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一次無原則的“接納”

兩個班的教學,一定會存在比較。

之前的雙班教學,可以說:我將比較發揮到了極致。

比如,在一班,就說四班的好。在四班,就說一班的好。

課堂紀律、提交作業、課堂提問、考試出來後的成績等等,甚至有可能將家長都會比較一番。

只是,六年級時,我的一次比較,卻在我的“失態”中讓他們看出了端倪:原來,老師都是在騙我們。因爲當時兩個班就隔着一道寬不到2米的走廊,我的大發雷霆,鋼筋水泥都不能遮蓋,被隔壁班聽到了。他們在隔壁班上笑得哈哈哈哈,後來他們告訴我更是笑得哈哈哈哈。

時隔5年半,再次執教兩個班的數學。接到任務時,我便告誡自己:不要去將兩個班的孩子拿來比較,這樣就會少一些抱怨。

我只需要做一條:無原則的接納。

所以,我沒有向前任數學老師詢問班上孩子的情況,也沒有向班主任問他們的各自表現。我帶着最原初的美好去到了班級。我的確只想通過我自己的觀察,以及和孩子的交往去發現不一樣的他們。

開學第一天,做了一張小單。我在小單上打了等級,在我的登記冊上寫了分數,因爲分數看起來是最好理解的。當時,班主任特意看了他們的成績,告訴我那些分數較低的孩子的確是需要幫助的。關於學生的成績,我和班主任,也就只交流了這麼一次。至於表現,一次都沒有交流過。

每當有人問我感受如何的時候,我都說挺好的。但也有一次,沒有忍住,和同事稍微吐槽了一句。我當然知道這個現狀背後的原因,我要做的不是在抱怨裏教學,而是用我的方法,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變得鮮活一些。

比如,常規的事情——收作業。收假期家庭作業,沒有我操心。但讓組長將學力單收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了。到後來,作爲對組長的“懲罰”,小組加不了分。雖然交作業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但小組長的職責也是需要培養的。

比如,用分享式教學,以學力單爲載體,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執教完畢檢查他們的學力單,只有2人得了5顆星,也就是說只有這2人能抓住這節課的重點、難點,將那些方法等記錄下來。着急嗎?並不。因爲他們是第一次經歷。所以,我特意在15班挑了10來份學力單筆記寫得好的孩子,專門拿了一節課給他們展示,讓他們自己找差距,做總結。昨天上第二課時,全班能得5顆星的就有30人了,這說明孩子們是可教的。

比如,和某些孩子的周旋。每天的作業,都要人人過關。有幾個動作特別慢、書寫特別差、基礎比較弱的孩子也就慢慢浮出水面。但我一點也不生氣,每次都用幽默化解,但背後的行動還不能少。名單一旦確定,這些孩子每天回家就得有另外的功課要做,大約也就10來分鐘即可。

用這樣的心態,我變得越來越平和。老是想着教成績好的表現好的孩子,那是不可能的。反而是那些需要我用時間和精力的,才讓我感覺到我是在做教育。

這算是我的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