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园手札2:抽象的人生总像玄秘的哲学 抽象的人生总像玄秘的哲学


舒园手札2:

抽象的人生总像玄秘的哲学


        •老皮



81.一月,我细读了4本书,共计36万字。4本书都是散文集,散文让人心态平和。有些章节反复读,感觉收获颇多。我读书时,总是习惯挑一些美好的书名。总觉得书名好,内容就不会太差。这种臆想也确实多次被证实过。毕竟,文学的本能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是唯美的。读到一本好书时,我内心也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唯美。

82.每个人都喜欢心灵相似的人以及心灵相通的文字。懂得思考的人,生命是清明而闲适的。

83.我一直认为,人或许会死上两回,一回是死掉了灵魂,另一回才是没了生命。我们说有的人虽死犹生,是因为他们的灵魂一直活着。

84.闲读古籍,繁体字,读来有些费眼,却也别有一味久远的亲熟。事实上,我经手的每一本书,总是被我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好像在保护一个志向。对我而言,每一次翻开书本,都犹如一场精神仪式。

85.有趣的灵魂,不在于你有多少高大上的思想,而在于你对于美好的事物拥有多少敏锐的知觉。

86.人们大都擅长于憧憬生活、规划生活、回味生活、梦想生活,却并不擅长于享受当下的生活。有许多人为了谋生而失去自己身心的健康,这简直是人世间最大的荒谬。

87.记得八十年代看过一部由秦汉、林凤娇主演的台湾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内容大体已经遗忘,但片名却像烙印,一直留在脑海里。如今想来,或许每个人的生命,真的就如同汪洋中的一条船,在不断的航行中,总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困难。这世上原本就没有风平浪静的汪洋,也没有不受伤的船。然而,船受伤的结果是靠近彼岸,人遭遇磨难的结果是获得真知。

88.临睡前,内心感叹,一天过去了。突然就想到了那句老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只是,也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凉意,这逝者不仅是时光,还有我们。又想,管他的,既然逝者如斯,那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89.在风中,每一片花瓣都是生命的舞蹈。

90.人总是这样,当精神呈满足状态时,对于物质的欲望就会被淡化。反之,当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时,物质的欲望就会被放大。但一个完全没有欲望的人也是可怕的,或者说是冷漠的。

91.爱一直都是让生命变得充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没有一种爱可以建立在自由之上。

92.夜里有梦,在梦中,我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无能、不安、笨拙和绝望。绝望的梦,源自于绝望的现实。赤裸的程度,如同盼望天亮后的再一次相见。

93.喜欢将一些特定的区域称为第三生活空间,就是指除了上班的地方和家以外的另一个舒适的、有情调的场所,比如咖啡馆、茶馆、酒吧。不难发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份愉悦、悠闲和自在。这样的第三生活空间,有朋友间的欢乐相聚、恋人们的知心私语、独处者的超然身影,甚至还有把第三生活空间当成工作室的大佬族。在第三生活空间,你不仅能喝到地道的咖啡或茶或酒,或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食物,享受到别致的优雅环境、悦耳的背景音乐、珍贵的柔软时光。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第三生活空间为人们创造了碰面交流的机会,或者找到一个新的生活场景所产生的心灵满足。不只是咖啡或茶或酒,学会享用第三生活空间,这是一种时尚的生活理念和意境。

94.晨起推窗,看见外面下着小雨。雨细细的,忽横忽斜,在春风的迎送里轻快如舞,却有一种杂乱无章的闲适。春之声色逐渐张扬起来了。而此时,许多词语在大自然面前是毫无颜色的,甚至没有生命。

95.雨天,最适合泡一杯茶,靠在窗边青灰的光线里,捧一本书,闲闲的翻,看两行,泯一口茶,发发呆,出一会神。这样的气候里,许多微小的事物,总能触碰到内心的柔软,令人为之百转千回。

96.元宵。一个节日就是一场繁华的记忆。大地回春了,只是,咋暖还寒。依着中国人的春节习俗,要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我们感叹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节日,它传递着人间的美好,凝聚了友情、亲情和爱情。元宵节,无疑是把从除夕开始的节日气氛又推向一个高潮。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元宵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美好的名字,美好的寓意。在古代,元宵节甚至就是情人节。古时节庆文化浓厚,“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节出游赏灯是青年男女交际的最佳时机。任何等待与邂逅,都是一种仪式。即使没有遇见心仪的那个人,也便了却一桩春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现象总是连接着文化深处的渴望,更为元宵节增光添彩。

97.一夜多梦,梦境里草长莺飞,千红万紫。我发现,再细小的花骨朵,色泽都是特别的靓丽。从花蒂到花蕊再到花瓣,其基色之上,竟能游刃有余地晕染出由深至浅的柔和渐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奇妙到不可理喻。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将闽南送进了春天。

98.能够把庸常的事物想象得美好一些,也许就是禅。

99.海草婶腌制的杨桃汤是小镇一绝。我小时候常跑到宅子楼海草婶的摊上,花两分钱买一大杯杨桃汤喝。每次,我喝杨桃汤时总要求海草婶不断往杯里加入凉开水。我喜欢将一杯杨桃汤,喝到无色无味。海草婶也总夸我懂得喝汤,她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淡,才是真味。”那年代,她真的将凝重的岁月,过得单薄,淡然。

100.寺内,香火静燃,神像的脸上漾着神秘的微笑。高僧见到我,也微笑着。高僧的微笑与神像的微笑,同样神秘。

101.虽忙碌,却也不忘思考,旭日,夕阳,垂柳,残月,河流,山川及落叶,都在我的思绪中闪现着。我以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有一点思想的。

102.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许多人都知道,但如果换成直观的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是说艺术创作中的虚构与非虚构。源于生活是非虚构,高于生活是虚构。虚构是创作者的本能,一种生活方式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差异有时候就在于我们对虚构的认同态度。艺术没有虚构,一切创作都将失去想象的魅力。但虚构不是无中生有,如果作品的内在逻辑、审美、情感都符合我们基于对常识的判断,那么,你所虚构的,就不会有人质疑它的真。在与虚构作品对立的非虚构情境,即现实世界里,虚构的艺术是真实灵魂的折射。

103.无意中又翻到那古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恍惚觉得,在水一方即是一种距离。审美是需要距离的。太近了,就没有审美的空间。

104.听一首民谣,其中唱到了炊烟,怀旧的心绪顿时被唤醒。在久远的年代,炊烟是乡村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包容了生活的安适与艰辛,从我童年的岁月中飘过,铭刻在恒久的记忆里,成为一种温馨的乡情。炊烟从灶间升起,垂直或弯曲地倾诉,让人们在朦胧中,陶醉于光阴的故事。我小时候是在乡村生活的,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跟大队长的儿子打架,打得大队长的儿子抱头鼠窜躲进家里。为了报复,哥哥身手敏捷爬上大队长家的屋顶,用一大把稻草将大队长家炊烟升腾的烟囱堵死。炊烟倒灌,大队长家里顿时烟雾缭绕,正在灶间忙活的大队长的婆娘被烟呛得泪流满面,跑出屋外咳嗽不止。我和哥哥藏身于一颗龙眼树上偷窥,见此情景,禁不住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得意忘形的笑声暴露了我们兄弟俩的藏身之处,大队长守株待兔,我们兄弟俩被抓住了。哥哥因此被大队长用麻绳绑在龙眼树干上,整整一个下午才获得解放。我那时虽然顽皮,但年幼,大概只有六七岁,幸免于难。可以说,炊烟在我童年时期留下了大写意的浪漫记忆。在炊烟的渲染下,乡村生活也显得格外神秘而美好。如今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冥冥之中,很多看似传统的东西都不见踪影,再也难见炊烟升起了。怀想,总是令人感慨。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有多少人还记得家乡以前那恬静的光景,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105.在俗世里,人需要神的庇佑。而神,在清冷的天上,也需要人间烟火的温暖。

106.切勿在春天迷路,雨巷幽深,等你回头。

107.我相信月光是看得见的音乐。当那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响起的时候,音乐的流动美、情态美,在月色下都能感受到。

108.世上的人和事,都将以不同的方式走向曲终人散。繁华或者平淡,都只是光阴故事里的一种情节。

109.早晨一杯咖啡,陪着我坐在窗前,听舒缓的音乐静静流淌。我喜欢这安然静怡的情节,独自体会一份闲适,看风影起舞,春光明媚。时光的印痕已经磨平了我太多的菱角,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已经雕空了我太多的渴盼。余生,我只想做一个散淡之人,脱缰穿越往事,如梦如烟。

110.雨丝飘落间,有一种不知名的香气,淡淡的,镶在零散的枝头上,衬着的韵味,轻微而淡远。与温婉曼妙的雨丝邂逅,萧萧落处,无须面朝大海,已知春暖花开。恍惚间流年无声地滑过,所有的心情,都在这安然平淡的意境里变得清纯。

111.我总觉得,在阴雨天里,人的身心会变得更柔软和湿润,也更容易萌生出一些美妙的念想。阴雨天差不多和音乐的作用一样,是可以催生许多微茫的情愫。俗世的温情细腻,淋漓尽致,像一本枯燥的小说中突然插入一幅清寂的美好插图,简直让人入了迷。

112.在雨水和雨水的间歇里,却有一道阳光从远空照射下来,漫长、柔和。那意境,足以引起人的遐思和神往,顿觉万物的生机都蛰伏在天地之间,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着时间的抚慰与撩拨。

113.昨晚又喝了几瓶红酒。我喜欢红酒,不仅因为那恰到好处的温柔,更因为杯中那一抹红色所带着的迷醉感。红酒,没有白酒的浓烈,没有啤酒的张扬,是一种慢饮微醉的过程,一种浅尝辄止的浓度。关于品尝红酒,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醒酒时间的控制,不同杯具的使用以及持杯方式。只是我喝酒比较粗暴,品鉴红酒我只有最简单的三个步骤。一是观色,将酒倒在高脚杯中,握着杯脚,看其色泽;二是闻香,轻轻摇晃酒杯让香气释放出来,闻其散发的香味;三是品尝,啜饮一小口,让酒在舌尖滚动,感觉其味道及酸甜度。当然了,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喝红酒时并不是真正在意酒的口感,更重要的是喝一种心情和情调。我记忆深刻的是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男主角亨弗莱·鲍嘉说:“这个世界的问题就在于每个人都少喝了两杯酒,以至于太过清醒。”所以,偶尔小酌几杯,恰到好处的微醺,想必也是足以慰风尘的。

114.入夜,在街道上漫步。缤纷多彩的灯饰还没有撤去,依然保持着节庆的记忆,但人们已经从农历的记忆中恢复到公历日期上来了。灯光悬于虚浮的空中,看不到一点依靠,却又稳稳当当。

115.有人描写大蒜,说是平凡鳞茎中的魔力。我以为这说法挺美妙的,本身就自带魔力。

116.人们常说相由心生,确实是一种经验。一个人的阅历和心地都写在脸上,庸俗和恶最藏不住。而优雅则是自然流淌出来的韵致和风情,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和韵味。美好的性情,超高的修养,淡定的情怀,会通过你的内心传递到你的外貌和举止,让你不经意散发出优雅的光采,无形中绽放出优雅的风度。内心庸俗猥琐的人,是不可能会有优雅的。真正优雅的人,即使素面朝天,静静立于一隅,不发一言,依然是一道养眼的风景。

117.夜行,近处无灯,树影如墨,幽昧之中让人不禁生出不知来路和去路之感。

118.昨夜的雨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是,空气有些湿润。夜里睡得特安稳,早上起晚了,才发现,睡眠是人世间最可依赖的安慰。

119.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网络视频的世界里,那些热门视频背后的创作者,正逐渐地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力量,成为新职业物种的代表。这是一个人人可以成为创作者,成为导演,成为主演的数码时代,人们拍摄那些视频的真正乐趣,或许就在于通过每一次影像记录,就可以更认真地去生活,去试图把自己平淡的生活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不可否认,是生命的张力唤醒了人们沉寂的意识。文艺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对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最生动最有趣的,就是学会始终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

120.再美味的食物,能享用的也只有那三寸的距离,那就是我们的舌头,过了喉咙,就没感觉了。人们追求这三寸的快乐,无非就是为了寻找味觉的刺激。这种轻而易举的满足感,大概就是富有的感觉了。

121.与物质做抵抗是最为痛苦的人生的选择,不管你是舍弃,是逆行,还是不配合,都是一种冒险。物质的丰富,同时也意味着精神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窄小。我们不能谴责那些为了生存而抛弃梦想的人。但我个人也认为,一个人只有稳定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才有资格谈论梦想。同样的道理,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遗憾的是,人有许多天赋,都在物质获得的过程中被世俗生活给埋没了。

122.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欲望,只有充分满足之后,才能真正无欲。

123.自然界的一切植物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寂寞地生长。寂寞本身是艰难的,一般人感受不到趣味。但我依旧认为,人就应该像植物一样生活。也许,可令人安于寂寞的那件事,就叫作修行了。

124.又见一朵花儿枯萎了。优美得近乎悲戚。美是如此惊心动魄的,亦是如此惊鸿一瞥的。与凋零如影随形,与死亡亦如影随形。难怪马尔克斯说,真正永恒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

125.生命和美的无常,往往带有一种无奈的物哀。对万事万物的哀感。无常总是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心的每一处,柔软地发生。因为人生几乎没有永恒的东西,所有的美都是镜花水月,所有的挣扎与努力都是徒劳,我们只能以一种悲凉的心境,袖手旁观。

126.夜里,推窗远望,阑珊的灯火,如同夜的眼睛在与我对望。近处,路灯下落着柔美的影子,像旧时光层层叠叠的亲吻。突然觉得自己内心异常安宁。前尘往事不再记起,胸怀通透。一直以来,我都向往平静而淡然的生活。或许,内心的灯火若是找到了适合它的夜晚,人就容易在这朴素的光源中安定下来,不再颠沛流离。

127.早晨出门,路遇一棵开花的树,我停下脚步看了许久,看那一树努力绽放的花儿们如何把自己活得肆无忌惮。而内心恬淡的舒展,就在那一念之间。

128.新的学期开始了,看到有一部分音乐考级也开始了。其实,对于钢琴、古筝、手风琴等诸多音乐考级,我历来是反感的,认为这种音乐教育体系过于机械。因为,音乐原本是生命中很美好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想象力的呈现,是爱与美的载体,是心与心之间超越语言的灵性沟通,却唯独不是技巧与技巧的比拼,不是级别与级别之间的较量。比如弹棉花、打铁等民间劳作所生发的悦耳动听的原始音乐,即便是高等级的音乐考级也是难以实现的。

129.临窗远望,听一曲雨的乐章,窗外,远远的,眼神落处,飘摇着零星的灯火,此刻,夜色正浓。雨夜,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遇到的平凡而清凉的尘世美好之一。享受每个雨夜,不用等点滴到天明,只需一杯咖啡和一本书相佐,内心的喜悦必然可以氤氲出独特的韵味。

130.时光安然,却挽留不住岁月悄然溜走的脚步,留给记忆的,也许只有那些过往的画面和不再执着的情愫。我们无法用自己的肉体来与时间抗衡,然而,每个人都在逐渐与时间达成默契。在这个世界上,能拯救我们身躯的只有思想。

131.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思想家,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生命的思考。

132.在我眼里,追忆是一个特别美妙的词语。我坚信所有艺术家都是致力于追忆的人。譬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就曾致力于追忆似水年华。追忆,不仅是在追溯往日的记忆,或是在想象中重新经历往事。更是在与时间展开拉锯战,迫使时间归还它所掠夺的部分思想和记忆。更重要的,追忆是一种终生不息的内心劳动,每一个人都将在追忆中不断确认源头和来路。

133.许多时候,那被一笑置之的,往往是语言无从抵达之处。

134.某日,去看望我童年时期生活过的乡村。时间深处的那个村庄已经天老地荒,许多事物都无法回到最初的美好模样。昨日的田野葬在高楼水泥之下,像死去的亲人。风在拐角处打着旋,就像一个个无家可归的灵魂。每个人内心不变的永远是一种向往。

135.其实,谁也不愿意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滴水,竟是自己悲哀的眼泪。

136.自身的觉察与省思,内在的反观和自照,才是“发现自己”的最佳途径。

137.喜欢在深夜里审视自己的人,最容易靠近内心的神明。

138.与迷信相比,我以为怀疑也是一种唤醒的方式。怀疑让我们学会的是甄别与确认,让我们从迷信走向智信,而不是堕入虚无主义。当下正是一个充满怀疑的时代。我们怀疑食品质量,怀疑工程监理,怀疑空气指数,怀疑商业诚信,怀疑中奖信息,怀疑电信业务,甚至怀疑爱情纯度,怀疑官方数据,怀疑乞丐的身世,怀疑新闻的可靠性,怀疑一切号称慈善的组织。面对迷惑的乱象,我怀疑所有的怀疑是否加深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139.抽象的人生总像玄秘的哲学,拥有他人无法理解的执念与理想。

140.某日,驾车从外面回家,停好车之后突然产生了联想。感觉生命衰老的节奏,就如同驾车回家的过程,逐渐地放慢速度,一点一点近乎停止地移动,直至最后到达终点,熄火,再也不动了。

141.夜里仰望天空,无意中看见有流星落下,那些迅速闪过的弧线,明亮而短促,像极了那些来不及细细回味的人生。

142.我时常被这种无常之美所吸引,分心,走神。这是一缕炉香,幽然呈现,从细柔到馥郁,从清冷到灿烂,兀自在演绎着。香炉是纯铜的,或许是因为有这香炉的沉寂安然,才有了炉香的空性缥缈,辗转升腾。无常变幻才有了依凭。

143.有时候,美就是一种想象,不需要太真切的东西。

144.我常在零点过后变得异常平静,没有了任何躁动、失落或忧郁,内心深处好像在这寂寂的夜中突然多出了一条路,直抵我生命中无法回去的某处。

145.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沿途的许多路标和导航里的语音,不断地提醒我,一个又一个的远方正在与自己相逢,但又刹那间需要离别。

146.欣赏和认同蒙田的观点:每个人最根本的职业就是生活。

147.“山歌好比春江水……”,一大早,隔墙听音乐,有女歌手唱着山歌,模仿刘三姐。嗓音脆生生的,不是斯琴格日乐那种,是黄婉秋的范儿。歌声是有些微凉,滴着晨露一般,却又在禅中洗濯,染着雨后兰花的氤氲香气,唱出了现实中难得的一把清寂。

148.从龙岩返程时,途经南靖云水谣,倍感亲切。这是一个因一部电影而成名的景点,我曾多次来过,美好的景致令人心旌摇曳。感觉“云水”即是一个在水墨丹青里抖落出来的诗意名字,我一直很喜欢“云水”这个词,以前在古诗词里也经常见到这字眼。依我理解,“云水”即是如云在天,如水流淌,自然生活着,人生的意境不过如此。“云水”所呈现的正是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禅意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因而,我特别喜欢这种随遇而安的云水之境。

149.有时常常认为,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对人的品质是一种损伤。竞争、速度、目标和愿望、技术等都是文明的象征,而反求内心,回归朴质,静心养性这些文化的印记已经成为奢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累积,我才发现,返朴归真的境界竟然是我内心最唯美的向往。

150.偶尔想想,觉得自己无趣的生命也正是这人世间的大多数。每个生命,都在努力找寻着自己活着的根须。我有一点庆幸,我找到的是一种低沉的声音,顺着时间的源流而来,在我的身体里晃荡。我肤浅却真实地活着,也没有觉得不好,即便沉淀了一些阅历,但我并没有因此变得深刻,反而,倒是空荡了许多。 毕竟,我原本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回归纯粹更是我所喜欢的方式。对于我来说能够单纯地思考,简单地做事就是最好的生命状态。

151.一直觉得,世间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早已有安排。只是,时机没到时你还不能领悟,而到了能领悟的那个时候,就有了属于你的缘分。

152.我们活在世间,更多是在别人的标准里肯定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似乎很难摆脱。

153.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怀旧的,甚至在现实的生活中常常以缅怀过去来安慰自己。当一个人容易被伤害时,无非是因为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伤痕。因而,唯有内心强大,才能包容。

154.一个人只有一生,不可能将所有的选择都去经历一回。但是,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很美。

155.人有时候需要和自己单独待在一起,用感官和内心去确认自己是否还完整存在着。虽然会偶感孤独,却是只属于一个人的闲适,别人无法拥有。

156.当许多的经历都走远之后,有一天终于发现,保持一种很平淡的心性,应该是生活中一项很有见地的选择。

157.自然界那些花开花落的植物,摇曳在风中并无悲喜可言,我却时常被它们惊艳到,并喜欢上了这些光阴的死者。

158.一个边缘人,寂寞的同时也是自由的。因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默默地舒展,这种独特性是别具一格的。当他回首,冷眼看舞台中心的人时,常常会讶异或鄙夷那些喧嚣、夸张、无聊的作秀。还是旁观者清。那些舞台中心的人,自身的光被舞台的追光所笼罩着,已然成为了光的囚徒。毕竟,能在中心长久被人喝彩的戏子,少之又少。

159.都说人生如戏,任何人都免不了做戏的命运。但对于棱角未必分明的人来说,我觉得最好还是挑个小角色。少一点戏份,就会多一点空间和时间面对真实的自己。说到底,再热闹的戏,也终有散场的时候。

160.中国文人最尴尬的是,徒以一股子书生意气纠缠于错综复杂的政治,最终却举止无措,进退无由。

161.人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自己的选择度是十分有限的。角色是扮给人看的,内心深处,唯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梦想所在。鲁迅生前死后就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呐喊者,另一个是旗手。

162.多年以后,我才理解了金庸为何在写了《鹿鼎记》之后就封笔了。其实那都是韦小宝惹的祸。武侠的意义,在韦小宝身上,全部被颠覆了。此后,武侠还怎么混迹江湖。

163.每个人身上都潜伏着对等的神性与魔性。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也就接受了世界的缺陷。

164.小时候写作文,总喜欢在每一篇的结尾郑重其事地写下一些豪言壮语,比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好像立下庄重的誓言,一心想要等到实现的那一天。只是在长大了之后,认识了现实的生活,变得不再愿意相信自己的信仰了。尽管我至今仍然在“奋斗终身”,却已经脱离了初心,不再是“为共产主义”了。如今我所有“奋斗终身”的努力,只是不想留下太多的遗憾。我更想为自己奋斗终身。如此而已。

165.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流逝的时间、老去的生命和梦想中的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

166.如今这时代,物质上是越来越丰富了,但人们经历的最深层的焦虑和痛苦之一,就是精神的内在基本没有安全感。

167.晨,路过港仔街。年少时我就住在港仔街,小镇上最早的诗社就是我在这里创办的。这条很短的街,引领着我走了很长的岁月。

168.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总是有太多的人迫不及待地要教导我们什么是正确的。其实,我只是想去看自己想要看的风景,而不是去看别人想要我看的风景。我才不管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生活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只要不是发自你内心真正的想法,你都会活在别人的生活中。

169.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变成了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看着时光从自己眼皮底下静静地流淌,世界被过滤之后,就像一幅褪了色的老照片。

170.古代,某日,庄子与惠子同游。庄子见水中鱼儿游得欢畅,就认为鱼很快乐。惠子却不以为然,认为鱼是不懂得什么乐的,乐的只是人,只有人才懂得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闲趣。这个寓言故事记载于《庄子·秋水》,呈现的是人对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在我看来,重点无非就那“闲趣”。我以为,闲是一种富有意味的生活境界,源于“闲人”自身的审美胸襟和自觉的生命意识。所以,“闲人”才能够在看似平淡无常的事物中看见不平常,从而赋予日常生活更多的闲趣。

            2023年2月于舒园



老皮:资深幻想家。在数百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千余件,已出版个人作品集16部。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