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更1532‖做有故事的教育

做有故事的教育

文‖張愛敏

一直倡導並堅持寫教育敘事,做有故事的教育。

王維審老師說:故事的魅力在於寫給家長,它不是敲着我們的頭指指點點,而是將教育娓娓道來。

我喜歡娓娓道來,某一個孩子,某一個瞬間,亦或某一次風波,不下結論,不做評判,只是靜靜地描述事情發生的過程。筆尖緩緩劃過,鍵盤輕輕響起,美麗的音符悄悄地在內心深處歡唱。

曾經的我,走在成長的道路上,只是將目光過多地投向了他人,過多地把手伸向了他人,而很少想到自己應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就這樣混混沌沌,年復一年。有一天,我忽然頓悟,唯有改變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於是,不再糾結,也不再抱怨,我捧起了書,拿起了筆,安靜地做起了書寫者。我試着從繁瑣蕪雜的教育生活裏挖掘出一些鮮活的細節,用理性的思維和清晰的文字一一記錄下來,去反思,去反芻,去獲得一些明亮的經驗和敞亮的情懷。

我發現,當教育裏有了故事,教師就成了在真實、良善的生命田園上耕耘的播種者,情感就成了最好的犁鏵,溫暖就是孕育生命的陽光。而置身於其中的每一個學生,就像是播下的種子,都會在美好的呵護中獲得最茁壯的成長。

原來,故事是人生的營養。有些故事可以隱匿地蟄伏於生命的某一個角落,長久地散發精神的力量。無論過去多久,那些曾被深埋的意蘊,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着我們,激活我們的生命力,指引我們的人生。

原來,故事可以淡化那些苦着的、疼着的過往。順着筆尖流瀉而出的符號在一剎那間否具有了經驗的價值和情感的意義,就具有了警醒、借鑑和改變的實踐功能。回眸那一個個不如意的時刻,夜深人靜之時,我總是默默地拿出一頁紙、一支筆,把自己和盤托出,清晰地晾曬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然後,完成一種對話——真實的自己與理想的自己之間不需要聲響的對話。

我一直堅定地認爲,在大多數時候,我們獲得專家經驗的最好辦法就是閱讀,就是寫作,就是不斷地反思與踐行。於是,我努力引燃老師,共享閱讀,堅持日更,從而真正在工作中獲得自身的存在感、滿足感和神聖感。我深知,這一過程艱難而漫長,甚至會出現暫時失效、後退、失敗的現象,但從教師成長和教育發展的長遠意義上來說,不僅值得,而且必須。

在最初進行寫作時,我對教師說——先完成,再完美。哪怕是流水賬,也是一個個美麗的音符。讓文字來救贖我們,擺渡我們,成就我們。不必擔心自己寫作的質量,也不要去想別人讀了會怎樣評價。那許許多多的細節,那洋洋灑灑的一篇文,那堅持不懈地輸出,就是最大的成功。

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也在堅持。當你能持續不斷地寫下去,就有可能養成寫作的習慣,就有可能走進寫作的深處,就有可能撿拾到寫作的快樂。而一旦寫作成了快樂的事情,真正的寫作也就開始了,成長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請張開明亮的雙眸,請傾聽一朵花的歡笑,請從一片落葉裏捕捉美好,從蕪雜瑣碎的教育生活裏找到不期而至得幸福。此時,你一定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觸發興趣的成長點,努力成爲自備系統、自帶能量的成長型教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