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作者: 郭沛文

。。今日書朋推薦 || 編號:[1564]

。。ISBN: 9787521745160

。。內容簡介。。

城鄉遷徙,世紀跨越,罪人眼中見到什麼?

2014年秋,橘子洲尾的沙灘公園正在舉辦人氣沸騰的音樂節。夜幕降下,嚴密的安保區域內,一具屍體出現得不可思議。嶽麓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迅速理清線索,次日清晨將疑犯抓捕。

他是誰?怎麼做到的?原因爲何?

證據明擺在眼前,疑犯的沉默卻讓案件變成故障鐘錶,齒輪無法咬合,只能不停將時間往回撥。


。。作者簡介 。。

郭沛文

1991 年生於湖南澧縣,現居長沙。

2012年至2015年任雜誌記者,出沒街頭巷隅採寫各色人物,此後專職寫作小說。代表作有《冷雨》《鵪鶉》《剎那》等。


。。短評。。

#

原生家庭的原罪往往決定了路的寬窄、曲折……想躲也躲不掉。就像慢性病,看似不致命,但伴隨終生,最終毀滅!2022年度前三!

#

因爲實在沒有時間,只能用碎片時間看這本書,但是每天晚上熬夜看它竟然是一天之中內心深處最渴望的事。如果能一口氣看完,那種酣暢和震撼會更深刻。作者是個構建畫面感的天才,文字可以在腦子裏演電視劇。我唯一一次去長沙,可巧就是去橘子洲看音樂節,而故事就從這裏開始。在絲絲入扣的推理推進中,完美無瑕地融入進音樂的哲學,城市的氣質和人性的深邃。結尾打書人一段讓我越來越窒息,那唱詞原來可以像刀一樣讓心臟滲出血來,這結尾簡直封神啊!真希望有一天它如果作爲影視作品改編出來,務必請好好表現這一段。崔遠複雜的人格讓我想到嫌疑人X的獻身裏的石泓,但是剎那對崔遠的塑造卻遠比嫌疑人深刻得多,不動聲色的暴戾背後是讓人顫抖的溫柔。謎底揭開,那個默默無名的人用最偉大隱忍的犧牲按下了所有故事的播放鍵。

#

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之下,帶出湖南小縣城和長沙的人生百態,兇手和推理的部分反而不那麼重要。裏面穿插不少音樂相關的鍛鍊,作者大概常年出沒於各種live house和音樂節吧……

#

國內推理看得不多,但目前最喜歡的一本。流暢不做作不胡亂拽文,結構結實反轉也適當,社會派推理佳作了可以說。且作爲周圍整日迴響着長沙方言的讀者,讀着也太親切了吧!沛文別未來可期啊!

#

鏡頭感非常強,流暢不做作。我永遠喜歡那些寫被現實困住了的人所面對的道德困境。用推理的形式寫無解的命運,也算是作者的溫柔了。

#

《剎那》是郭沛文同學長沙三部曲的第二部,系列第一部《鵪鶉》的主角安春在這一部中雖然不是主角,但也有這很大的戲份,也使得整個長沙三部曲有着更爲統一的故事線。不過,正如作者把這個系列的名字叫做“星城螢光”的理由是爲了寫“多重視角下的社會羣像”以及“小人物的一生”,這個系列每一部中作者重點刻畫的人物並非偵探角色,而是平時可能並不起眼的一些人物,在《鵪鶉》中是受害者追追,在《剎那》中則是施害者崔遠。這些人物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的心理纔是主題表達。

作爲書名的“剎那”一詞,在整本書中只出現了三次,但每一次都對整個故事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是周啓森(也就是日後的崔遠)頓悟了“人死了就是沒了,什麼也感覺不到了,一了百了”的剎那,如果一定要爲日後崔遠把殺人作爲解決矛盾的唯一方法找一個心理上的動機,那這個剎那就是成因。一旦接受死亡就是什麼都沒有了,他不再害怕死亡,無論是對於他人還是對於自己。對於年幼的崔遠來說,死亡約等於歸零一事,也讓他從根本上接受了一個人的死亡可以終結掉關於他的任何麻煩事的認知。且不論這個認知是對的還是錯的,但對於當時總是找不到解決父母爭吵、並且不讓自己被爸爸打的辦法的周啓森來說,以死亡全部抹消這些問題是他剎那間領悟到的唯一辦法。

第二次出現是刑警羅門真正意識到崔遠殺人了的時候,這讓他意識到了自己心目中重要的東西,也許在其他人的眼中只是無關緊要的可以隨時拋棄的物件。而這剎那間的理想崩塌也是羅門拼命要找出崔遠犯案動機的原因。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想,羅門剎那間的感悟也意味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拼命想要保護或者隱藏的東西,特別是對於崔遠這樣的人來說。崔遠僅僅因爲一個人威脅了自己暗戀的女子就直接致其於死地,也能夠爲了讓和自己很像的小孩子精神方面的疾病痊癒而殺害延誤其病情的護工,這在外人看來都是不可理喻的,但這是因爲我們沒有進入到崔遠的精神裏面,對於他而言,他所保護的人都是自己最重要的寶物。

第三次出現剎那是直接引用的《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諸有爲法悉皆空故。”這實際上已經是對於崔遠所做的所有壞事的一個總結了,在崔遠之外所有的其他人都看到了這麼多年他犯下的種種罪孽,但也許在崔遠的心中,這些都只是一剎那間發生的事情。在他看來,也許所有的事情只有重要和無關,所以他可以爲了達成一個目的長時間地不厭其煩地做準備,所以他能夠在面對自己的生死時那麼雲淡風輕。因爲這些都只是剎那之間的經過,生最終都變成滅,滅又促成了生。也許崔遠在第一次領悟到死亡是什麼的時候,那一剎那就一直延續到了他生命的終點。

如果我們再找找《鵪鶉》和《剎那》兩部作品中的共同點的話,也許就是曾經並不遙遠的過去對於人們造成了變化。在《鵪鶉》中是1989年對追追的父親這一知識分子帶來了改變,從而改變了追追的整個家庭;而在《剎那》中則是1960年劉家遠食子案給崔遠帶來的影響,從而改變了他的整個世界觀人生觀。

“人是可以喫人的,吃了他人就可以更好地活下去。”也許年幼的周啓森聽到食子這個故事的時候,心中已經種下了這顆種子。所以他打算在毒殺雙親後走向新天地,所以他爲了讓霞妹、周沅、小黎有更好的人生,而除掉了可能阻礙他們的人,所以他最後爲了保護別人連自己也不放過。

但書中又豈止崔遠一個人生活在“人喫人”的世界中。死者黎老闆的互聯網理財騙局不就是蠶食了他人的金錢嗎?最後說書人的故事中崔遠的養母教唆崔遠生母喝農藥難道就不是爲了自己佔有崔遠嗎?他們也都生活在食人世界中,都是被這個食人世界所改變了的人們。

《剎那》一書也延續《鵪鶉》中以詩歌抒情的手法,只是將詩歌直接換成了書中出現的歌曲的歌詞,這些歌詞同樣也來自於田未的創作,在這些充滿着象徵意義的歌詞中,我們能夠領會到詩人對於社會對於生活的態度,而這些歌詞又非常好地補充了整個故事的情感和社會共鳴。

而文學性在《剎那》一書中體現得更加突出,例如描寫霞妹在多年後得知崔遠死了,在直面一直隱藏在自己內心的祕密時的心理變化,作者直接用了三句霞妹同樣的獨白“他是爲了我”,只是在這句話後面用語氣詞和標點符號表達了內心掙扎和情緒的變化。“他是爲了我嗎?”“他是爲了我吧……”“他是爲了我啊!”從反問到遲疑到確信,從自我否定到開始思念到情緒崩潰,種種心理情緒都包含在了這三句話中,可謂神來之筆。而這樣的段落和文字在本書中還有很多。至少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充滿着文學性的推理小說(或者說是利用了推理這一類型的純文學小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最後說一件事,上週去烏鎮,在西柵景區裏面閒逛,從某處傳來了地方戲曲的唱段。循聲而至,在一家河邊的茶館邊搭了一個戲臺,上面一位身着粉色戲服的花旦正在唱着。隔着一條河,她的神情眼眉見不真切,但她的舉手投足都是那麼用心,即使隔開了距離僅僅聽聲音也能察覺到。但無論她唱得多好,也沒有掌聲會響起,因爲在那個茶館裏,在經過的路上都沒有其他任何人。即使這樣,這名花旦仍然完完整整地把曲子的唱段全部唱完,並對着空無一人的臺下行了個禮,之後她轉身進了後臺。

她孤獨嗎?也許會有一點吧,但她仍堅持着自我完成了演出。《剎那》中的崔遠也一直堅持着自己的內心,最後獨自一人完成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演出,而幾乎沒有人走進他的世界,他必定也是孤單的吧?他幼年時剎那間體會到的一人孤立於世的孤獨感陪伴了他的一生。

#

若娟忽然想到,小孩子穿孝衣的樣子,和單位裏穿白大褂的同事很像。 以前會覺得醫院的制服簡單得像是一張掛在身上的白紙,現在看孝服也是。也許越接近疾病和死亡,人就越希望穿得乾乾淨淨一點?

引自第266頁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東西啊,你看起來好像是他自己的,實際上呢?有很多,也是大家相互影響。」

「人經常基於自己的體驗營造一些讓自己篤定的幻覺概念,彷彿全世界都一樣。殊不知同在這世上,他人的生活也許與你南轅北轍、千差萬別。」

#

在漫長的歲月之中,他形成了一套說服和寬慰自己的理論——那些被自己利用或欺騙的大多數人,本身都是愚笨的。這樣的人窮盡一生也只能活在苟且裏邊。他們在這個世界上,不被這個傷害,就要被那個傷害,永遠成不了大器。

引自第461頁

#

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很難,人與作品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就更難了。譬如你寫了些自認爲糾結和複雜的悲劇,但大多數人想看的其實是刺激。他們把你那種不可說的心情,全當成表達的弊病,只覺得你辛辛苦苦,給他們講了個不夠格的笑話,這樣的事情總是沒法避免。

引自第211頁

#

他只想在自己有限的範圍內,去做一個當好人的選擇。至於結果最後變成怎樣,不是一個好人能決定的。甚至在好人與好人之間,也會因爲看待問題的角度、立場有區別,而產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態度和觀點。這些都太複雜了,需要更高級的機制和決策方式來協商出一個更好的結果。

引自第155頁

。。關注朋朋 遇見好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