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阿长与<山海经>》新读

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阿长与<山海经>》新读

授课 王君

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晚上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今天的课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也是一个我非常非常珍爱的文本。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每一位母亲,如果想要做好母亲,都应该认真地去研究一下“长妈妈”。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母题。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正常情况下,没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想好好爱,但是却没有能力好好爱的妈妈,实在太多。

我讲《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第一课时,课题就是《我们和爸爸妈妈是否终究有一场大战》。那堂课太重要了,没有听的朋友,一定要去听。但那堂课,还不深入,仅仅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亲子之间相爱相杀的第一层面。今天,请允许我借助《阿长与<山海经>》这篇好课文,带领着大家再向前走一小步。

图片

长妈妈是谁?担心也有朋友不太清楚。我补充一下: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跟鲁迅完全没有血缘关系。她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了一个女婿。

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的说法:另外一个“庆大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用淘金式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阿长既愚昧迷信又朴实善良的大爱,深情地表达了对她的爱。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看了一场戏后发病去世。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这个文本,我们完全可以当做一个亲子故事来读。我的学生余梓琪在做读书汇报的时候主题是“似母非母长妈妈”,我觉得,这个评价相当准确。

既然要谈亲子关系,那今天的学习,请让我从张译的新网剧《重生》中的一个故事开始说起。我是专业译迷,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宣传爱豆的机会。

【视频播放】

图片

大家一定以为宋春丽扮演的这位母亲娄颐,是不是很糟糕。完全不是。娄颐是警局合作定点医院的主任,颇受警察局上下的尊敬,退休后办了一家收容服刑人员子女的公益学校,是大家眼中女神一样的人物。

娄颐在儿子7岁的时候,跟前夫离婚了,她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离婚的因由可能和娄颐与儿子小凯的关系破裂原因相同:娄颐一生忙于事业,到老都没有停歇下来。

娄颐的孩子小凯,因为父母的忙碌而疏于陪伴和管教,最后成为了一个肩负三条人命的毒贩。

这个孩子,是个让人唾弃的杀人犯,但是,也是个可怜的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从他向母亲的愤怒的宣泄中,我们是可以看到这一段亲子关系是不健康的,甚至是畸形的。

娄颐是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责任感很强大的人,但是,她并没有能力做好一个母亲。她和儿子的亲子关系,起码有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在这段关系中,妈妈的感觉和儿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妈妈觉得自己非常爱孩子,但儿子觉得妈妈不爱她,甚至如果没有他,妈妈会更幸福。

第二,在这段关系中,如果回溯最初的裂缝,乃是因为儿子的需要永远不被妈妈看到和重视。日积月累,母子,终于成为了陌生人。

第三,在这段关系中,儿子用毁灭自己的方式报复了母亲。而母亲最后向儿子赎罪的方式,也是毁灭自己。没有谁会将“爱与毁灭”划上等号。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电影是放大了聚焦了的生活真实。我们必须承认,日常生活中的这样惨烈的亲子关系,实在太多了。我在《鲁滨逊》一课中,已经举了很多例子。制造这些惨烈的母亲,跟学历无关,跟受教育程度无关,而只跟对爱的理解有关,跟“爱无能”有关。

当然,没有能够和母亲建立亲密关系的孩子,不一定都走上犯罪道路,但是,很大一部分,一生都在自我疗愈中,成为心理上永远不健全、不圆满的人。

当我们在这个大背景下再来重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就会深深地松一口气,然后,被温暖,被疗愈,被启发。

我喜欢这个文本,乃是因为,在这个文本中,我首先看到了

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一个很像孩子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是长妈妈这个特殊的母亲,带大的,或者说,受长妈妈的影响,很大。

我为什么说,这个孩子,像个“孩子”呢?

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理健康。

先看身体:这个孩子,充满了生命活力,很健康,很活泼。你看他:不仅经常“到处走动”,“拔草”“翻石头”,搞得长妈妈很紧张。鲁迅写小时候的自己,用笔是一种幽默的节制,但我们可以想象,这小家伙绝不是个省油的灯。读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脑补《朝花夕拾》中的若干细节:迅哥儿是如何把“石井栏”玩到了光滑的程度的,是如何迫害百草园中的植物的,是如何“虐待”小动物的……不说了,当过正常孩子的人,养过正常孩子的人,都懂。

再看心理:迅哥儿,高情商,高学力。不是历史的“历”,而是能力的“力”。

1.迅哥儿观察力了得。不仅细腻精准,而且自带各种“丑颜装置”。成年鲁迅写阿长,活灵活现,不管是外貌、神态,还是动作,都逼真传神入木三分。中年鲁迅要感谢童年鲁迅。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童年鲁迅“看到”的。迅哥儿这个小娃娃,被长妈妈带成了人精。

2.迅哥儿理解力了得。迅哥儿那双小眼睛,完全能够洞察和理解大人世界的那点儿糟心又喜剧的事儿:比如如何处理长妈妈睡觉挤着了自己这件事儿。首先,不能憋屈自己,委屈要让人看到。迅哥儿于是向长妈妈高一级的领导者,母亲,正式投诉,但投诉无用。只能靠自己了!于是,睡觉时绝不退让,使劲儿“推她”“叫她”,努力争取。虽然“席位之争”最终以迅哥儿的失败告终,但我是能够从那一句“我实在无法可想了”中感受到小男人甜蜜的妥协的。迅哥儿还能清楚感知大人是如何切切察察搅动起家庭小风波的。能够拉开距离观察老阿姨们的琐屑,而且头脑清楚地判断,这个孩子,比我们这些老阿姨强多了。又比如那些繁文缛节,迅哥儿虽然很讨厌,但也能乖乖地理解大人配合大人,哪怕是当时受了些“惊吓”,也还是感恩地从小时候记到了中年。关于《山海经》,你看他的观察和判断:“远方的叔祖太疏懒”“其他人呢,又不肯”“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处 ”。一个小孩子,能够准确地感知他人的情绪状态性格状态并且做出推理:应不应该去打扰,这情商,简直超过很多永远长不大的不会来事儿的中年人啊。愿望没有实现,迅哥儿也不压抑自己,而是“念念不忘”,到处表达,以至于最后连“并非学者的阿长”也知道了,直接促成了阿长的“伟大的行动”。当阿长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个小小孩儿的情绪体验也很丰富,“霹雳”般“震悚”证明了他不仅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而且,幸福有深度,欢乐有深度。我简直不能太羡慕!因为我小时候,对于自己的需求,几乎完全属于克制和压抑一类。而我全国各地到处讲课,遇到的表情僵硬什么都无所谓的早衰型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啊。

迅哥儿,这孩子,从小就能自然地和他人实现联结。非常健康!

中国人喜欢看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那我们也看看。长妈妈带大的迅哥儿,可是学习能力了得。长大之后的杰出成就就不用说了。就在当时,你看他,也已经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学霸型儿童”,而且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标准:喜欢探险——玩法都是超前的项目式学习;喜欢未知世界,虽然没有《三体》没有《哈利波特》,但是对长毛的故事,对美女蛇的故事,对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对高深的《尔雅音图》等等也怀着浓厚的兴趣。甚至,连上课开小差的时候,也很高大上,没有流着口水睡大觉,没有玩王者游戏玩到死,而是不仅能欣赏老师的“狗窦大开”,而且也主动开始了美术学院的先修课程……这个小家伙,咋一看,不明底细的话,还以为接受的是蒙台梭利的现代教育啊!

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中可以看出,迅哥儿这个小男生,可是培养得相当不错的,长大了,肯定不会成为娄颐的杀人犯儿子的。

谁的功劳?

军功章里,肯定有长妈妈的一份。

刚才我说,每个妈妈都要研究一下长妈妈,为什么呢?我想讲两点。非常重要的两点:第一,阿长“懂”教育;第二,我们皆阿长。

第一点,我觉得,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挺懂教育的。经验告诉我,有字之书读得多,未必懂教育。但有的人,无字之书读得好,反而天生懂教育。比如我的继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教育得挺好。连我,也很佩服她呢。为什么说长妈妈“懂”教育呢?她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得极高明:

第一,虽然是保姆,身份低下,但是,她和迅哥儿,非常亲密。注意,“亲密”这个词语简直不能太重要。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说“亲密关系”,不是没有道理的。我现在挺大一个遗憾就是,好像小时候,跟自己的妈妈,跟自己的爸爸,都只有“亲人关系”,没有“亲密关系”。不是不想“亲密”,而是爸爸妈妈的那一套行事风格,让你和他们,无法亲密。我相信,所有70后,60后,可能都有我的苦恼。但你看,长妈妈做得多好。我很喜欢“那满床摆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的描写,这妈妈和儿子,多亲密啊!《阿长与<山海经>》的所有细节,都在证明着一个保姆和小主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并不是所有的保姆都有这个能耐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那种混账保姆是个案,但我想,能够和小主人亲密如此的长妈妈式保姆,也不多见。

我的朋友们,请记住“亲密关系”这个词语。我们是做老师的,我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是下属,是伙伴……不管哪种身份,都需要在某一个层面上和他人进行联结,让各个维度的“亲密关系”得以实现。问问自己:我重视这个问题吗?我能行吗?就连写《遇见未知的自己》的张德芬阿爷,也承认自己在亲密关系上出了很大问题,所以不仅导致两次离婚,而且和父母相处也很艰难。

第二,虽然是保姆,身份低下,管理小主人的生活应该是她的职责,而教育,应该不是她的职责。但显然,这位保姆,“越位”了,按照大哲学家弗洛姆的说法,她不仅给予了迅哥儿“牛奶”,也给与了迅哥儿“蜂蜜”。她在源源不断地在给这个小孩子输送精神营养。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如果完全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审查的话,长妈妈是一个讲故事高手。这方面,你可以读读我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分析。长妈妈水平之高,完全可以直接和我的男神张译PK,或者直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考试了。虽然长妈妈的故事都很荒谬,但是,哪一个孩子,不是在爷爷奶奶的如此这般的荒谬但又精彩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世界的神奇并且被点燃了巨大的生命激情呢?诚实地说,没有被鬼故事吓过的骗过的孩子,一定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为什么?你懂的。因为对于小孩子而言,这些鬼故事背后,都一定有一个愿意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孩子身上并且以此为事业的大人。他们会游戏也愿意和儿童游戏。而这样的大人,真的并不多。一本正经的大人太多,时时刻刻都在对孩子耳听面命的大人太多啊!

第三,其实已经在前面一点说到了。但我想再强调一下,虽然是长妈妈是保姆,身份低下,但你觉得她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鲁迅成年之后也对她念念不忘,而且用最深情的语言来赞美他。其实,答案就在鲁迅的文字中,但鲁迅,未必能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来阐释。

鲁迅说:别人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什么是伟大的神力?

这个神力,就是:

认同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回应孩子的感受。

就这个能力,就秒杀了大部分现代父母。

这个问题,我在第二部分再说。

军功章里有长妈妈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原因,我更要提醒大家注意:

为什么鲁迅爱长妈妈,为什么我爱长妈妈,大家都喜欢这个形象,因为,这个形象,有太多缺点。

真的,我觉得,我们自己,就是那个长妈妈。我们爱得认真,也爱得笨拙。我们都不完美。

我们都可能生得黄矮而胖,颈上还有灸疮疤。

我们也都喜欢切切察擦,张家长李家短,在背后说人家的怪话。

我们的睡姿也很难看。睡着之后,干的全是傻事儿丑事儿。

我们的规矩也很多,不过也是活在套子里的人,而且,还以为这些规矩和套子都是天经地义。

我们也很愚昧,经常以讹传讹,以谣传谣。我们写的文章,讲的课,也常常不堪入目。

我们也是小人物。虽然比长妈妈强点儿,有名有姓,但是,有几个人知道我们的名和姓呢?

……真的,谁敢说自己不是某一个层面的长妈妈,那我只能说,你太自信了。

但是没有关系啊!恰恰这就是《阿长与<山海经>》的美妙和成功所在:

我们爱得那么笨拙,但是,也爱得那么努力。

会爱的人,并不需要自己多么完美。

不完美的爱,也可以动人心魄,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魅力。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拥有我们自己的爱的神力。

图片

图片

接下来,你猜得到的,我就要从阿长走出来,讲普通人爱的神力了。

怎么讲呢?我们来个PK吧。跟谁PK?,跟阿长PK呀?

如果还有人说阿长缺点太多,爱得不够漂亮,那让我们来点数点数那些比阿长爱得更笨拙的爱,更让我痛心的爱吧。

我就举大家熟悉的,中学课本里的:

笨拙之爱排行之第一名: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还记得吗?哪篇课文?对,《秋天的怀念》。可能你很不理解,这不是最感天动地的爱吗?怎么排在最后?

是,我每次读这篇文章,都很难过。我既佩服史铁生的妈妈,又心疼这位妈妈,更为这位妈妈着急。有一个声音,在我心里狂呼:为什么你的爱,就“无私”得这么彻底?你全部地委屈了自己,完全地奉献了自己。但是,你知不知道,你的彻底,对儿子,也是一种伤害啊!如果你告诉儿子实情呢?你和他的关系,有没有可能出现另外一种可能?如果能让儿子膝前尽孝,对于他的成长,是不是也有可能更有好的影响呢?

我觉得我对史铁生有把握!如果是我,我也肯定选择:让我知道妈妈的病,让我以最好的状态,陪伴妈妈度过最后的艰难时光。

这么伟大的史铁生,肯定比我强!但他没有了表达爱的机会。妈妈的过度无私,剥夺了史铁生表达爱的机会。

笨拙之爱之第二名: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你可能说,朱自清是男的,不会表达感情,那我们看看女的吧,比如三毛,她也有一篇《背影》。荷西去世后,三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她的父母千里万里地从台湾来奔丧,但三毛,根本看不见他们的痛苦和无助。

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地就停在街心,后望镜里,还是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了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地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回忆到这儿,我突然热泪如倾,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

守望的天使啊!你们万里迢迢地飞去了北非,原来冥冥中又去保护了我,你们那双老硬的翅膀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

……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揹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的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的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成年之后,每次读到这些地方,我都会哭。我想起1990年,我去重庆教育学院读书,爸爸送我到学校后离开。我看着他,一个离了婚的,揹负着沉重债务的男人消逝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泪水,就在心里汇成了河流。

但是,我跟朱自清一样,像三毛一样,绝没有勇气冲上去,抱着他,告诉他,爸爸,妈妈,我爱你。

所以,我在上《背影》的时候,我说,这些故事,不过一直证明着一个惨痛的真理,非常爱,有时候就等于不能爱。想爱,但却双方都爱无能。这,才是人生的真相啊。

笨拙之爱之第三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朋友们,请不要骂我。我不是想攻击胡适。对她的母亲,我也怀着深深的敬仰,但是,每一次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还是会很紧张。因为,我已经发现,我的不少家长,努力地在学习胡适母亲的这个做法。是的,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每天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在床边等着,只为了告诉我头天又做错了什么,那么,我真的不愿意起床的。

这就是旧式教育的固执。爱,必要用很紧张的很苛严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是不够庄重。

但这种教育方式,在21世纪,真的还适用吗?

笨拙之爱第四名: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我的天,鲁迅简直太还厉害了!寥寥几笔,就画出了让无数少年——哪怕隔着千年万年的时间,和千里万里的距离——都要拍手叫好,觉得吐了一口恶气的场面。这个场面,简直是人类亲子教育史上最经典的对峙场面之一。但是我也知道,鲁迅父亲也许泉下有知,他还是不会反省,不会理解,不会承认,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而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在当下,在此刻,实在太多。

我也不分析其中的教育误区了。实在说多了,也是白说。

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当母亲,也一样愚蠢,而且,长久不自知。

朋友们,我不举例了,课里课外,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无爱的父母,太少。爱意汹涌的父母,比比皆是。但,爱无能,爱畸形,爱自恋,更是父母的通病。我读心理学方面的书还读得不多,我还是开不出药方。我们还是看电影吧。电影是生活的聚焦呈现,且和每一个人拉开了一段距离,所以,我们能够从中看到爱得那么笨拙但又那么认真的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播放视频《我的团长我的团》片段】

图片

张译在最最经典的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出演孟繁了,获得2010年中国电视榜“最深入人心电视形象”大奖。孟繁了是个毒舌青年,一开口就损人。但他却受过非常好的教育——包括传统教育和洋派教育,他甚至会外语。他嘴巴太毒,好像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有怕的。他的克星,是他爹。我们看——

【视频播放】

按照孟繁了后面的解释,他父亲,这个中国当年的第一批出国留学的洋派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方法是:用尽一切办法让他没有尊严,但是,最后的教育结果是,孟繁了对一切没有尊严的事情,都无所谓了。

有启示吗?老师们,所以,我一直反对过于紧张和苛严的教育。不少人还反对,大声嚷嚷“不能再对孩子让步了”。我只能一声叹息:我们沉浸在专制型父母的哈哈镜式美好体验中,实在太久了,我们醒不过来了。

再看一段。《辣妈正传》,这次张译演的元宝,是一个“舔男”。建议男士一定要看。尹老大只看了几集,为夫境界就有了极大的提升哟。

元宝是个非常会爱的人,但在他的母亲面前,还是显得手足无措。

【播放《辣妈正传》片段】

图片

这种爱,叫离异丧偶式的爱,自己不快乐,缺乏真实的能量,便把太多的关注安放在孩子身上。但是,自己却不自知。

但是,这些故事,比起《重生》的大结局,都是小儿科,父母之爱,会变态到什么地步呢?

张译《重生》的故事围绕“714重案”展开。这个案子最大的悬疑是:警察出击的最关键的时间秘密,为什么会被泄露的。大家看——

【播放《重生》大结局】

你以为这个男人有多么穷凶极恶吗?不,他这样做,只因为他是一个“好父亲”。他是一个退休警察,开了一个小饭馆。张译的同事们都努力地照顾他的生意。但可怜的是,他养了一个败家子儿子。为了保护儿子不被黑社会讹诈。他被黑帮控制,把偶然偷听来的重要信息汇报他们换取儿子的安全,导致了“714惨案”的发生。而事情败露后,还是为了保护孩子,居然第一时间就要杀张译,最后,彻底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家庭。

爱,这个东西,本该多么甜蜜和温暖,但是,一旦迷了眼睛,丢了原则,失了底线,那,崇高的父母之爱,也会变成杀人的武器。

还有太多太多的认真且笨拙的爱,让我们只能一声叹息。在长妈妈的爱面前,现出原形。

暑假的时候,我庄重地在语文湿地上推荐过台湾的经典教育连续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在我看过的反思教育的剧中,是最深刻,最精彩的一部。恳请大家去看,并且推荐给自己的家长啊!这部剧只有五个故事,个个都精准地指出了父母之爱的误区。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个吧:

【播放《遥控器》】

控制,有时候穿着马甲,以爱的形象出现,但是,控制就是控制,控制,绝不是爱!

但是,我们又多么习惯于控制啊!

图片

那么,努力却不笨拙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呢?和长妈妈的爱一样温暖自然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也用我们教材中的例子告诉你吧。

请允许我举五个例子

第一个,还是胡适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一个旧式母亲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

我多么希望,大家都学胡适妈妈的这一点,并且理解她的教育核心思想,而不是学习她每天坐在床头等着儿子苏醒,然后教育他的那一幕。

做错事,难道不是孩子最自然的事,且不应该被斥责的事吗?

第二个,大家熟悉的,《散步》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多么美好的细节!在一个以孝为天的国度,一个小孩子的需求,被那么温柔自然地看见了,被尊重了。儿童世界、大人世界、老人世界的呼唤和应答,那么自然,那么舒服啊。所以,《散步》中,才有了经典的“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其实,这些经典意象,不过都是爱,真正的爱。

第三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最妙的是什么?是两个“不”:太久,可就不行了; 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这两个“不”的背后,含着两个“可以”,逃学的时间不太久,可以的;淘气只要不太嚣张,可以的。

这里,虽然是先生的爱,但师如父母,我也是理解成为亲子之爱的。这爱,体贴,幽默,充满了对孩子世界的理解和宽容,甚至,纵容。实在不能太温暖啊!

第四个,《回忆鲁迅先生》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尊重孩子的感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鲁迅先生,是我们的好榜样!

第五个,《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篇经典的文字,我自己,还有我的同行,都分析得太多了。但有一个地方,是我的学生孙宇越发现。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请注意,这个地方,父亲和我,都那么可爱。父亲面对着一个“很不争气”的儿子,在“爬悬崖比赛”中输得彻彻底底,名落孙山的儿子,没有一句责备,他的情绪是“正常”的,语气是“安慰”的。但孙宇越发现了更可贵的地方:

我在大哭;我在撒泼;我在彻底否定自己;我在假想可怕的后果……

这个时候,我是一个身陷恐惧的,真实的小孩儿。

但是,我被允许做一个恐惧的小孩儿,我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我的一切真实的发泄,都被爸爸,稳稳地接住了……

这就是好的爱!

心理学说,借助于任何场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就是这个样子了。

结语

同学们,我们从《阿长与<山海经>》出发,走得比较远了。现在,请回来。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回过来看长妈妈,是不是越来越感动。长妈妈的爱,是一个原生态的平凡女子表现出来的原生态的爱。这种爱,超越了血缘,毫无功利,不经修饰,拙朴,自然、热情,真挚。

这样的爱,是阿长生命的本能呈现。

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初心。我爱我们的孩子,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而没有其他的任何原因。只要拥有了这份初心,受过教育的我们,都应该比长妈妈,爱得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但,问题是,要保持爱的初心如长妈妈,又是多么的难啊!

最后让我们再怀着沉重的心情,回顾《重生》中娄颐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的忏悔。

【播放视频】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失去了初心的故事。

【播放视频】

我不再评价了,我的朋友们,请自己去看这部剧,去思考吧。

谢谢你,长妈妈,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请永安您的魂灵。

谢谢您带给我太多的思考。

下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