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5萬的80後小本科:只要6分鐘,告訴你少走6年彎路

年薪15萬的80後小本科:只要6分鐘,告訴你少走6年彎路 來源: 常立永的日誌

這個社會是很殘酷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步入社會的80後而言。當很多人都在抱怨這個社會競爭壓力太大、沒有自己的追求,並因此而喪失鬥志的時候,一個年薪15W的80後小本卻發出了這個的感慨,“一個人的成就,與歲月無關,與學歷無關,與經歷有關,最根本決定於經歷之後做了什麼——有沒有去思考、去悟。”作爲一名80後,我謹以此文分享我一些尚不足以奉爲圭臬的成功經驗,希望能對年輕的你有所幫助,爲你的職業生涯規劃開啓新的思考!雖然作者只是一名80後,但其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積極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卻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 



首先送給大家一個大微笑作爲感謝你的支持。我一直以來相信:成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取得成功,另外一種是幫助別人,通過別人的成功因此你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Chapter 1.也許對於新人來說,面臨的最大阻礙就是最缺乏工作經驗,而對你最有用的經驗其實是在最基層建立起來的,但是很多剛剛上任的人拿到厚厚一本SOP(標準作業流程)手冊,就會覺得我只是流程的一部分,大家都在做操作性的東西,照着手冊象機器一般幹活無聊辛苦且完全學不到什麼,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基層工作只是提供了一個環境,能否學到東西在於你自己,有沒有去發覺其中的聯繫以及如何考慮其對組織、對公司運作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會站在總經理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和分析問題,你要知道正是這些因素造就了整個企業的成功。人和人的差距就在於此。思維和意識直接決定了你的未來方向。我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或者成長到能擔當起管理好整個企業的重任,“至少我們公司是決不可能用一個不懂銷售和財務的傢伙作副總”到那時你所要做的,就是你經歷過的每一環相扣而成的“鏈條完整”的事,我想你決不希望到那時還回頭來“補”這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課。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夠保持不斷審視和學習的態度。送給你們一句話:本事長自己身上,誰也拿不走。

Chapter2.機會社會在不斷髮展,市場不斷變化,整個世界的知識總量在膨脹式地更新,尤其是市場和技術行業。只有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完善自己的個人素質,才足以趕上並超越別人(你的競爭者),否則就只有被淘汰,社會不殘酷,社會只是在遵循自然選擇。如果想成功,就沒有理由懈怠自己,因爲機會只有一個,你永遠需要從別人手裏搶過來;金錢不會憑空產生或者消失,它只會從一個人的口袋流到另一個人的口袋。Greed is good。有句話說的很好,窮人最缺少什麼,窮人最缺少野心。 
《國民經濟學原理》這樣描述:獨立個體總能“認知自己的慾望,以及自己所能支配的財貨,併爲滿足自己現在或將來的慾望而進行預籌。(引用)”這大概是文明人與“餓了才覓食”“下雨了就找山洞”“傷了就等死”這般“活在現實現下”的動物們最大區別,也是達成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原因。而這裏的預籌指的是:制定明確而清晰的目標,理性評估其可執行性,然後縝密地進行一步一步規劃,並果斷地一步一步執行下去。這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要義所在!

Chapter3.個性企業需要有個性的人,但不需要每個人都有個性。往往個性只適合最傑出的人。比如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他的產品設計個性到是需要市場和所有用戶來適應的,這樣的個性關係到大型企業發展戰略,往往能讓已經成功的你做的更加出彩,因爲此刻的你是企業家,你已經具有了個人品牌的影響力。上海衛視的節目裏有一句話,“命運不可改變,唯一可以改變的,是你對待命運的態度”,身在企業社會也是同樣,當你的能力不至於能夠改變企業和社會,那麼請你先學會適應企業和社會。不然的話你也可以嘗試一下在逆流中試煉自己。學會隱沒掉你的年輕,因爲社會不會因爲你的“年輕”而原諒你,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企業一方考慮問題是絕對沒有錯的,注意到了嗎,非主流們通常都不可能太成功。但是永遠不要淪爲一個沒有思想沒有主見的人,關鍵就在於是否是在合適的時機如何把它彰顯出來。

Chapter4.責任心我覺得我們大家都要養成這個習慣,承擔起責任。在老闆面前就是要努力地表現自己,而不要在那裏辯。其實各位,我以前也是常常捱罵的,我的董事長也是常常這樣講我,““你注意一下我們的這個月銷售正在下滑”“對不起董事長這是我的錯!”;“銷售經理最近狀態不是很好”“抱歉,這個是我失查!”;“還有David你抓緊一下幾個核心人員的招聘”“好的我馬上去辦!”。然後我下去,我怎麼解決問題,甚至怎麼把其他人叫過來教訓一頓那是我的事,但是我在董事長的面前我有個好習慣,我不常常提起其他任何人的名字。如果我常常是辯解的,我可以把剛纔的話這樣重講一遍:“你注意一下我們的這個月銷售正在下滑”“哦董事長,我發現這是那個正義坊宣傳做的太爛”;還有“銷售經理最近狀態不是很好”“我靠那個銷售經理天天晚上去**狀態好纔怪哦”;還有“你抓緊一下人員的招聘”“董事長,我研究出來了,智聯獵頭其實就是個騙錢的。”我如果這樣子講,董事長一定會回我一句什麼話“那麼,李先生請問我要你來幹嘛?”我是不可能被人家這樣講話的。因爲我的理解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相反地總是推掉自己的責任就等於是在作踐自己。一個企業膽敢把重大責權交給一個不敢擔當的人嗎?你們認爲呢?而且,你需要在你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把同事把部署的責任統統擔起,因爲“擔當”是你體現領導力和人格魅力塑造的一個重要指標。

Cahpter5時間管理 
上帝是對每個人都公平的就是——時間,同樣的一天24小時,同樣的一年365天,遇到閏年是366天。在第2章裏必然會涉及到的一個詞叫機會成本,上帝是對每個人都公平的就是——時間,同樣的一天24小時,同樣的一年365天,遇到閏年是366天。當同一塊地當你選擇了養豬,你不得不因此而放棄另外可能的養雞的收益,這就是你的機會成本。其實每個人每天都在面臨這樣的選擇,我假如選擇週末參加課程學習,我的技能會有提升,從而可能改善我的工作表現以獲得晉升,但是我卻因此放棄了出去逛街心情放鬆以及增進朋友感情的機會…等等。在這裏我沒有權利來評判任何人的價值觀,也沒有必要干涉任何人的生活方式,我只想明確一點:對自己的選擇要負擔起責任,抱怨過去毫無價值,及時的總結跟反思卻很有必要。也許推動我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是我一年有600小時學習和培訓的時間。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我的總結思考和領悟。另外,工作上時間管理的實質就是:如何分清是否重要和是否緊急,並把重要緊急的事情先做,平時儘量多做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這樣你的工作就不會那麼被動和狼狽。

Chapter6成長 
每個月問問自己,我這個月學了什麼? 這個月問了什麼?這個月改善了什麼?因爲一個人的成就,與歲月無關,與學歷無關,與經歷有關,最根本是跟經歷之後做了什麼–有沒有去思考、去悟有關。

Chapter7職業化 
職業經理在職場上總是得心應手,而且無論去到哪裏都一樣。因爲職業經理們都共同具備一點,那就是職業化,職業化體現在隨時隨地隨人隨事,職業人的核心目標都是你的客戶滿意,職業人總是準備提供超過客戶期望值的服務!這裏的客戶我指的是:你的上司、同事、家人、下屬以及生意場上的真正客戶。 
職業化大概包括了四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職業人要爲高標準的產出負責,你需要明確,你之所以被僱傭是因爲:你具有競爭力——專業優勢、特殊才能;你能夠做出客觀的判斷——用數據說話;你是正直的——職業道德。 
第二個方面是團隊協作。作爲職業人,你必須記住一點,只有團隊協作,才能夠提供高標準的服務。這裏講述的不是專業人士,而是職業人士,專業人士是學有專精的人,而職業人士則是注重團隊合作的專業人士。尤其是在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團隊協作就更應該被強調。 
第三個方面就是職業人必須爲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要提升客戶的競爭力,首先你要提升你自己的競爭力。處在急劇發展的時代,職業人必須不斷地學習,否則只能被社會淘汰。所以說,應變的唯一之道是學習。 
第四個方面是你的領導能力。我很欣賞一句話:以身作則,不是勸導他人的有效途徑,而是唯一途徑。我想作爲領導者來說,只有自身真正實現了職業化,並貫徹於每個員工身上,纔可能指望真正打造一支職業化的隊伍!並且,我一直認爲,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作用和影響着別人,影響着整個環境。所以,每一位同事都應該爲彼此負責,而領導猶應該對全體員工負責。 
有人這麼計算:工作價值=個人能力×職業化的程度

Chapter8知識量 
一個人必須要有很好的DATA BASE,因爲,你需要在適當的時機,對公司政策/產品/市場/客戶/流程問題,提出多元化反思,有個現象很可怕,叫做“瞎忙”,很多年輕的光陰會葬送於此,你一定要學會跳出來,學會站在你希望的位置上看問題…這也可以稱作你成長的目標節點。我建議你們每天都能看一點財經以掌握市場和國家動態,看一章管理的知識提升自己競爭力,看一些專業領域的信息鞏固自己知識儲備,再看一點你個人感興趣的內容輕鬆你的大腦。希望你們能夠時時刻刻做有價值的事。

Chapter9獨立 
獨立者也是我們通常說的,“這個人有思想,有主見,果斷”,“意志堅定、思路清晰、理性”,以及“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這些獨立個體往往也是“具有領袖魅力或號召力”,“有控制慾”以及“自負”“偏執”“以自我爲中心”“風險承受力強”等我下面會寫到。而不獨立個體則表現爲:善解人意,敏感,感性,也表現爲:易屈服,隨大流,易依賴,人云亦云,警惕,關注現在,規避風險,在意他人看法,善變,易被幹擾,易感情波動,缺乏安全感,情緒化,不易自控,不易集中注意力,等等; 
這些都是我結合人格分析在社交中發現並總結的大部分獨立及不獨立的性狀表現。 
Dior的靈魂人物卡爾·菲爾德,那個創造了Dior之無數經典設計以及提出時尚真諦“時尚就是永遠穿小壹號”的老爺子,他也有這麼一句話作爲他的座右銘“不能獨處的人是可恥的。” 可以看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偏執及非常自我的獨立個體,但這句話講的很有道理,我希望看到這裏的朋友能夠回把這句話再讀一遍。有的人懼怕獨處,認爲獨處是種折磨,因爲往往獨處時,他就不知道該幹嘛,而且易胡思亂想,往事、回憶以及莫名奇妙的想法會失控一般涌現在腦海中,人通常在這時候,隨着人體胜肽發作,本能地放大(痛苦)感受,也許,這也構成了不獨立個體更易自殺之事實。相反,獨立的人,更易於在獨處中發生深度思考,我相信卡爾·菲爾德創造的Dior之大部分經典作品均是出自他大宅中那間永遠安靜的大書房。再回看當今的辦公室,員工的密集格子窩和高級主管們的獨立房間,以及越來越多高級寫字樓設計出4米甚至6米層高的寫字間初衷也就在於此——獨立的思考空間。 
而“吸引力法則”足以能夠印證上面我說的——獨立個體往往也是“具有領袖魅力或號召力”者,且“有控制慾”“領導”這些獨立個體之特性,也和不獨立個體的“易屈服”和“易依賴”形成了最簡單的市場供求關係。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也正是這些人的根性,造就了今天的你,也鑄就了今日的社會格局。

Extra: 
Devil Wears Prada 穿PRADA的女魔頭裏有句經典臺詞:“當你確定開始這種生涯,你的生活將支離破碎。” 
毫無疑問的是就是當你獲得一個你認爲當初你很憧憬的位置和收入之後,你很可能發現自己已經被身邊的人捨棄了;而當你快速地提升自己,從接觸的信息到社交層次,你也將開始發現不再能和大多數過去的難兄難弟聊的那麼投機了,因爲你們之間已開始出現由於信息的不對稱產生的“代溝”。這是現在這個浮躁社會帶來的可悲;也是我難以泯滅的痛,希望你們在努力工作的過程中能多多關心你的另一半,也希望你能夠和身邊朋友共勉共進!共同分享成功! 
更希望那些主管們能夠不吝於培養你的部署,你已然是一個成熟老練的主管,你也許將得到更大的事業的挑戰,但是有一點你不得不考慮,誰來接替你的位置,你是否能保證你的部署們都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還有你的接班人接替你之後組織能否繼續穩定運作?繼續保持你的過去輝煌業績?如果有一項你還不肯定,那麼請你開始培養你的接班人,否則我相信你的主管會認爲相比給你一個更高的title,可能你繼續坐你現在的位置對公司來說更有好處。 
這就是我說的另外一種成功方式。  
末了,感謝朋友你百忙之中的品鑑。 
謙虛謹慎 誠實正直 尊重他人 創造價值

 

 

 

幹大事的從來不要臉

富人不說窮人不懂  50位億萬富豪白手起家的賺錢哲學

什麼是臉面?我們幹大事的從來不要臉,臉皮可以撕下來扔到地上,踹幾腳,揚長而去,不屑一顧。

——嚴介和(太平洋集團前總裁)

只有不要臉的人,纔會成爲成功的人。

——任正非(華爲總裁)

爲了面子堅持錯誤是最沒有面子的事情。

——巍巍(經濟刊物主編)

臉,就是一個人的面子,中國人特別愛面子,甚至有人認爲面子比命還重要,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面子不僅影響着人們的消費方式,還影響着人們的社會交往,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歷史上,愛面子的英雄很多,譬如《水滸傳》裏的武松,他就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武松讀了告示之後,知道山上有虎,本想轉身回到酒店裏,卻因自己上山前跟店老闆誇下了海口,礙於面子,於是硬撐着上山。武松自己也沒想到他能打死老虎,並因打虎揚名天下。在中國爲了面子而丟掉性命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在烏江邊自刎而死的項羽。兵敗之後,他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而死。

當然也有不那麼“愛”面子,甚至“不在乎”面子的。

原太平洋集團董事局主席嚴介和曾說過一番備受爭議的話,他說:“什麼是臉面?我們幹大事的從來不要臉,臉皮可以撕下來扔到地上,踹幾腳,揚長而去,不屑一顧。”他認爲不把自己當回事,不把面子當面子,視面子爲虛無,這纔是一個真正幹大事的人應有的風度。他的話雖然偏頗了些、尖銳了些,但是,對企業來說,在創業初期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面子問題。

大家都知道,史玉柱、俞敏洪、嚴介和、陳天橋他們是超級富豪,但沒有誰知道這些創業者們是怎樣成爲超級富豪的,沒有誰知道他們在成爲超級富豪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屈辱和痛苦。又有多少人願意付出與他們一樣的代價,獲取與他們今天一樣的財富呢?

新東方的校長俞敏洪就吃盡了面子的苦,《中國青年報》記者盧躍剛在其著作《東方馬車——從北大到新東方的傳奇》一書中,詳細記錄了俞敏洪的創業經歷,其中有許多關於俞敏洪創業經歷的故事,至今讀來,仍令人落淚。

書中記述了俞敏洪的一次醉酒,事情緣起於新東方的一位員工被競爭對手用刀子捅傷的事件。爲了處理這件事,俞敏洪請一個剛剛認識的警察朋友,託他請刑警大隊的一個政委出來“坐一坐”。因爲俞敏洪不會說話,只會喝酒;也因爲內心不從容,光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俞敏洪就失去了知覺,鑽到桌子底下去了。老師和警察把他送到醫院搶救了兩個半小時才活過來。醫生說,換一般人,喝成這樣,就回不來了。

那天,俞敏洪喝了一瓶半的高度五糧液,差點喝死。他醒過來喊的第一句話是:“我不幹了!”學校的人揹他回家的路上,一個多小時,他一邊哭,一邊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幹了!——再也不幹了!——把學校關了!——把學校關了!——我不幹了!”他不停地喊,喊得周圍的人發憷,哭夠了,喊累了,睡着了,睡醒了,酒醒了。下午7點還有課,他又像往常一樣,背上書包上課去了。眼角的淚痕猶在,該乾的事卻不能不幹,按俞敏洪自己的話說,不辦學校,幹嗎去?

俞敏洪還有一件下跪的事,在新東方學校也是人盡皆知。他的母親不顧衆人反對將俞敏洪的姐夫招來新東方做事,先管食堂財務,後管發行部。因爲某些原因,有人將俞敏洪姐夫的辦公設備搬走了,俞母大怒,在學校破口大罵。這位新東方學校的校長,萬人景仰的中國留學“教父”,當着大夥兒的面兒,“撲通”給母親跪下了。

見證此事的王強事後回憶說:“我們期待着俞敏洪能堂堂正正從母親面前走過去,可是他跪下了,頓時讓我崩潰了!人性崩潰了,尊嚴崩潰了,非常痛苦。”一個外人看見這樣的場景尚且覺得“崩潰”,覺得“非常痛苦”,那麼,作爲當事人和下跪者的俞敏洪內心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俞敏洪還有許多傳奇般的經歷,真要說起來,用他的話說,能說上好幾年。實際上,面子是人生中的第一道障礙,聰明的人決不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過分愛面子,就會失去機遇,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很難做成大事。要幹大事就不能把面子看得太重。那些改革開放初期致富成功的人,就是因爲摘掉了虛榮面具,才走上了成功之路。有一大部分富豪都是從“破爛王”和“臭皮匠”幹起而發家致富的,敢做“破爛王”、敢做“臭皮匠”的人,本身就具有與常人不一般的人生觀、價值觀。

肉體上的折磨不算什麼,精神上的折磨纔是致命的,如果有心自己創業,一定要先在心裏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有些時候,顧及臉面最後可能會導致諸事無成。很多海歸人士、政府官員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員,在創業時成功的概率很低,原因則在於他們太要臉,太好面子。

我們要做一個務實的實踐者,要拿出幹大事不要臉、不怕丟臉的勇氣來。所謂的不要臉,就是不要把自己當回事,這個社會不是要你的臉,這個社會是要你的智慧和能力,要看你的實際成就的。闖出來了,成功了,纔有臉,否則沒有誰會在乎你的面子、你的臉。

人有些時候不逼一下不行,因爲人本身就是有惰性的,當面對諸多挑戰、壓力和困難的時候,必須有一種豁出去的心態,把事業當成一場革命,自己是革命者。不要老想着以後革命勝利了,將來是當主席還是當將軍這個問題,你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想着隨時都會死的危險才能把眼前的困難挺過去,事業就是在不斷的克服難題中得到發展的。

面子是什麼?面子是人們爲了逃避某種責任的藉口。面子靠什麼支撐?如果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有面子又有什麼用?只要不違法,發家致富任何時候都不丟人。說到底,面子的問題其實都是人們觀念的問題,只要自己勤奮努力,正規經營,沒有什麼值得多慮的,面子在創業理想面前顯得是如此渺小,因此不必大驚小怪。

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你若是不想活受罪,就要放下思想包袱,全力以赴來做事,只要你有目標,立場堅定,就能走向創業的成功大道。事業做不好,再華麗的面子也都是虛的,事實最有發言權。因此,創業者要放下顧慮,放下面子,大膽朝前走。

盛世難逢,市場殘酷,創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質,撇開面子拿出勇氣來幹出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是每一個創業者必須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行動是最好的見證,放下面子,挫而愈堅,輝煌就在你前頭。

 

 

 

告別單身+成就霸業,男人們必知的人生定律~【絕對經典】

 

1、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進退有度,纔不至進退維谷;寵辱皆忘,方可以寵辱不驚。 
2、盧維斯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盧維斯 
點評: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將別人想得很糟。 
3、託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裏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提出者:法國社會心理學家託利得 
點評:思可相反,得須相成。 
4、刺蝟理論: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點評:保持親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5、鰷魚效應: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羣居,並以強健者爲自然首領。將一隻稍強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爲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 
提出者: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 
點評:1、下屬的悲劇總是領導一手造成的。2、下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他們跟着一位最差勁的領導。 
6、雷鮑夫法則: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時要牢記我們語言中: 
1、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2、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幹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幹 
5、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6、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您 
7、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咱們 
8、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雷鮑夫 
點評:1、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2、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7、洛伯定理: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洛伯 
點評:如果只想讓下屬聽你的,那麼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了。 
8、斯坦納定理:在哪裏說得愈少,在哪裏聽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納 
點評:只有很好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說出自己的。 
9、費斯諾定理:人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着人應該多聽少講。 
提出者:英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兼總經理費斯諾 
點評:說得過多了,說的就會成爲做的障礙。 
10、牢騷效應: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闆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裏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 
點評:1、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2、牢騷雖不總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總是正確的。 
11、避雷針效應:在高大建築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築物等避免雷擊。 
點評:善疏則通,能導必安 
12、氨基酸組合效應:組成人體蛋白的八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七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點評:當缺一不可時,一就是一切。 
13、米格-25效應: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噴氣式戰鬥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後,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爲當時世界一流。 
點評:所謂最佳整體,乃是個體的最佳組合。 
14、磨合效應:新組裝的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
點評:要想達到完整的契合,須雙方都做出必要的割捨。 
15、波特定理: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爲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提出者:英國行爲學家波特 
點評:總盯着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 
16、藍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可敬不可親,終難敬;有權沒有威,常失權。 
17、吉爾伯特法則: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作。 
提出者:英國人力培訓專家吉爾伯特 
點評:真正危險的事,是沒人跟你談危險。 
18、權威暗示效應:一化學家稱,他將測驗一瓶臭氣的傳播速度,他打開瓶蓋15秒後,前排學生即舉手,稱自己聞到臭氣,而後排的人則陸續舉手,紛紛稱自己也已聞到,其實瓶中什麼也沒有。 
點評:迷信則輕信,盲目必盲從。 
19、奧尼爾定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國前衆議院院長奧尼爾 
點評:只有能切身體會到的,羣衆才認爲那是真實的。 
20、定位效應:社會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試驗:在召集會議時先讓人們自由選擇位子,之後到室外休息片刻再進入室內入座,如此五至六次,發現大多數人都選擇他們第一次坐過的位子。 
點評:凡是自己認定的,人們大都不想輕易改變它。 
21、艾奇布恩定理:如果你遇見員工而不認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點。 
提出者:英國史蒂芬約瑟劇院導演亞倫艾奇布恩 
點評:攤子一旦鋪得過大,你就很難把它照顧周全。 
22、吉格勒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後天的鍛鍊。 
提出者:美國培訓專家吉格吉格勒 
點評:水無積無遼闊,人不養不成才。 
23、犬獒效應:當年幼的藏犬長出牙齒並能撕咬時,主人就把它們放到一個沒有食物和水的封閉環境裏讓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後剩下一隻活着的犬,這隻犬稱爲獒。據說十隻犬才能產生一隻獒。 
點評:困境是造就強者的學校。 
24、近因效應:最近或最後的印象對人的認知有強烈的影響。 
提出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 
點評:結果往往會被視爲過程的總結。 
25、灑井法則:在招工時用盡渾身解數,使出各種方法,不如使自身成爲一個好公司,這樣人才自然而然會彙集而來。 
提出者:日本企業管理顧問酒井正敬。 
點評: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26、美即好效應:對一個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們很容易誤認爲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錯。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 
點評:印象一旦以情緒爲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 
27、奧格爾維法則: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僱用比我們自己都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爲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國奧格爾維馬瑟公司總裁奧格爾維。 
點評: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麼他們就只能作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28、皮爾卡丹定理:用人上一加一不等於二,搞不好等於零。 
提出者:法國著名企業家皮爾卡丹。 
點評:組合失當,常失整體優勢,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29、馬蠅效應: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點評:有正確的刺激,纔會有正確的反應。 
30、倒u形假說:當一個人處於輕度興奮時,能把工作作得最好。當一個人一點兒興奮都沒有時,也就沒有作好工作的動力了;相應地,當一個人處於極度興奮時,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能會使他完不成本該完成的工作。世界網壇名將貝克爾之所以被稱爲常勝將軍,其祕訣之一即是在比賽中自始至終防止過度興奮,而保持半興奮狀態。所以有人亦將倒u形假說稱爲貝克爾境界。 
提出者: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 
點評:1、激情過熱,激情就會把理智燒光。2、熱情中的冷靜讓人清醒,冷靜中的熱情使人執着。 
31、特伯論斷:在數字中找不到安全。 
提出者:美國經濟學家特伯。 
點評:數字是死的,情況是活的。 
32、摩斯科定理:你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摩斯科。 
點評:刨根得根,問底知底。 
33、羅傑斯論斷:成功的公司不會等待外界的影響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是始終向前看。 
提出者:美國IBM公司前總裁羅傑斯。 
點評:只想隨波逐流,難有理想彼岸。 
34、薩蓋定律:戴一塊手錶的人知道準確的時間,戴兩塊手錶的人便不敢確定幾點了。 
提出者:英國心理學家薩蓋。 
點評:若選錯誤參照,必無正確比較。 
35、隧道視野效應: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 
點評:1、不拓心路,難開視野。2、視野不寬,腳下的路也會愈走愈窄。 
36、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資的地方去投資,你是不會發財的。 
提出者:美國股神巴菲特。 
點評:1、善於走自己的路,纔可望走別人沒走過的路。2、特色不特,優勢無優。 
37、古特雷定理:每一處出口都是另一處的入口。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古特雷。 
點評:上一個目標是下一個目標的基礎,下一個目標是上一個目標的延續。 
38、列文定理:那些猶豫着遲遲不能作出計劃的人,通常是因爲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 
提出者:法國管理學家列文。 
點評:如果沒有能力去籌劃,就只有時間去後悔了。 
39、弗洛斯特法則:在築牆之前應該知道把什麼圈出去,把什麼圈進來。 
提出者:美國思想家弗洛斯特。 
點評:開始就明確了界限,最終就不會作出超越界限的事來。 
40、波克定理:只有在爭辯中,纔可能誕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決定。 
提出者:美國莊臣公司總經理詹姆士波克。 
點評:無磨擦便無磨合,有爭論纔有高論。 
41、韋奇定理:即使你已有了主見,但如果有十個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 
提出者: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 
點評:1、未聽之時不應有成見,既聽之後不可無主見。2、不怕開始衆說紛紜,只怕最後莫衷一是。
42、福克蘭定律:沒有必要作出決定時,就有必要不作決定。 
提出者:法國管理學家福克蘭。 
點評:當不知如何行動時,最好的行動就是不採取任何行動。 
43、王安論斷: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作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遇。 
提出者:美籍華裔企業家王安博士。 
點評:寡斷能使好事由好變壞,果斷可將危機轉危爲安。 
44、格瑞斯特定理:傑出的策略必須加上傑出的執行才能奏效。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格瑞斯特。 
點評:好事幹實更好,實事辦好愈實。 
45、吉德林法則: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 
提出者: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 
點評:雜亂無章的思維,不可能產生有條有理的行動。 
46、沃爾森法則: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沃爾森。 
點評: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 
47、塔馬拉效應:塔馬拉是捷克雷達專家弗佩赫發明的一種雷達,它與其他雷達的最大不同是不發射信號而只接收信號,故不會被敵方反雷達裝置發現。 
點評: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無以藏。 
48、小池定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東西不放。 
提出者:日本管理學家小池敬。 
點評: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爲是不喜批評。 
49、赫勒法則: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有人檢查的時候會加倍努力。 
提出者:英國管理學家赫勒。 
點評: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況下,監督纔會成爲動力。 
50橫山法則:最有效並持續不斷的控制不是強制,而是觸發個人內在的自發控制。 
提出者:日本社會學家橫山寧夫。 
點評:有自覺性纔有積極性,無自決權便無主動權 
51、蝴蝶效應:紊亂學研究者稱,南半球某地的一隻蝴蝶偶爾扇動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氣流,幾星期後可變成席捲北半球某地的一場龍捲風。他們將這種由一個極小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在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下,發展成極爲巨大和複雜後果的現象稱爲蝴蝶效應。 
點評:善終者慎始,謹小者慎微。 
52、阿什法則:承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提出者:美國企業家阿什。 
點評:你愈是躲着問題,問題愈會揪住你不放。 
53、洛克忠告:規定應該少定,一旦定下之後,便得嚴格遵守。 
提出者:英國教育家洛克。 
點評:簡則易循,嚴則必行。 
54、熱爐法則:當人用手去碰燒熱的火爐時,就會受到燙的懲罰,其有以下三個特點:即時性、預警性、平等性。 
點評:罪與罰能相符,法與治可相期。 

 

 


55、柯美雅定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所以任何東西都有改革的餘地。 
提出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柯美雅。 
點評:不拘於常規,才能激發出創造力。 
56、達維多夫定律:沒有創新精神的人永遠也只能是一個執行者。 
提出者:前蘇聯心理學家達維多夫 
點評:只有敢爲人先的人,才最有資格成爲真正的先驅者。 
57、自吃幼崽效應:美國硅谷企業競爭十分激烈,以至於各公司都積極尋找自己的致命弱點,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產品來擊敗自己的原有產品。有人將這種行爲戲稱爲自吃幼崽。 
點評:1、自己不逼自己,別人遲早會逼你。2、敢於對過去告一個段落,纔有信心掀開新的一章。 
58、舍恩定理: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對它着迷的人手裏才能開花結果。 
提出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舍恩。 
點評: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持之以恆。 
59、吉寧定理:真正的錯誤是害怕犯錯誤。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吉寧。 
點評:不怕錯誤的人,錯誤往往也離他最遠。 
60、卡貝定理:放棄是創新的鑰匙。 
提出者: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前總經理卡貝。 
點評:在未學會放棄之前,你將很難懂得什麼是爭取。

 

《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 !!推薦看看!受益匪淺

 

 

1.《1929 年大崩盤》(The Great Crash 1929),加爾佈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著,1955 年出版。這是本簡明扼要但又富有見地的歷史著作,初版以來一直在重印。原因何在?加爾佈雷思本人在 1997 年寫道: “每次它就要停印時,一場投機性泡沫……又會激起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興趣,這是現代經濟大起大落的重要案例。”  
中文版電子書下載地址:  
http://xfge9g.blu.livefilestore.com/y1pbh2ON9iJ16m1sOOC9BdoWeUTmo93SIZtPVL

QzHSR0SZRS8sHdtrxmPqOdmXcl62P8oUvfjhwWslYzXNzEkVAYg/The.Great.Crash.1929.pdf?download  
卓越網地址: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409956&source=jimcaiad  
2. 《非同尋常的大衆幻想與羣衆性癲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查理斯?麥基(Charles Mackay)著,1841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這本有關 1634 年荷蘭鬱金香狂熱和 1720 年“南海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成立於 1711 年,主要從事奴隸貿易。該公司的股票曾經在市場上炙手可熱,吸引了大批投資者。1720 年 1 月,該股票從 128.5 英鎊飆升至 1,000 英鎊,引起了空前的投機熱潮。但同年 9 月,股市狂跌,該股票跌至 124 英鎊,使許多投機者破產─譯註)等非理性狂熱現象的編年史引人入勝,它深刻描繪了人類陷入投機狂熱的衝動。  
(補註:2007年新版改名爲《投機與騙局》,包含了:《非同尋常的大衆幻想與羣衆性癲狂》和《混亂中的困惑》兩本書)  
卓越網地址: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721868&source=jimcaiad  
3. 《有趣的錢財》(Funny Money),馬克?辛格(Mark Singer)著,1985 年出版。純粹從消遣的角度說,任何其它書的好看程度都比不上辛格講述的俄克拉荷馬州 Penn Square Bank 倒閉的故事。該書是第一批深入揭露醜聞的書籍之一。  
(補註:未發現中文版)  
4. 《沸騰歲月: 華爾街 60 年代牛市興衰記》(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約翰?布魯克斯 (John Brooks)著,1973 年出版。布魯克斯是《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的已故撰稿人。他深入分析了上世紀 60 年代的共同基金熱,其自信的商業寫作手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補註:中文版2006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名爲《沸騰的歲月》)  
卓越網地址: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620310&source=jimcai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Zell  
— 發佈時間:2008-6-8 15:24:00  
–  
企業  
5. 《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布賴恩?伯勒(Bryan Burrough)和約翰?黑利亞爾(John Helyar)著,1990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本書講述一起被奉爲典故的交易─對 RJR Nabisco 公司的 250 億美元槓桿收購─的故事(作者之一是《財富》的高級撰稿人)。好的商業新聞所必備的一切在書中應有盡有─詭計、香菸、從別人那裏搶來的老婆,還有足以令華爾街覆滅的貪得無厭。要想了解人性中可悲的貪婪,最好看的莫過於這本書了。  
中文版譯名爲:門口的野蠻人-歷史上最著名的公司爭奪戰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406010&source=jimcaiad  
6. 《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和傑瑞 I 波拉斯(Jerry I. Porras)著,1994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爲開頭: 偉大的公司何以偉大?然後,對此做了深入研究。這是一個宏偉、艱鉅而又大膽的目標。哦,對了,這些詞就是這本書當時首先使用的。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633232&source=jimcaiad  
7. 《鏈鋸》(Chainsaw: The Notorious Career of Al Dunlap in the Era of Profit-at-any-price),約翰?拜恩(John Byrne)著,1999 年出版。當鄧拉普把他對大規模裁員的熱情從斯科特紙業公司(Scott Paper)帶到 Sunbeam 時,後者被搞得支離破碎,股價直線下跌。拜恩向讀者詳細描述了這次潰敗的過程,敘述中不乏對鄧拉普的鍼砭,因爲作者本人很討厭他的主人公。  
(未找到中文版)  
8.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著,2002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郭士納講述了他 1993 年擔任 IBM 首席執行官以後,是怎樣扭轉公司局面的。 對那些認爲“企業文化”只是諮詢師口中令人費解的概念的人來說,這本書包含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之談。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360004&source=jimcaiad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6-8 23:10:08編輯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Zell  
— 發佈時間:2008-6-8 15:26:00  
–  
決策  
9. 《安那普爾那: 女人的地方》(Annapurna: A Woman’s Place),阿琳?布魯姆(Arlene Blum)著,1980 年出版。該書講述了一支全女性登山隊企圖登上 8,000 米高的安那普爾那山的激動人心故事,故事中勝利和失敗交織。作者是此次登山行動的指揮。  
(未找到中文版)  
10. 《出類拔萃之輩》(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戴維?哈爾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著,1972 年出版(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作者精彩地說明,爲什麼使用原始的燭光─在本書中,就是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越南戰爭時期美國國防部長─譯註)手下的年輕干將試圖把在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越南戰場上─並非在一切時候都管用。  
(補註:文章中註明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很奇怪找不到此書中文版)  
11. 《大洋深處: 埃塞克斯捕鯨船的悲劇》(In the Heart of the Sea: The Tragedy of the Whaleship Essex),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著,2000 年出版。在“石油業”還使用魚叉的年代,南塔基特(Nantucket,美國波士頓南部的一個島─譯註)的一艘捕鯨船在太平洋沉沒,事故的原因是該船被一頭足有梅爾維爾(Melville)在他的《大白鯨》(Moby Dick)中描寫的那麼大的鯨魚所碰撞。事故造成的痛苦後果,引起了對決策失敗的研究。  
(未找到中文版)  
12. 《殺手天使》(The Killer Angels),邁克爾?沙拉(Michael Shaara)著,1974 年出版(曾被改編爲電影《葛底斯堡》,該電影被譽爲最真實、最雄偉地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影片 譯註)。這部獲得普利策獎的歷史小說,讓你像葛底斯堡戰役的參戰官兵那樣親歷戰場。這些人中有試圖垂死一拼的羅伯特?李(Robert E. Lee)將軍。  
(無中文版)  
13. 《十三天: 古巴導彈危機回憶錄》(Thirteen Days: A Memoir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著,1969 年出版(中譯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羅伯特?弗蘭克林?肯尼迪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這部令人著迷的書,讀起來就像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美國著名偵探和懸念小說家─譯註)的小說。該書講述了有關授權和做出正確判斷的重要經驗。  
找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Zell  
— 發佈時間:2008-6-8 15:26:00  
–  
經濟學  
14.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著,1942 年出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不要看標題,直接跳到第七章“創造性破壞的過程”。再看看四周,你會發現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310673&source=jimcaiad  
15. 《一切待售: 市場的好處和限度》(Everything for Sale: The Virtues and Limits of Markets),羅伯特?庫特納(Robert Kuttner)著,1996 年出版。自由市場可以調動人們的創業熱情,但也造成了亞洲金融危機。庫特納讓人們思考爲何看不見的手是有用的,但有時卻不管用。  
無中文版  
16.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第十二章,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1936 年出版(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儘管凱恩斯作爲文匠享有盛名,但其作品大多比較晦澀和過時。令人稱奇的例外是本書的第十二章,該章講述了金融市場讓我們著迷和困惑的原因,其意義超越了時間,文筆生動詼諧。  
中文版電子書:  
http://www.law-economics.cn/book/3.pdf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重譯本)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014032&source=jimcaiad  
17. 《流行的國際主義》(Pop Internationalism),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著,1996 年出版(中譯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位經濟學家在一系列頗富爭議和很有意思的文章中稱,有關國際貿易的大多數看法都是一派胡言。克魯格曼針對政治家、記者甚至經濟學家同行的懶惰想法,甚至在提出批評的同時都沒有忘記給他們上一課。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128088  
18.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亞當?斯密(Adam Smith)著,1776 年出版(中譯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館出版)。斯密常常被嘲笑爲提倡自由放任的狂熱分子,其實他不是。《國富論》雄辯地主張自由、開明政府和個人的內在價值。在捍衛資本主義的道德性方面,無人能出其右。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168482&source=jimcaiad  
–  
道德  
19. 《賊巢》(Den of Thieves),詹姆斯?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著,1991 年出版(中譯本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在這部有關道德的書中,善(一羣執著的政府律師和偵探)戰勝了惡[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伊萬?布斯基(Ivan Boesky)、馬丁?西格爾(Martin Siegel)、丹尼斯?利文(Dennis Levine)]。但是,在 這之前,惡卻得到了不少實惠。  
《賊巢》(第二版):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612902&source=jimcaiad  
20. 《告密者》(The Informant),庫爾特?埃痕瓦爾特(Kurt Eichenwald)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埃痕瓦爾特的這本書,以平靜的語言、驚險的情節和身臨其境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有些變態的告密者,單就懸念而言,完全可與勒卡雷(le Carr M英國著名間諜小說家─譯註)的任何一本書相媲美。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406036&source=jimcaiad  
21. 《沉靜領導》(Leading Quietly: An Unorthodox Guide to Doing the Right Thing),約瑟夫?L?巴達拉科(Joseph L. Badaracco)著,2002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終於,我們有了一本可供生活在真實世界裏的人閱讀的道德書籍。建議那些希望保住自己的飯碗,同時又想“正確做事”的人一讀。  
修訂版: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826573&source=jimcaiad  
22. 《房間裏最精明的人》(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貝薩尼?麥克林(Bethany McLean)和彼得?艾爾金德(Peter Elkind)著,2003 年出版。這本講述安然公司(Enron)崩潰的書引人入勝(由《財富》兩位高級撰稿人合著)。它毫不留情地把該公司破產的責任歸咎於有責任的各方,不僅解釋了安然如何迷失方向,而且也解釋了整個華爾街是如何迷失方向的。  
《房間裏最精明的人:安然破產案始末》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66020  
23. 《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The Way We Live Now),安東尼?脫勒洛普(Anthony Trollope)著,1875 年出版。這是特羅洛普對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的經典嘲諷。作者認爲,倫敦的投機家和信託基金人士“搞不清商業與欺詐之間的區別”。這種看法使觀察當今企業惡棍的人士感到出奇的熟悉。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enbk612164&source=jimcaiad 
全球化  
24. 《北京吉普: 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短暫而不幸的婚姻》(Beijing Jeep: The Short, Unhappy Romance of 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吉姆?曼(Jim Mann)著,1989 年出版。本書講述了 AMC 公司 1979 年在北京合資生產吉普車,但最終以痛苦結局收場的故事,可謂一部關於在毛澤東之後時代的中國經商的經典著作。任何想去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闖蕩的公司,都應當讀一讀。  
無中文版  
25. 《自由: 發展的目的和手段》(Development as Freedom),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著,1999 年出版。世界各地的獨裁者都聲稱,威權對於經濟發展是必需的,自由可以以後再給。1998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森說,他們徹頭徹尾錯了。自由是發展的基石。他指出,民主國家不會發生饑饉。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enbk603935&source=jimcaiad  
26. 《資本的神祕性: 爲何資本主義在西方勝利,在其它地方卻失敗》(The Mystery of Capital: 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赫爾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著,2000 年出版。祕魯經濟學家德索托向那些不太喜歡財產權觀念的自由派人士解釋了產權爲何重要。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495525&source=jimcaiad  
27. 《非零時代: 人類命運的邏輯》(Nonzero: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羅伯特 萊特(Robert Wright)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臺北張老師出版公司出版)。該書將歷史、神學、經濟學、博弈論和進化論生物學奇妙地融於一體,認爲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繫增強是件好事,同時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補註:簡體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hbk938853&source=jimcaiad  
28. 《石油?金錢?權力》(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著,1991 年出版(中譯本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石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商品,是現代文明的動力。耶金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讓讀者對世界,特別是中東爲何是今天這種狀況有了深刻了解,而在講述這一切的時候,始終像在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enbk608971&source=jimcaiad  
29. 《工人: 工業時代考古學》(Workers: An Archaeology of the Industrial Age),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o Salgado)著,1993 年出版。舉著大錘的孟加拉船舶回收公司(指購進二手船,然後將船隻分拆的公司─譯註)的工人,西西里島漁民焦灼的目光,渾身沾滿石油的科威特技術人員,這些令人震驚的畫面都出自一個原先是經濟學家的攝影師之手,它們把我們帶入了世界經濟發動機機艙的深處。  
無中文版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6-15 19:46:38編輯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Zell  
— 發佈時間:2008-6-8 15:27:00  
–  
投資  
30.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勞倫斯?卡寧漢(Lawrence Cunningham)編,1997 年出版(中譯本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巴菲特從未寫過書,但他在每年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信中談到了他對投資、管理和公司過火行爲的很多看法。卡寧漢對巴菲特寫於 1979 年至 1996 年的信進行了篩選,彙編成這本巴菲特精品文集。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403107&source=jimcaiad  
31. 《隨機漫步的傻瓜-機遇在市場及人生中的隱蔽角色》(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ge in the Markets and in Life),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著,2001 年出版。身爲對衝基金經理的塔勒布對華爾街人士和自稱瞭解市場的學者同樣嗤之以鼻。他們預測的模式根本就不存在。塔勒布認爲,幾乎一切都是機遇使然。  
(補註:中文版爲《成事在天:機遇在市場及人生中的隱蔽角色》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679227  
32. 《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A Book of Practical Counsel),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著,1949 年出版(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沃倫 巴菲特將這本經典著作稱作價值型投資策略指南。該書最近由《Money》雜誌高級編輯傑森?茨威格(Jason Zweig)修訂,是“歷史上最好的投資書籍”。有了它,你或許什麼都不需要了。  
缺貨,建議買《價值報告:腳踏實地》  
33. 《錢與球: 在不公平比賽中獲勝的藝術》(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著,2003 年出版。本書描寫的奧克蘭 A 隊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不只是一個點子多多的精明棒球隊老闆。他還是逆向投資的表率,知道如何採取與衆不同的做法取得成果,這當然也是精明投資者賺錢的方法。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enbk604777&source=jimcaiad  
領導力  
34. 《永不退縮: 溫斯頓 丘吉爾講演精選》(Never Give in: The Best of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es),丘吉爾之孫 Winston S. Churchill 編,2003 年出版。“永不退卻。事無大小,都不能退縮。決不要屈服於武力,屈服於敵人的貌似強大。”  
無中文版  
35. 《論領導力》(On Leadership),約翰?加德納(John Gardner)著,1990 年出版。加德納認爲,領導力是一種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的技巧,獨立於地位和權力之外。他還仔細分析了領導力的多項內容,而沒有使用花哨的語言和生硬的比喻。  
(補註:中文版2007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341779  
36. 《馬丁?路德?金時代的美國(1954-1963)》(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54-63),泰勒?布蘭奇(Taylor Branch)著,1988 年出版。這本令人著迷的書講述了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其他人開展民權運動的故事,展現了運動過程中的創造性和破壞性領導能力。金和他的同志們沒有任何的常規權力手段,但還是找到了運用權力的各種辦法。 
無中文版  
37. 《個人歷史》(Personal History),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著,1997 年出版(中譯本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已故的格雷厄姆小的時候很害羞,總是感覺不安全,在他迷人的丈夫開槍自殺之前,她一直都是這樣。後來,她有了接管華盛頓郵報公司(Washington Post Co.)的勇氣。在她主政期間,這家公司無論在財務業績方面,還是在新聞報道方面均達到了新的高點。她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捍衛,讓她成了英雄人物; 她的晚宴聚會則讓她成了傳奇人物。  
缺貨  
38. 《工商鉅子》(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feller Sr.),榮?切爾諾(Ron Chernow)著,1998 年出版(中譯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如果這 75 本書不幸被燒,而你只能搶救一本的話,可能就是這本書。這部人物傳記和他的主人公一樣有影響力。  
缺貨  
談判和管理  
39. 《漫長的訴訟》(A Civil Action),喬納森?哈爾(Jonathan Harr)著,1995 年出版(中譯本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哈爾講述了一名律師與排放致癌毒物的企業作鬥爭的故事,這些毒物被排放在小鎮的一個水塘裏。故事讀起來就像一部驚險小說,展現了一個執著的人與兩家巨型公司較量的過程。  
缺貨  
40. 《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著,1966 年出版(中譯本由求是出版社出版)。在你管理別人之前,你必須學會管理自己。在這本薄薄的書裏,德魯克將告訴你如何去做。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747468&source=jimcaiad  
41. 《你還記得我嗎?》(Remember Every Name Every Time),本傑明?萊維(Benjamin Levy)著,2002 年出版。這本書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讀了它,你就永遠不會再出現盯著員工或客戶、一臉茫然的情況。  
無中文版  
42. 《久分必合: 戴姆勒-奔馳與克萊斯勒合併內幕》(Taken for a Ride: How Daimler-Benz Drove off with Chrysler),比爾?弗拉西克(Bill Vlasic)和佈雷德利 斯特爾茨(Bradley A. Stertz)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華夏出版社出版)。本書講述了合併的過程,以及戴姆勒的于爾根?施倫普(J?gen Schrempp)爲何總是比克萊斯勒的鮑勃?伊頓(Bob Eaton)出手更快。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hbk001735&source=jimcaiad  
43. 《好女不過問: 談判和性別鴻溝》(Women Don’t Ask: Negotiation and the Gender Divide),林達?巴布考克(Linda Babcock)和薩拉?拉謝佛(Sara Laschever)著,2003 年出版(中譯本由臺灣晨星出版公司出版)。第一本適當地解釋了男性和女性談判方式的差異,以及女性爲何如此經常地忽視要求她們在工作中應得的東西(首先就是平等薪酬)的書籍。美國的每位男性經理人都應當讀一讀。  
無中文版  
辦公室政治  
44. 《來自紐約現場: 週六晚間直播節目野史》(Live from New York: An Uncensored History of Saturday Night Live),湯姆?希爾斯(Tom Shales)和詹姆斯?安德魯?米勒(James Andrew Miller)著,2003 年出版。週六晚間直播節目幕後充斥著性、毒品問題和尖叫比賽,但該節目最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它竟然得以播出,而且還播了 30 季。把這本口頭歷史書當作管理那些極具創意和患有邊際性人格綜合症的人的手冊好了。  
無中文版  
45. 《忠誠的代價》(The Price of Loyalty: George W. Bush,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Education of Paul O’Neill),羅恩?蘇斯金德(Ron Suskind)著,2004 年出版(中譯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布什(“一屋子聾子當中的瞎子”)表現得並不怎麼樣。不過,無論你的政治觀點如何,你都會被這本書對布什、卡爾?羅夫(Karl Rove,布什的政治顧問─譯註)和副總統切尼如何工作的精彩描寫所吸引。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409032&source=jimcaiad  
46. 《君主論》(The Prince),尼科洛?馬基雅弗利(Niccol Machiavelli)著,1513 年出版(中譯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基雅弗利並非天生就精於權術。今天,我們可能會稱他爲“實用派”。但是,他在丟掉了佛羅倫薩的官職之後寫的這本書坦率得令人震驚。他說,權力和理想主義從來就不可能同時存在。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470714&source=jimcaiad  
47. 《煩惱無窮》(Something Happened),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著,1974 年出版。這本小說是海勒《第 22 條軍規》的後續作品,描寫了一個人試圖實現美國夢的故事。小說中的辦公室頗類似於卡夫卡小說中的辦公室,要想在工作中獲得提拔, 心至關重要。  
(補註:中文版1991年出版,缺貨)  
權力  
48. 《小沃森自傳》(Father Son & Co: My Life at IBM and Beyond),小托馬斯 沃森(Thomas Watson Jr.)和彼得?皮特(Peter Petre)著,1990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小沃森的視角(合著作者是《財富》高級自由編輯)描寫了老沃森如何創辦和經營 IBM,以及小沃森本人是如何接手公司的。該書語言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時而機智詼諧,時而牢騷滿腹,時而憤憤不平,時而心平氣和,講述了兩代人之間的權力交接的過程。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604535&source=jimcaiad  
49. 《權力的48條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羅伯特?凱斯特(Robert Keister)著,1998 年出版。該捏核心思想─寧願騙人也不要被人騙─實在過於犬儒主義。作者的很多看法(“我沉默得越久,其他人就越先開口”)非常有用。  
(補註:中文版2007年出版)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30847  
50. 《大曝光: 好萊塢與華爾街之間的鬥爭》(Indecent Exposure: A True Story of Hollywood and Wall Street),戴維?麥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著,1982 出版。麥克林蒂克把聯邦政府起訴哥倫比亞電影和戴維?伯格爾曼(David Begelman)事件寫成了一部關於權力的戲劇。這場權力鬥爭在東海岸大亨赫伯?艾倫(Herb Allen)和西海岸的製片老闆之間進行。本書可以讓你瞭解他們在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之時,公司董事會裏發生的種種細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90823  
51. 《影響力: 你爲什麼會說“是”?》(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羅伯特?恰爾蒂尼(Robert Cialdini)著,1993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怎樣才能說服別人呢?爲了回答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恰爾蒂尼對各種現象進行了挖掘,其中包括火雞媽媽、搭車情景、克里希納派(Hare Krishna,印度教裏膜拜毗溼奴神的教派─譯註)以及“因爲”這個詞不可思議的功效。他列出了說服他人 過程中需要遵守的 6 條原則。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347871&source=jimcaiad  
52. 《權力掮客: 羅伯特?摩西斯和紐約的衰敗》(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羅伯特?卡洛(Robert Caro)著,1974 年出版。傳奇式的城市建設者摩西斯(已故美國官員,紐約市衆多公共設施和建築的規劃者,其中包括林肯中心和聯合國總部大樓─譯註)不顧市長、州長甚至總統的反對,建造了一部運轉了數十年的政治機器。卡洛的經典傳記是迄今對美國權力問題所做的最深入研究。  
bkbk816745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816745&source=jimcaiad  
項目管理  
53. 《美國鋼鐵: 鋼鐵工人和傳統製造業地區的復興》(American Steel: Hot Metal Men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Rust Belt),理查德?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著,1991 年出版。如果紐克鋼鐵公司(Nucor)員工將溶態金屬變成一塊完整的帶鋼,他們將引發鋼鐵業的一場革命。如果出了問題,他們的新工廠將完蛋。寫作了《伊波拉浩劫》(The Hot Zone)一書的作者,將故事講得引人入勝。  
無中文版  
54. 《價值連城的分子: 製藥艱辛錄》(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One Company’s Quest for the Perfect Drug),巴里?沃斯(Barry Werth)著,1994 年出版。沒有哪位作者像沃斯那樣,深入生物科技公司瞭解一家公司的內部。沃斯講述了 Vertex 公司藥物開發中的種種艱辛、新創公司所經歷的各種曲折,以及偉大科學與好生意之間的衝突。  
無中文版  
55. 《卡迪拉克沙漠》(Cadillac Desert: The American West and Its Disappearing Water),馬克?萊斯納(Marc Reisner)著,1990 年出版。美國西部不是靠著手捧黃金的槍手和妓女贏得的,而是靠著那些給了它水的人贏來的。關於政治、商業、野心以及七宗罪是如何合力改變美國面貌的問題的討論,這本書是迄今最好的一部。  
無中文版  
56. 《原子彈誕生記》(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理查德?羅茲(Richard Rhodes)著,1986 年出版。這本厚書不僅講述了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曼哈頓計劃,而且還仔細地再現了歷史上最重要和最可怕的科學項目之一的整個過程。  
無中文版  
–  
戰略  
57. 《孫子兵法》(The Art of War),作者: 孫子(約公元前 500 年)。這本書可能是迄今爲止最偉大的兵書,裏面有“兵者,詭道也”和“久暴師則國用不足”等名言警句。對希望瞭解戰略的人來說,這是一部久經檢驗的佳作。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hbk929626&source=jimcaiad  
58. 《黑鷹墜落: 現代戰爭記》(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馬克?博登(Mark Bowden)著,1999 年出版。沒有人(就連五角大樓和鬼神,當然還包括那些從直升機上空降、進入摩加迪沙市中心的士兵)會想到他們將面臨怎樣一番困境。博登講述的美國進入索馬里的這段恥辱歷史,雄辯地說明了制定作戰計劃的大忌。  
無中文版  
59. 《信息規則: 網絡經濟的策略指導》(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卡爾?沙皮羅(Carl Shapiro)、哈爾?瓦里安(Hal Varian)著,1997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有人說網絡時代的多數作品就如同中世紀害人不治病的丹藥,還拿這本書做例子。這麼說是不對的,經濟學原理並未發生變化。沙皮羅和瓦里安闡述了這些原理是怎樣適用於信息世界的。  
缺貨  
60.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安迪?格魯夫(Andrew S. Grove)著,1996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可以作爲企業經理的特種部隊培訓手冊。格魯夫是英特爾(Intel)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該公司現任董事長。他向讀者誠實地說明了怎樣才能在最可怕的商業環境─競爭、科技或進入規則都突然間發生了變化的環境─下取得成功。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633742  
61. 《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Difference),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暢銷小說、犯罪浪潮和打哈欠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呢?它們都是思想和羣體行爲從時髦“走向”大流行的例子。格萊德威爾的這本書裏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那就是兼容幷蓄的自由思想者把上述現象爲己所用。  
缺貨  
–  
技術和創新  
62. 《最後的孤獨發明家》(The Last Lone Inventor: A Tale of Genius, Deceit, and the Birth of Television),埃文 I 施瓦茨(Evan I. Schwartz)著,2002 年出版。這個警示性的故事講述了傑出思想家[費洛 範思沃斯(Philo T. Farnsworth,美國發明家,電氣工程師,早在 1927 年就發明了電視機顯示管─譯註)]與一意孤行的大企業(這裏指 RCA 公司,範思沃斯指控該公司侵犯了他的真空管專利權,並最終勝訴─譯註)作鬥爭的故事。你可以猜猜誰贏了。  
無中文版  
63. 《美國大衆營銷史話》(New and Improved: The Story of Mass Marketing in America),理查德?泰德洛(Richard Tedlow)著,1990 年出版。誰發明了購物車?Coke-Ola、Co Kola 和 Koke 怎麼樣了?美洲大陸的消費者最初是何時出現的?泰德洛是一位傑出的商業史專家,他回答了你希望自己會問的各種問題。  
無中文版  
64. 《他們造就了美國》(They Made America: Two Centuries of Innovation from the Steam Engine to the Search Engine),哈羅德?埃文斯(Harold Evans)著,2004 年出版。埃文斯向我們講述了從蒸汽機到搜索引擎的歷史,介紹了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 53 位革新者。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不羨名利,而是渴望實現社會的民主化─讓更多人能夠用上原先只有少數人才能享有的東西。  
無中文版  
65. 《富甲美國》(Sam Walton: Made in America),薩姆?沃爾頓(Sam Walton)與約翰?休伊(John Huey)合著,1992 年出版(中譯本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大多數偉大的主意其實並不那麼複雜,沃爾瑪(Wal-Mart)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沃爾頓的想法就是: 在那些其它零售商認爲太小而無法賺錢的小城鎮裏開設平價商店。他的這些話(時代公司的編輯總監是合著者)至今仍然閃耀著樸素的智慧。  
中文版下載:  
http://dezx.yzedu.net/ebook/%B5%E7%D7%D3%CD%BC%CA%E9/%C9%E7%BB%E1%BF%C6%D1%A7%C0%E0/%C9%E7%BB%E1%BF%C6%D1%A7%C0%E0%2002/%B8%BB%BC%D7%C3%C0%B9%FA.pdf 
66. 《維多利亞時代的互聯網》(The Victorian Internet: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Telegraph and the 19th Century’s On-line Pioneers),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著,1998 年出版。那是一種可以讓人人取得聯繫的新技術!它會使投資者致富!簡直就像是互聯網熱潮─不過,主角是薩繆爾?摩爾斯(Samuel Morse,電報發射器和接收器的發明人─譯註)。  
無中文版  
–  
華爾街  
67. 《與天爲敵: 風險探索傳奇》(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彼得?L?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著,1996 年出版(中譯本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生活總是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把這個真理表述成數學模型則是最近的事情了。這樣做的結果令人震驚: 概率理論在從橋樑建設到金融衍生產品和對衝基金交易等各個方面都起作用。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581167&source=jimcaiad  
68. 《華爾街之子摩根》(Morgan: American Financier),讓?斯特魯茲(Jean Strouse)著,1999 年出版(中譯本由華夏出版社出版)。圓鼻子的摩根與其說是一個金融大盜,不如說是爲金融大盜提供工具的人。 爲 J.P. 摩根立傳的作者看到了他的不足,但同時認爲,現代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多要歸功於摩根。正是在摩根的帶領下,華爾街才擁有了如此之大的影響力。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068191&source=jimcaiad  
69. 《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李費佛(Edwin Lef re)著,1923 年出版(中譯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這本傳記的主人公名叫傑西?利佛莫爾(Jesse Livermore),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利佛莫爾可能是最早的日間交易員。該書饒有趣味地講述了一個內幕人士對 18 世紀末至 19 世紀初不受管制的自由市場的看法。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463822&source=jimcaiad  
70. 《營救華爾街》(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羅傑?羅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著,2000 年出版(中譯本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羅文斯坦的書讓我們獲得了對神祕的對衝基金世界的難得一瞥。這本書講述的是貪婪和權力變質的故事,這也使該書成了一部現代經典著作。  
缺貨  
71. 《客戶的遊艇在哪裏》(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小弗雷德?施韋特(Fred Schwed Jr.)著,1940 年出版(中譯本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在這本非常有趣的書裏,一位原股票交易員透露說,股市中大多數專業人士都是貪婪、自私自利的傢伙,而大部分客戶都是貪婪的傻瓜。 (對了,這一點從 1940 年以來就沒有太大的改變。)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581175&source=jimcaiad  
–  
工作與生活  
72. 《美國生存體驗實錄》(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巴巴拉?厄萊雷奇(Barbara Ehrenreich)著,2001 年出版。職業是記者的厄萊雷奇幹了幾個月的招待員、酒店服務員、沃爾瑪的工作人員,竭力用掙到的錢來養活自己。她既可笑又令人痛楚的敘述,說明了美國的貧窮勞動者要出人頭地是何等之難。  
無中文版  
73. 《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祕密》(Reclaiming the Fire: How Successful People Overcome Burnout),史蒂文?貝格拉斯(Steven Berglass)著,2001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你遲早會感到疲勞。到那時候,你可以前往夏威夷,也可以努力瞭解疲勞的根源。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爲企業家和管理人員提供諮詢的心理醫師。所以,戰勝疲勞就從本書開始吧。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hbk003979&source=jimcaiad  
74. 《時間困擾: 工作家庭一鍋粥》(The Time Bind: When Work Becomes Home and Home Becomes Work),阿利?羅素?霍奇柴爾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著,1997 年出版。我們的時間太少了。我們希望平衡。身爲社會學家的作者採訪了《財富》500 強公司中的每個人,從高管到工廠工人,得出了令人驚訝的結論。我們沒有使用“靈活時間”和給男方的產假,甚至所有的休假都沒有用。問題出在我們自己嗎?  
無中文版  
75. 《美國人談美國》(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斯塔茲?特克爾(Studs Terkel)著,1974 年出版(中譯本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在書中記載了對美國勞動者的幾十篇採訪,這些人當中有牙醫、掘墓人和家庭主婦等。你可以瞭解到他們生活的艱辛,以及在面對艱難時從容不迫的態度。如果你讀完這些沒有被打動,你一定是個硬心腸的人。特克爾愛懷疑別人的卓越才華和同情心,這些在他的作品裏卻得到了體現。

【鬼狐經濟】指的是利用聊齋文化,聊齋內容來發展的商業活動,比如網遊、聊齋遊、聊齋風俗遊等……聊齋文化作爲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是以蒲松齡、蒲家莊及其《聊齋志異》等作品爲核心而形成的一種獨具淄博特色的地方文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