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里路:照护年迈父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前言 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有多难 结语:慢慢走

前言

2022的冬天与2023的春天,以疫情放开为信号,发出冬去春来的信号。

半个月内,许多人都因新冠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并随着症状的消失,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一点点重新拾起对生活的盼头。

当我撰写这篇文章,我所在的上海已是满街的人烟杂沓,防疫的记忆宛如一场梦。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走到梦醒时分。疾病是无情的,它们总是攻击最虚弱的那一群人,比如有慢性病、基础病的人,以及残烛之年的老人。而兼具两者的群体,更是饱受疾病的威胁。

新冠放大了这个容易被遗忘的事实,而我身边就有朋友,在这个日子亲自送走了家里的老人。一切是那么突然,那么无可奈何。

实则,疫情之前的岁月,我们都要面对这件事,面对我们的父母正在衰老,以至于他们不再是家中的顶梁柱,而是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年轻人扶持与照护的对象。

在年轻子女记忆中,那位能一把把孩子扛到肩上的父亲,再也扛不动了;总是比谁都记事的母亲,脑袋也开始糊涂了。

对于这件事,有多少年轻人做好心理准备?又该做好什么样的实质准备?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议题,如何陪伴父母度过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光。


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有多难

首先,让我们为「长期照护」正名。

「长期照护」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一般人说的「照顾」老人,其实并没有把这件事说清楚。

长期照护是个更清晰的字眼,这反应两件事,老人离世之前需要有人照料的时间,远比一般人想像的更久。

自九年前,父亲失智后便亲自照护老人的东华大学郭强生教授,他今年五十九岁,谈到他照护父亲,他说:「我和父亲是两个老人一起过生活。」

郭强生教授的烦恼,也是现在许多人,以及未来许多人要面对的生活处境。

随着国民的退休年限不断上升,国民的平均寿命也在上升,如今活到「七老八十」早已不是新鲜事。这就意味着未来有更多人,包括你我,当我们到了退休的年纪,我们的父母还健在,而我们可能要一边烦恼我们自己的养老问题,同时又要面对长期照护老人的事务。

此外,照顾听起来就像照顾小动物、植物一样,似乎不怎么费力。但「照护」更能说明工作内容,照是照料、照顾,但光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进行「护理」方面的工作。

尤其某些老人晚年行动不便,怎么推轮椅、使用呼吸机、用正确的方式帮老人洗澡、准备符合老人需要的餐点,而当老人有慢性病或失智症的情况,更需要子女有相应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或是聘请专业的护工,才能真正应对实际情况。

第二、老人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照护老人之所以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提前了解老年化常见的疾病,导致当老人出现疾病时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处置,打乱子女原定的生活计划、财务规划,自然让人压力重重。

老人常见的疾病,容易被年轻人忽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老人会遇到的疾病,年轻人也会遇到,但症状有所不同。如《默沙东诊疗手册》提到,年轻人罹患心脏病的表现通常为胸痛,但老人可能没有胸痛感,而是感到呼吸困难或腹痛。

其二、老人对于疾病,相较年轻人有更强的病耻感,更容易隐瞒自己的身体情况,导致等症状严重到一定程度才被发现。这就牵涉到容易被忽略的老人心理健康。

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的比率逐年上升。

一来,由于身体机能老化,老人行动不便,会影响老人的生活,以及社交,使得老人的生活更容易陷入孤单。二来,如新冠疫情,老人害怕买不到药、抢不到食物,罹病后致死率等等,都会加重老年人的焦虑。而年轻人相对比较不焦虑,便可能无法共情到老人的情绪。

另外,经常被忽略的,是老年人的慢性病。表面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以依靠药物控制,但前提是老人能够稳定服药,定期检查。且即使老人服药与接受检查的频率很稳定,依旧会随着年龄造成器官等方面的衰退。

年轻人受伤或疲劳能通过休息来恢复,比如摔个跤,爬起来就好。但老人摔跤可能直接骨折,这也使年轻人因此容易忽视老人的身体变化。

第三、现代生活的快速变化

社会发展带来生活的便利,但快速发展使年轻人不得不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谋生。交通的发达也使不少年轻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到遥远的城市学习或奋斗,和老人之间的生活隔开距离,体察父母健康情况的难度相对提高。

此外,社会变化的速度,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是需要奔跑的程度,那对老年人来说要追赶的成本与要求也更高。

这都会促使年轻人与老人之间,无论是物理距离,或者心理距离都更加遥远,别说照护了,就连保持联系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结语:慢慢走

针对前述的三种情况,只要我们把握三个原则,能一定程度减轻照护老人的负担。

第一、如拉姆・达斯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中提到的,我们需要为老年做好准备。同样地,我们也需要为父母的老年做好准备,尤其是在他们还没准备好之前。

在他们平时还健康时,就多加提供他们关于老年生活的健康科普,在他们还未出现老年疾病之前,我们自己就先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不但能有助于我们在需要照护他们时提供协助,避免兵荒马乱,同时也能为迎接自己的老年生活提前安放自己的心。

第二、试着共情老人的心理困境。衰老对老人来说是正在发生的事件,他们的感受会比年轻人更强烈。对年轻人来说,与朋友道别,意味着「改天再见」。但对老人来说,可能与某些朋友一别就是永别。

当我们面对老人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先不要急着去鼓励他们,急着输送正能量。请先试着倾听,去共情他们,站在他们的视角看待他们的心情与感受。更有助于我们接住老人的情绪,缓和我们照料老人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

第三、寻求帮助,引入外部资源。照护老人不容易,光靠我们自己,特别是独生子女来说更加困难。有些人觉得照顾老人宛如家丑,故家丑不可外扬。这种观点等于增加自身照护老人的难度,也让老人的病耻感与接受照护的羞耻感更加强烈。

坊间有些照护老人的公益团体或社团,比如上海觉群基金会有关于安宁照护的公益课程等。寻求与其他有照护老人需求的伙伴,有一个心理上的支持,或是在经济许可情况下通过专业护工加以协助,都是使我们能更省力,好陪父母走得更远,直到他们离开的好方法。

最后,我们要接受最后一里路不只是父母离开那一刻,还包括他们走了之后,我们自身也需要被安放的哀伤与悼念,以及相关的仪式、法律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完成。

毋宁说,人生道路本就不容易,这最后一里路,能陪伴父母走完已是难得。既然如此,我们别急着走,陪老人用他们的步伐,和他们一起慢慢感受彼此,慢慢道别,慢慢走到尽头。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