課內教讀詩歌組合,二則可提煉4首之異同做羣詩教學。後者應以誦讀爲學習方法,以當堂背誦爲課時目標,引導學生運用註釋和提示解讀詩歌,深化理解,在饒有興味的課堂活動中體認詩歌美感,形成文化積累。基於此種想法,課堂實踐如下。


【課堂類型】誦讀型羣詩教學

【上課時間】2021年3月26日上午第三節

【上課地點】襄城縣姜莊鄉初級中學七2班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能背誦詩歌,理解絕句的結構特點。

2.體會詩人情感,能說出絕句用詞之妙。

    教學實錄 

一、互動熱身

師生互相問好後,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和今天的其他課有哪些不同。通過談話,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初步運用比較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略)

二、初讀,讀懂詩篇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節課與今天其他課有很多不同,這是運用了比較的方法。比較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更好地認識世界。

師:好,我們開始上課。這節課我們要學的是四首詩,大家試着用比較法來尋找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請大家翻開課本85頁課外古詩詞誦讀,我們先來誦讀這四首詩,題目作者要讀出來。好,《竹裏館》,王維,預備起!

生齊讀《竹裏館》《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晚春》。拖長腔,“嘯”讀成一聲。

師:有兩個字音需要大家注意,《竹裏館》中的長“嘯”,讀第四聲。長嘯就是大聲喊,在中國歷史上最善於長嘯併名垂青史的人叫阮籍,傳說他有一次到山上去拜訪一位得道真人,阮籍評古論道滔滔不絕,那名士一直沉默不搭理他,阮籍便對着他長嘯,這時候,名士笑着說,可以再來一次。阮籍再次長嘯。等阮籍下山的時候,聽到名士響徹山林的長嘯,兩個人可謂是知音,這是著名的蘇門長嘯的故事。魏晉名士喜歡長嘯,我們大家到空曠的地方也可以放開聲音喊一喊。哈哈。

師:還有一個字音,大家看,《晚春》中楊花榆莢無才思的“思”,還可以讀成第四聲,意思是情感、思緒,課下沒有註釋讀音,我們就按現在的讀音讀成第一聲。

師:我還發現大家在讀書的時候速度太慢了,拖長腔,有點像小學生,我們應該有初中生的樣子,捧起課本,讀的速度稍微快一點。五言詩,要讀出二三節奏,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七言詩,要讀出四三節奏,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好,再來讀一讀,自己讀給自己聽。

生自由誦讀。師巡視聽讀。

師:我聽到大家都有進步,比剛纔齊讀的時候有味道了。那讀過詩歌,你覺得這四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四首詩都表達作者自己的情感。

師:詩歌是用來抒情的,好,請坐。你還發現了什麼相同的地方?好,請你說。

生:四首詩都是用一些景物、環境或者是一些事物來表達詩人的某種情感。

師:你深入到詩歌內部了,好,請坐。

生:這四首是唐朝的詩。

師:課本註釋告訴我們,四位詩人都是唐代的,這是四首唐詩。這位同學會藉助註釋來學習,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們知道唐朝是詩歌盛世,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我們需要好好讀一讀唐詩。還有嗎?

生:這四首詩都是四句,是絕句。

師:對,這四首詩都是絕句。絕句和律詩屬於近體詩,在唐代得以發展和成熟,達到了頂峯時期。我們這節課的主題就是“品味絕句中的情味”。

師:絕句只有短短的四句話,要抒發感情,把所思所感表達清楚,結構就特別嚴謹,這種結構我們稱之爲起承轉合。首句興起,第二句承接着第一句的意思往下說,第三句會有轉折變化,第四句點明中心收束全篇。同學們再來讀一讀,一邊讀一邊琢磨,看看四首詩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律。

學生自主出聲讀。

師:好,同學們合上課本,我們試着按照起承轉合的思路來試着背背,第一首,起,獨坐幽篁裏……

生齊:彈琴復長嘯。

師:深林人不知……

生齊:明月來相照。

師:好,再來。誰家玉笛暗飛聲……

生(有些雜亂):散入春風滿洛城。

師:此夜曲中聞折柳……

生齊:何人不起故園情。

師:好,接着來背。故園東望路漫漫……

生齊:雙袖龍鍾淚不幹。

師:馬上相逢無紙筆……

生齊:憑君傳語報平安。

師:很好。草樹知春不久歸……

生齊:百般紅紫鬥芳菲。

師:楊花榆莢無才思……

生齊:惟解漫天作雪飛。

師:好,讀好了起承轉合,就讀懂了絕句。四句中最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轉”的句子。元代評論家楊載說:宛轉變化功夫,全在第三句。

(屏顯)

宛轉變化功夫,全在第三句。——元代楊載《詩法家數》

師:也就是說第三句要有轉折,要有變化,大家再讀一讀這四首詩,你看第三句讓整首詩發生了什麼變化,結合其中一兩首詩,自己讀自己想,也可以跟同桌討論一下。

學生朗讀,思考,討論。

師:有想法請舉手示意我,告訴同學們。先說先得,越到後面越沒啥說哦。

生:絕句的第三句一般由寫景轉到抒情。

師:你以一首詩爲例子,講給大家聽。

生:“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由描寫故園的景色來轉到對家鄉的思念。

師:“故園東望路漫漫”是寫故園的嗎?故園東望路漫漫,實際上是東望故園路漫漫啊,向東望去,家鄉那麼遠呀,離家的路途那麼漫長啊。這句詩是寫路途上的景色,對吧?你的想法很好,請坐。

師:有沒有跟他想法一樣的同學?能不能再以一首詩的爲例來說一說?

生:“此夜曲中聞折柳”,這個轉折一語雙關,第一層是說夜色中傳來陣陣笛聲,第二層樂曲渲染出憂傷的氛圍,抒發出詩人的思愁別緒。

師:大家看一下注釋,“折柳”是指的一種曲子叫《折楊柳》,這種曲子往往表達離別之情。柳和“留”諧音,送別親人朋友遠行時,折下柳枝贈送,表達挽留、惜別之意,所以折柳是送別的代名詞。“此夜曲中聞折柳”,在這個曲子當中,詩人聽出了離別之意、思念之情。這個同學說的很好,第三句把詩意由描敘轉向了思念家鄉的抒情上來了。

生:第四首《晚春》中“楊花榆莢無才思”一句,由很多草樹轉向了楊樹和榆樹,由整體轉向了個體,作者的情意就表現得更明顯了。

師:花草樹木都知道惜春,連最沒有才情的楊花榆莢也漫天飛舞,盡力展現美好的生命姿態。作者把關注點放在楊花榆莢的狀態上,讓人感受到所有努力向上、積極行動的人和物都值得讚美。

師:絕句中的婉轉變化,在內容上多表現爲由陳述轉入抒情,在句式上多表現爲由肯定句轉爲否定、疑問、感嘆等句式。好,我們再讀讀看,體會一下,絕句結構中的起承轉合。

(屏顯)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學生齊讀。

三、比讀,讀懂詩情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讀絕句要特別關注第三句,看看整首詩怎樣的宛轉變化。剛纔大家說第三句轉向了抒情,那麼這四首詩歌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它們抒發的情感相同嗎?如果我們以抒發的情感來分類的話,你覺得這四首是可以怎麼分類?下面大家結合咱們課本上的誦讀提示來思考這個問題,把誦讀提示中的關鍵句子勾畫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哪些詩是一類的,爲什麼?

生出聲讀閱讀提示,勾畫語句。同桌討論。師聆聽各小組的討論。

生:我覺得可以分爲兩類,《竹裏館》《晚春》爲一類,《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爲一類。第一類是通過自然景物來抒發作者的情感。第二類是寫作者思念家鄉思念家鄉親人的愁緒離情。

師:你說到抒情方式,藉助自然景物來抒情,這叫借景抒情。第二首和第三首爲一類,因爲抒發的情感相似。這是從情感內容來說的。

生:我和她的分法一樣。我覺得第一首和第四首是由物引發詩人自我的感觸,二三首主要是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這樣說分類標準更明晰了,一類是自我感懷,一類是鄉思之情。有道理。還有呢?

生:我也是這樣分的,理由跟她們不一樣。我覺得第一首第四首是在自然景物中投射自己的情感,第二三首是直抒對家鄉及親人的思念。

師:說得不錯。詩詞研究名家葉嘉瑩先生說,觸動詩人內心的大體有兩大類:自然景物和人世悲歡離合。

(屏顯)

我們內心感動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大自然景物的種種現象;一個是人世間悲歡離合的種種現象。——葉嘉瑩

生:我覺得可以分爲三類,第二三首爲一類,第一首《竹裏館》單獨算一類。,第四首《晚春》也單獨一類。

師:哦,說說你的理由。

生:第一首《竹裏館》主要表達了作者淡泊閒適的心態,第二三首都是表達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第四首表達作者對春天的留戀,對時光的珍惜。

師:說的真好,你從哪裏知道的?

生:誦讀提示和《課時練》。

師:善於利用學習資源,整合學習資源形成自己的觀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方法。這個同學根據抒發情感的不同,把四首詩分爲三類,很有道理。請坐,還有嗎?

師:來,後面這個女孩子你是怎麼分的?

生:我也把一四和二三首分爲一類。因爲一四首描繪自然景物,二三首抒發思鄉之情。

師:好,請坐,大家的分類大致相同,如果依據情感類別的話,二三抒發的是思鄉之情,這樣的詩歌應該怎麼讀呢?語調高昂還是低沉?語速歡快還是緩慢?

生齊:低沉緩慢。

師:好,帶着一點淡淡的傷感,來,我們再來讀一讀思鄉類《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

生齊讀兩首詩歌。

師:又有了一些進步,不錯。剛纔這個同學有獨特的想法,除了《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分爲一類,她覺得第一首詩歌表現詩人的行爲彰顯詩人的追求與情趣: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而第四首《晚春》,寫的是詩人對春天的留戀,惜春惜時的情感。希望大家在語文課堂上都要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啊,只要有思考就會有發現。那麼,除了借景抒情之外,還有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大家發現了嗎?

師:“雙袖龍鍾淚不幹”是什麼意思,看看註釋。

生:淚水流得多把袖子都弄溼了。

師:這是寫人的行爲。再看,“彈琴復長嘯”這也是行爲。大家看,抒情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借言行抒情來抒情。哪些詩歌是這樣的?

生齊:第一首、第三首。

師:好,這四首詩歌我們有很多種分類了。依據詩歌抒發的情感,可以分爲思鄉詩和自然感懷詩。以抒情的方式來分類,第一、二、四都有借景抒情,第一三首以言行來直接抒情。好,同學們,我們再來讀一、四兩首詩歌,體會一下借景抒情的寫法。

生齊讀《竹裏館》《晚春》。

圖片

圖片

四、品讀,讀懂詩眼

師:好的絕句在短短的四句話當中,蘊含了作者無限的情感,絕句中充滿了情味。那麼,你覺得這四首詩中哪個字最有情味?哪一個字最能表現作者的情感和趣味?下面我們來評選一下最具情味的字。

師:同學們可以一邊品析,一邊拿起筆在你的書上做點批註。寫一寫會讓你的發言更加完整,語文課上一定要學會說完整的話。一會兒,我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發言,給你心目中最具情味的字投一票。

學生靜靜品析、批註。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吧。

生:我覺得最有情味的字是“散入春風滿洛城”中的“散”字。這個字寫出了玉笛聲傳播範圍很廣,表現洛陽城中思鄉人很多。

師:宛轉的玉笛聲隨着習習的春風遍佈整個洛陽城,勾起了無數遊子的思鄉之情,“散”字最有情味,好,投票有效。

生:我覺得最有情味的字是《竹裏館》中的“獨”字,它寫出了詩人在竹林裏自得其樂,自由自在,內心的淡定與自然的幽靜融合在一起。

師:“獨”字體現了詩人的淡定靜穆,與自然融爲一體,這叫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獨”字有情味,還有哪些詩歌也有“獨”字呢?孤獨從來不是一件悲傷的事兒,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講,“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詩人筆下有好多“獨”呢。

(屏顯)

獨釣寒江雪

獨坐敬亭山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嘏

師:一起來背誦柳宗元的“獨”。

生齊: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師:再來背一背李白的“獨”。

生齊: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師:來共讀唐代詩人趙嘏的“獨”。

生齊: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師:“獨”字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情思。大家不妨獨自一個人在校園裏走走,到田野中走走,這個時候你的思緒往往是最集中也最純淨的,那些煩惱呀,那些顧慮呀,都被拋之腦後了。所以王維說,共讀。

生齊: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師:這個女生投出了非常有說服力的一票。還有哪個同學要投票最具情味的字?

生:《晚春》中的“鬥”字最具情味。“鬥”字表現出當春天將要過去的時候,花花草草都很珍惜最後的春光,百花爭豔,都想實現更多更好的生命價值。作者用“鬥”字告訴我們,要抓住好時機,去創造人生的價值。

師:說得好。“百般紅紫鬥芳菲”,所有的花兒爭奇鬥豔,要珍惜這美好的春天。是不是我們這個季節呀?

生齊:是。

師:當下這個季節的花草都在“百般紅紫鬥芳菲”,哪怕是那些沒有才氣的楊花和榆莢,也要像雪花那樣漫天飛舞,活出生命的意義來。好,我們來讀一讀“鬥”字的情味。

生齊: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師:同學們也正處在人生的春天裏,我們都要有“鬥芳菲”的精氣神兒,開出自己的花兒來。還有同學覺得哪個是最具情味的字呢?可以說說第三首,不要讓岑參落選了呀,岑參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邊塞詩人,曾經寫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開”的邊塞奇景。

生:我覺得《逢入京使》中的“望”字最具情味。“望”字寫出了詩人在奔赴邊塞的路上眺望家鄉,路途是那麼遙遠。詩人走一路“望”一路,這個字中充滿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師:“故園東望路漫漫”,在漫漫的長途中,詩人一直在遙望遠方的故園,走了一路思念灑落了一路。“望”字最有情味,好。

師:我剛纔聽了咱們學校齊老師的課,他講《望嶽》,講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望嶽”就是希望有一天能登上東嶽泰山之巔。“望”字有深意的,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是在“望”,這個動作不僅僅是看,還包含着希望和願望。“故園東望”中不僅僅有眺望的眼睛,還有一顆思念家鄉的心。

師:同學們,還有沒有人要說?最後一個機會哦。好,請你說。

生:我覺得最具情味的字是《逢入京使》中的“憑君傳語報平安”中的“傳”字。寫出了詩人行色匆匆,來不及去尋找紙筆,只能煩勞別人報個口信兒。

師:他報的是什麼信息?

生:平安。“傳”字寫出了作者的心理和言行的矛盾。他不停地思念家鄉,內心很不安寧,但他“傳”語給家人自己很平安。“傳語”兩字特別打動人心。

師:詩人思念了一路,征途有多漫長,思念就有多綿遠。但是他要給家人說“我很好”。同學們是不是也經常這樣跟家長說“我在學校一切都好”,是不是這樣?

生紛紛點頭默認。

師:一個“傳”字把那種既思念家人又捎信兒寬慰家人的複雜情感說了出來。這首詩歌中有很多矛盾對立,“故園東望路漫漫”的綿長思念與“報平安”的匆匆忙忙,“淚不幹”的強烈情感與“傳語”的輕飄無奈,兩組矛盾對立把思鄉之情寫得深沉感人。我們大家之所以感動,是因爲我們也有這樣的時刻,詩歌打動人心的地方就在於跨越了時空,我們在此時此刻此地也會湧起這樣的情感。好,讓我們帶着對家鄉家人的思念,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生齊: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師:同學們,我們學了充滿了情味的四首絕句。我們發現在詩人筆下,景物有情,人的言行舉止也有情,一切都有情味,因爲詩人們有一顆善感多情的心。心中有愛,眼裏有情,生活便處處可愛,值得愛。所以,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有一本書,題目叫做《種種有情,種種可愛》,推薦給大家讀一讀。當我們用一雙有愛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明月、清風、春花、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充滿了情味,我們這個世界因爲這些情味而更加珍貴。

(屏顯)

未經凝視的事物是沒有意義的。

未經用情的生活同樣沒有意義。

師:作家曹文軒說,未經凝視的世界是沒有意義的,那同樣,未經用情的生活也是沒有意義的。那麼,同學們,你覺得四首詩中哪一首詩對你最有觸動,你想要像誰一樣用情生活?

生:我想像王維“獨坐幽篁裏”那種恬淡自然、清靜自守的生活。

生:我要像岑參“憑君傳語報平安”那樣安頓好自己的心靈,不讓親人牽掛。

生:我要像韓愈筆下“百般紅紫鬥芳菲”的花兒一樣,珍惜眼前的時光,珍惜美好的生命。

生:我要像韓愈“百般紅紫鬥芳菲”,珍惜時光,珍惜生命,讓生命也如花一樣燦爛。

師:在這明媚的春光裏,讓我們一起背誦這些絕句,享受人間的情味吧。

生熱情齊背四首詩歌,下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