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概念和方法》第四章鮑恩的家庭系統理論

我們的行爲受到家庭中的事件所影響,但是不論過去還是現在,塑造這些影響的力量又是什麼呢?莫雷.鮑恩試圖從擴展家庭這個更大的網絡中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鮑恩的理論:人們的關係是被兩種互相平衡的生命力量所驅動的:個性與歸屬。我們需要陪伴,也需要獨立。這種兩極化的需要讓生命變得不確定。當一個人迫切追求與他人聯結的時候,另一個人可能因爲感到壓力而逃避(關係中的互補性,一個人負責表達親密,一個人負責表達疏遠)。協調人性的這兩級屬性取決於個體管理情緒的能力,鮑恩術語,個體自我分化的能力。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影響着成年後離開家的成人。對父母未解決的情感反應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未完成事件(怎麼解決?)

鮑恩家庭系統治療的發展

鮑恩在當精神科醫生的時候觀察發現,患者與母親之間細膩的情緒敏感性對患者的衝擊,精神分析稱爲共生,鮑恩認爲這只是對自然過程的一種誇張,一種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傾向,這種情緒存在於所有的關係中。鮑恩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全部家庭成員一起前來就醫,母親與她心理失常的子女之間不穩定的鏈結不可避免的會把整個家庭捲進來。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一種被焦慮感所趨勢的病理性親密。人們成爲其他人行爲的情緒囚徒(家庭中被定義爲有問題的人的行爲激起其他家庭成員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纏結(父母對孩子的行爲過快做出反饋)關係的標誌是缺乏個體的自主性。

鮑恩確定了其家庭治療理論基礎,所有家庭都是沿着情緒纏結和分化這個連續體變化發展的。

鮑恩家庭系統理論的主要原則要素

根據鮑恩的理論,我們在情感生活中的自主性比我們自以爲的要少。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對他人的反應比我們自己意識到的要多。鮑恩理論用五個有關聯的概念描述了作爲一種跨代關係網絡,家庭是如何塑造了個性與歸屬之間的交互作用的過程(情緒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自我分化、三角關係、跨代情緒過程、情緒阻斷、社會情感過程

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反應的是一種思考和反省的能力,而不是自動地對情緒壓力做出反應。它是一種既使是面對焦慮的時候,也能夠靈活,明智地做出行爲的能力(個體獨處羣體歸屬切換自如)

未分化個體:未分化的人容易情緒化,他們的生活受控於周圍人的反應。傾向於對他人採取激烈的反應——無論是順從還是反抗的反應。未分化的個體很難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尤其是應對焦慮事件的時候。

分化個體:分化的人可以平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夠承擔強烈的情感和自發性行爲,但又具有不被情緒帶走的自我約束的能力。能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選擇自己的立場。他們可以全面思考問題,決定什麼是他們自己的信念,並且根據自己的這些信念做出行動。

情緒三角關係

想一下在自己生命中最麻煩的關係(我想到親子關係),這種關係大部分一定會涉及一個或更多第三方(比如媽媽或者爸爸)。所有關係都受第三方影響——這個第三方可能是親屬、朋友,甚至可能是回憶(比如:談戀愛第一個男朋友分手了,找了第二個男朋友,會不由自主把第二個男朋友和第一個男朋友兩個人對比)。

驅動三角關係的是焦慮(來自於哪裏?生理,心理,社會)。當焦慮增強時,人們會感到對情緒親密性有更大的需求——或者在避免壓力的時候,人們會對距離感有更大的需求。人們越受到焦慮的驅使,就越對彼此沒有耐心,也就會更容易因爲彼此的差異而變得兩極化。當兩個人發生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會變得很難討論具體的事情,第三方被一方或者雙方拉進來幫忙。如果第三方經常持續捲入,三角關係就會變成關係的一部分。第三方的捲入把焦慮分散到三個人的關係中而降低兩個人之間的焦慮感(獨立——歸屬)。

健康三人組合:每一對都可以獨立地互動,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行爲主張,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去改變其他兩個人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立場(比如:一家人去看電影,分開看選擇自己喜歡的電影看)。

三角關係:每一對的互動都是在與第三個人的行爲捆綁在一起;每一個人都被情緒反應驅動,沒有一個人可以在不改變另外兩人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立場,每一個人都糾結在另外兩個人的關係中。(比如,一家人去看電影,兩個人想看《流浪地球),一個人想看《深海》,第三個人邊說自己想看《深海》,一邊選擇了依從兩個人的決定)。

三角化會緩解矛盾(轉移注意的方式),同時如果長期三角化,矛盾未解決,可能會損害關係。

跨代情緒過程

家庭中的情緒能量以互相聯繫的方式運作傳遞。鮑恩起初使用未分化家庭的自我混亂(怎樣一種狀態?比如:孩子替代爸爸的角色?來描述過度的情感反應,或使用家庭中的糾結來進行描述(青春期孩子獨立和親密的議題)。

一個缺乏分化的家庭會出現情緒反應過度的孩子。這可能會通過跟父母對情緒過度捲入或情緒阻斷表現出來。而這種狀況又會反過來帶來新的關係中的糾結——因爲具有有限情緒資源(情緒資源:能夠緩解個體情緒、接住個體情緒的人或者事物)的人傾向於把他們所有的需求都投射到彼此身上。糾結會產生的問題,情緒疏離;身體或情緒上的功能障礙(有情緒時用行動表達);明顯衝突;將問題投射到孩子身上。這些問題的強度跟未分化的程度,在原生家庭中的情感阻斷程度,以及系統的壓力相關。

一個母親越把自己的焦慮聚焦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個孩子的功能發展就越受到阻礙。孩子的這種不成熟又鼓勵了母親繼續圍繞在孩子身邊。母親分散了自己的焦慮,但卻從情緒削弱了這個孩子。父母焦慮地把自己的關心強加在孩子身上,給孩子留下很少的選擇空間的同時卻給服從和反抗留下了滋生的空間。這樣的孩子並不會學習到如何爲自己想,而只會通過對他人做出反應來實現自己的功能。當這些孩子離開家的時候,會發現從父母那裏繼承到的東西總是緊緊纏繞着自己。

情緒阻斷

情緒阻斷描述了一些人在關係裏處理焦慮的方式。一些人通過離開來尋求距離感,而另一些人則通過避免親密關係或在第三方在場的情況下隔離自己的情緒來尋求距離感(比如:逃離父母身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糾結程度越高,發生阻斷的可能就越大。

社會情緒過程

鮑恩指出現代人要更多地關注社會對家庭功能的影響。比如:男女的性別規則、種族羣體和階級不同。

健康家庭和不健康家庭發展過程(家庭動力)

健康家庭的功能

個體從原生家庭中分化出來,發展親密關係,建立新伴侶之間的承諾。建立新家庭。給年幼新增的家庭子女留有空間,夫妻合作,避免讓夫妻關係被父母角色湮沒,重構與擴展家庭關係。年輕的父母必須共同承擔養育孩子、家務、經濟的需求,學習新組成的家庭團隊合作工作。青少年是孩子嘗試打破家庭界限掙扎着成爲自主個體的過程,父母轉換角色定位允許青少年進入或者離開家庭,照顧年邁的父母。孩子離開家庭,發展成人與成人之間的關係(什麼樣的關係?)。退休,面對疾病死亡。

行爲障礙的發展

當壓力超過了人的能力可以控制的範圍,就會產生症狀。能夠處理壓力是分化的一個功能,分化得越好的人越有心理彈性,越靈活,也越能夠維持他們的人際關係。分化不僅是個體的一個特質,還是關係的一種特質。一個人分化的基本水平大部分是由他在家庭中所獲得的自主性所決定的,但是分化的功能水平卻是由當前關係的質量所決定的。最脆弱的個體(比如孤立的和沒有分化的人,比如孩子)是最容易在系統中吸收焦慮並發展症狀的。

根據鮑恩的理論,心理問題的根本影響因素是情緒糾結(情緒壓力,受他人情緒影響的反應。比如媽媽和爸爸之間教育方式不同引發的孩子的情緒糾結)情緒糾結建立在焦慮依戀的基礎之上,它可能以依賴或疏離兩種形式體現。過度的依賴和情緒隔離的人都會對壓力有情緒化的反應。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呈現狀態,一方面急切的想追求獨立的壓力,另一方面未解決的從母親那裏繼承而來的糾結壓力,兩方面交匯造成青少年期最脆弱的時刻。

根據鮑恩理論,人們傾向於選擇與自己未分化水平相似的人作爲伴侶。當衝突發展的時候,每個伴侶都會意識到情感上的不成熟(對方不成熟)。每個人都會準備好改變(改變對方)。那些讓彼此相互吸引的東西同時也帶着讓他們彼此失去興趣的開關。接下來,是婚姻衝突,伴侶中一方的功能障礙(丈夫的功能性有哪些?妻子的功能性有哪些?),對某一個孩子的過度關注。

鮑恩認爲,不管家庭中呈現的問題是什麼,原生家庭中未分化的問題正在轉換成婚姻中的問題,它投射出一個有問題的夫妻或孩子,過去的問題都遷移到了未來。

改變的機制

面對問題家庭,治療師怎麼工作?帶來改變?治療師並不帶來改變,他們只是幫助來訪者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改變。

治療的目的

鮑恩學派治療目的並不試圖改變人,也對解決問題沒有興趣。他們把治療看成一個人瞭解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並最終對自己的問題承擔起責任的機會。鮑恩學派治療是一個積極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幫助家庭成員擺脫指責他人,而探索他們自己在家庭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

追溯家庭問題的模式意味着要關注過程和結構,過程是指情緒反應的模式;結構是指三角關係的連鎖網絡。治療師要在家庭中最重要的三角關係上進行工作,去三角化和分化。臨牀方法包括,加強父母控制自己焦慮的能力,並以此變得能夠更好地控制孩子的行爲;通過提升他們處理來自原生家庭中較低的焦慮(?)來加強伴侶的情感功能。

行爲根本的條件

鮑恩學派治療的指導性原則:提高區分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並且學習用這種能力去解決關係問題。降低焦慮和自我聚焦(能夠對自己情緒和那些被情緒驅動的行爲負責任;責任分區,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更多采取行動的選擇;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對方和自己的貢獻佔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爭取達到),看到自己在關係過程中的角色能力,是改變的主要機制。

理解,而非行動,是治療的載體。作爲家庭治療的治療師,也要努力覺察自己的反應,避免被家庭納入三角化。

自我分化過程的其中一部分是發展和擴展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私人關係(比如母子關係、夫妻關係、母女關係、父女關係)。增加關係的數量會讓一個人分散他或她的情緒能量。家庭成員會將自己的投入分散到各種家庭關係中,而非僅僅是集中在一個或兩個家庭成員身上(一根筋關係)。未成熟的心智用來引導精神能量的出口(關注力)非常少,其靈活度或延遲的能力薄弱。成熟的心智有很多反饋的渠道,這能夠讓其更多靈活性進出。

治療

鮑恩學派主要治療技術包括家庭發展圖、過程提問、關係實驗、去三角化、教練技術、使用“主語我”,以及置換故事。

鮑恩治療中,看到一個人在家庭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瞭解這些故事是如何根植於擴展家庭歷史非常重要。

評估

評估始於問題開始出現的那一個問題。把確切日期記錄下來,然後再檢查它們與擴展家庭發生事件的關係。瞭解核心家庭的歷史,包括父母什麼時候相遇,他們的求愛過程,他們的婚姻情況,以及他們養育孩子的情況。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原來在哪裏生活,什麼時候搬的家,尤其是與擴展家庭住址有關的方面。評估的下一步是考察夫妻雙方出生的歷史,兄弟姐妹的排行,童年的重要事件,以及父母的功能。所有這些信息都被記錄在家庭發展圖上,至少包括三代。

家庭發展圖

家庭發展圖是一個概要性的圖解,展示了家庭成員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內容包括年齡、結婚日期、死亡日期以及地理位置。男性用方框標示,女性用圓圈標示,並且把年齡標註在圖示內。水平線代表婚姻情況,將結婚日期寫在線上,垂直聯結父母和孩子。家庭發展圖對關係衝突、阻斷以及三角關係的呈現讓它超越了僅僅對家庭歷史的靜態描述。

一些重要的日期,如死亡、結婚以及離婚日期,需要仔細研究。這些事件和情緒的衝擊會波及整個家庭,它們會打開溝通。另一個重要信息是家庭各個部分的位置。日期、關係以及地點爲探索情緒界限、糾結、阻斷,重要衝突,開放性的程度,以及目前和未來潛在的家庭關係提供了框架。

核心家庭的歷史開始於父母的交往階段,是什麼讓他們彼此吸引?他們最初階段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在那個階段的問題是什麼?孩子什麼時候出生的?父母是如何適應這個新成員的?

特別需要了解的是家庭曾經歷過怎樣的壓力以及他們是如何適應的?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評估家庭中慢性焦慮的強度,以及它是與繁重的生活困難事件更有關係還是和家庭較低的適應能力更有關係。

在收集擴展家庭信息的時候,治療師應該明確哪一個分支的成員最多地捲入被評估的家庭中。因爲與擴展家庭的聯結紐帶對夫妻雙方和他們的核心家庭中的角色有着重大的影響。同樣重要的是找到誰沒有捲入,因爲與誰情緒阻斷會比與誰維持聯繫更容易成爲焦慮的來源。

治療技術

鮑恩學派治療師相信,瞭解家庭系統的運作方式比發明一個技術去改變它更加重要。鮑恩學派重要技術:過程提問和關係實驗。

過程提問:用來探索人的內部,以及人與人之間在發生什麼。比如,你的男朋友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忽視你,你又是怎麼反應的?你妻子什麼樣的指責會讓你最沮喪?當你的女兒出去約會的時候,你擔心什麼?當你的媽媽那你和其他人攀比時,你會怎麼反應?過程提問是用來讓人們放慢速度,開始他們自己的思考(從直接沒有意識的反應到有意識的思考自己是如何參與到人際之間的問題中的)。過程提問重點不是爭吵的內容,而應該放在背後的三角化關係上。誰是被三角化的個體,起了哪些作用。

過程提問的作用是幫助家庭成員意識到是他們自己的反應,而非其他成員讓他們之間出現問題。

關係實驗

關係實驗的作用是幫助來訪者嘗試一些與他們通常採取的情緒驅動反應不同的事情。這些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來訪者發展抗拒受情緒驅動做出反應的能力。假設前提,每個人都具有自主性的選擇。

鮑恩學派對夫妻的治療

夫妻治療的祕籍:與配偶雙方都有聯結,而不讓他們把你拉進三角關係中。具體做法:同時與每一個人談話,通常從夫妻中動機更強的那個開始。聚焦於夫妻互動關係過程,提出問題,確認事實,傾聽夫妻雙方不同的故事版本。目的是減少感受,促進夫妻理性思考,達成雙方對話。

技術使用:

1、互補性隱喻:比如追求者和疏遠者。夫妻雙方一方追,一方逃。

2、使用“主語我”的立場表達觀點。比如,你真懶,換成我希望你可以更多地幫助我。

3、瞭解跨代情緒過程。比如,詢問丈夫或者妻子關於她的原生家庭的情緒表達過程。

鮑恩學派對個體的治療

與個體工作目標: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把家庭成員看成人,而非被情緒控制的對象,學習瞭解三角化,將自己去三角化。

1、從瞭解更大的家庭系統瞭解個體,收集家庭信息:比如,你的父母住在哪裏?你多長時間去看望他們?你跟你的媽媽單獨在一起的時候談論什麼?

2、儘量與更多家庭成員建立起人與人的關係。與他們單獨接觸和說話,談論一些個人的信息。

3、在獨立的前提下與他人建立聯繫。看到三角化關係。比如,可以問,當被某些親密的人疏遠時,你會找誰或者找哪些人尋求安慰?

4、當意識到被三角化,停止參與其中。讓對方兩個人的關係自己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

5、去三角化可以豐富關係,提高跟他人維持關係的能力。在家庭中保持情感聯結的同時改變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頂住壓力保持改變不退縮,家庭會適應改變。

6、爲了避免陷入毫無結果的熟悉模式,瞭解自己情緒敏感性來處理家庭關係緊張。

評估治療理論和效果

鮑恩理論如此有用的觀點是它理解了控制我們與他人聯結的情緒力量 ,理解彼此的最大障礙是我們變得情緒化。一方面有些人表達自己的方式過於情緒化,以至於他人只會對這種壓力給予反饋而不會聽到這個人真正想說的內容。另一方面焦慮是情緒化的根本性理由。

鮑恩學派指出降低情緒化,實現自我控制的方法:通過廣泛地與家庭成員培養關係,並學習(在不辯解或不違背自己真實想法的情況下)傾聽。

小結

1、鮑恩關注點是家庭跨代系統。根據鮑恩的理論,家庭中核心問題是情緒糾結,主要目標是分化。情緒糾結從對他人本能的需要發展出來,這種情緒糾結的需要被不健康的誇大。一些人將糾結表現爲對親密歸屬的過度需求,另一些人則用一種獨立的外表來詮釋它。不管哪種情況,蔓延的焦慮都會導致親密關係中的自動化反應,並且限制自主性功能。
2、鮑恩引入三角化的概念,提出當人們不能解決他們之間的差異時,自動地將第三方捲入以穩定關係,這可能導致衝突被凍結在原地。
3、鮑恩學派治療師保持中立,在有衝突的關係中通過過程提問來探索情緒過程。治療師不斷提問題,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學習看到自己在家庭系統運作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這種自我發覺的理解是修復關係和提升自我自主功能的工具。
4、鮑恩家庭系統治療實踐的六大技術:家庭發展圖(瞭解關係衝突、阻斷和三角關係),中立化三角關係(避免捲入家庭關係中),過程提問(具體化到情境中,看到自己的反應是怎麼影響關係的),關係實驗(看到到關係中雙方的互動過程,及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教練技術(通過設計問題幫助人們描述出自己家庭的情緒過程,以及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使用“主語我”(比如,你總是過度溺愛孩子,換成,我想我們應該對孩子更嚴格)。

      莫雷.鮑恩爲我們理解自己作爲個體如何實現功能,我們與家庭如何相處,以及這些如何相互關聯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