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 游』李德立和他的庐山花园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庐山芦林路与环山路相交的地方有个小山丘,叫做吼虎岭。

我在岭下路边,无意中发现山岭西麓的松林里有一统小石碑,走过去一看,是2003年立的“史迹保护区界碑”。估计走到这里,就算进到了那个做为文化景观被保护下来的,庐山牯岭镇了。

既然已经偏离了主路,我索性就爬上了那座不高的小岭,果然在山岗上,看到了几栋精致的红顶别墅隐没在山岭东麓的松林之中。山上有条僻静的大月山路,弯弯绕绕地将松林里的红顶子连在一起。我沿那路下山,两边的别墅,也便一栋又一栋地从道旁浮现。这些别墅如今大都成了度假酒店,部分归入到了名苑别墅群,它们大都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细想想,至今也大都有了百余年的历史。

其中依山势而建起的2号别墅,甚是小巧别致,我顺路,也多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回来检索资料,才知道那是1920年美国人建的德尔别墅,石木结构,占地154平米,是庐山东谷别墅群中,保存较好的一座。



那条从山岭上下来的大月路,最后与绕过吼虎岭的环山路在岭下相交,就地理上来讲,其实走到这里,才算进到庐山牯岭镇所在的那条长冲谷中。这个小镇由一条中街为骨干中轴路,两边的小路整齐地垂直于中街,如一副完整的鱼骨标本一般。这样垂直中街如鱼刺般的街道有九条,它们分别为中一、中二、中三……直到中九路。

我下山进入小镇的地方,就是小镇最西边的中九路。那条路的两侧,也整齐地规划着许多别墅,其中有瑞士风格的贝克别墅,有日式风格的樱花别墅,也有美式风格的法兰威夷别墅。还有一座现在做了颐元宾馆的,曾经的美国新教“圣公会”的会堂,这座建筑建造的时间相对早些,是1905年。

我在读徐霞客先生的《庐山游记》时,最大的感触是,徐先生脚下走过的庐山与如今的庐山是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的。徐先生爬的是一座存粹的山,他白天游历各个山头,傍晚投宿附近的寺庙,这似乎已成为了他旅行生活的常态。他游历黄山、武夷是如此,他游历恒山、嵩山是如此,他游历这座庐山也是如此的。

然而在徐先生的游记里,却没有写下如今庐山上的核心景区——牯岭镇。他从东林寺上山,去了天池峰、大林寺、升仙台,却没有提到近在咫尺的牯岭镇,当然更看不到如今的文化景观,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先生来早了。



这座改变庐山文化景观面貌的牯岭小镇,是在徐霞客先生登临庐山276年后才开始规划建设的,而这座小镇的缔造者,竟然还是一位外国人。

这人叫李德立,一位英国传教士。

1886年,22岁刚刚毕业的李德立来到中国,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这位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是否成功,我们如今不得而知。然而我们如今能知道的是,他的地产开发搞得很成功,他开发的地产项目就在庐山长冲谷。

1895年,李德立到达中国的第九个年头,他在九江英国领事的协助下,与九江道台签订了对庐山长冲谷这片土地的租借协议,租期999年,每年租金一万两千文。李德立想要在这里建设一个避暑胜地,直接将其命名为Cooling(凉爽),汉语直译便是“牯岭”。后来,李德立为这个地产项目成立了牯岭公司,利用传媒大作广告,极力宣传庐山风光的美丽和夏日的凉爽。

自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以来,长江中下游沿岸的汉口、九江、南京和镇江都已开埠成为通商口岸,三十多年来,这些城市吸引了大批欧美的商人和传教士前来居住。然而这些城市的夏日多似火炉,酷暑难耐,因此李德立制造出的庐山避暑胜地,很受富有洋人们的追捧。那些购地者们纷纷来到牯岭镇,一栋栋别墅也便在这里拔地而起。



沿中街北行,到下一个路口是中八路。那路口东南有一个高土坡,坡上有一栋门框和窗框都油漆成天蓝色的两层别墅,这便是当地著名的359号别墅,这里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别墅建于1902年,是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约翰.伊莱亚斯建造的。当然它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曾接待过的贵宾。1959年和1961年的两次庐山会议期间,朱老总曾在此下榻,因而这座别墅又被人称为“朱**德别墅”。

牯岭镇上的许多别墅都有这样的别称,比如乌兰夫别墅、茅盾别墅等等,这自然是由于庐山会议期间,与会的国家领导人下榻于那些别墅的缘故。而那三次重要的会议之所以会选在庐山,自然也是因为它在夏日里的清凉。而庐山之所以能成为避暑的清凉圣地,自然还是得力于那位李德立先生的大胆构想和疯狂运作。

如何看待李德立在庐山上的所作所为?单就这个项目的运作上,他不像个传教士,而更像个疯狂的赌徒和精明的商人。为了榨取资产的价值,他不惜采用美化甚至欺骗的手段来卖出手中的土地,因而他也被人们称为可恶的骗子。



但是为了更好地规划管理这片土地,他又回归到了一位传教士,以一种宗教的巨大热情,全力以赴地实现着自己所执着的理想。1896年,他在牯岭成立了“大英执事会”,由7名英国传教士和2名美国传教士成为委员,而李德立自任主席。李德立在他的自传《牯岭的故事》里说,人们要推举他为“牯岭之王”,而这不正是一个传教士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毋庸置疑,李德立对于牯岭镇的建设是做了大量的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工作的,他重新修建了一条上山的道路,缩短了山下到牯岭镇的行程;他把长冲谷中的4500亩土地,按3.7亩一块进行划分出售,购地者可以在自己的地块中,建设各种样式的别墅;他注重城镇的建设与自然的融合,因而禁止破坏城镇周边的环境,每户也只允许盖一栋别墅,提高单位的绿化率;他提前规划好了城镇道路、沿水的公园以及教堂、学校、路灯等公共设施,让人们的生活更为舒适便利。

在如今的中三路上,有个老别墅景区,进去要另花30元门票,不过有几栋名人别墅还是很值得看一看的。其中建于1903年的281号别墅,就曾为李德立先生的别墅,如今这里成为了“牯岭租界地博物馆”,详细地讲述着李德立和庐山牯岭的那段因缘。

其中的310号别墅,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曾经居住过的别墅,这里如今也被改造成了“赛珍珠纪念馆”。1897年,赛珍珠的父亲美国传教士赛兆祥,或许是看到了李德立的宣传,而来到庐山购地建房。此后的每一年,年少的赛珍珠都会随着家人来到庐山避暑。她在《我的童年》中写道,“每年6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全家去牯岭的时候了”。



1922年,30岁的赛珍珠在牯岭的这座别墅里,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十年后,寄托着她深厚中国情感的代表作——《大地》横空出世。而牯岭就像是这位女作家在中国成长和工作生活期间的桃花源,她需要不时地回到这个桃花源中,去寻找乡土中国的厚重力量。而这里,又何尝不是与赛珍珠一道生活于此的人们,共有的桃花源呢?

而构建一个桃花源,又何尝不是那位李德立先生的一个雄伟的人生理想呢?

李德立和他的执事会对牯岭镇的那些管理举措,放在现在似乎很稀松平常,那就是一个地产或物业公司再常规不过的操作。但在一百年前,那却是石破天惊的一笔,在那个时代,牯岭镇就是李德立这位梦想家建造出的在一座理想之城。

一般认为现代城市的规划运动,最早源于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构想,他于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构想。这个时间点,简直与李德立规划牯岭小镇惊人的不谋而合,但很显然李德立更是实现理想的行动派。

当然李德立的牯岭小镇与霍华德的花园城市还是有着很大不同的。霍华德的花园城市里是包含着人的生产和生活两种社会属性的,它可以称之为一个完整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社会体系,而牯岭小镇更加体现的是那些居住者的生活属性,它更像是现代的大型居住社区。但他们对于人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的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理念与实践,却是一致的。



坐在那座青苔爬满外墙石壁的283教堂前,我凝望着眼前的这个小镇,它是那么的宁静从容。它看上去那么的普通,普通得有些老旧,然而却曾经包容下,那样富于创新的理想主义。只是那样曾经超前的理想,如今已然成为我们城市规划的标准,倒使得这样的创新,陷入到了法尔纳科幻的尴尬,以至今天的我们已难以感受到,这样创新的价值。

因为科幻的实现,不一定都在未来,有些是在过去。

中国近代最美丽的一座花园城市,就这么的在庐山上的这里诞生了。截至1928年,牯岭镇共修建别墅712栋,其中国人别墅194栋,洋人518栋。这些洋人分别来自世界上的15个国家,而1928年的牯岭就像一个万国建筑的博物馆。

同样在这一时期,牯岭实行自治管理,俨然成为了一块“英租界”。直到1935年,民国政府才收回牯岭租界地,而早在7年前的1928年,李德立就已经告别了庐山,告别了中国,远渡重洋去到了新西兰,开始了英国政府委派给他的新的使命。

牯岭镇最为有名的别墅,莫过于河东路180号的美庐别墅了。它位于小镇的东北角,西临长冲河,东倚大月山,是沉浸于密林之中的一栋两层的,被称为“美的房子”的建筑。



当然这栋别墅的“美”,并不都是在于这栋别墅建筑艺术的本身,而更应是在于这栋别墅曾经见证过的历史。对于近现代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个人物,就曾先后入住过这里,并在这里做出了各自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

他们其中一位是,,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他就是在这个别墅里蕴育出了对日宣战的《庐山讲话》演说稿,“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而另一位自然就是主席了,1959年,对新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那场庐山会议期间,主席就下榻在他的对手曾住过的美庐别墅里。据说他走进这座别墅时,所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委员长我来了”。

历史让两位巨人,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庐山,而他们之所以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或许就是因为这里有着花园般的美丽。

1996年,庐山因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文化景观遗迹,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我们再看牯岭,这座花园城市的文化景观时,是否还能记起那个人物?尽管他有些利欲薰心,有些不择手段,但他终归为了他的理想,为我们也留下了这花园般的美丽,以至能让这自然的山水,流转出如此丰富而跌宕的历史。





《匡庐笔记》推荐阅读:

『云 . 游』匡庐笔记① 庐山,夜奔

『云 . 游』匡庐笔记⑥ 庐山冰川探秘


《扬州慢》推荐阅读:

【文字之光】扬州慢⑦ 小苑春深

『云 . 游』扬州慢⑨ 无私山水瘦西湖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