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本覈算方法、步驟、成本分析

 

關於成本覈算方法、步驟、成本分析

 

問:樓主,有個問題請教一下,租入的營業樓及宿舍(服務業)的裝修費用是記入開辦費還是在建工程後轉固定資產(租期爲12年)?固定資產有沒有租入固定資產裝修這一明細科目?請多指教,謝謝!!拜託了
答:首先:計入開辦費顯然不妥,因爲金額一般都比較大,而且裝修支出與開辦畢竟關聯不是很大;


其次: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有一個科目 固定資產-經營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 來覈算,並可按照合理的期限來攤銷(租賃期和國家規定的期限)。但對於房屋的裝修與改良支出的定義只能掛一點邊:產生經濟效益的能力增強了。其它如產量的提高、性能改善、壽命延長等都不沾邊。(實務中極少人採用此法)
第三:廠房的裝修一般計入長期待攤費用-裝修費,按照租賃期和預計使用壽命孰短來攤銷。按照12年攤銷顯然太長,可以以5年作爲攤銷期。

問:另外有個問題請教一下:
   
公司的注塑車間,生產時投入1000kG塑膠粒子,產出材料10K,同時產生模架(廢料,有價值,可回收再次利用)200kg,此200kg可以在其他產品上使用(即使用回料)。而使用回料生產的產品,又將產生新的回料。根據產品的要求不同,投放回料的比例又比較難以確定和控制。   
   
我的處理方法是,產生的回料,全部作入庫處理(或者說退庫)。但退庫的價值比較難以合理的確定,我想請教樓主,以您看來,這個回料該以什麼價值入賬較好?
     
另外,模具費用的分攤您是以怎麼樣的標準來分攤的?
答:尾料的投入和結存問題,我建議只計算耗用的差額,而尾料的成本只計算材料成本就行了,可以不分攤人工和制費。
我公司也有壓鑄和注塑,都是根據產品得實際重量來定BOM用量,不考慮在線,月末根據完工入庫得成品來做自動扣料。
我公司模具費的攤銷是作爲低值易耗品管理,兩年內攤銷。
問:你的意思是把尾料作爲退料處理嗎(按照原來領料的價格)?還有模具攤銷的問題,你覺得這麼做合理嗎?我們的處理方法也是大同小異,但我覺得不合適,但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還有非開票銷售的部分的處理,樓主能給出更好的建議嗎?
答:耗用尾料=(投入尾料-結餘尾料),成本只計算材料成本;
模具費攤銷也沒有非常合理的做法,有些模具一旦報廢或不再使用(極少使用)我們都申請報廢處理;另外,如果模具按照產量來分攤也可以,但工作量較大,而且,有些試產的模具可能投入大,但實際生產的量又少,而後續的生產計劃有拿不準,這樣就比較難處理了,但是,我們只要注意到這些問題,就肯定能跟蹤並及時處理,力求合理吧;
無票銷售我們也是同樣報稅,報稅的時候我們根據實際銷售而定,與是否開票無關。

問:請教一下,我們公司生產膠合板,經常會把生產的產成品在出貨的時候用來作包裝物用,就是把一種產成品放在要出貨的產成品的上面做包裝用,請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作包裝用的產成品是應當放在當月算當月生產產成品的生產成本,還是做營業費用-包裝物來枋算。較急,盼復,謝謝
答:鑽研精神可嘉。
產成品當作包裝物來用,將其成本直接計入費用即可。計入費用的金額以該產成品的成本爲準。
按照會計教材的說法,包裝物的成本計入產成品的成本,但你的實際情況並不適合這樣處理。成品本身又可以當作包裝物,如果計算到成品成本,會陷入一個循環(這是成本會計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領用當月生產的半成品需要計入製造費用,而製造費用沒有分攤的時候,半成品的成本是不準確的,成本計算完後,半成品的成本會有所增加,那領用半成品計入制費的金額也增加,如此循環下去,只有將其計入期間費用或者成本計算完後直接轉成本纔可避免循環)。

問:謝謝指教!就我公司成本我還想向您請教一下。我公司生產膠合板,我們簡稱貼面板。生產工藝大概是這樣的:買回單板,中板自己生產成坯板,坯板再貼上單板就成了多層板。根據客戶的需求,貼面板可用坯板直接貼上黑胡桃之類的面板就成了貼面板。也可用多層板貼上面板成爲貼面板。但是貼面板又分單面和雙面之分。我們生產的坯或多層板也可直接向外銷售。訂單多的時候也會直接從外面買回多層板直接貼面加工成爲貼面板銷售。但是我感覺公司自己生產多層板或坯用來做貼面板會造成會循環,而且做的品種較多,做法也較多。有時候還會拿貼單面的成品再貼一面成爲雙面,這樣製造費用不斷的分攤,我感覺成本已有所循環。            
目前我公司用的是品種法,而且月未不計在製品,這也是順延以前會計成本覈算方法,如果月未有在製品,因爲一張板有好多層,沒有辦法準確覈算在製品,請問象我司這種情況採用什麼成本覈算方法能更好一點呢!謝謝
答:對於有既可能被領用再加工又有可能銷售的產品,計算成本並做入庫爲上,因爲自制的坯板有可能銷售,如不入庫,會出現將人工制費全分攤給完工入庫的成品,造成費用承擔不配比。
如果每月在制部分材料都差不多(可以保證以後成本無大出入),在制部分可以不分攤人工制費(老闆一般都喜歡這種做法:謹慎)。
你需要將實際成本和企業內部得標準作業工時結合起來,因爲你在任何狀態下都可能銷售,如坯板的銷售,如果只是佔產量的30%以下,而你覈算成本的時候,坯板的人工制費由領用坯板的成品來承擔,那你銷售部分坯板的成本如何結轉,再生產中很難找到相關的數據,一般只能將當月坯板相關的人工制費按照銷售部分佔成品領用坯板和銷售坯板的總數:
坯板分攤人工制費=銷售部分坯板數量/(成品領用坯板+銷售坯板)*坯板投入的人工制費
理論上這可不用標準作業工時,但有時候,坯板的人工制費也需要用內部定的作業工時去從總的人工制費中分攤得來。
如果有銷售的就覈算成本工作量太大,可以將銷售佔到50%以上的做入庫管理,人工制費的分攤如上,至於拿貼單面的再貼雙面的,這只需要內部定一個貼單面的增加投入的料工費確定就可以了。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貼雙面
貸:庫存商品-貼單面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如果要成本還原就複雜一點: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貸:庫存商品-貼單面
投入: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貸:原材料
   
應付工資
   
製造費用
入庫:
借:庫存商品-貼雙面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方法一經選定,覈算結果最後不會有太大出入。建議從簡。
此外,我覺得可以根據當月銷售+庫存(成品)增加來分攤當月投入人工制費,因爲工序先後銜接,用EXCEL表格就完成了全月的人工制費分攤。

問:我公司新建一車間,要生產新的產品,
現在新車間用的電風扇,電開水壺,電線開關等等低值品,
如果開始試產是否可以記入"製造費用".
沒有試產又應記入什麼科目?
答:低值易耗品的攤銷有一次攤銷、五五攤銷和分期攤銷,首先要將這些歸類看是否符合你公司低值易耗品的定義,符合的話,按照原來的處理方式;
我認爲,車間必備的供水、供電、消防可歸於車間的基礎裝修,如果費用金額小,一次計入裝修費,如果費用金額大,計入長期待攤費用-裝修費,可在租期內(如果是租賃廠房)或者5年攤銷。
沒有試產,相關費用的攤銷/入賬可以計入管理費用,因爲沒有費用承擔的對象,只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有試產,則計入製造費用。
問:我覺得,如果車間不會再在裝修,
是否可以把有關的供水,供電,消防等設施費用歸於固定資產啦?
答:廠房已入固定資產,但是後面的後續支出如果金額不大,可以作爲裝修費列支,不用增加固定資產的原值。
我實務中常遇到的是:每年都有幾百萬的裝修支出,廠房是租賃的,我一般計入長期待攤費用-裝修費,金額小(以前是5千,現在是1萬爲界)的直接計入當期裝修費。
低值易耗品的處理,我實務的處理是,2002000元的屬於低值易耗品,還有模具不管價值高低都屬於低值易耗品,一般兩年攤銷,工具輔助設施類3年攤銷。對於200元以上的消防器材我一般列入裝修費,宿舍的風扇計入裝修費,車間的排氣扇200元以上的也計入裝修費,因爲這些東西年終盤點的時候太累人了

問:我剛接觸酒店會計,能回答一下成本怎樣計算嗎?實際的賬務處理和企業 的差別大不大呢?
答:酒店的成本覈算我應該有簡單介紹過。
我認爲:
1
、所有的進貨金額較大的需要通過存貨科目來管理,偶爾發生的一些購入,如果沒有入倉庫帳務,可以直接計入費用(材料入庫)
2
、當月的領用,如油、菜、米、調料等可以按照發出計入成本,可以不考慮廚房的結存部分,領用多少就計入多少;鮮活類食品沒有賣出的,在池中也算爲在庫;菸酒飲料等一般領用在吧檯,相當一個在線倉或者說中轉倉,按照中轉倉的銷售結轉成本,吧檯的庫存需要記帳,也需要盤點,做到帳實相符。
3
、倉庫的材料的盤點,如果變質、處理的材料(存貨)需要調整庫存帳並計入當月費用。
4
、早點之類的如果需要單獨覈算損益,可以讓領料按照耗用來,不要留太多的餘料在廚房。
其餘呢,你瞭解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辦吧,這方面我沒有實際經驗,姑妄言之了。

問:這周開始下現場收集相關信息,可是我還真不太明白如何進行呢,我們公司用的是SAP系統,很多數據都是由生產、物流部門收集後輸入系統中的,所以以前一直沒去車間過,jinwa,你們是如何收集信息的?能不能給詳細說說,俺是菜鳥級成本會計,呵呵
答:至於物流本身在採購、存貨、成本系統都會以數量金額反映,最終彙總的信息集中在存貨管理子系統內,所有業務可能不會全在存貨系統錄入單據,但最終會在這個模塊集中。
瞭解物流相關各模塊的業務,在看這些業務在貴司都是錄入的什麼單據。從採購PO-入庫驗收(退貨)-應付確認-材料(包含輔料)領用/退料-人工制費分攤-成品入庫-成品銷售(退貨),此外還有成品的改修改制,材料的報廢處理。
堅持一個原則:物流的每一比業務在物流的單據錄入是否規範、正確、合理;再看總賬是如何將這些業務入賬。
瞭解了這些,你對整個成本覈算應該都瞭解得差不多了。還得努力呀。
另外,我對SAP也很想了解,如果能將系統幫助文件給我一份那就太好了。

問:只是要了解數據的錄入麼?我覺得在我們公司這個環節做得還可以,制度定得很死,誰要錄錯數據,輕者降工資,重者直接開除,我們老闆讓我要去監控生產、倉庫實際操作情況,掌握生產、物流所有關於成本的現場信息,沒個頭緒,頭都大了,呵呵
答:監控生產、倉庫實際操作情況 得先了解他們的日常業務和異常業務都是怎麼處理的,首先你從貴司SAP相關模塊的單據設置入手,輸出單據設置清單,再將各類單據的業務內容列表,通過檢查系統的單據,就可以足不出戶就瞭解這些部門的業務。
這叫從信息開始。
然後你再去了解各種業務類型(正常的和非正常的)的實際內容,然後回頭來結合系統,結合專業知識,這些業務都該怎麼在總賬反映、對成本、庫存、費用、在制都有什麼影響。
監控:是審計?是審查?還是要對流程提出質疑?或者將制度做優化?
所有公司在生產一塊都會有一些變通的做法,比如退生產損壞肯定是推到以後的工單;生產線不夠料的時候先開新的工單領料滿足實際生產再說而不去查少料的原因(有事是因爲損壞料件造成,這是正常的);領用材料之後包裝內出現的增量是如何處理(是否登賬?還是放在線上以方便以後丟失材料地時候補充?)。
至於倉庫管理,我今天先不贅述

問:樓主,你真的好厲害喲,在我心目中簡直是無所不能呀,佩服!我現在初學會計,只懂皮毛而已呀。現也有個問題,想請教樓主,問題是:我公司是生產醫療器械的,產品材料(線路主板)有外來加工,然後拿回公司組裝,公司自己銷售國內及國外。由今公司不斷擴大生產,且材料不斷上漲,故公司想有個人專門控制材料這一塊,以及覈算公司每月的產品總成本,因公司成立幾年來一直未做成本這塊,而且我又是新手,對於那些亂成一片的成本真的是無從下手,而且很多材料不認識,連價格也不清楚,所以很着急,不知怎麼辦呀?誠請樓主幫我解難,謝謝!
答:產品材料(線路主板)有外來加工應該爲產品材料(線路主板)有發外加工吧。
從來沒有成本覈算,應該是產品的生產成本覈算部分,銷售成本肯定是根據採購或者領用來結轉或者是設定一個產品定額成本來結轉,要一步到位就比較困難。
規範的做法:
1
、材料的採購必須有訂單,並經過相關部門審覈,總經理批准;
2
、材料入庫必須對應訂單,有供應商的送貨單並經過倉庫驗收簽字,經過質檢之後才做入庫,月底彙總掛應付賬款;
3
、生產技術部門制訂產品的BOM(產品的物料清單:組成材料*用量)
4
、生產部門根據銷售計劃或者生產計劃來下達生產的指令(工單:包含產品的數量及預計開工時間,需領用各種材料的數量),根據BOM用量*工單數量來決定領料的數量,發生損壞和來料不良退返倉庫,再補料;
5
、生產部門統計直接工人工時的投入情況,並按照需要填寫輔料、消耗品、廠內用品等領料單,財務根據費用性領料及總賬計入的其他計入制費的情況,講人工制費按一定標準分攤到產品中去;
6
、生產線填寫產品入庫單,經過質量檢驗、倉庫驗收,成品倉根據市場部的銷貨單(必須有相關部門、總經理簽字)發貨,財務根據銷售單價*數量來確認當月銷售,並結轉銷售成本。
設專人控制材料的辦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將整個流程規範起來了,工作才能做得順利。至於材料不認識,這個沒有關係的,成本會計是不可能能認識所有材料和產品的。關鍵是日常物流的業務是如何轉化爲信息,這些單據(信息的載體)是否規範,就成爲了會計能否將成本覈算準確的關鍵。
建議:成本不能短時間內規範,就先規範單據和流程。

問:想請教樓主一個的簡單關於暫估料的問題:
我公司材料採用先報價,然後按報價開入庫單和領料單,當月就得按領料單結轉成本,我公司的賬務處理是這樣的
按報價暫估時;
:原材料
:應付賬款-暫估料
當月結轉成本
:成本
  
:原材料
等合同和發票到時;
:應付賬款--暫估料
:應交稅金-進項稅
   
:應付賬款-公司
您認爲我公司以上的賬務處理在實際操作中能行得通嗎?如果按書本上的先紅衝,但是材料已經在報價的當月結轉成本了,而且材料品種有上千種呢,難道也要紅衝嗎?
答:關於暫估進項稅處理技巧
原材料購進確認的應付可能包含進項稅,而進項稅票什麼時候收到並掃描與確認的月份可能大多不一致。現在介紹一種簡單的處理辦法。
1
採購入庫
Cr
:原材料                    10000
Cr
:待攤費用-暫估進項稅       1700   分供應商覈算
Dr
:應付賬款                  11700
2
收到發票並掃描當月
Cr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1700  
Dr
:待攤費用-暫估進項稅               1700  分供應商覈算
3
、技巧:無論發票是在應付確認的前月收到、當月收到還是之後收到,兩筆分錄可以照做,如果暫估進項在借方,證明應付已確認,而稅票未收到或未掃描,暫估進項在貸方,證明發票已經掃描,但是應付還未確認(材料採購一般不會出現,有些運輸費發票和零星採購沒有入庫存賬的,發票一般都掃描較早,而財務收到付款資料較晚)。對於當月收到當月掃描的也分開分錄做,不直接做進項稅科目,因爲這樣處理,可以減少對賬。
帖子裏還有這方面的討論,有些公司是採用月底暫估材料入賬,下月衝紅,發票到的時候再掛賬。你可以選擇其中一種。
問:我單位因當月開票的情況很少,最快要到下個月才能收到進項票,有的甚至幾個月後才收到,由於暫估的業務特多,且價格能夠準確確認,
所以每月購進的時候我做的分錄是:
借:材料
貸:應付賬款---XX
等到票到的時候,直接做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應付賬款---XX
因爲暫估的業務太多,所以如果每次都是衝紅的話,太麻煩了,所以簡化了一下,樓主認爲我這樣做可行嗎?謝謝!
答:你將一筆應付分作兩條分錄確認了,這樣對帳可能麻煩一點,這也是一種方法。
如果當月先要求付款了,而進項稅還未掛應付,這樣會出現找票的問題。
衝紅的方法我也沒有采用過,我的意思是暫估入帳的時候就將應付一次確認,發票掃描的時候衝預提就可以了。實務操作起來確實能減少工作量。

問:謝謝樓主的回答,我會盡力去做好的。在此還有個問題想請教:如果是9月份購買的材料,但是10月份入庫單才隨付款通知書一起上交,這個採購日期發生在9月份,費用本也應計入9月份,可是9月份的報表已經算好了,請問這些費用我應該怎麼樣去處理?
答:你表述的有點亂,你的意思應該是:9月材料9月份耗用了,單據10月份纔到。9月份耗用的材料成本如何處理?
如果是原材料,實物進入倉庫沒有單據是嚴重的錯誤,更何況還有生產線的領用也沒有單據?
如果是直接材料,那你當月將原材料的入庫、領用、成品入庫、銷售成本結轉全走一遍就算是補做賬了。
1
、借:原材料;進項稅,貸:應付賬款;2、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貸:原材料;3、借:庫存商品,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4、按照已經銷售的比例結轉銷售成本。

問:請教關於暫估商品的成本問題:樓已前面已解答過這樣的問題,但我想知道詳細的操作.
:某商業企業2月份發生暫估商品A1000,商品B1000,商品C1000,3月取得發票商品A1100,商品B700,商品C900.
1)借:庫存商品 A 1000
            B 1000
            C 1000
   
:應付帳款_暫估入庫 3000
2)借:庫存商品 A 1100
            B 700
            C 900
   
應交稅金 459
   
:應付帳款    3159
3)借:庫存商品 A -1000
            B -1000
            C -1000
   
:應付帳款_暫估入庫 -3000
該筆業務是暫估總成本比實際成本高了300,但個別暫估商品成本則是有高有低.
現在有2種處理不知那種正確,請樓主幫忙分析.
1:該商品在2月份入庫時將各商品明細記在庫存明細帳上,3月份收到發票時的那兩筆分錄就不再記入庫存明細帳上,只登在總帳上,差額300元調減成本.
:庫存商品  300
   
:主營業務成本 300
2:該商品在2月份入庫時將各商品明細記在庫存明細帳上,3月份收到發票時的那兩筆分錄再登記到庫存明細帳上,即商品A庫存明細帳上反映兩次入庫,一次紅字沖帳.這種方法就不再調整成本了.
答:如果你採用暫估材料入賬來計算成本,而實際材料成本又又差異調整主營業務成本也可以。
實際操作中,我暫估材料和進項稅同時進行,一般很少有差異,如有差異調賬方法同1,直接調整主營業務成本,但不走材料科目了。
如果覺得你願意接受新事物,不妨試試我的暫估方法。有些同志理解後都覺得行得通,可以大大減少工作量。

問:你好,有一家紙廠,就從外面購買回紙漿,經過攪碎、加藥,然後生產出機紙 就是一棍棍衛生紙 其中一部門拿到加工車間切割、包裝成我們用的衛生紙,一部分機紙直接就出售了 請問這樣的企業該怎麼進行成本覈算
謝謝
答:如果包裝後纔算成品的話,那機紙的銷售就是一個半成品的銷售問題。
紙漿(原材料),經過攪碎、加藥(制費、人工費的投入),就生產處理機紙(半成品),到這裏可以作一次成本覈算,作爲成品或者半成品入庫都可以。
機紙(半成品或說成品)在經過切割包裝(制費、人工的投入)生產出來成品,需要再覈算一次成本。
成本覈算方式有兩種選擇:1、按照當月機紙和衛生紙的入庫數量,選擇一定(工時)標準來分攤人工制費。(衛生紙的工時在機紙的基礎上加後工序的投入工時即可)這樣可以一次將人工制費分攤完。 2、先覈算機紙成本,機紙的領用按照料工費再平行結轉到成品紙。

問:紙廠要經歷打漿、漂白、洗滌、等過程,在其中的某一過程把配好的藥液通過管子輸進去、請問這裏的藥液是記入製造費用還是記如生產成本呀,配置和輸入藥液的人工費該怎麼記,一些修理維修機器的費用又該怎麼記呢,
生產車間、加工車間是分開的,因爲生產車間的機紙有一大部分要按重量賣,是要在這個車間就要把成本算清楚吧,在加工車間領用的時候直接加入這個成本吧?
另外,表面上成品紙是成卷或打成大包的賣的、也就是按一大包多少錢出售,實際上還是按重量換算出來賣的,成品紙中也有一小部分次品,當然是按令一種價格銷售的,在加工期間也會有一些產生一些無用的小紙頭,當然這些紙頭是要拉回生產車間重新作爲原料來加工機紙的 還有加工車間和生產車間的人員是分開的 包裝是直接從倉庫領的 我不知道是否說清楚了,請問這個紙廠該怎麼具體的成本覈算
答:藥液是記入製造費用,配置和輸入藥液的人工費計入生產成本直接人工;領用機紙按照半成品的成本結轉(半成品覈算成本的情況下);次品的銷售按照正常的銷售處理即可;餘料(小紙頭)可以不用單獨覈算,做無值領用和無值轉入下一次的生產就可(簡化處理)。包裝車間領用機紙做成品,簡化的處理方法是:按照機紙結轉成本,包裝用的材料和投入的人工費直接作爲制費處理,也可將投入的材料和人工結轉到成品中處理。

問:還有,賣出去的產品有時後會票額和實際款項不符,該怎麼入帳?
答: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重新開票,就只能作爲銷售之後的折扣處理,計入財務費用即可。如果多收,需要確認爲銷售收入。

問:前任會計的成本結轉一直按照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結轉的,(工業企業)沒有進行成本覈算的,這樣也可以啊?如果要規範的話該怎麼做呢?謝謝!
答:按照銷售的一定比例倒扣成本是商業企業的做法,工業企業不覈算成本,我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需要從頭開始規範,如果一步不能到位,可以先採用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簡單的成本覈算,之後再一步一步規範

問:服裝行業的成本覈算流程?
答:流程簡述:
材料成本較好的辦法:生產同一類產品(包含不同規格)的領料作一份領料單,這樣可以比較容易將投料分攤到成衣中,回收的碎布可以當作無值處理,銷售取得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需要交稅)。
人工費用的核算:與製衣直接相關人員的工資計入生產成本-直接人工,間接相關人員的工資費用計入制費、管理費用。
製造費用的分攤:按照成衣的工時或者機器工時分攤。
以上投入轉入生產成本科目,按照入庫轉入庫存商品,按銷售結轉銷售成本

問: 各位同仁,我所在的是一個服裝工廠,基本上來料加工的業務,客供的原料和輔料只有數量,沒有金額。但是涉及到客戶要開總票的(大家應該知道總票就是開給客戶的增值稅發票裏包括了自己工廠的加工費,以及需要我方轉付出去的原料和輔料款)。原料和輔料都設有倉庫,主要是反映數量的收入和領用耗用。由於前期財務成本的基礎不好,現在需要完善訂單運行表的編制,這個是從總公司推下來的管理模式,既每個訂單接到後,按照合同的實際情況,以及預算的成本,編制訂單的預算部分;再根據訂單的完成情況,編制實際成本部分,最後產生預算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對比。在這張報表中,明確反映了原料、輔料、人工、製造費用、運費、商檢費等等同本訂單相關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發生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不需要按照每個不同的訂單在帳內反映單個訂單甚至貨號的成本,每月總體結轉成本,也就是賬面簡化,報表細化。
至於庫存帳,我公司也基本上每月進每月出,至多兩個月。沒有設置半成品科目,直接掛在生產成本的借方,完工既出貨的商品當月結轉庫存商品,並轉入發出商品科目,待開票時,做主營業務成本和收入。樓主說風險已轉移,但由於增值稅發票相對沿後(尚要等待結帳的確認,或者還有扣款的可能,由於是外銷訂單,如果交期晚了,就會有空運費的負擔),這種情況下如何做收入?請賜教。
答:我有幾點看法如下:
1
、如果你開的總票包括了進來的輔料和原材料(主料),這樣的話就是實質是來料加工,覈算方式是進料加工。
2
、如果原材料和輔料是轉付出去,而實際操作中應該是當作你公司採購材料,而且可以取得可以抵扣的進項,如果進項不能抵扣,銷項又需負擔則造成公司稅負過重。建議採用進料加工的核算方式:進項的擡頭全開給你公司,便可抵扣。
3
、既然需要代付出去材料和輔料款,倉庫只是管理數量,使得領用的成本需要另外查單據,使得成本覈算的基礎資料獲得需要增大工作量:找單價算成本還要按收貨單管理應付款。建議:庫存帳數量和單價一起錄入,便於計算成本,並且應付的管理也可同時完成。
4
、由於製衣行業有自己的特殊性(非常適合用標準成本),所以你不需要材料的庫存也可以根據成品的完工情況來結轉完工產品的成本,但你所說的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都可以算出來,我認爲,實際成本並不能準確。
5
、產品發出,有訂單,客戶簽收就可以確認爲銷售,發票並非銷售實現的必要條件。如果銷售之後有退回或者銷售折扣,按照業務的實質處理就可以。
你公司目前在倉庫管理方面比較薄弱(對於成本而言是庫存模塊),生產強而輔助部門管理弱(提供成本覈算基礎資料的規範和準確度需改進);應付管理和倉庫的入庫沒有很好銜接,容易出現漏洞(可能出現往來款的管理混亂及成本基礎數據的不全)。

問:有時候生產成本-A產品,可是這產品有很多規格或樣式,材料發出時要細分到A以下的產品嗎?
答:同樣是A產品,不同規格和樣式之間的材料成本的差異應該是可以區分的,如果用不同的工單來管理會加大工作量,我建議:將不同規格之間的材料差異單獨做管理表;或者在產品沒有區分規格之前的成本還是一起覈算,有規格區分在分開計算成本。
如果材料成本的差異只是12%之間,建議放在一起覈算成本。

問:想問下如果有些材料當時沒有價格,月底纔拿來,但生產又領用了,要怎樣知道當時發出去的材料成本?
答:企業生產的理想化流程是:
有客戶訂單或者公司預計市場需求——根據產品生產計劃和庫存、在線的材料計算應該採購的材料數量——向供應商發出採購訂單(PO_——供應商按照PO送貨——倉庫入庫,記錄數量和單價確認應付賬款和暫估稅金——生產線領用庫存材料生產——完工入庫——銷售並結轉銷售成本。
月末入庫的材料首先需要確認應付,通過一定的計價方式(先進先出或者月加權、移動加權)覈算發出材料的成本。所以你所說的情況,還是需要找到材料的單價信息,以便確定領用材料的成本。

問:可以,但不利於對賬,月中點庫存怎麼辦?
答:我們現行的做法是按照PO的進貨在月底確認應付,當月採購入庫和當月確認的應付與供應商的送貨一致,可方便對賬(對賬是對送貨而不是發票)。
月中點的庫存成本可以不考慮,因爲要月底才計算領用材料的成本,所以月中不知道準確的材料成本也沒有關係。
問: 不同規格的產品如果區分開計算成本,人工費及製造費該怎樣分配?
  
如果是同一種產品(品名一樣),但因技術含量不同,有的售價特別高,約達10倍,像這樣的情況該怎樣做成本覈算?
答:人工制費選擇一定標準來分攤(如投入工時、完成工時等)。
技術含量不同的費用的分攤可以參考售價法,按照預計的售價來分攤某些具體費用,人工費用可以採用工時分攤。

問:我們企業是生產摩托車及汽車齒輪,並且生產汽車變速器。外購的半成品和成品都是進入原材料-半成品庫,只是我們平時在覈對庫房帳時,習慣稱爲半成品庫和成品庫。外擴外協件,我們有大部份採用的是材料調撥方式,也就是直接銷售材料給委外廠家。我這裏所說的一級庫房主要是指原材料庫房。在製品帳與財務帳對不上,是指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的金額與各生產車間上報的盤存報表彙總金額不一致。s樓主不知道我說清楚了沒?
答:在線部分料、工、費與總賬結存的生產成本科目不一致,問題可能在領料環節,也有可能出現在生產現場的管理環節。
一般生產線多料的情況:A、沒有經過入庫,從供應商處拿的樣品,B、供應商供料包裝內有增量(小零件多會出現);C、物料出入倉庫不規範,沒有填單D、設計變更用量出現變更,沒有及時修訂BOM
少料的情況:A、生產線生產中掉落,因元件小而造成的在線短缺,B、報廢材料管理不善,退倉沒有填單,C、物料出入倉庫不規範,沒有填單,D、設計變更用量出現變更,沒有及時修訂BOME、生產線用於替代別的物料,一種出現盤盈,一種出現盤虧;F、各公司自己有不同的其它可能
建議:規範物料的轉移,物料轉移必須有單據支持,象出納管錢一樣管理物料就能將物料管理改善。

問:人工制費選擇一定標準來分攤(如投入工時、完成工時等)。
技術含量不同的費用的分攤可以參考售價法,按照預計的售價來分攤某些具體費用,人工費用可以採用工時分攤。[/quot

  
樓主的意思是說技術含量不同的同一種產品,固定資產折舊費、物料消耗等製造費用可以按售價分攤,而人工費同時可以按工時分攤,兩種分配方式同行。對吧。
  
還有一點:生產部門提供給財務部門的有關不同規格產品所耗工時的資料應該是什麼格式才符合規定?謝謝!
答:同一類產品因爲技術含量不一樣,造成售價差異很大,就需要將專屬的費用單獨計入售價高的產品成本,如果沒法嚴格區分開來,採用售價*數量按比例分攤費用也是一種不得已的做法。人工費按照工時是沒錯的做法;
生產管理部門提供給財務的工時效率統計應該包括 線號、機種、投入工時、完成工時、完成產量、其它借出入工時,投入工時是工作中心真實的投入,是一個分攤工人成本的依據。

問:我公司是接受外公司產品進行加工處理,然後收取加工費,我現在的處理是把發生的成本直接計入成本項目或製造費用,月末再由生產成品直接轉入主營業務成本,收取加工費時計入主營業務收入.這樣處理妥當嗎?沒有核算產成品.
答:我們也做類似的業務,客供料我們作爲採購有值入帳,掛應付帳款,銷售的時候客供料部分的成本金額確認收入-客供料收入,此部分收入與客供料的成本配比,銷售實現後客供料部分的應收與採購的應付進行對衝處理。這種處理是來料加工的實質,處理形式是進料加工。
你發生的成本部分如果不包含客供料部分,收入可只作加工費部分,銷售成本也是你司應該支付的代價,不能包括客供料的成本,這樣收入和成本纔會配比。這種處理方式就是純粹的來料加工。來料加工的進項稅不能抵扣,計算繳納印花稅的時候,按照加工承攬處理。
不覈算產成品,那加工費收入配比的成本應該是你司自主採購的輔料和發生的相關人工和制費。


問:今晚我從頭瀏覽到尾,確實不錯,工作中有許多問題想向你探討。我單位是一箇中型機械加工國有企業,實行定額逐步結轉法已多年,差異平行結轉,保露出許多問題。1、原材料、庫存產品以計劃價格,差異單獨列示,每步結轉成本也以計劃價格,當月購進材料差異按耗用比例攤入生產成本差異,產品每生產步驟產生的與計劃價格的差異也歸入生產成本差異,月底按比例攤入庫存產品差異,單位不少人反映沒有實際成本。差異沒有分產品明細。請樓主談談看法
答:首先要看差異率有多大,如果差異超過一定的比例就需要及時調整標準成本,人工制費差異如果分攤到每個步驟,就比實際成本還麻煩,如果只分攤給產成品,差異較大會讓人覺得標準成本不準確。
每月統計價格變動的材料的變動情況,就知道需不需要調整標準成本;標準成本準確,給企業內部半成品的轉移提供了一些控制的依據,如果用ERP軟件或者其它財務軟件,實行實際成本也比較方便,只是會有不同倉庫之間材料單價可能因爲不同月份的加權單價有差異而導致結存的數量金額不正常,需要及時調整。大企業用ERP軟件也有很多采用標準成本,成本覈算可以避免因爲加權造成的一些異常情況。ERP軟件採用標準成本,差異同樣也需要分攤,不斷調整標準成本以保證差異率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問:我剛接手了一家小企業的賬,但老闆告訴我存貨的賬實不符,賬上的原材料比實有的原材料多將近15,並且解釋說是因爲那批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產品由於客戶不需要了(定點客戶),後來就全部作爲報廢產品處理給個體戶了,當時的收入也沒入賬,也沒開發票.我想請問的是這種情況該如何下原材料的賬,是否還涉及增值稅的補交,該開什麼銷售發票?急盼!
答:將報廢材料列出清單,經過總經理審批後可以將報廢材料從倉庫帳面出掉,報廢材料的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按照收入/1.17*0.17計算銷項稅。

問:請問?次品與成品之間的分配,次品只分配材料部分好,還是根成品一樣分配
答:應該一樣分配吧,不然會得出次品比正品賺錢的錯誤結論的

問:我剛接手一個新企業的會計無老資料參照,工業會計又不熟,我想請教學長一個很菜的問題:
成本覈算過程中料//費的歸集、分配和結轉要求每一步都要有相應的原始憑證作依據。請問各步驟的原始憑證什麼樣纔算符合規定?
答:材料的領用:生產線從倉庫領料的單據明細表,包括材料品號,數量單價金額信息,
人工費的預提和分攤:預提按照工資報表,分攤選擇一定標準(投入工時或者其它);
制費的分攤標準:根據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可以選擇多重標準,如水電費可按抄表計算分攤,租金可按照使用面積,其它制費可以按照投入工時或者其它標準。
轉賬類的憑證一般都是從庫存系統裏打印相關的庫存交易統計表,如果沒有,需要製作相關的表並附附件,有製作和確認的人員簽字一般就可以作爲入賬的原始憑據。(最初最好是有關的資料都先附在後邊,以免時間長了,需要的時候找不到)

問:想問個問題,我公司是工業製造企業,現在會計(手工帳)原材料總帳和明細帳餘額對不上,請問這種情況如何處理?材料品種有兩三千個品種,如果逐個相對實在是太麻煩並且也沒那麼多時間。
答:年底大盤點後,調整盤盈盤虧之後賬實做到相符,以後需要規範所有材料出入庫的業務。請參考以下表格。
一、庫存物流與總賬信息流的對應關係表
物流(材料/人工/費用 狀態) 信息流(總賬)
材料採購入庫/退貨 應付賬款、原材料 增加/減少
材料的報廢申請/退港或者作爲廢品出售 費用預提,材料轉入報廢倉,不涉及材料/原材料 減少 預提
直接材料的領用 原材料 減少,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增加
輔料的領用(產品上不直接體現,價值低) 製造費用 增加,原材料 減少
生產線材料損壞退損壞倉/來料不良倉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減少,原材料 增加
來料不良退返供應商(退貨/換貨) 原材料 減少,應付賬款 減少/從來料不良倉調撥到換貨倉
直接工人勞動的消耗 應付工資,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增加
制費的歸集、分攤 製造費用 轉出,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庫 半成品、庫存商品增加,生產成本的三個明細科目轉出
成品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結轉 應收賬款、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增加、庫存商品減少
全年銷售成本結轉金額的核實 與總賬主營業務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
工單在制明細表(ERP系統可提供)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二、庫存賬與總賬對賬:庫存材料/輔料於總賬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倉半成品於總賬半成品一致;成品倉成品與庫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線的材料及工單(生產任務書)投入未結轉部分的人工制費與總賬生產成本科目餘額一致。
*
物流與信息流的對應,如出納的現金與現金日記賬必須對應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轉移、領用、報廢、入庫、退貨、銷售、處置都需要在總賬做相關的分錄。
三、材料盤點注意事項:1、時機選擇在月末,所有工單必須完工、成品入庫,2、靜態盤點:所有在線物料分門別類擺放,禁止物料移動;3、點數員先填寫盤點副卡,核數員覈實無誤後填寫正式盤點卡(一式三聯:盤點部門、財務、稅務);4、盤點卡領用時登記,收卡的時候保證所有發出的卡收齊,領用份數=使用份數+作廢份數+空白份數(嚴禁將作廢、空白盤點卡撕碎丟掉)。
四、財務對公司物料的控制:1、採購入庫、發料等所有業務必須有規範的操作,保證有單據支持;2、按照生產計劃發料,禁止超工單需領用量領料;3、定期盤點;4、呆滯存貨的檢查(連續3個月、半年、1年沒有領用的材料)及對策;5、採購量合理性的判定(當月採購的量/實際耗用,一般超過2就需查明原因)

問:樓主你好,我公司倉庫不完善,沒有出入庫紀錄,我們會計都是根據銷售成品來推算當月耗用原材料。以前按20%的損耗計算,現在才發現,實際材料損耗率達40%以上。結果是以往作帳中少轉了成本,數額挺大。急盼樓主能給個好辦法。
答:用銷售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毛利率倒推成本一般只有商品批發和零售偶爾會採用,生產企業必須登記領料的單據,根據實際耗用結轉成本.
現在發現差異當作材料差異直接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問::將報廢材料列出清單,經過總經理審批後可以將報廢材料從倉庫帳面出掉,報廢材料的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按照收入/1.17*0.17計算銷項稅。諮詢:
1
、以上將廢材料從帳面出掉,是否不通過待處理財產損失科目過渡?最終記入什麼科目較爲合適?能否直接記入主營業務成本?
2
、其收入記入了其他業務收入,但沒有其他業務支出與之匹配?
答:報廢材料接到報廢清單的時候,借:製造費用-材料損耗費,貸:預提費用-材料損耗;
報廢材料出庫:借:預提費用-材料損耗,貸:原材料,報廢材料如果能有變賣收入,計入其它業務收入科目,對應的其它業務支出已經再製費-材料損耗費裏反映,不必追求非得有其它業務支出對應。
如果是以前幾個月的報廢材料,直接轉入主營業務成本更合理,而不必通過制費科目。

問:我現在的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
一、因爲生產管理比較混亂,倉庫只有入庫的數量,生產車間的在產品的數量很難統計,可不可以用當初要生產的數量-已入庫的數量=在產品的數量?
二、委託加工物資需要明細賬嗎?我是按加工商來設的,沒有按材料設
   
借:委託加工物資(按加工商設置明細)  
   
貸:原材料(這是明細賬)
三、因爲只生產一種產品,生產工人的工資是不是全部計入直接人工?如果這一個月都沒有生產新的產品,而上一批產品已入庫,那這一個月的工人的工資計入什麼科目?
四、爲某產品的某部分零件加工商特製的模具費用(幾千元至二萬餘元左右)這部分的費用是放在固定資產還是放入製造費用?
五、看了您上面的貼子,您說有一些支出不放入成本,直接入入費用,是指製造費用吧,而不是當期損益吧?
六、請問生產車間、倉庫與財務關於成本覈算這一塊,工作流程是怎樣的?我一直搞不太清楚。
給您添麻煩了。
答:我現在的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
一、因爲生產管理比較混亂,倉庫只有入庫的數量,生產車間的在產品的數量很難統計,可不可以用當初要生產的數量-已入庫的數量=在產品的數量?
二、委託加工物資需要明細賬嗎?我是按加工商來設的,沒有按材料設
   
借:委託加工物資(按加工商設置明細)  
   
貸:原材料(這是明細賬)
三、因爲只生產一種產品,生產工人的工資是不是全部計入直接人工?如果這一個月都沒有生產新的產品,而上一批產品已入庫,那這一個月的工人的工資計入什麼科目?
四、爲某產品的某部分零件加工商特製的模具費用(幾千元至二萬餘元左右)這部分的費用是放在固定資產還是放入製造費用?
五、看了您上面的貼子,您說有一些支出不放入成本,直接入入費用,是指製造費用吧,而不是當期損益吧?
六、請問生產車間、倉庫與財務關於成本覈算這一塊,工作流程是怎樣的?我一直搞不太清楚。
給您添麻煩了。


問:上來進銷存軟件,還有實行計劃成本的必要嗎、我公司實行計劃成本10多年了,財務人員覺得不錯,但是銷售供應倉庫以及領導覺得差強人意,現正在上進銷存軟件,正處於兩難之中,供應部門反映實行計劃成本,車間用料只用貴的,銷售人員反映不知道實際成本。我公司從材料到產成品都是計劃價格,計劃成本,每步驟按計劃價格結轉。年銷售額2億元左右。總之,用微機了,還有實行計劃成本的必要嗎、盼復
答:用了財務軟件仍可採用計劃成本,但可以充分利用軟件的有利條件,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到最小並進行合理的分攤,有計劃成本操作經驗,藉助軟件就可以做得更好了。用實際成本也未見得就一定能準確覈算成本。成品入庫如果已經調整了材料成本差異,銷售成本應該就基本上接近實際成本了。我認爲沒有必要改實際成本。
問:電子加工類如何覈算成本:
比方說要組裝一臺電視機,可以以定額的形式來覈算成本嗎?或者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對其組裝過程中的元件損耗如何覈算好?是歸入什麼科目呢?
謝謝!
答:電子加工行業一般都採用實際成本覈算,每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物料清單(BOM),根據計劃產量*BOM用量就得到需領用材料的數量,如果生產中發生損壞/損耗,損壞的零件可以退報廢倉,報廢材料作爲材料損耗費計入製造費用,生產中丟失(損耗)的零件,需要調整生產的需領用數量,計入產品的材料成本。

問:購置如u,工具等非一次損耗,而需要跟蹤控制的物品,如何管理好些呢?
答:有兩種處理方法:計入低值易耗品按照你公司的低值易耗品那攤銷方法攤銷;
一次性計入辦公用品費用。電腦部負責發放和建立臺帳進行管理。

問:車間領料(包括低值易耗、機物料)應做到按產品嗎,是否增加了車間覈算的難度
答:不需要按照產品,按照領用部門歸集費用即可。作爲費用處理不會增加覈算難度。

問:我作爲成本會計是一個新手,從何處着手都不知道,現在是讓我負責原材料數量金額明細帳及月末成本費用的結轉,還有登記總帳。這個原材料數量金額明細賬應該怎樣登記呢?公司的材料很多、很雜,應該從何處着手好,請指點迷津!這個賬我應該怎樣初始化呢?公司以前沒有進行過成本覈算!
答:如果材料的明細帳都登的話,那就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即使沒有庫存軟件,用EXCEL登記材料的出入庫就可以了,最終只要有進耗存報表就可以了。
你的工作應該就是材料會計的工作內容:檢查倉庫的出入庫單據是否有誤,按照期初結存加本期採購計算領用材料的成本。其它人工制費分攤和完工產品成本結轉你也做嗎?

問:視同銷售和作爲贈品在帳務處理方面有什麼區別?
答:成品的贈品和視同銷售處理是一樣的,零件的贈品(也叫備品)可以計入產品的材料成本。

問:我們公司是機械製造企業,每月生產車間都有一些產品因質量問題需要返修,有些是客戶退換來的,有些是下線時質檢查出的,請問對這部分返修所發生的人工費和材料費應怎樣覈算?還是全部計入當期生產完工產品的成本里?
答:我目前的處理方法是:客返品單獨設立品號管理,生產線領用倉庫的材料,之後將報廢的損壞的材料退返生產損壞倉,領退料都是作爲費用領料處理:按照退倉的材料成本計算營業費用-維修費。所以並不會增加很多的材料成本。差異都計入了營業費用,客返品入庫和改修之後的成本都是零,人工制費由當月的完工產品承擔——這是一個變通的簡化處理方式,你可以參考一下。

問:公司財務以前一直沒有較精確的成本覈算,情況是:公司生產一個產品分5個車間流程,主要是根據訂單來進行生產,產品可能常有變動(是否以分批法來進行成本的核算呢?);統計員統計根據生產日排程對各車間生產材料領用量,工時,人工費用,產量按批次產品來進行彙總(這種作法是不是很精確?);同時製造費用至月末進行統一彙總並以統計出來的各批次產品總工時(各車間耗用的工時總計)進行分配,如此計算是不是可以啊?盼教導!可以告知下該以怎樣的步驟呢?急……分批法有必要用到計劃成本嗎?
答:5個車間流程,如果前加工的產品沒有外賣的情況存在的話,可以採用品種法結合分批法,不需要採用分步法,這樣成本覈算比較簡單,不用覈算各個車間結存的在製品,按照完工入庫的成品來結轉材料成本,按照成品的累計投入公式分攤人工制費,沒有必要採用計劃成本法。在製品不分攤人工制費,但前提是在製品的投入工時比較少,而且比較穩定。很多企業採用這種覈算方式的。
如果有好的財務軟件覈算成本,可以按照工序來結轉成本,每結轉一步都計算人工制費。按照每道工序被下一道工序領用的數量來結轉人工制費,這樣雖然說成本比較真實,但覈算的工作量比較大,必須有比較成熟的成本覈算軟件支持才能從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
我覺得你現在的成本覈算思路沒有問題。只要基礎數據能準確,成本還是比較準確的。

問:你好樓主,我們是個小的油漆公司,我們既生產油漆,也進行油漆的噴塗加工業務,成本的核算主要是根據每月25號以後倉庫報來的原材料收發存彙總表、兩個噴塗車間的領用產品彙總表、產成品的收發存彙總表來填產銷存成本計算表,製造費用主要是電費、折舊和修理費,老會計說大概分分,就好了。好像很隨意,我印象中的成本覈算好像要填很多表格。這樣簡單的核算看起來用處不大。不知道你有什麼好的辦法真正的成本控制的作用/?成本覈算的流程是什麼?要填哪些表格呢?
答:我認爲貴司老會計所說的隨便分攤可能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成本覈算分攤制費講究誰受益誰承擔,有工時等基礎數據就有一個分攤人工制費的準繩了。

問:請問:倉庫設立根據發料單登記的生產過程帳,作用是什麼?應如何設立?
答:財務收一聯是爲了覈對、檢查數據,並備份供查驗;生產直接領用和費用性領料由財務製作彙總表入賬。
倉庫的所有業務需要都會涉及到原材料的增減變動,或者材料狀態的變化,所以,這些業務都需要錄入系統,財務根據這些業務的單據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分攤。設立按照業務的性質來分類。

問:有疑難問題,望您賜教不勝感激!
1
。我公司註冊爲一新成立的小型生產型外資企業,但公司購進原料後只是進行簡單的裝配就將產品賣出,本次購進原料按不同品種。規格劃分足有五百多種,每種單位價值都較低,這些原料只用來生產一種產品,我的原材料明細帳應該怎樣登記?
2
。關於運費?
我公司還沒有銷售產品,卻發生一相700元的運費(非購買材料)我如何入帳?
答:材料的購進無論價值大小,都要建立物資收付卡,登記庫存帳,購進需要確認相應的債務;
內外購料要分開庫位管理,如果沒有內銷,內購和外購的材料可以同倉庫管理,但是需要再品號上予以區分;進口材料是屬於保稅材料,進料進行加工復出口,需要覈銷海關的手冊,產品的物料清單需要報關員報海關備案;
沒有銷售,發生的運費,可以先計入管理費用。如果是購買設備支付的需要計入資產的價值,如果是購買低值易耗品可以計算進項,計入應教稅金的借方。

問:在產品統計的問題公司的生產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倉庫領用主要材料進行生產,期末有已經出庫但沒有投入生產的原材料,同時,還有已經生產完畢但沒有入庫也沒有轉移到下道工序的半成品,當期有轉移到下道工序的半成品,注:此階段有部分產品入庫;第二階段,從上工序轉過來的半成品有投入生產的,也有沒有加工的,其產出有還沒有入庫的也有轉下到工序的,此階段大部分要入庫。第三階段與前面兩個階段的情況類似。每個階段都有多種產品。
  
會計需要建立在產品統計臺帳嗎?如何建立在產品統計?我查了好多書與網上的資料,有收入、轉出、在產三欄統計格式,可是在產中有     沒有投入生產、未完工、已經完工三種狀態,而生產成本中怎麼反映清楚各自的價值呢?是不是要有些輔助帳呢?如何設置啊?急啊,這月的成本還耽誤着呢!
答:在制如何才能管理好呢?用最好的ERP軟件也許能做到,因爲ERP軟件需要按照工序來設計好各步驟地半成品的品號。這樣才能夠從系統中找出在制工單的料工費的金額。如果沒有用ERP軟件,我們怎麼控制在產品呢?
成本會計能夠做到的是:抓好投入和產出,監控中間環節。投入是直接材料的投入。產出是成品的完工入庫。中間環節是生產部門的損壞/不良要及時退倉和補料。完工產品的成本,可以按照BOM的用量來結轉材料成本。至於在製品一塊,可以倒擠,一般情況,在制最好不要分攤人工制費,讓完工成品全部承擔。年終將在製材料全部退倉,再看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科目是否有餘額。如爲正數則爲在製材料盤虧。
另外一種比較繁瑣但有效的管理辦法就是,將每個工單(生產計劃)做好一張表格,每個步驟地投入都有記載,工時也記錄在表格上。月末財務根據這些表格來結轉完工入庫的成本。至於在制到底有多少料工費都有單有據。只是這種方法在產品種類多,而且工單比較多的情況下是非常難以操作下去的。很多老企業採用這種辦法,操作了幾十年,抵得上半個ERP

***"
生產成本期初餘額+本期發生額-半成品及在產品餘額=完工產品成本"這個公式有點問題:公式平衡的條件是半成品沒有做完工入庫處理。總帳也不會有半成品科目的相關帳務處理。如果半成品有做入庫管理,則半成品及在產品餘額應該只是在產品餘額(包括領用上階的半成品),完工產品成本因該爲成品+半成品成本
只要統計的生產車間的投入和產出(成品及含半成品),覈算的成本應該是比較準確的。人工費用要看選擇的標準是否合理了。因爲多工序的生產容易造成吃大鍋飯的分配方法。如果資產/費用的歸集能準確,而且金額比較大的費用採用一些特殊的標準來分攤,成本會更加精確:如廠房佔用方面的費用、電費動力的分攤可能就需要選擇各自的分攤標準,有些費用可以採用機器工時分攤。具體情況具體對策就能將成本做得儘量切合實際。
銷售按照發貨來確認吧,現在絕大多數公司都是這樣處理的;如果要開票再確認的話,通過發出存貨過渡一下,這也是一些公司現行的做法。


問:樓主,請問退貨的分錄怎樣做及成本如何覈算啊?
答:借:應收賬款(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紅字)
貸:銷項稅(紅字)
借:主營業務成本(紅字)
貸:庫存商品(紅字)。
實際業務中都是做換貨處理,並不開具紅字發票入賬。因爲減少收入,增加庫存,會涉及到計價的問題,對銷售成本結轉的影響比較大(很多會計深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問:感謝回覆。我還想問一下,我單位很小,老闆要知道工具倉庫的實際庫存,比如說他要知道他買回的扳子,借出去多少,還剩多少,應當怎樣建庫存保管帳,我不知道我表達清楚沒有。
答:購入做了費用處理,實物就沒有賬可查,所以很多單位採用建立工具卡來管理(入生技和質量部門都有按工號建立的工具卡,卡上有領用歸還的記錄)。
至於庫存的賬是否還要管理起來,就看企業的要求了,我們目前是專設一個雜物倉來管理這些物品。財務不對這些入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