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丨新課標對現代詩教學設計的規約與指引——以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爲例

原創 胡琴 孫建龍 語文建設雜誌 2023-03-16 16:08 發表於北京

(本文約4746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摘 要】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如何用好教材資源,對接並落實好新課標理念?本文嘗試從教學目標制定、課程內容組織、學習評價設計三個方面,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爲例,從實踐層面闡釋新課標對現代詩教學設計的規約與指引。

【關鍵詞】新課標;現代詩教學;規約與指引

現代詩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選入了大量現代詩,現代詩的教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雖然大家總結了一些現代詩教學的經驗,但是現代詩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第一,抓住語文要素進行教學,針對性強,但學習目標相對窄化、單一,未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用學程的視野去思考目標的制定。第二,從教學設計和學習過程來看,教學活動的設計未能體現學習任務羣的基本理念和特點,指向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設計不夠,任務之間的關聯性和學生的自主性、深度學習還未真正實現。第三,“教—學—評”一體化,尤其是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出發的基於大概念、大任務的評價設計還未得到體現,更多的是圍繞知識和能力要素進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爲出發點,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評價等進行了修訂,對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設計、內容組織和學習評價等形成了新的規約與指引。本文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爲例,聚焦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從目標、內容、評價三個方面,討論如何依據新課標的規約與指引,用好教材,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

一、目標的規約與指引:聚焦審美創造,設計發展序列

新課標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確定了“總目標”,進而分解爲“學段要求”。“從上位到下位,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和制約。上位概念規定和指引着下位概念,是對下位概念的總括;下位概念支撐和豐富着上位概念,是對上位概念的具體化。”[1]教師在使用教材進行單元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應受課程目標中具體內容的規約與指引。

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現代詩爲基本學習內容。從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角度看,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應側重“審美創造”,使學生“獲得較爲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2]從“總目標”的角度看,第5條“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第8條“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能結合自己的經驗,理解、欣賞和初步評價語言文字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第9條“能借助不同媒介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習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3],都是基於“審美創造”提出的具體目標。從學段要求看,第二學段進一步在“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與“審美創造”相關的各項具體要求,在此不再贅述。

基於對新課標課程目標體系的分析,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應聚焦爲:引導學生通過對現代詩的品讀鑑賞、仿寫創作、朗讀交流,初步掌握現代詩的特點,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豐富審美體驗,提高審美情趣。那麼,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又該如何將其具體化、層級化、序列化呢?受美國學者埃裏克森、蘭寧“KUD”目標模式[4]的啓發,我們嘗試在新課標課程目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本單元具體學習內容,將學習目標確定爲三個層級:基礎性目標、理解性目標和遷移性目標。結合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我們將其具體化,設計了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KUD目標模型(見表1)。

本單元共設計了12個目標,其核心指向三個遷移性目標,基礎性目標和理解性目標爲達成遷移性目標服務。這樣,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指向“審美創造”目標達成的路線圖。這一目標模型也爲學生在不同的學程應達到何目標提供了參考,便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檢測自己的達標情況,以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內容的規約與指引:以任務羣組織,聚焦而有結構

課程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憑藉。從課程內容的角度看,可將本單元置於“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羣。就本學習任務羣第二學段“學習內容”的規定性來講,本單元內容體現的是“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5]以及“閱讀富有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兒童文學作品,欣賞富有童趣的語言與形象,感受純真美好的童心,學習用口頭或者圖文結合的方式創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發展想象力”[6]。對於這部分課程內容,新課標中“教學提示”指出,“可以根據學段學習要求,圍繞多樣的學習主題創設閱讀情境……在主題情境中,開展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生長”[7]。依據新課標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羣的規約與指引,設計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和教學過程,以達成審美鑑賞與仿創詩歌的教學目標。

探究現代詩的特點與情感表達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而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向。那麼,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如何基於大的情境和任務,既體現“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羣的特點,又聚焦“審美鑑賞與仿創詩歌”教學目標的達成呢?我們將單元大概念確定爲“詩人要有‘第三隻眼睛’”,引導學生髮現現代詩的語言特點及其與情感抒發的聯繫,進而發展學生髮現美、表現美的能力。單元大情境以海報的形式呈現:你期待已久的校園詩歌節要來啦!詩歌節的主題是“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隻眼睛,它們能看見高山,看見大海,看見藍天,看見田野,但是詩人卻擁有“第三隻眼睛”,他們的“第三眼睛”在哪裏呢?他們看到了什麼?現在,讓我們一起輕叩詩歌的大門,開啓探祕之旅吧!

“尋找詩人的‘第三隻眼睛’”是單元大任務,我們將大任務分解爲三個逐漸深入、逐層推進的子任務。

任務一:探究準備。本任務包括兩項學習活動。

活動1:對比,體會詩歌之美。

(1)說說我喜愛的詩人。呈現語文園地“識字加油站”中的詩人和增補的現代詩人,讓學生讀一讀他們的名字,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詩人,引出要對比的現代詩和古詩。

(2)古今詩歌對對碰。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詩歌,初步體會詩歌的特點。

活動2:創境,尋找“第三隻眼睛”之美。引出“尋找詩人的‘第三隻眼睛’”的探究任務。

任務二:“互文”學詩。本任務包括三項學習活動,每項活動各有側重,活動形成前後關聯、支撐、遞進的關係。

活動1:朗讀,體味詩歌的韻律、節奏感,主要學習《短詩三首》。

(1)關注“啊”的音變和韻腳,把詩歌讀準確。

(2)理解詩歌大意,把詩歌讀流利。

(3)想象畫面,體會詩人情感,把握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體現的感情。

(4)梳理總結朗讀詩歌的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朗讀補充材料《繁星》(七五)、《繁星》(一一三)。

活動2:想象,體悟情景交融之美,主要學習《綠》。

(1)運用從《短詩三首》中學到的方法,朗讀《綠》並分享、評價。

(2)重點交流想象畫面並讀出感情,體會情景交融之美。第一,切分畫面,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第二,反思畫面:哪些畫面是詩人的“第三隻眼睛”觀察所得?第三,感受畫面,整合畫面,體悟詩歌想表達的情感;第四,聯繫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背景再朗讀,發現文字背後詩人的情感;第五,對比畫面,與宗璞《西湖漫筆》中寫綠的一段文字進行對比閱讀,感受散文、詩歌的特點。

(3)運用本課所學方法,品鑑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中描寫顏色的三個句子,體會詩人的情感。

(4)遷移運用本課所學方法,想象《短詩三首》中體現的情景交融之美,體悟畫面中蘊含的詩人情感。

活動3:仿創,體會立象盡意之美,主要學習《白樺》《在天晴了的時候》。

(1)運用從《短詩三首》中學到的朗讀方法,朗讀《白樺》,展示評價。

(2)運用從《綠》中學到的方法,朗讀《白樺》,想象畫面,體悟情感,分享評價。

(3)體會《白樺》託物言志的寫法。嘗試運用這種寫法,寫一種植物。分享詩作,反思用“第三隻眼睛”觀察事物的詩句,總結方法策略。

(4)自學《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師適時點撥指導。

(5)嘗試運用從《白樺》中學到的寫作方法,寫雨後天晴的景象。詩作分享,反思是否用了“第三隻眼睛”觀察事物。

(6)閱讀《短詩三首》和《繁星》(六九),實踐用“第三隻眼睛”觀察事物,嘗試以詩歌某一小節中的某種感受創作一首詩。交流分享,互相評價修改。

任務三:成果發佈。本任務包括兩項學習活動。

活動1:合編,體驗詩集創造之美。這是一項長線學習活動,貫穿課堂學習與課後探究,包括收集詩歌、整理詩歌、合編詩集、詩集評比等任務。學習活動既有語文學科的活動,也涉及信息科技、美術等學科,是一個跨學科主題探究活動。

活動2:朗誦,體驗詩歌音韻之美。這項學習活動包括朗誦標準的制定,主持人、導演等工作的分配,邀請函的製作,主持詞的撰寫,朗誦會流程的安排等。這些活動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素養。

上述三個任務,前後關聯,層層推進,從閱讀鑑賞中發現“詩人的‘第三隻眼睛’”,到仿創實踐中“試試我的‘第三隻眼睛’”,讀寫互促,促進學生對“詩人要有‘第三隻眼睛’”的理解,以及審美創造素養的提升。

三、評價的規約與指引:落實素養導向,設計評價工具

如何判斷教學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的要求?新課標設計了“學業質量標準”,並在“課程實施”的“評價建議”部分提出了評價要求。這是本單元學習評價設計的基本依據。

“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8],其中過程性評價部分又列出了“課堂教學評價建議”“作業評價建議”和“階段性評價建議”。這三個部分,再加上終結性評價,使“教—學—評”一體化的線索更加明晰,過程性的學習活動與評價融爲一體。同時,我們要認識到“語文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語文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9],語文課程學業質量標準追求素養立意,並滲透在各個時空的評價細目中。“課堂互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知識基礎、認知過程、思維方式、態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現,深入分析這些表現及其影響因素,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10]教師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精心設計評價過程和評價工具。

基於上述內容,本單元的學習評價應主要收集詩歌閱讀鑑賞、詩歌創意表達、詩歌收集整理和詩歌朗誦等評價數據。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教學目標的核心指向、課程內容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核心任務設計相應的評價工具。“能基於自己的情感仿寫或創編詩歌,並在此基礎上合作編寫一本詩集”“能成功舉辦詩歌朗誦會”是本單元的遷移性目標,也是本單元教學指向的核心任務和大概念的可見成果,集中體現了學完這一單元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爲此,我們專門設計了相應的學習評價表(見表2、表3)。

這兩個評價表集中考察的是單元大任務的完成情況,體現的是素養立意,並落實到評價細則中。新課標學業質量標準爲評價細則的開發提供了清晰的“標靶”,教師要依據學業質量標準,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評價工具,以更好地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服務。

參考文獻:

[1]吳剛平,安桂清,周文葉. 新方案·新課標·新徵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研讀[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13~17.

[2][3][5][6][7][8][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5,6~7,26~27,27,28,46,37,48.

[4]林恩·埃裏克森,洛伊斯·蘭寧. 以概念爲本的課程與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絕佳實踐[M]. 魯效孔,譯.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1~16.

(胡琴:河南省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孫建龍: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本文原載於《語文建設》2023年2月(下半月)]

(微信編輯:寇嘉;校對:時玲玲)

END

2023-03-1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