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虛寒的食品資料收集

作爲一個IT人,經常食無定時,腸胃病是常有的事,本人也深受腸胃病痛之苦,查過資料,應屬脾胃虛寒,症狀是每遇寒冷,即易腹瀉,夏天不能吃冷飲,不能吃寒涼食物,甚至夏天不能吹風扇,空調不敢調低,否則腹瀉是經常的事,還因此常爲找廁所煩惱。

於是在網上收集一些據說有效的偏方,希望有效,當然,諸位還是看醫生爲好。

應急的藥:整腸生,見效比較快;喇叭正露丸,大多數時候也比較有效。

食療的方子:

山藥薏米芡實粉,這款具健脾養胃功效,賣得比較火。

服用方法:
A、沸水法:
1衝:取五穀營養粉適量(2匙左右)放於杯中,倒入3倍的開水(100℃);
2泡:不要攪拌,泡一、兩分鐘;(如果是繁忙的早晨,您可以去刷牙洗臉了……)
3攪:用勺子將粉和水攪勻,加入白糖或蜂蜜、煉乳、鹽……,OK!
溫馨提示:選擇大一點的杯或碗,這樣在攪拌時會更得心應手。
B、微波法:1.加入適量的營養粉到碗中,2.加入三倍的涼水,3.輕輕攪拌均勻,4.放入微波爐,高溫叮火三分鐘,5.小心拿出,加入蜂蜜或者白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C、蒸煮法: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消化功能比較弱,可以用此法的,1.加入適量營養粉到鍋中,2.加入涼水可以適量多加點,3.輕輕攪拌均勻,放入鍋中燒開,4.關火後加入少量肉末,再加入青菜煮片刻,再加入少量鹽調味,攪拌均勻即可出鍋

山藥作爲保健食品,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成書於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將山藥列爲上品,不過當時的山藥可能是野生的,還未進入人工栽培階段。到了唐代,《四時纂要》引用道士王所著的《山居要術》,對山藥栽培作了較爲詳細的記載。中醫認爲,山藥"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許多古典醫籍都對山藥作了很高的評價。在民間,山藥是人所共知的滋補佳品。它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脂肪、膽鹼、澱粉酶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其他食品:

    1、韭菜

    專家介紹,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爲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爲鮮美。

   2、蜂蜜

    中醫認爲,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容易感冒。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

   3、紅棗

    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意思是,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爲春季爲肝氣旺盛之時,多吃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且人們在春天裏的戶外活動會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更多的熱量。但此時脾胃功能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紅棗就是一味春季養脾的佳品。

    4、菠菜

    專家表示,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爲佳,因爲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爲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


    5、蔥、姜、蒜

    蔥、姜、蒜它們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慾,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還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