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研讀280:荀韓鍾陳列傳(一) 荀韓鍾陳列傳(一)


      荀韓鍾陳列傳(一)



荀淑(83年~149年),字季和,潁川郡潁陰縣人,他是荀況的第十一世孫。荀淑在年少時就行事高潔,博學卻不喜歡尋章摘句,因此受到很多庸俗儒生非議,但州郡中都稱讚他能識人。

漢安帝時,荀淑被徵召封爲郎中,後經兩次升任爲當塗縣長,很快辭職返回家鄉。當世的著名賢士李固、李膺等人都視他爲宗師。梁太后臨朝聽政後,發生了日食地震的變異,梁太后詔令公卿大臣舉薦賢良方正,光祿勳杜喬、少府房植舉薦荀淑參與對策。因當時譏諷權貴,受到大將軍梁冀忌恨,被安排出京增補爲朗陵侯國相。他處理政事明察善辨,被稱讚爲“神君”。不久之後,他棄官返回家中,閒居休心養志。每當家中財產增多時,他都用來救濟宗族和知心朋友。

149年,荀淑去世,享年六十七歲。李膺當時擔任尚書,上表朝廷爲老師荀淑服喪。荀淑任職的兩個縣都爲他建立了祠堂。荀涉有八個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專,當時都很有名聲,人們稱讚他們爲“八龍”。

當初,荀氏原來居住的地方叫做“西豪”,潁陰縣令、渤海人苑康認爲當年高陽氏有八個有才幹的兒子,現在的荀淑也有八個兒子,所以改稱其街裏爲“高陽裏”。

荀靖有至高德行,不肯出仕做官,在五十歲時去世,號稱爲玄行先生。

荀淑的哥哥有兩個兒子:荀昱字伯條,荀曇字無智。荀昱擔任沛國國相,荀曇擔任廣陵太守,兄弟兩都爲人正派,疾惡如仇,立志於清除閹宦。那些宦官黨羽賓客有在兩個郡的,再細微的罪責也肯定被誅殺。荀昱後來和大將軍竇武謀劃誅滅宦官,和李膺一起被殺,荀曇也遭到終身禁錮。

荀爽字慈明,另一個名字叫做荀諝。他的年幼時就勤奮學習,在十二歲就能通曉《春秋》《論語》。太尉杜喬看到後進行稱讚說:“他可作爲老師。”荀爽於是專門研讀經書,喜慶弔祭的事情一概全不參加,朝廷徵召任命都不迴應。潁川人傳揚諺語說:“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166年,太常趙典舉薦荀爽爲人至孝,他被封爲郎中。他對策陳述應當施行的政事說道:

臣聽我的老師說過:“漢朝爲火德,火生於木,木盛於火,所以其大德之首是孝,其卦象在《周易》的《離》卦中。”火德在地爲火,在天爲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到夏天是火王,其精氣在天,屬於溫暖之氣,養育萬物百木,表現爲孝。到冬天就會廢弛,其形在地,酷烈之氣就會焚燒山林,這屬於不孝。所以漢朝制度中要讓天下人誦讀《孝經》,選拔官吏要舉薦孝廉。父母去世要抒發哀思之情,這是孝的表現。現在的公卿大臣和兩千石官員,三年喪期不滿,就返回位置做官,這大概不能說是推崇孝道稱爲大德吧?當年的孝文皇帝辛苦謙恭,行事節儉,所以才留下遺詔,用服喪一天代替一月,這只是當時的權宜之計,不能成爲貫通萬世的做法。古今的禮制雖然有減少增加,但爲父母服喪的禮儀卻從來沒有改變過,這是爲昭示天下人不能忘記其雙親的。現在的公卿羣臣在教化方面受到百姓瞻仰,但在父母喪期卻不能奔赴,仁義的施行從上至下始,敦厚的風俗上行下效。《左傳》中說:“喪葬祭祀的禮儀缺失,人臣就會變得鄙薄,背棄死者或忘卻生者的行爲就會多起來。”曾子說道:“人不會無緣無故動感情的,如果有,肯定是在雙親去世的時候。”《春秋傳》中說道:“上面人的行爲,是百姓模仿的對象。”如果上面官員不敢去做,有百姓去做,就要施加刑罰;如果上面官員去做,百姓也要效仿去做,又要去誅殺誰呢?當年的丞相翟方進,認爲自己擔任宰相,絲毫不敢逾越禮制。在母親去世後,三十六天脫掉喪服。禮儀喪事失的根源,是自上而始的。古代父母去世時三年不出家門,這是用來崇尚敦厚風俗,推行教化大道的。既然失掉大道,就要進行糾正,有錯就要改正。天下通行的喪制,要恢復原來的禮制。



黃其軍

      作於2023年3月24日(古歷癸卯年閏二月初三)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

左周黃列傳(七)

左周黃列傳(六)

左周黃列傳(五)

左周黃列傳(四)

左周黃列傳(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