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可之旅17】爲什麼幻想充斥我的腦海?

以前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信任我自己的頭腦,會經常做很多夢,這個夢不是睡着以後潛意識的夢,而是自己有意識自己”創造“的夢,通俗點也可以說是白日夢,當這樣的夢或者幻想充斥頭腦的時候,說明我當時的狀態,就是把自己裝進一個殼裏,不去和現實接觸——不去和別人交朋友,不在現實世界中施展才能、創造事業。

這其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就相當於我不信任這個世界,而更加相信自己的頭腦。

當時,沒有真正地享受跟別人在一起時候相處、打交道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和朋友相處,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流都會讓我們感受到人際交往天然帶來的滿足感。但我沒有真正進入,也無法體會,而是在頭腦裏想象一些關係——比如朋友、愛人以及相處的過程,並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帶給自己的滿足、快樂的感覺。

一個人建立關係的能力,是在早年和”母親“(或者主要養育者)的相處中建立的,在最初,孩子就像是在一個堅硬的”蛋殼“當中一樣,尤其是前一個月的嬰兒,他似乎對周圍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因爲他們的精神活動都在自己內部運轉,當母親這個角色和嬰兒充分地關注、互動,孩子纔會慢慢從”蛋殼“當中破殼而出,進入和母親的關係當中,武志紅把它稱爲”母愛懷抱“。

成人也是一樣的,當一個人始終都非常的孤獨,就是他沒有在現實中真正的進入長期的關係,不管是朋友還是愛人,社交很少、很宅,即使有社交,但他們並沒有享受和人相處的過程中,不管在和人相處時他們表現的是不合時宜的還是讓人舒服的,如果最終他們自己沒有享受關係給他帶來的輕鬆、美妙、滋養的感受,反而是損耗,那麼他就是在自己的蛋殼裏,想象出一段段理想的關係並在這裏面滋養,但結果就是讓自己越來越孤獨。

從”自閉蛋殼“到”母愛懷抱“就是一個人進入現實世界當中的和別人建立關係的一個過程,比如我們都看過的《小王子》,小王子就是處在”自閉之殼“當中的,他是沒有和別人(比如故事裏的狐狸)建立長期關係。

當一個人可以充分享受在和別人相處過程中的體驗的時候,也就沒有任何動力去想象一段關係了,這就讓自己從孤獨的蛋殼破殼而出,進入真實的現實關係世界。

當然這個關係世界可能是溫暖的,也可能是冰冷殘酷的,這是沒法控制的,但一定是真實的,所以幻想可以保留,但如果人格可以承受,一定要進入現實的關係當中,讓自己的各種欲求在現實的關係當中施展、實現。也就是之前講的動力誕生,動力只有方向向外施展,而不是在頭腦裏轉來轉去,纔可以真正淋漓盡致地生活。

總體來講,是我們有對關係的欲求,也就是我們頭腦裏有愛慾的動力,如果我們用頭腦的幻想來滿足這個欲求,那麼這個動力是發不出去的,它就在自己的頭腦裏轉來轉去——表現出來,就是沒有人味兒、沒有活力、沒有魅力和無趣的,因爲你的天然動力沒有施展出來

當愛慾的動力在關係裏施展、向外指向一個個真實的人,那才真正體會人世間的愛恨情仇,淋漓盡致地活出自己,也真正看到,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

關係是這樣,我們對成就的欲求、對權力的欲求也是一樣,比如,要取得成就,就要到現實世界當中去打拼,而如果有成就欲求,卻總是在頭腦裏幻想出自己取得成就的場景,這就在自己的頭腦裏滿足這個需求了,還有動力在現實中打拼嗎?就沒有了,那就永遠只在自己頭腦裏轉了。

當然,適當的幻想,來填補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無法達成欲求,那麼是可以的,讓我們心裏達到平衡,但如果過度的幻想,就會讓自己的動力、欲求完全不發出去,不進入現實世界,這會讓一個人一直處在孤獨的蛋殼裏面,沒法在現實世界中創造自己的事業,也無法建立長期的關係,甚至都沒有展現出自己真實的面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