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傳習錄》初鑑 二十

引:又曰:“‘疾沒世而名不稱’,稱字去聲讀,亦‘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之意。實不稱名,生猶可補,沒則無及矣。‘四十、五十而無聞’,是不聞道,非無聲聞也。孔子云:‘是聞也,非達也。’安肯以此望人。”南川子曰:名不副實,君子患之。沽名釣譽之徒,自

原创 《傳習錄》初鑑 二十

引:又曰:“‘疾沒世而名不稱’,稱字去聲讀,亦‘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之意。實不稱名,生猶可補,沒則無及矣。‘四十、五十而無聞’,是不聞道,非無聲聞也。孔子云:‘是聞也,非達也。’安肯以此望人。”南川子曰:名不副實,君子患之。沽名釣譽之徒,自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十六

引:天理、人慾,其精微必時時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漸有見。如今一說話之間,雖只講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間,已有多少私慾。蓋有竊發而不知者,雖用力察之,尚不易見,況徒口講而可得盡知乎!今只管講天理來頓放著不循,講人慾來頓放著不去,豈‘格物’、‘致知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十七

引: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則不為向時之紛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則不擾擾而靜,靜而不妄動則安,安則一心一意只在此處,千思萬想,務求必得此至善,是能慮而得矣。南川子曰:何謂至善?至善無私。因無所私,無爲私礙,故能一心一意也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十五

引:曰:“何者為天理?” 曰:“去得人慾,便識天理。”南川子曰:人慾難去,天理難識。若無人慾,人是否將失卻上進之心?吾今思之,始覺其恐非也。人慾一去,人則悠然自適,正是得大自在時。徒想無益,自當一試。引:偏倚是有所染著,如著在好色、好利、好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十二

引:“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才自家著些意思,便過不及,便是私。”南川子曰:君有賞賜,欲示人忠而過其喜。親有亡故,欲示人孝而過其哀。此皆有私也。喜則喜,哀則哀,欲得人誇而過之,此便是私也。今有父母在而不盡孝,待其亡而大葬之,大哭之,便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十三

引:今人於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慾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盡知,只管閑講,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無私可克,方愁不能盡知,亦未遲在。南川子曰:存天理,滅人慾。此徒話乎,知難行易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知人慾難滅,天理難存。故自古以來,聖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十四

引: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南川子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死海汪洋,不若活泉一眼。引:先生曰:“一日便是一元。人平旦時起坐,未與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時遊一般。”南川子曰:此心恆古同。伏羲之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十一

引:仁、智豈可不謂之道,但見得偏了,便有弊病。南川子曰:因仁而仁,因智而智,弊也。引:問孟於言“執中無權猶執一”。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隨時變易,如何執得?須是因時制宜,難預先定一個規矩在。如後世儒者,要將道理一一說得無罅漏,立定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其八

引: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著一邊,能此未必能彼;曾點這意思卻無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無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謂‘汝器也’,曾點便有‘不器’意。南川子曰:有意必,人心始疲。我自爲之,無得失心,有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其十

引:澄問:“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義’,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於神明,何怕之有!”南川子曰:誠哉斯言!未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因有所愧,故有所怕。引: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須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惡,故未免怕。”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其九

引:“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南川子曰:事理具發於心乎?事理即心乎?心以感事,事以顯理也。引:心即性,性即理。南川子曰:此心非人心,人心有欲,此仁心也。此性非人性,人性有私,此佛性也。此理非俗理,俗理無定,此天理也。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其七

引: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已功伕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南川子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閉門造車,其行不暢。必也於江湖中穿煉,而後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其五

引:心一也,未雜於人謂之‘道心’,雜以人偽謂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南川子曰:道心純,人心雜。修道是爲歸正去雜。引:程子謂‘人心即人慾,道心即天理’。南川子曰:昔日以爲天理即是人

原创 《傳習錄》初鑑 其六

引:譬如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只滋養得這個大根;四傍縱要種些嘉穀,上面被此樹葉遮覆,下麵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種。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得此根。南川子曰:心如方丈之地,惡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