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家庭教育的一切核心,是塑造孩子人格

文:一點修煉 | 原創這是在教育上,站在相對很高的角度來問的一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爲它深刻會影響到你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及成果。首先,其實我想問下,你是否有想過“家庭教育目標”這個問題?就是有沒有想過培養孩子的核心是什麼,期望讓孩子以後成爲什

原创 你是在引導,還是控制孩子?

之所以聊這個話題,源於羣裏一位家長的提問。前段時間,羣裏發佈了一段關於“控制孩子”的分享,一個家長在看完這段分享後,覺得非常有感觸,緊接着又提出一個問題:“怎樣界定不好的控制慾和合理的誘導?畢竟要傳遞正面的、積極的東西,我也不想以此爲藉口去

原创 想讓孩子願意並持續做一件事,請嘗試這三個步驟

很多時候,當父母想讓孩子做一件事,比較多的做法就是靠說,不停地說,比如:你要多看書,要多去運動……如果孩子不聽,自己就糾結:哎,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怎麼一點都不聽話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也許你不知道,想要達成你想要的目標,你少做了很多。

原创 教育底層邏輯:歸屬感與價值感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過:人的所有行爲都是在追求價值感與歸屬感。孩子也不例外,他們的可愛與不良行爲,背後都映射着對價值感與歸屬感的追求。那麼當他的不良行爲出現時,我們是否問過,是否是自己剝奪了他們的歸屬感與價值感?歸屬感歸屬感,是一個人與所屬羣

原创 另一個幫你“做到”,產生改變的方法……威力巨大

讀了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總感覺自己懂了很多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知識越多,反而越感痛苦?…… ​如果你有類似困惑,相信此文會爲你打開一扇窗,給到你內心的觸動。文章選自團長的另一次分享,特別精彩,全文如下:前面我們分享了痛改前非的方法,

原创 我是如何爲孩子設計“感官體驗”?

前言:最初只是爲回答一朋友的一個問題,寫的這篇文章,但寫完後想想,不如干脆分享出來吧,說不定對其他人會有一點小啓發呢!我家二娃,小名噹噹,目前9個多月。噹噹6個月開始爬,7個月能站,8個月可扶着走,相對於小區裏的同歲的娃,確實顯得稍有不一樣

原创 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經常出現以下現象

可以讓你玩滑板,但你要把飯都吃掉。”如果你能讀完上次買的書,我就給你買這個玩具。”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否則你就不是媽媽的好孩子了。……種的條件狀語從句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句式,可見這種鬥智鬥勇講策略的交流方式已經被不少家長熟練掌握,每次交流都變

原创 教會孩子懂得並理解規則,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

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因爲車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隨性玩耍,很容易被車撞到。所以爲了保護我們自己,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和車纔

原创 正確分析和理解孩子的需求

我們作爲父母,在孩子需要幫助時,一定要有個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明白孩子所要尋求的幫助到底是屬於哪個階段。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孩子需要解決的事情分爲三部分:一是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二是孩子需要父母輔助的,三是需要父母代勞的。針對第一種,孩子可以獨立

原创 接納不等於縱容

接納孩子意味着:1.接納這個“人”。愛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表現(比如成績)。2.接納現實。愛現實而不是期望中的那個孩子。3接納孩子情緒。情緒沒有對錯,只是行爲模式不恰當而已。(孩子行爲不恰當時需要我們引導,我們自己更是要學會良好的表達方式,孩

原创 愛是關係裏最主要的議題

人類在關係上最主要的議題就是愛你愛着人,也被人愛着。當愛很多很多的時候,生命是一致,生活是和諧的,當愛匱乏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會出現問題。我們的生命本身,需要愛的滋養,才能夠得以維繫,所以我們的所有行爲都是爲了獲得愛。我討厭自己的時候,其實

原创 真正愛着我們的人,往往受傷最大

我們大人容易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和最愛的人,卻把寬容和耐心留給了其他人。在孩子等自家人面前,我們很容易更強調和急於表達“自我的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縱使我們有再深的愛意跟再好的出發點,我們還是太過盲

原创 父母如何調試自己,做到“溫和而堅定”呢?

1、搞明白你究竟站在誰的角度對於父母來說,一定要搞明白你自己究竟站在誰的角度“溫和而堅定”。對“溫和而堅定”這個詞,美國心理學大師科胡特曾用詩意的句子表達了類似的含義—— “如何深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俗話

原创 “鼓勵”這件事原來一點也不小

很多父母都喜歡用口頭的鼓勵,或實質的獎勵來激勵孩子。比如,“你太棒了,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只要你考了100分,我就帶你去迪士尼”......的確,有一部分的孩子會因爲這兩種激勵方式,而達到父母的期待。但也有一些孩子,面對這些“糖衣炮彈

原创 孩子的負信息大多來源於家長

前兩天,走到路上聽到一個媽媽對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說:“是不是這次比賽又要輸了?”我不知道小男孩經歷的是什麼樣的比賽,但從這句話裏我就可以聽得出來,這位媽媽傳遞給孩子的正思維是很弱的。爲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叫“正思維”吧!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