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奴隸制的距離|《腦機接口》

《第三層大腦―腦機接口破解人類進化密碼》沒有閱讀門檻,用來了解腦機接口(後文簡稱腦機)和現階段的腦科學知識還可以。本文包含筆記總結和自己的想法,後文主要說下三點:腦機的底層原理和用處、腦機帶來的啓發和延伸思考、腦機帶來的倫理問題。

*插一句:作者和編輯下次能不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舉的例子?說到腦機的誘人用處,作者不是想到喫巧克力就是上牀,即顯得筆者特別飢渴,又讓讀者覺得腦機也不過如此沒什麼不可替代的本事,極大降低了論述的可信度,而且還重複出現了三次。

腦機的底層原理和用處

簡單來說,大腦是人類的處理中心,如果大腦有自主意識,它可能覺得自己正在駕駛血肉做的高達。大腦的工作分三步驟:接收身體各處傳來的信號、處理這些信號並做出決策、再將執行信息發送給身體。而腦機要做的是突破的是大腦信息收發的功能。

大腦信息的收發、執行都侷限在肉體內,大腦能夠直接交流的對象只有肉體本身。人類對自身的控制和互相之間的交流都依賴於各器官和體內的化學反應,信息的傳遞最少要隔着一具肉體,這使得人類信息的傳遞效率低下。而腦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破譯大腦收發信號的機制,先做到觀測和理解大腦收發的信號,並瞭解這些信號作用的機制。一旦這些信號完成解碼,大腦就變得可理解,那麼對腦信號的影響和控制就變得可能。

走通信息通道後,大腦就能夠突破身體的限制,通過腦機收發腦信號來直接和身體之外的其他對象進行信息交流,影響和操控某些對象。這裏的對象可以是機器,也可以是其它生命體或者其他大腦。

有趣的是,腦機的應用其實並不遙遠,它的作用範圍很廣泛,很生活化,比如有些人造耳蝸就是一種腦機。未來,腦機還能夠用來調節睡眠、治療精神疾病、幫助中風和癱瘓的病人重新控制身體。這只是腦機的基礎應用——幫助人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大腦和身體。而根據書中的腦機發展金字塔,腦機的重點是人類大腦互聯誕生超人類的羣體智慧,到達人類腦力的奇點,邁向新未來。


腦機帶來的啓發

1)智力和創造力是張網絡

人的智力和理解能力可以通過訓練來拓展,來強化,關鍵在於如何建立聯繫。能力不是取決於人腦能記住多少知識點,而是能不能把這些知識點相互連接起來,形成一張網絡。網狀結構的優點是,當你調用其中一個知識點的時只要從它出發,就能把整張網絡上附着的知識都拎起來用。

2)交叉學科的重要性

書中提到,腦機的研發需要材料科學、電子工程、生物科學等多個學科協作,因此需要跨學科、交叉學科的研發人員。其中一個小細節讓我覺得很有意思。講的是打羽毛球的人在經過訓練後會產生球感,達到一種人拍合一的境界。生物學用“近體空間"理論來解釋“球感”,認爲大腦經過訓練後會把身體附近的空間也當做身體,擴展了身體的概念。大腦把球拍當作身體的一部分,經過訓練後學會了控制“身體”。

有趣的是控制理論會用傳遞函數的方法去解釋“球感”,認爲大腦經過訓練學會了一種隔山打牛的控制法,控制手臂揮舞球拍去接球。始終把人作爲一個執行機構,而把球拍當做人和球之間的一個傳遞函數。

不同的學科解釋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角度,反映的是不同的思考路徑。這就像是從不同角度觀察一顆楊桃,如果有不同的視角,你能看到五角星也能看到橢圓形,楊桃並沒有改變,是你對楊桃的理解更全面了。

3)重新理解時間

說到腦機與機器的關聯,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腦機能夠讓人用意念控制機器。但我想,腦機或許也能讓我們理解機器,甚至重新理解時間。

進入電氣時代後,機器已經能夠完成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和人類相比,當前的機器並不存在智能上的優勢,但它足夠快。秒對人類來說是個小單位,但對機器而言是天文單位,1s的時間也足夠廉價低性能的芯片動作千萬次。如果機器有意識,那麼它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和概念和人類會完全不同。

時間是現實世界的第四維度,對人類來說,時間均勻、穩定,它存在於我們大腦之中如呼吸一樣自然而不被察覺。但回顧人類文明,我們的諸多思考和對事物公理的認知都與時間相關,如果我們能夠侵入機器的“大腦”,嘗試用機器的方式去看待時間、理解時間,那會是多麼奇妙的體驗,又會誕生什麼樣的新東西呢。(不過散熱和營養問題要處理好)

腦機帶來的倫理問題

書中多次提到,技術的進步往往走在理論前面,因此腦機離我們並不遠,那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確實,不懂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並不妨礙人們造船。但這種敘事掩蓋了技術進步殘酷的一面,它會給人類帶來便利,也可能會給人帶來傷害。技術的應用走在理論前面,那麼負面影響也會走在應對措施之前。

科技行業從業者常用的敘事方式是和思維方式和行業的運轉規則直接掛鉤的。爲了開展一項研究,從業者會把重點放在該技術的優勢、應用場景上。先推廣新技術使其落地,儘量規避其缺點。有時,爲了降低受衆的擔憂或表現開發人員考慮周全,研發者會留出一部分篇幅討論新技術的負面影響,但這裏討論的負面影響一定是可解決的或無關緊要的。

在這套敘事邏輯裏,開發者是不會主動往技術的黑暗面深入探索的,因爲這與開發者的初衷背道而馳。但和電、互聯網等過去的“新技術”不同,腦機太貼近人,腦機技術越是發達,不正當使用它的危害就越大。每當在文中看到利用腦機,我們可以控制大腦做這個做那個時,我都感到憂心忡忡。當你可以通過外部手段操控你的大腦時,你怎麼保障這份控制權始終窩在自己手上呢?你能控制意味着別人也能控制,他人有一萬種方式讓你“自願”移交權限。比如,眼動設備能夠檢測你的專注度,那如果公司用這種技術監管員工的專注度,只有高專注度的時間纔算工時呢?再比如有些腦機設備可以屏蔽外部一切信號,讓你專注當前的工作,如果某些公司或互聯網巨頭以此爲由,申請你的腦機權限,讀取和調用你的腦數據呢?那時,人類將是真正意義上的“赤裸裸”,和互聯網時代的透明人不同,那時人類從情感到思維都將是透明的,外部世界對個人的入侵將會達到思維級別。人類不能等到那時才發現這件事:肉身對於大腦來說,是桎梏也是保護。

那麼如何解決腦機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呢?作者在書中最後一章探討了倫理問題,想法大致是:

1.通過立法保護和社會規範約束腦機的負面影響;

2.犧牲(是犧牲不是讓渡)個人的一點點自由,換取全人類的進步。人人腦互聯的終極未來很可能是下一輪生命進化的起點。

3.積極調整自我的倫理框架,把擁有腦機的未來囊括、包容進自我框架內。

既然書中提到我們考慮問題時常常需要把問題推向邊界,那我想對以上幾點提出一個問題,腦機的奇點到來時,我們離奴隸制還有多遠?

首先,法律法規只能約束遵紀守法的人,而一旦法外狂徒利用腦機作惡,那後果可能是超乎我們想象力的。其次,如果恐龍能說話,它們可能並不覺得生命邁向新一輪進化是什麼好事。最後,羣體的繁榮可能導致更多個體陷入更糟更貧乏的狀況。書中在解釋羣體共享大腦的優勢時用了蟻羣的例子,但螞蟻社會中絕大多數都是工蟻,這真是耐人尋味呢。

隨着科學技術的向前,我相信腦機技術的奇點一定會來,比起它何時來,它怎麼來,以多大代價換來纔是更要緊的問題。是像小說《蟻羣》一樣,輕描淡寫一句話帶過兩千萬人死亡地來?還是運用人類的一部分智慧去執行一個無害化的、更可控的軟着陸?我們推演到極端,是爲了預防極端情況真的到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