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4

在這裏我還特別想說的是,寫作從來不僅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認識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處就是一個人的思考所到之處。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讓孩子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能力,還在於它能豐富孩子的心靈世界,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

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古今中外各種社會生活、經歷了漫長曆史發展、傾聽了衆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不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價值觀上也更完善,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爲文的條件。

那些心靈蒼白、思想空洞,沒有成熟價值觀的人,縱使有一肚子精彩詞句,他也沒能力擺弄出有靈魂的作品來。許多教師和家長都在批評孩子的作文“不深刻”,可文章中的“深刻”是一個人思想認識水平的刻度,如果孩子從未或很少從書籍中分享前人的社會生活經驗,他人的思想成果,以他小小的年紀,有什麼辦法能“深刻”呢?

一個不閱讀的人是矇昧的,一個不閱讀的家庭是無趣的,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淺薄的。

教育部以語文課程標準的形式規定了中學生必讀的30本中外名著,哪所學校把這當回事呢?有多少家長知道這回事呢?

孩子對於我們來說是唯一,他的成長不能等待,所以當下這個缺陷必須由家長儘快彌補。家長們與其高興了領孩子喫麥當勞,不如領着他去逛書店;與其用手機、隨身聽裝備孩子,不如在他書桌上常放幾本好書。

特別是那些發愁孩子不會寫作文,想花高價給孩子報速成班的家長,用那些錢來給孩子買書吧!請花些心思,引導孩子發現閱讀的樂趣,讓他視閱讀爲一件和看電視、玩遊戲一樣有意思的事吧!

孩子的閱讀就是他最好的修煉過程,潤物細無聲地滋潤着他的潛能,總有一天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手中的筆已不知在什麼時候發芽,開出了芬芳的花朵。


“好閱讀”與“壞閱讀”

好閱讀儘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

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擔心孩子聽不懂,就儘量用通俗的口語來講。這樣做不太好。正確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應該儘量使用標準的、詞彙豐富的語言給孩子講故事。

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

在課外閱讀上,一些家長和老師犯的最無聊的一個錯誤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讀,一字一句地讀,這是不對的。

衡量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高低有三個方面:理解、記憶、速度。這三方面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速度是閱讀能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字一字讀的人閱讀能力最低,一行一行的較好,能達到“一目十行”的最好。

“一目十行”是個比喻,指人的閱讀已達到一種非常熟練自如的程度,閱讀的視角寬,注意範圍大,一次掃視可以從一行擴展到幾行。

速度取決於閱讀量,是在“量”的基礎上自然生成的。兒童在這方面進步驚人,一個酷愛讀書的小學生,他的閱讀速度很快就會形成。

所以在提高閱讀速度上,也不需要人爲的去做什麼,只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閱讀量就可以。

我女兒圓圓小學時就讀完了金庸全部武俠小說,共14部,有三四十本。我只給她買了一套《倚天屠龍記》,其餘的都是租來看。

她開始讀的慢,很快就越讀越快。我估算了一下,這個八歲的小孩子,她當時讀一本20萬字的小說,累計閱讀時間只需要四五個小時。她的這個速度並不神奇,別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速度自然也會這麼快。

在提高孩子閱讀速度上,要有一些細節要注意。第一,不要讓孩子低低地讀出聲來。

第二,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

第三,可能的話,儘量租書看或借書看。

租書或借書,可以促進孩子儘快把一本書看完。圓圓爲了省租金,就有意識地抓緊時間看,每本書最多借三天,到了假期一天一本。

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

許多家長在孩子讀完一本書後,總喜歡考察他“記住了多少”。當兒童面對一本書時,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識記的要求,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識記上,而把閱讀的興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識到讀完一本書後有那麼多任務等着他,他就不想再去讀書。

破壞興趣,就是在扼殺閱讀。

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恰是這種“沒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

兒童階段的閱讀大多是童話和小說,孩子只要喜歡讀,說明他已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他和書中人物一起經歷過種種事件,並最後一起迎來一個結局,這本書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跡。

至於背誦作品中一些“文字優美的段落”,更是和學習語言沒有必然的聯繫。如果段落真優美得打動了孩子,他自然會去模仿和記憶;如果“優美段落”是家長選定的,孩子不一定承認它優美,這樣的背誦就沒有什麼意義。

閱讀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影響,在語言上也是這樣。背會別人的段落不等於自己就能寫出這樣的段落,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風格,與其背誦一段孩子並不喜歡的文字,不如讓他用這個時間多讀一本書。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中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差不多都屬於“外行”階段。孩子能看“熱鬧”就已很好,不經歷這個階段,也難以達到內行的階段。

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的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事實是,家長越少對兒童提出不適當的記憶與背誦要求,兒童通過閱讀掌握的知識越多。

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

有位家長說他的孩子整天都在讀書,可他的孩子作文水平卻很差,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問他孩子都讀些什麼書,他說基本上都是漫畫書。難怪!我對這位家長說,看漫畫不叫讀書,漫畫不是書,漫畫只是以書的形式出現的電視。

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展,並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閱讀中接觸得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而自如,這就是“讀字”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的簡單陳述。

孩子“讀字”的時間開始得越早越好。

讀書和識字量沒有必然關係,和年齡更沒關係,隨時都可以開始。兒童最早的閱讀就是聽家長講故事,從父母給孩子講慢慢過渡到孩子自己看,從看簡單的連環畫慢慢過渡到看文字作品,從內容淺顯的童話慢慢過渡到名著等等。只要去做,這些過渡都會非常自然的到來。

兒童的天性都喜歡閱讀,凡那些表現出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都是因爲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環境。要麼是家中很少買書;要麼是買了書懶得給孩子講;要麼是整天用電視機哄孩子,總之,孩子從小與閱讀是隔離的。

其實“讀字”並不完全反對“讀圖”,這兩種閱讀完全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共存。

我的女兒圓圓也非常喜歡各種“讀圖”活動,她從小到大一直喜歡看動畫片,上大學了還經常看,書架裏有很多漫畫書,但這些不影響她的“讀字”活動。

她對“讀字”的興趣早就穩定地形成,她知道如何按輕重緩急,按自己的需求分配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

那些從小到大,把大部分業餘時間用來“讀圖”而不是“讀字”的孩子,他的閱讀其實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閱讀所帶來的一系列智力成長也不可能實現。這種損失是源於他早年生活中“讀字”活動沒有及時出現。這是個很大的遺憾。這樣一個遺憾,難道不該歸咎於家長和教師,乃至全社會對兒童閱讀的輕視嗎?

此外提提醒家長們注意的是,讓孩子讀正版原著,不要讀“縮寫版”或“縮印版”。

教育全在細節中,每個看似微小的“好”“壞”細節,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都可能是巨大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家長和教師要儘量給孩子提供“好閱讀”,避免“壞閱讀”,這也是你給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閱讀需要誘惑

圓圓剛上小學二年級時,我感覺她的識字量及閱讀水平已具備了再上一個臺階的可能,就建議她讀長篇小說。圓圓聽到這個建議的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

她經常看到我讀小說,那麼厚的一本,那麼多字,基本上沒插圖。她本能地覺得長篇小說很難讀,也沒意思,只能是大人讀。而她在這之前讀的書都是以圖爲主的兒童讀物。我理解她的爲難,就沒再說什麼。

考慮我書架上那些小說當時沒有太適合她的,我去買了金庸的《倚天屠龍記》。我沒對圓圓說這是爲了讓她讀纔買的,像平時拿回任何一本給我自己看的小說一樣,幹完活就自己去讀了。

那本書確實是比較好看,有很多懸念,我每天讀完了順口讚歎一句說這本書很好看,然後有意無意地把一些情節講給圓圓聽,講到引人入勝時就說我正讀到這裏,後面還不知道呢,等讀完了再跟你講。

這樣幾次,搔得圓圓心裏癢癢的,看她着急,我就順水偷推舟說要麼你自己去看吧,媽媽沒時間一下子看那麼多。圓圓還是顧慮她能不能讀得了小說,我就說,你試試,有不認識的字沒關係,把大概意思看懂就行,哪些字影響理解,就問媽媽。她聽我這樣說,就開始試着讀起來。

閱讀是個並不難進入的過程,重要的是讓孩子無所顧忌地拿起一本書,開始讀。等她讀到超過我讀的部分,我就經常假裝沒時間看,又表現出急於知道某個人後來怎樣了,讓她把看到的情節講給我聽,並和她一起聊這裏面有趣的人和事。

這讓圓圓越讀越有興趣了,到讀完這本書,她開始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有了信心。這以後,她越讀越多,越讀越快,閱讀興趣和能力很快呈現出良好穩定的狀態。

圓圓一口氣讀完了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從此發現了讀長篇小說的樂趣,再往後讀長篇小說就成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這麼一根筋,很多人一旦理解了閱讀的重要,也能同時理解誘惑的重要,並會創造一些誘惑的手段。但其中不少人的手段也往往失效,因爲這些手段所製造的誘惑敵不過另一個誘惑:電視機。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建立起了閱讀的興趣,他一般不會讓電視奪走自己的閱讀時間;但如果孩子一直以來很少接觸書籍,在電視機前長大,你想要讓他半路開始閱讀,那是比較難的,需要動用更多的手段。

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


不看“有用”的書

這位家長的做法真是讓人感嘆,她不理解小說的營養價值,也沒意識到閱讀是需要興趣相伴的。她認爲讀小說不如讀作文選“有用”。這種想法,好比是想給孩子補充維生素,卻拿一盒醃製的果脯取代一筐新鮮蘋果,大錯特錯了。

我一直不贊成學生們讀作文選,所以也從不讓圓圓讀。她的課外閱讀書籍大部分是小說,此外有傳記、歷史隨筆等。只是在高三時,爲了把握高考作文寫作要點,纔讀了一本“高考滿分作文選”。

圓圓高考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許與她研究過那些滿分作文有一定的關係;但我在這裏想強調的是,如果沒有她十幾年來持續不斷的閱讀和業已形成的良好的文筆,高考前讀多少本“滿分作文選”也沒用。

現在,不少家長不關注孩子的課外閱讀,只是熱衷於給孩子買作文選,訂中小學生作文雜誌,這是一個極大的認識誤區。

我看過一些“中小學生作文選”和作文雜誌,上面登的文章當然都還文理通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能寫出那樣的文字已經不容易了。但它們寫的再好,也不過是些學生的習作,無論從語言、思想還是可讀性上,都非常稚氣。這些東西只是習作,不是創作,除了老師或編輯,誰願意看這些東西呢?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家長雖然沒買作文選,卻只給孩子買散文精選、短篇小說集等。他們認爲孩子小,功課緊,適合讀篇幅較短的東西。每當我看到家長爲孩子挑選諾貝爾獎獲獎作者散文精選集之類的書,心裏總是由不住懷疑,孩子看嗎?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

考慮到中小學生閱讀的延續性和量的積累,我認爲應該重點讀長篇小說。首先是小說比較吸引人,能讓孩子們讀進去;其次是長篇小說一本書講一個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氣讀下去幾十萬字。中小學生對散文,尤其是翻譯散文大多不感興趣;而短篇小說講得再精彩,讀完了也最多隻有1萬字。

孩子們可以一鼓作氣地讀完一個大故事,但很少有人能一篇接一篇地連續讀20個小故事。經常讀長篇小說,更容易養成孩子大量閱讀的習慣。好的短篇作品可以給孩子推薦一些,但不要成爲主力和唯一。

在讀什麼的問題上既要給孩子一些引導,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一箇中心目的就是儘量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先考慮有趣,再考慮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