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四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有感

上周二下午半天连续听了四节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全区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决赛在我校举行,共十六位老师参赛,十六节阅读课,两间教室,各八节课)分别是三年级的《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六年级的《爱的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

先说说每节课的主要流程吧。《安徒生童话》指导课上,老师先是带领学生阅读其中的《拇指姑娘》一文,示范了以思维导图(线状图)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这一阅读方法。然后具体讲述了梳理故事情节的几种方式如人物串联、地点串联、时间串联,并利用幻灯呈现了维导图的不同形式如泡泡图、树状图、鱼骨图、线状图。

《伊索寓言》指导课上,介绍完该书作者与封面信息后,老师先是带领学生走进故事《狐狸和葡萄》,通过读故事,感知内容、说故事,感悟寓意、谈感受,联系生活三个步骤完成了本课新授。然后是组织学以致用,利用阅读《狐狸和葡萄》的步骤继续阅读《蝉和狐狸》《狐狸和乌鸦》。从而归纳总结出不同故事中狐狸的不同命运。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上的方法继续阅读《伊索寓言》里的其他故事并完成阅读启示卡(填写故事名称、寓意)。

对比以上两节三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两者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示范与引领,前者重在故事情节梳理,后者重在故事意义(人物品质挖掘。根据书籍类型的不同(一本童话,一本寓言),两位老师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阅读童话时,老师采用的是配乐朗读,讲故事给孩子们听的方式;寓言时,老师采用的是分角色朗读以及小组合作讨论。可见,她们对文本体裁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

《爱的教育》指导课上,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历和阅读经验,老师先是出示了两种版本的《爱的教育》的目录与封面,让学生进行对比最后集体选择了其中一版。然后带着学生挑选喜欢的篇章展开阅读与预测。通过讨论归纳板书了全书主题即各种情感(爱国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社会温情等)最后是借助阅读篇章《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就其写作特点联系到语文上的表达要素即大场景,小镜头。

《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课中,老师先是问学生最近在读的书以及所用的读书方法,合并课本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对已学过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然后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人物,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中的部分篇章,探讨人物个性。边阅读边交流探讨,两次任务三个篇章阅读下来,学生对汤姆这一人物形象的概括已经由最初的“淘气”变成了“正义勇敢,积极,乐观,善良,机智”等,“那么,是汤姆变了吗?”老师的灵魂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辩证的高潮,从作者简介到该书创作背景再到语文要素“人物评价多元化”,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书中人物成长的意趣,也体会到了阅读的意义。最后,老师以该书中的一段作者序为结束语鼓励学生(也和家长一起)走进《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

对比两节六年级的阅读指导课,老师明显更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语文要素)的梳理与运用,毕竟,学生已经到了六年级,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同时,在阅读后的讨论内容上,老师也从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个性、故事情节转移到了书籍主题、人物品质与阅读意义上。

整本书阅读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热门课程,我们学校也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儿童阅读工作室,定期开展阅读了教学研讨(指导课、推进课、交流课)和童书推荐分享活动,但如此密集的一口气听这么多节整本书阅读课而且还是同一课型(阅读指导)真是头一会。也正是因为课时集中,我才从中有了这么多的对比、发现与感悟。

课后,我又在手机里搜索阅读了“阅读指导课指导什么”的相关文本,对阅读指导课又多了一些了解。有些观点是在这次所听的四节课上能得到印证的,有些则没有。但以上都会成为我对阅读指导课的素材收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