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随笔:《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有感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间的桥梁。如何与孩子相处,学校里没有教过,我们只能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好的管教,家庭和睦;不恰当的管教,常常引发家庭大战。

菲利帕.佩里提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负起多少责任,是亲子教养的关键。

一、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负责

我一直认为,与孩子之间的战斗,源于当下环境、事件、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却不知道这些原因都是冰山一角,真实原因来自在孩子这个年龄段时候的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遭遇过的心灵创伤,或者潜意识对事物的认知。

回顾了一下,我对女儿发火最多的是女儿分不清事情轻重缓急,把玩耍当做了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放学一回家,不是第一时间做作业,而是玩。等到晚上了,又来赶作业。我很恼火!曾经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甚微。想想我的童年,作业第一,其他都是靠后的,因为,妈妈告诉我“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个观念深耕我的认知,现在我也把它无形中传递给了女儿。而女儿选择先玩后做作业,与我一贯执行“学习至上”的认知完全不一致,才导致我很生气。

二、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自我批评是自我否定的强化表现。自我批评的习惯也会传递给孩子,内在的不自信,表现于外部的不行动。比如,很想学习游泳,来到水池,内心一直否定“我做不到”,于是,不敢下水,这样,游泳是永远学不会的。内心有梦想,但是,却一再不敢走出舒适圈。结果,就是“梦想也只是梦想,永远无法梦想成真”。

既然,自我批评的不自信,不恰当的情绪反应对孩子伤害很大,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改变。

这里,有四个步骤帮你改掉坏习惯。

拉线头:找出批评的声音源头。

求接纳:别理会那个声音,也不要和它争论,把它视为一个难相处的人就好。

敢突破:走出舒适区,去做内在批评者说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会因此找到更多的自信。当你开始怀疑自己时,就回想你做到的事情。

勇改善:意识到你把自我批评传给孩子的危险。

做到以上四步,你的内心将无比丰盈,传递给孩子也将是满满正能量。

成为好父母的行动三部曲,记得做到:

管理情绪,追溯原生区

主动改变,走出舒适区

寻求共生,找到和谐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