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孩子,父母之責。

自我價值感強的人,認爲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表現爲自信、自尊和自強;自我價值感弱的人則極易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對於幼兒來說,自我價值感的形成和強弱受家庭影響很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謹言慎行。

幼兒是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待自己的,別人的評價極大地影響幼兒的自我評價,進而影響其行爲

6

對於孩子來說,自我價值感的形成和水平高低受家庭影響很大,尤其是和父母的養育方式以及對孩子的態度和評價關係密切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不自信的成年人:不管你怎樣肯定、鼓勵,他們總是習慣否定自己,即使自己已經足夠優秀,仍認爲自己不夠好,這裏不行那裏也不行;他們傾向於認爲自己不值得擁有更好的,所以不會主動嘗試獲得,經常在機會和挑戰面前退縮、放棄;他們總是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需求,認爲自己的感受不重要,總是優先考慮、迎合他人的需要;他們很在意別人的評價,任何一點負面評價就會讓他們陷入自我懷疑,難以釋懷……

有人認爲,這是一羣完美主義者,其實,他們不是在追求完美,只是自我價值感過低。

“自我價值感”是心理學名詞,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認可程度。自我價值感水平較高的人認爲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通常表現爲自信、自尊和自強;反之,則容易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

對於孩子來說,自我價值感的形成和水平高低受家庭影響很大,尤其是和父母的養育方式以及對孩子的態度和評價關係密切。

那麼,人的自我價值感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失去的呢?心理學研究發現,自我價值感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嬰兒無所謂自我價值感,他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餓了就哭,困了就睡,想尿就尿,想笑就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生命,沒有不好意思,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像路邊的野花,不會因爲被誰喜歡就提前綻放,也不會因爲被誰討厭就羞於開放,只是存在着,體驗着。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孩子會產生“我是誰”的疑問,他通過養育者對他的態度來進行間接的自我認知,印證自己的價值。這時,自我價值感纔開始形成。

縱觀人的一生,幼年的自我認知就像給高樓大廈打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遺憾的是,有些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給予孩子積極的配合,導致孩子形成了“我不夠好”“我沒有價值”的低自我價值感。可怕的是,這種糟糕的感覺有可能延續一生,給孩子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

養出一個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就是送給孩子一把開啓幸福人生的鑰匙

生活中,父母常見的三種行爲,最容易養出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

第一,對孩子情感忽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態度就像一面鏡子,讓孩子看到和感覺到自己的樣子。

0~6歲是幼兒形成自我價值感的關鍵期,他們非常需要父母的積極關注。如果能夠得到父母的關心、愛護和理解,孩子在內心深處就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值得被好好對待的。反之,如果家長經常性地忽視孩子,態度冷漠地拒絕孩子,禁止孩子表達情緒,則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內心充滿恐懼和不安,從而懷疑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如果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因爲他們在父母那裏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尊重,自然也不會尊重和重視自己。

因此,家長要給予0~6歲幼兒特別的關注,積極迴應他們的訴求。具體做法是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互動。與孩子對話時,家長要認真地看着他,耐心傾聽,給予積極迴應。倘若家長脫不開身,最好如實告知孩子原因:“寶寶對不起,媽媽現在要做飯,不能陪你聊天,等媽媽做完飯,咱們再好好說,行嗎?”這樣,孩子會明白,父母只是暫時做不到,而不是自己不好。

當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父母要設身處地地接納和理解,讓孩子感到溫暖,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有價值的。親子之間情感上的溝通和理解,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形成較高的自我價值感。

第二,對孩子期望過高。有的父母對孩子充滿了美好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按照父母的想法,成爲那個理想中的“完美小孩”,於是不斷幫孩子糾正錯誤、彌補不足。這樣的想法一旦成爲執念,就會導致父母無法看到和欣賞眼前真實的孩子,在不知不覺間給孩子的愛附加了條件。

典型表現是:當孩子考出了好成績、聽父母的話、比賽拿獎時,父母表現得十分歡喜,慷慨地獎勵。相反,如果孩子的考試成績沒達到父母的期望,或者其他方面表現不夠好時,父母就對孩子十分冷漠,或粗暴批評,或冷嘲熱諷。當孩子有自己的打算,比如想報班學輪滑,父母不當回事,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學籃球,並美其名曰“爲你好”……

這樣的教育方式,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你只有足夠優秀、聽話,我才愛你;沒達到我的標準,你就是不行、差勁,我就不愛你。長期的苛責、高標準嚴要求,孩子很難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感,他會感覺自己是沒有被接納的,只有表現好,自己纔有價值、才值得被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形成自卑人格,不管自身條件多好、成就多高,內心仍然覺得自己不行,無法活得輕鬆、幸福。

因此,家長一方面應該給孩子適當的期望和要求,幫助孩子不斷進步,另一方面,也要發自內心地接納孩子目前的樣子,愛他、欣賞他,尊重他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不要控制太多。比如,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在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同時,也要能夠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而不是揪住成績這一點,一直批評、否定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第三,經常否定、打擊孩子。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別人的評價和態度對自我認知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爲成年人心中對自己有一套評價體系,但孩子不一樣。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及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自我價值感水平,特別是作爲他“重要他人”的父母。

想要養出一個積極樂觀、自信陽光的孩子,家長一定要避免打擊式教育,不輕易否定孩子。在需要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時,就事論事,對孩子的行爲進行批評,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指導他掌握正確的方法,而不是用“蠢”“笨”“沒用”這種侮辱性詞彙攻擊孩子的人格。

可以說,家庭教育的基礎與核心問題,就是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有人愛的。當孩子獲得了父母給予的自我價值感,就擁有了心理健康的原動力,即使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打擊和挫折,那種根深蒂固的自尊、自愛和自信,也會讓孩子鼓起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

培養出一個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就是送給孩子一把開啓幸福人生的鑰匙。

(原載於婦女生活雜誌社《現代家長》)

來源:《婦女生活》雜誌社

責任編輯:鍾勇

閱讀110,347點贊3,976

進入學前教育頻道查看更多內容

河南學習平臺

去看看

推薦閱讀

用心陪伴孩子,父母要率先自我改變

父母必讀

林中青:陪伴學生成長成才,是我幸福的來源

福建學習平臺

成爲更好的父母從三個“不要”開始

中國教育報

父母如何做,才能匹配孩子的成長?

杭州學習平臺

02:57

家長要給青春期孩子成長空間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

00:5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