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斐君子

《大學章句·傳三》: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戲(wū hū)!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詩經·衛風·淇奧》據說是讚美衛武公的,詩歌以衛國境內的淇河岸邊風景起興,歌頌君子的儀容和美德。全詩採用復沓結構,共三段,每段的含義都差不多,曾子這裏引用的是第一段。岸邊的綠竹,挺拔偉岸、儀態端莊、丰神俊朗,衛武公就是這樣一個風采俊秀的君子。

曾子進一步加以引申,其實是告訴我們君子應該具備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這就是治學的指針。

切、磋、琢、磨,分別是治骨、治象牙、治玉、治石的功夫和技藝。切以刀鋸,磋以鑢鍚琢以椎鑿,磨以沙石。切、琢,裁物成形質、磨,治物使其滑澤。

曾子說,切磋是做學問的功夫,知道應該學什麼,放棄什麼,然後深入研究,精益求精;琢磨是自修的功夫,從細微處着手,去惡從善,不斷完善自我。

瑟,矜持,嚴肅;僩,剛毅,沉着;赫,大火熊熊的樣子,顯赫;喧,烜,火盛貌,光明。

曾子說,君子行事應該矜持,嚴肅,剛毅,沉着,這是講戒慎恐懼;君子的形象應該正氣凜然,光明正大,這是講君子散發出來的威儀。

曾子接着說,真正的君子就是這樣一副內外統一的、俊採斐然的神態,這是說,他們達到了盛德至善的境界,所以世代被百姓所銘記。

曾子又引用了《詩經·周頌·烈文》中的一句話:“於戲(wū hū)!前王不忘!”古代的先王永遠不會被遺忘,因爲后王以先王推崇的賢爲賢,以先王所愛的愛爲愛,先王以明明德爲樂,以天下爲利,百姓由此享受恩澤,從中獲利,獲得幸福。

朱熹把這些內容,都納入“止於至善”的範圍,不能說兩者之間毫無瓜葛,但讀來總覺得有點牽強。

讀《大學(古本)》的原文,邏輯上顯得更順暢。古本把“瞻彼淇澳”這一段列在前面,而被朱熹列爲《傳一》、《傳二》以及《傳三》前半部分的文字,都排在這段話的後面。

從行文邏輯上來說,曾子採用了由近及遠的寫作手法。衛武公屬於后王,他作爲一名“有斐君子”被人們所 銘記,是因爲他法先王之道,賢其賢,親其親。因此,文章下文自然就開始敘說先王的事蹟,便引出《康誥》、《帝典》等文字。

---- 【我讀大學1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