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记|第1章 宇宙从哪里来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人类生于天地之间,开始大概是和虎、狼等动物一样,除了为生存而争食、避害外,没有别的想法。当有一天人类学会了蓄殖、耕种,建立组织开始自我管理,却引来了人类更大的灾难,也就是族群内部更加凶狠的争斗和族群外部更加残酷的战争。

于是有人(在第二章里他们就自称“圣人”啦)开始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并幻想着回到过去只为吃食考虑而不用考虑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的年代。他们幻想着那是一个人与人不争斗、和平相处的时代。但他们忘记了,即使是虎狼,也要为吃食而互相撕裂。

但能思考,毕竟是人类的进步。

他们似乎想追问宇宙的源头和人类的源头。

什么是宇宙?古人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那么宇宙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混沌一片的吧?但是,从混沌一片到现在的人类开始争斗,总是会有一定的痕迹可寻的吧?总是会有一条进化、发展的时间道路吧?就叫它“道”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25章)但是,“道”这个东西还真不能说,如果说出来了,就不是最原始的那个“道”了。

圣人们认为,学会思考以前,人类所能看到或看不到的东西都是没有名字或者叫法的,是人类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天,叫地,叫宇宙,叫老虎,叫豺狼。这就跟“时间”一样,时间是人类设定的,宇宙本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时间的存在。所以,天地之始,是“无名”的。有了人,人学会了思考,于是给它们起了“名”。万物本存在,有“名”,万物便成了有名字的万物。这也可以说叫万物之始。“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52章)。

但是,对于圣人来说,他们认为不要去想有“道”或“名”存在,不管是“有”还是“无”,你就静静地看这个宇宙发展就好了,你可以去细细体会其中的“妙”。但是,你也可以去想那些“道”和“名”,你就静静地看着它们怎么发展下去。

“道”和“名”,“有”和“无”,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人们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而已,可以说都是那个原始的、深不可知的“黑洞洞”,那叫“玄”。深不可知的黑洞洞,才是妙的开始。一切妙,都是从那个不可知开始的。

宇宙的开始,就是无,就是空。宇宙是凭空而来的,无中生有的。

认知水平高的人,总是能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世界看世界,跳出宇宙看宇宙。老子(或者说写这本《道德经》的人)是,释迦牟尼是,孔子是。在释迦牟尼看来,宇宙的广大,只能用三千大千世界(无数)来描述,人不过是尘中之尘。孔子教弟子,只教人道,没教天道。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曾经埋怨孔子:“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另一个弟子仲由(子路)问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而人类终究还是凡人多,绝大多数人是连自己都认不清楚的,更不要说跳出自己、跳出世界和宇宙来思考问题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