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思想的抑鬱基因


對於抑鬱者的思維方式,我們早已有所瞭解。不過直到最近我們才知道,有憂鬱傾向的兒童在出現抑鬱之前就有了悲觀的念頭。這一發現表明,我們要抓住最佳時機,在兒童抑鬱之前就提前爲他們打預防抑鬱的“疫苗”。

在兒童對於他們控制自身生活能力——比如改善生活的能力——的看法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兒童給自己打分,比如“在家裏遇到問題,我幫助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大多數孩子要強”,“我努力學習就會取得好成績”等。認爲這些正面描述沒有一條適用於自己的兒童往往覺得自己對改變局面無能爲力,這種無助感在最抑鬱的兒童當中表現得最強烈。

和成年人一樣,悲觀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是抑鬱兒童無助感和絕望感的來源。

在面對學習成績這件事上,如果學生把低分看作個人無能、我很笨,就會更加容易抑鬱。如果學生認爲,我可以再努力一些,成績就會更好,則抑鬱程度較低。

但有跡象表明教導兒童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困難可以降低他們發生抑鬱的風險。

心態悲觀的學生習慣把生活中的挫折歸咎於自身的缺陷,他們開始陷入抑鬱。更糟糕的是,抑鬱體驗本身很可能會強化他們的悲觀想法,因此即使在抑鬱消失之後,孩子也會留下情緒傷疤,抑鬱導致的悲觀想法揮之不去:比如學習成績差,不受歡迎,而且無法逃避消沉的情緒。這些想法如果固定下來,將來很容易導致孩子抑鬱症再次發作。

兒童的積極心態,是由家長來影響的,家庭環境決定孩子心態,即便孩子本來是一個相對內向的人,但是在家長的鼓勵和引導下,以及在各種鍛鍊中,變得外向和樂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