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概念和方法》第四章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我们的行为受到家庭中的事件所影响,但是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塑造这些影响的力量又是什么呢?莫雷.鲍恩试图从扩展家庭这个更大的网络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鲍恩的理论:人们的关系是被两种互相平衡的生命力量所驱动的:个性与归属。我们需要陪伴,也需要独立。这种两极化的需要让生命变得不确定。当一个人迫切追求与他人联结的时候,另一个人可能因为感到压力而逃避(关系中的互补性,一个人负责表达亲密,一个人负责表达疏远)。协调人性的这两级属性取决于个体管理情绪的能力,鲍恩术语,个体自我分化的能力。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影响着成年后离开家的成人。对父母未解决的情感反应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未完成事件(怎么解决?)

鲍恩家庭系统治疗的发展

鲍恩在当精神科医生的时候观察发现,患者与母亲之间细腻的情绪敏感性对患者的冲击,精神分析称为共生,鲍恩认为这只是对自然过程的一种夸张,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倾向,这种情绪存在于所有的关系中。鲍恩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全部家庭成员一起前来就医,母亲与她心理失常的子女之间不稳定的链结不可避免的会把整个家庭卷进来。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一种被焦虑感所趋势的病理性亲密。人们成为其他人行为的情绪囚徒(家庭中被定义为有问题的人的行为激起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缠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快做出反馈)关系的标志是缺乏个体的自主性。

鲍恩确定了其家庭治疗理论基础,所有家庭都是沿着情绪缠结和分化这个连续体变化发展的。

鲍恩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原则要素

根据鲍恩的理论,我们在情感生活中的自主性比我们自以为的要少。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他人的反应比我们自己意识到的要多。鲍恩理论用五个有关联的概念描述了作为一种跨代关系网络,家庭是如何塑造了个性与归属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情绪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自我分化、三角关系、跨代情绪过程、情绪阻断、社会情感过程

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反应的是一种思考和反省的能力,而不是自动地对情绪压力做出反应。它是一种既使是面对焦虑的时候,也能够灵活,明智地做出行为的能力(个体独处群体归属切换自如)

未分化个体:未分化的人容易情绪化,他们的生活受控于周围人的反应。倾向于对他人采取激烈的反应——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的反应。未分化的个体很难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尤其是应对焦虑事件的时候。

分化个体:分化的人可以平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够承担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行为,但又具有不被情绪带走的自我约束的能力。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自己的立场。他们可以全面思考问题,决定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信念,并且根据自己的这些信念做出行动。

情绪三角关系

想一下在自己生命中最麻烦的关系(我想到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一定会涉及一个或更多第三方(比如妈妈或者爸爸)。所有关系都受第三方影响——这个第三方可能是亲属、朋友,甚至可能是回忆(比如:谈恋爱第一个男朋友分手了,找了第二个男朋友,会不由自主把第二个男朋友和第一个男朋友两个人对比)。

驱动三角关系的是焦虑(来自于哪里?生理,心理,社会)。当焦虑增强时,人们会感到对情绪亲密性有更大的需求——或者在避免压力的时候,人们会对距离感有更大的需求。人们越受到焦虑的驱使,就越对彼此没有耐心,也就会更容易因为彼此的差异而变得两极化。当两个人发生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会变得很难讨论具体的事情,第三方被一方或者双方拉进来帮忙。如果第三方经常持续卷入,三角关系就会变成关系的一部分。第三方的卷入把焦虑分散到三个人的关系中而降低两个人之间的焦虑感(独立——归属)。

健康三人组合:每一对都可以独立地互动,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行为主张,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去改变其他两个人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立场(比如:一家人去看电影,分开看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三角关系:每一对的互动都是在与第三个人的行为捆绑在一起;每一个人都被情绪反应驱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改变另外两人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立场,每一个人都纠结在另外两个人的关系中。(比如,一家人去看电影,两个人想看《流浪地球),一个人想看《深海》,第三个人边说自己想看《深海》,一边选择了依从两个人的决定)。

三角化会缓解矛盾(转移注意的方式),同时如果长期三角化,矛盾未解决,可能会损害关系。

跨代情绪过程

家庭中的情绪能量以互相联系的方式运作传递。鲍恩起初使用未分化家庭的自我混乱(怎样一种状态?比如:孩子替代爸爸的角色?来描述过度的情感反应,或使用家庭中的纠结来进行描述(青春期孩子独立和亲密的议题)。

一个缺乏分化的家庭会出现情绪反应过度的孩子。这可能会通过跟父母对情绪过度卷入或情绪阻断表现出来。而这种状况又会反过来带来新的关系中的纠结——因为具有有限情绪资源(情绪资源:能够缓解个体情绪、接住个体情绪的人或者事物)的人倾向于把他们所有的需求都投射到彼此身上。纠结会产生的问题,情绪疏离;身体或情绪上的功能障碍(有情绪时用行动表达);明显冲突;将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些问题的强度跟未分化的程度,在原生家庭中的情感阻断程度,以及系统的压力相关。

一个母亲越把自己的焦虑聚焦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个孩子的功能发展就越受到阻碍。孩子的这种不成熟又鼓励了母亲继续围绕在孩子身边。母亲分散了自己的焦虑,但却从情绪削弱了这个孩子。父母焦虑地把自己的关心强加在孩子身上,给孩子留下很少的选择空间的同时却给服从和反抗留下了滋生的空间。这样的孩子并不会学习到如何为自己想,而只会通过对他人做出反应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当这些孩子离开家的时候,会发现从父母那里继承到的东西总是紧紧缠绕着自己。

情绪阻断

情绪阻断描述了一些人在关系里处理焦虑的方式。一些人通过离开来寻求距离感,而另一些人则通过避免亲密关系或在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隔离自己的情绪来寻求距离感(比如:逃离父母身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纠结程度越高,发生阻断的可能就越大。

社会情绪过程

鲍恩指出现代人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比如:男女的性别规则、种族群体和阶级不同。

健康家庭和不健康家庭发展过程(家庭动力)

健康家庭的功能

个体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发展亲密关系,建立新伴侣之间的承诺。建立新家庭。给年幼新增的家庭子女留有空间,夫妻合作,避免让夫妻关系被父母角色湮没,重构与扩展家庭关系。年轻的父母必须共同承担养育孩子、家务、经济的需求,学习新组成的家庭团队合作工作。青少年是孩子尝试打破家庭界限挣扎着成为自主个体的过程,父母转换角色定位允许青少年进入或者离开家庭,照顾年迈的父母。孩子离开家庭,发展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退休,面对疾病死亡。

行为障碍的发展

当压力超过了人的能力可以控制的范围,就会产生症状。能够处理压力是分化的一个功能,分化得越好的人越有心理弹性,越灵活,也越能够维持他们的人际关系。分化不仅是个体的一个特质,还是关系的一种特质。一个人分化的基本水平大部分是由他在家庭中所获得的自主性所决定的,但是分化的功能水平却是由当前关系的质量所决定的。最脆弱的个体(比如孤立的和没有分化的人,比如孩子)是最容易在系统中吸收焦虑并发展症状的。

根据鲍恩的理论,心理问题的根本影响因素是情绪纠结(情绪压力,受他人情绪影响的反应。比如妈妈和爸爸之间教育方式不同引发的孩子的情绪纠结)情绪纠结建立在焦虑依恋的基础之上,它可能以依赖或疏离两种形式体现。过度的依赖和情绪隔离的人都会对压力有情绪化的反应。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呈现状态,一方面急切的想追求独立的压力,另一方面未解决的从母亲那里继承而来的纠结压力,两方面交汇造成青少年期最脆弱的时刻。

根据鲍恩理论,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未分化水平相似的人作为伴侣。当冲突发展的时候,每个伴侣都会意识到情感上的不成熟(对方不成熟)。每个人都会准备好改变(改变对方)。那些让彼此相互吸引的东西同时也带着让他们彼此失去兴趣的开关。接下来,是婚姻冲突,伴侣中一方的功能障碍(丈夫的功能性有哪些?妻子的功能性有哪些?),对某一个孩子的过度关注。

鲍恩认为,不管家庭中呈现的问题是什么,原生家庭中未分化的问题正在转换成婚姻中的问题,它投射出一个有问题的夫妻或孩子,过去的问题都迁移到了未来。

改变的机制

面对问题家庭,治疗师怎么工作?带来改变?治疗师并不带来改变,他们只是帮助来访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

治疗的目的

鲍恩学派治疗目的并不试图改变人,也对解决问题没有兴趣。他们把治疗看成一个人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并最终对自己的问题承担起责任的机会。鲍恩学派治疗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帮助家庭成员摆脱指责他人,而探索他们自己在家庭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追溯家庭问题的模式意味着要关注过程和结构,过程是指情绪反应的模式;结构是指三角关系的连锁网络。治疗师要在家庭中最重要的三角关系上进行工作,去三角化和分化。临床方法包括,加强父母控制自己焦虑的能力,并以此变得能够更好地控制孩子的行为;通过提升他们处理来自原生家庭中较低的焦虑(?)来加强伴侣的情感功能。

行为根本的条件

鲍恩学派治疗的指导性原则:提高区分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并且学习用这种能力去解决关系问题。降低焦虑和自我聚焦(能够对自己情绪和那些被情绪驱动的行为负责任;责任分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更多采取行动的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方和自己的贡献占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争取达到),看到自己在关系过程中的角色能力,是改变的主要机制。

理解,而非行动,是治疗的载体。作为家庭治疗的治疗师,也要努力觉察自己的反应,避免被家庭纳入三角化。

自我分化过程的其中一部分是发展和扩展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私人关系(比如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父女关系)。增加关系的数量会让一个人分散他或她的情绪能量。家庭成员会将自己的投入分散到各种家庭关系中,而非仅仅是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家庭成员身上(一根筋关系)。未成熟的心智用来引导精神能量的出口(关注力)非常少,其灵活度或延迟的能力薄弱。成熟的心智有很多反馈的渠道,这能够让其更多灵活性进出。

治疗

鲍恩学派主要治疗技术包括家庭发展图、过程提问、关系实验、去三角化、教练技术、使用“主语我”,以及置换故事。

鲍恩治疗中,看到一个人在家庭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这些故事是如何根植于扩展家庭历史非常重要。

评估

评估始于问题开始出现的那一个问题。把确切日期记录下来,然后再检查它们与扩展家庭发生事件的关系。了解核心家庭的历史,包括父母什么时候相遇,他们的求爱过程,他们的婚姻情况,以及他们养育孩子的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原来在哪里生活,什么时候搬的家,尤其是与扩展家庭住址有关的方面。评估的下一步是考察夫妻双方出生的历史,兄弟姐妹的排行,童年的重要事件,以及父母的功能。所有这些信息都被记录在家庭发展图上,至少包括三代。

家庭发展图

家庭发展图是一个概要性的图解,展示了家庭成员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年龄、结婚日期、死亡日期以及地理位置。男性用方框标示,女性用圆圈标示,并且把年龄标注在图示内。水平线代表婚姻情况,将结婚日期写在线上,垂直联结父母和孩子。家庭发展图对关系冲突、阻断以及三角关系的呈现让它超越了仅仅对家庭历史的静态描述。

一些重要的日期,如死亡、结婚以及离婚日期,需要仔细研究。这些事件和情绪的冲击会波及整个家庭,它们会打开沟通。另一个重要信息是家庭各个部分的位置。日期、关系以及地点为探索情绪界限、纠结、阻断,重要冲突,开放性的程度,以及目前和未来潜在的家庭关系提供了框架。

核心家庭的历史开始于父母的交往阶段,是什么让他们彼此吸引?他们最初阶段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那个阶段的问题是什么?孩子什么时候出生的?父母是如何适应这个新成员的?

特别需要了解的是家庭曾经历过怎样的压力以及他们是如何适应的?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评估家庭中慢性焦虑的强度,以及它是与繁重的生活困难事件更有关系还是和家庭较低的适应能力更有关系。

在收集扩展家庭信息的时候,治疗师应该明确哪一个分支的成员最多地卷入被评估的家庭中。因为与扩展家庭的联结纽带对夫妻双方和他们的核心家庭中的角色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样重要的是找到谁没有卷入,因为与谁情绪阻断会比与谁维持联系更容易成为焦虑的来源。

治疗技术

鲍恩学派治疗师相信,了解家庭系统的运作方式比发明一个技术去改变它更加重要。鲍恩学派重要技术:过程提问和关系实验。

过程提问:用来探索人的内部,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发生什么。比如,你的男朋友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忽视你,你又是怎么反应的?你妻子什么样的指责会让你最沮丧?当你的女儿出去约会的时候,你担心什么?当你的妈妈那你和其他人攀比时,你会怎么反应?过程提问是用来让人们放慢速度,开始他们自己的思考(从直接没有意识的反应到有意识的思考自己是如何参与到人际之间的问题中的)。过程提问重点不是争吵的内容,而应该放在背后的三角化关系上。谁是被三角化的个体,起了哪些作用。

过程提问的作用是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是他们自己的反应,而非其他成员让他们之间出现问题。

关系实验

关系实验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尝试一些与他们通常采取的情绪驱动反应不同的事情。这些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发展抗拒受情绪驱动做出反应的能力。假设前提,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的选择。

鲍恩学派对夫妻的治疗

夫妻治疗的秘籍:与配偶双方都有联结,而不让他们把你拉进三角关系中。具体做法:同时与每一个人谈话,通常从夫妻中动机更强的那个开始。聚焦于夫妻互动关系过程,提出问题,确认事实,倾听夫妻双方不同的故事版本。目的是减少感受,促进夫妻理性思考,达成双方对话。

技术使用:

1、互补性隐喻:比如追求者和疏远者。夫妻双方一方追,一方逃。

2、使用“主语我”的立场表达观点。比如,你真懒,换成我希望你可以更多地帮助我。

3、了解跨代情绪过程。比如,询问丈夫或者妻子关于她的原生家庭的情绪表达过程。

鲍恩学派对个体的治疗

与个体工作目标: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家庭成员看成人,而非被情绪控制的对象,学习了解三角化,将自己去三角化。

1、从了解更大的家庭系统了解个体,收集家庭信息:比如,你的父母住在哪里?你多长时间去看望他们?你跟你的妈妈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谈论什么?

2、尽量与更多家庭成员建立起人与人的关系。与他们单独接触和说话,谈论一些个人的信息。

3、在独立的前提下与他人建立联系。看到三角化关系。比如,可以问,当被某些亲密的人疏远时,你会找谁或者找哪些人寻求安慰?

4、当意识到被三角化,停止参与其中。让对方两个人的关系自己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5、去三角化可以丰富关系,提高跟他人维持关系的能力。在家庭中保持情感联结的同时改变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顶住压力保持改变不退缩,家庭会适应改变。

6、为了避免陷入毫无结果的熟悉模式,了解自己情绪敏感性来处理家庭关系紧张。

评估治疗理论和效果

鲍恩理论如此有用的观点是它理解了控制我们与他人联结的情绪力量 ,理解彼此的最大障碍是我们变得情绪化。一方面有些人表达自己的方式过于情绪化,以至于他人只会对这种压力给予反馈而不会听到这个人真正想说的内容。另一方面焦虑是情绪化的根本性理由。

鲍恩学派指出降低情绪化,实现自我控制的方法:通过广泛地与家庭成员培养关系,并学习(在不辩解或不违背自己真实想法的情况下)倾听。

小结

1、鲍恩关注点是家庭跨代系统。根据鲍恩的理论,家庭中核心问题是情绪纠结,主要目标是分化。情绪纠结从对他人本能的需要发展出来,这种情绪纠结的需要被不健康的夸大。一些人将纠结表现为对亲密归属的过度需求,另一些人则用一种独立的外表来诠释它。不管哪种情况,蔓延的焦虑都会导致亲密关系中的自动化反应,并且限制自主性功能。
2、鲍恩引入三角化的概念,提出当人们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差异时,自动地将第三方卷入以稳定关系,这可能导致冲突被冻结在原地。
3、鲍恩学派治疗师保持中立,在有冲突的关系中通过过程提问来探索情绪过程。治疗师不断提问题,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学习看到自己在家庭系统运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种自我发觉的理解是修复关系和提升自我自主功能的工具。
4、鲍恩家庭系统治疗实践的六大技术:家庭发展图(了解关系冲突、阻断和三角关系),中立化三角关系(避免卷入家庭关系中),过程提问(具体化到情境中,看到自己的反应是怎么影响关系的),关系实验(看到到关系中双方的互动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教练技术(通过设计问题帮助人们描述出自己家庭的情绪过程,以及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使用“主语我”(比如,你总是过度溺爱孩子,换成,我想我们应该对孩子更严格)。

      莫雷.鲍恩为我们理解自己作为个体如何实现功能,我们与家庭如何相处,以及这些如何相互关联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