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調試自己,做到“溫和而堅定”呢?

1、搞明白你究竟站在誰的角度

對於父母來說,一定要搞明白你自己究竟站在誰的角度“溫和而堅定”。

對“溫和而堅定”這個詞,美國心理學大師科胡特曾用詩意的句子表達了類似的含義—— “如何深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俗話說的好,“角度決定態度”。

在教養過程中,身爲父母一定要多反思一下,我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還是孩子的角度“溫和而堅定”?或者溫和裏是否含“誘惑”?堅定裏是否有“敵意”?

溫和裏不含“誘惑”,要求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也就是說,我愛你只是因爲你本身,因爲你是我的孩子,不會因爲你按我的想法做好了,我就愛你多些,更不會因爲你做錯了事我就愛你少些。

這種沒有附加條件的愛,意味着愛裏不存在大人與孩子的權力之爭,不是誰必須要聽誰的,父母是處於對孩子深切的真正的關愛,而不是因爲自己的恐懼或者擔心。

堅定裏不含“敵意”,意味着家長對孩子錯誤行爲的正確態度:“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這樣堅決地制止你,不是因爲我不愛你,而是不喜歡你做這件事。”

這就把孩子與孩子存在的問題分開對待,比如,“我討厭你一不如意就哭鬧的樣子,但你仍然是我愛的孩子。”“我可以理解你內心的失望,並接受當下你的憤怒情緒,我會批評或制止你的不當行爲,但我仍然會擁抱你、吻你安撫你的情緒……”


2、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了。

你如果經常逼着孩子吃飯,他學習到“吃飯=痛苦”;你如果經常催促他學習,他覺得“學習=痛苦”;若你經常向孩子控訴配偶,你的配偶就不會變好,而孩子會學習到“婚戀=痛苦”。

你控制孩子,孩子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只有你的意志。你的控制慾伸向哪裏,孩子一生就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痛苦。

任何控制都會遭遇反彈,不管是多麼正確的控制。愛不需要多複雜,真的是我看見真實的你了,這就是愛。

那如果孩子有壞習慣怎麼辦?父母最好還是什麼都不做,只能全然地去接納它。要知道,孩子的每一個頑固壞習慣的背後,都是ta由於匱乏愛而在痛苦吶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壞習慣,你可以告訴他:“寶貝,你不管怎麼樣,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我沒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見。”

其實,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真實的投射和焦慮,所以真正的愛就是“I see you”,我看到了真實的你,而不是出於焦慮,出於潛在的恐懼看到的我想象投射的你。


3、如果愛,請深愛

我們大人容易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和最愛的人,卻把寬容和耐心留給了其他人。

在孩子等自家人面前,我們很容易更強調和急於表達“自我的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

縱使我們有再深的愛意跟再好的出發點,我們還是太過盲目自信家人對這種美名其曰“爲了你好”表達方式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

這種想當然的“爲了你好”、“刀子嘴,豆腐心”的表達愛意的方式,並不能真正地幫助到我們愛的人尤其是孩子直面錯誤、理清頭緒解決問題,反而在原先的壓力上又再捅一刀,讓他們自己更加感覺孤立無援、罪加一等。

真正能被且願意被我們傷害的,恰恰也是真正愛着我們的人。

他們在爲我們負面情緒買單的同時,也深深地壓抑着自己,傷害着自己,甚至爲我們錯誤的溝通方式付出代價。這種傷害,代價長遠,帶着宿命的循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