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欺吴

 
话说齐国国君衰弱,权臣田常有意废国君而代之。为壮声威,田常计谋伐鲁。孔子得知,派子贡出马。
子贡见田常,吴王,越王,晋王。作了一个这样的分析:
 
相关人
目的
选择A
A后果
选择B
B后果
备注
鲁国
 
存鲁
 
 
 
 
 
齐国
田常
代齐
伐鲁
胜利概率大,使国家军事形象提升,道德形象降低,国君威望增加,降低代齐的可能。
伐吴
吴国穷兵黩武,实力强,胜负面各半。胜:则田常军事实力大增,提高国家道德形象,因为显然国君还没有让人相信有这么大的实力,所以国君的威望反而下降,代齐。负:则举国混乱,田常地位更为重要,便于代齐。
 
吴国
夫差
称霸
攻齐
存越
让越国一起来参与。
胜概率大,胜利的结果,继续往前伐晋,称霸。
防齐
灭越
碌碌无为,只会让齐国更强大
吴国军事实力强大
越国
勾践
复仇
帮吴
暂时还处于隐忍期,可以中途倒戈,伺机复仇。
不帮吴
让夫差怀疑异心,越国复仇大计难成
打不过吴国,吴国要出兵远征。
晋国
晋王
强晋
准备
迎战
有备无患
坐山观斗
被吴国突击
 
于是,齐伐吴,吴迎战,败齐,趁势伐晋,晋有备而战,中途越国倒戈,攻击吴都,吴两头不顾,被越国灭。齐国虽败,国内动荡,田氏代齐。
结果:
1.田氏代齐,达到目的;
2.鲁国存国,达到目的;
3.越国复仇,达到目的;
4.晋国防守成功,达到目的;
5.吴国完蛋。
我们看到,子贡整个游说过程中,基本上都预测出了结果,但是对于吴国的风险,却实施了一部分欺诈。所以,子贡欺吴。在我们的商业运作中,有意地隐藏风险是奸商的作为,显然,子贡在这个问题上,作了一回奸商,不厚道。
厚道的做法是,给吴国分析问题的时候,深入考虑其风险,打败齐国之后,立刻回师。以胜利之势,傲居群雄,对待晋国,威而不打,对于越国,防而不灭。这样的结果,才是共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