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寧做創業狼,不做打工狗(ZT)

  [ 2008-12-31 9:11:00 | ]
下面這個文章是我在21IC上看到的,很贊同文中的一些觀點,現轉發給大家,供想創業的朋友參考:
本文謹獻給那些正欲創業,和正在創業,及創業失敗了的經理人。——沒有創業過的人,永遠不會體悟創業究竟意味着什麼……
年終歲初,正是職業經理人,尤其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慾動之時。往哪裏動?無非有三個選擇:一是內部調動;二是跳槽;三是創業,換一種職場角色。
職場中有創業念頭的經理人很多,付諸實施的也不少。有許多經理人,尤其是剛剛30出頭的經理人會認爲:在當今的社會不創業,就如同白來世界上走一遭!因爲太多賺大錢的老闆水平比自己差遠了!他能成我怎麼就不能成?於是說幹就幹,轟轟烈烈的創業開始了,其結果如何呢?
由於我做獵 頭顧問工作的特殊性,幾乎每天都是英雄眼前過,而創業失敗歸來的英雄可謂是數不勝數。總結經理人創業史會發現:經理人創業的頭三年,生活質量下降者是百分之百;在兩年之內創業失敗,關門破產倒掉者佔九成;真正能熬過三年的非常稀少。
每一個創業失敗者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其中一位名叫M郭的CFO創業失敗歸來後的無限感慨,頗值得我們品味。
200萬就這樣打了水漂?
一日,經朋友推介,M郭先生約我到一家茶社聊天。下面是我們對話的內容。
M郭:“我今天就想請您幫我做一次職業輔導,並推薦一份工作——月薪5000元就行!”
筆者:“看您的資歷,月薪可不應是這個數……”此前M郭做過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區某一公司的財務總監,年薪曾到50萬;六年前到國內一家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做CFO;2004年夏天,自己開始創業。
圍繞這區區5000元月薪訴求的來歷,M郭給我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
創 業前,他所擔任過CFO的那家民企,鼎盛時在業內名列前茅,年銷售額近8億元。後來老闆(董事長)撤資不幹了,無奈中,他就和該公司的總經理、營銷副總三 人組成了創業團隊,註冊了新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原總經理是第一大股東,佔60%股份,做法人代表;他是第二股東,佔30%股份,主管行政財務;那 位營銷副總佔10%股份,仍管營銷。他們三人帶領着原企業主要骨幹人員,在同一行業內開始了創業。
然而500萬資金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裏就耗得差 不多了,而隨後企業每個月以20萬元的額度虧損!怎麼辦?三個股東協商後繼續按股份比例投資彌補虧損。於是,M郭每個月從家裏拿出6萬元補虧,大概持續了 將近一年。等幾乎把家裏的錢花光了,卻還見不到曙光,企業繼續虧損。M郭夫人不幹了,給他下了最後通牒:“我們娘倆也不希望跟着你榮華富貴,但你不要繼續 填坑了,給我們家留點活命錢吧!不論你幹什麼,只要每個月給家拿回來5000元錢就行。”
“這就是我今天讓您給我推薦一份5000元月薪工作的緣由……”這位經理人半開玩笑地對我說。我們接着聊。
筆者:“那您的股份後來變現了嗎?”
M郭:“變什麼現?我一分沒要!”
筆者:“爲什麼沒要?前後共投進去200多萬,也沒個說法?”
M郭:“要什麼說法?啥都不說了吧。我也投不起了,我也不願虧了,我把股份全部轉讓給大股東了(三股東不願意要),我再也不用每月從家裏面拿錢填坑了。”
創業付出,怎一個“錢”字了得?
筆者:“你估算一下這20個月的付出有多大?”
M郭:“20個月的付出除直接投了200多萬外,其他的無法估量。但我覺得比前半輩子付出的都多得多!”他以毋庸置疑的口氣感嘆到。
筆者:“你只是二股東,那位大股東的付出同你相比如何?”
M郭:“他是法人代表,他的壓力自然要比我大多了!我的付出和他相比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筆者:“能否舉例說明?”
M郭:“單看他的面色,這20個月老了快10歲。”
筆者:“有了這20個月的創業經歷,你對老闆的理解應該有了很大的變化吧?”
M 郭:“那當然!過去我做財務總監給老闆打工,幫着老闆融了不少資金。可千萬元的資金一轉眼三下五除二老闆就把錢花沒了,而正經活兒還沒幹呢!就心想我要是 做了老闆,一定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踏踏實實地做事。然而,20個月來我充分理解了原來的老闆:作爲企業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每一筆錢都該花,老闆緊摳慢 摳,錢還是很快就沒有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做老闆不知道什麼叫花錢如流水啊!”
筆者:“開公司花錢是否就像關不上的水龍頭,無論如何也止不住水嘩嘩地流?”
M郭:“沒錯,您的比喻太恰當了!您真正理解了老闆!我給沒當過老闆的人說,他們都不信。”
筆者:“您現在退出了股東,也退出了公司,有什麼感覺?”
M郭:“如同解放似的,如釋重負,終於看到了曙光。”
筆者繼續問:“你現在理解了當初老闆爲什麼要撤資嗎?”
M 郭:“當初老闆要撤資,我們三個死勸活勸可就是不行,老闆撤資堅決。最後我們三個一商議:老闆不干我們幹!本來平時的活兒就是我們乾的,原班人馬,原來熟 悉的市場,不就是流動資金嗎!計劃半年就會有正現金流,500萬的投資,含着豐足的備用金,無論如何花都能把公司開起來!可沒想到,20個月,500萬花 完後,我們三個又投進去將近300萬,幾乎全打水漂了!雖然有些收入,但少得可憐。我們後來遇到經營困難時,也總結反思當初老闆爲什麼要撤資,估計是這個 行當太不好乾了,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但真正的原因,我們現在也不清楚。”
筆者:“還是你們三個人的管理團隊,還是原班人馬,做了5年本已經熟悉的市場,怎麼就賺不了錢呢?原來你們幾個帶着員工隨便一年都能幹幾個億,如此大的差異,其原因是什麼?”
M 郭:“我在退出前也做了反思,前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區別有二。一是我們三個過去都沒有當過老闆,過去總認爲老闆有許多不是,總在評價老闆的短長, 等真正自己當老闆了,才知道老闆真不是好當的:需要處理的事情比經理人複雜得多了,當了老闆才知道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太有限了,才知道過去自己對自己能力評 估過高了。二是過去我們幾個人總認爲自己正確,是老闆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自己很多想法不能實施。其實離開了過去的舞臺,再幹原來的事情幾乎不可能。 我們沒有了舞臺,就得打造自己的舞臺——500萬的預算投資本想着綽綽有餘,事實上根本不夠。”
誰能保證總有救命稻草?
和M郭談到這裏,我總結了一下我接觸的創業英雄——失敗的原因太多了,但都有一共同的原因,就是現金流接續不上。
有 些創業者會充滿遺憾地說:就差那麼一點兒錢,當時要是有那麼一點兒錢,就會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言外之意,就是人快餓死了,給他口飯吃也許就會活過來。但 是誰能保證就不會再有捱餓的時候?當再餓的時候誰又能保證剛好還有那麼一口飯呢?其實做企業,就是要做到當企業每次捱餓時,都有那麼一口飯讓企業存活下 來。許多企業把永續經營當作努力的方向,然而永續經營何其難也!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經理人要憑自己的能力重新打造一個舞臺的成本,究竟有多大?
創業成本究竟有多大?
我和許多創業成功(所謂成功,是指企業和老闆還都正常活着),以及創業失敗者深聊過。當談及創業成本時,幾乎每個人都感慨萬千:創業成本實在太大了!以至於大到不能簡單的用金錢來衡量,而最終又都轉化爲錢,化爲創業的直接成本。
我接觸的許多經理人創業,大多都像這位CFO——M郭一樣,創業年齡大多都在30~40歲之間,把前半生家裏的積蓄花光了,又不得不開始重新打工。
很 多經理人創業都是先做計劃書,把商業計劃書做得非常詳盡,其中必然涉及到預算問題。創業預算應該這樣看:當計劃50萬就能賺到正現金流時,其實至少得 500萬。那創業者會說:計劃花50萬,我提前準備出500萬不就得了嗎?如果你真能準備出500萬,那麼你的創業完成至少需要5000萬!爲什麼?因爲 創業者的膽量和計劃是根據你的現金來決定的,這叫物質決定意識。有了現金,你就想做事。無論你多保守,你都會做出超出實際運營能力的方案。因爲創業的人大 多都是激進派,或說樂觀派。而保守者通常也不會張羅着創業。
其實,創業計劃書不可能把遇到的問題都列舉出來,事情的變化太多了,你不可能把未來的 風險都列出來。如果都列出來還叫風險嗎?風險就是你不知道甚至是不可預知的。商業計劃書無論多麼詳盡,其實最多隻是接近事情本身的20%。所以,創業就是 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應對未來的偶然事件。而這個不確定性的成本有多高,誰也說不清楚。所以,創業的風險就在不確定性,或者說叫偶然性,創業成功者一定是 成功戰勝了一個個小概率事件。而化解這小概率事件同樣需要錢。總之,創業的過程,就是缺錢的過程。這是任何創業者在寫商業計劃書時都不可能想到的,就算想 到了也只是想想而已。真正缺錢時,才知道缺錢是什麼滋味;真正創業後,才知道錢是那麼不值錢,錢是那麼不禁花!所以,天下的老闆都“摳門”,都節儉,所謂 “大方”那都是不得已而爲,是外大方。所以有一個頗具規模企業的經理人曾感慨地說:一個企業裏面真正最節儉的是老闆。
經理人,你想過搭臺的風險嗎?
經理人在日常操盤中見到的風險,都是有限的。通常老闆完成了創業後,纔會請來經理人操盤,因而創業階段企業抵禦了多少風險,經理人很難猜想到——這是沒有創過業的人不可能想到的。
另 外,企業的風險是與企業存續永遠相伴的,每一次風險化解了就變成了企業寶貴的經驗財富,沒有化解就變成了災難。企業做成了有做成的風險,做大了有做大的風 險,高危風險大多在老闆層面遇見和解決,而經理人層面是無法見到的。經理人見到的風險大多是經營管理中的風險,而背後的風險要比日常經營管理中的難度係數 大得多。
所以,經理人在創業商業計劃書裏面預估的風險,只是經理人自己經歷過的、看得見的風險,是經營管理中的有限風險。打個比喻說,就是舞臺演 員演戲的風險。演員演戲的風險都是有限的,演員哪裏知道老闆在搭臺子和維護臺子的成本和風險呢?而經理人創業,尤其知名企業大平臺出來的成功經理人,見過 大世面,創業一上來就想搭大臺子和高質量臺子,而手裏那點錢也就夠演戲的費用——因爲經理人的收入就是作爲演員的薪酬所得,哪夠用來搭臺子?所以臺子沒有 搭起來錢就花光了,或者臺子搭得質量不好,還沒有開場臺子就塌了,或者臺子搭好了沒有維護費用,破臺子怎麼唱戲?等到臺子都搭好了,又請不起演員,戲該怎 麼演?所以,經理人創業遇到的風險,都是從前未曾遇到過的老闆層面風險。
創業失敗,歸去來兮……
筆者:“通過您這20個月的創業,您有什麼收穫?”
沉思了一下的M郭說:“失敗就是我的最大收穫!雖不成功,但我嘗試了,我經歷了,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這對我今後與老闆相處會大有幫助,因爲我親自體驗了一下做老闆的生活方式。”
筆者:“老闆是什麼生活方式?”
M郭:“對未來充滿着希望,卻永遠持續地付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