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CIO親授祕訣:靈動業務 讓IT先行

2008年,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也是物流產業從理論到實踐、從起步到發展的30年。在經濟發展日趨日益專業化的今天,國際物流業的發展已經開始着重重視爲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可國內卻還陷在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中:營運成本居高不下,客戶企業實際需要難以滿足。

那麼,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呢?帶着這些問題,CIOAge.com記者徐蕊獨家專訪了上海外高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總監朱裕峯。
(上海外高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總監朱裕峯)
  行業標準缺失成瓶頸 物流信息化亟待破局
上海外高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國現代物流業中的旗艦企業。作爲企業CIO,朱裕峯對國內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爲物流信息化建設呈現三個特點:
首先是物流信息系統中存儲的信息量龐大。他說物流業務包含倉儲、運輸和單證。單就倉儲來說,當倉庫中貨物數量成千上萬時,信息系統需要儲存的數據量非常巨大。
其次是信息系統需要高及時性的反饋貨物狀態。對於物流企業來說,貨物的透明化是關鍵。在貨物流轉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及時瞭解貨物的狀態,這就依賴於信息在鏈條上傳遞的透明性和及時性。用傳統的人工方式處理業務不能很好的體現這點,但是依靠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就能將信息及時反映到業務中,進行快速處理。
第三是物流行業需要制定信息標準。各行各業都需要通過制定標準來規範業務,信息標準對於物流行業尤爲重要。比如倉儲管理中貨物條碼和的規則,單證傳輸過程中企業和銀行、政府部門的電子交換,這些都需要制定嚴格統一的規範進行管理。
與其他行業相比,物流信息化起步較晚,雖然發展得很快,但業界普遍認爲中國物流信息化仍然處在比較落後的初級階段。對此朱裕峯表示贊同,他認爲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業內缺少標準,這導致企業雖然建立了信息系統,但是並不能讓它直接創造價值,很多業務環節受阻。其次是一些企業信息化建設目的不明確。現在大部分物流企業的“一把手”都很重視將IT與業務融合,並逐步開始進行IT規劃。但是如何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進行系統建設,讓IT發揮效益,“一把手”們往往把握不到要領,容易陷入“盲目開卷,未必有益”的困境。最後是執行層面,不論是整個行業還是各個企業,大多沒有將信息系統貫通。讓信息化滲透到整個產業鏈,這是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接受CIOAge.com記者徐蕊採訪時朱裕峯講到,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大,但由此帶來的直接效益往往不能快速體現。中國中小型物流企業尚多,在資金預算有限,對信息化重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如果今天砸下的錢不能立馬見效,再加上由於系統建設可能帶來的額外工作量,那麼信息化建設工作往往容易遭到質疑。但事情也並非絕對,這與領導對開展信息化建設是否有決心,認識是否到位,國內的投資環境是否良好等有很大關係。
當下,物流已被很多國家看做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物流業和相關支持產業逐漸進入了嶄新的時代。但由於中國物流市場是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起來,魚龍混雜,標準滯後的情況在所難免。中國物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依靠高科技手段實現精細管理,信息化建設也亟待加強。
CIOAge.com記者徐蕊獲悉,一些與國際接軌的中國企業如今也提出了“贏在物流”的口號,他們認爲企業的競爭力取決於物流上的競爭力。那麼,作爲企業業務中的一個環節,物流爲何如此重要呢?朱裕峯解釋說:“貨幣只有流通才能體現價值。如同貨幣一樣,企業生產的貨物沒有流通就好比是死水,不能發揮它的效益。物流能讓貨物充分的流通起來,發揮他們的價值。”  
  統一管理 預知未來業務需求
業內普遍認爲,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信息化建設;第二階段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建設;第三階段形成產業供應鏈。朱裕峯認爲上海外高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正處在第二個階段。在綜合業務方面,公司先後建立了倉儲運輸、單證報關、結算中心等系統,這些由信息部門統一規劃,逐一建設起來。
今年七月,在基本業務系統貫通的前提下,公司意識到在行政辦公方面也要藉助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管理。所以經過高層表決通過,項目正式啓動。在招標過程中,朱裕峯發現每家廠商的產品都有各自的優點。經過慎重的考慮,他們最終選擇了萬戶OA協同管理軟件(http://www.whir.net/index.asp)。他認爲這款產品在市場方面比較成熟,成功案例相對較多。更重要的是這款軟件的架構與公司系統發展規劃相一致,在技術和數據庫建設方面不謀而合。現在項目已經開展到一半,基礎的系統建設逐步完成。接下來會開發接口,將它與業務系統對接,完成統一管理。
現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內大大小小的物流企業有十幾家,競爭導致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所以區內上級領導要求企業間進行合併,整合信息和資源。上海外高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作爲保稅區內的大型國有企業已經先後合併了兩家區內物流公司。信息部門將全新的業務模式加載進來,經過調研在原來的系統上進行二次開發,統一導入數據後完成系統建設。朱裕峯說有時候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很難,有些員工在操作系統過程中會有抱怨。但是企業要進行創新就必須克服困難。IT部門會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利用技術手段讓員工的習慣改變的少一點。
在此工作的基礎上,朱裕峯帶領的信息部門同時在進行信息整合,將原來企業中獨立運行的系統整合在一起,完善業務流程管理,消除信息孤島。他說,目前這個工程已經進展到五分之四,各個部門的信息系統成功完成對接,接下來需要逐步完善已有的業務流程。在這個工作的基礎上,企業的系統需要和供應商、客戶和監管部門製作接口,掃除障礙;其次隨着公司業務不斷的發展和壯大,信息部門需要把握企業未來可能應用的業務模式,完善並提高信息化建設。
面對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如何緊縮開支“過冬”成爲不少企業最重要的議題,IT投資的計劃往往被擱置一邊。但一些企業做出的“反週期投資”舉措也爲人們提供了啓發和思考,外高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朱裕峯介紹說,公司領導認爲當下正是契機——企業應該靜下心來,練好內功,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強管理。
“不能因爲遇到金融危機,企業信息化建設就停滯。爲了省錢而忽略管理這樣得不償失。可以利用業務較少的這段時間優化企業流程,加強基礎建設和對資金的管理,同時進行人才儲備、培訓。”朱裕峯強調說,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進行反週期投資,利用信息技術練好“內功”,在經濟回暖時,現在的投入就會顯現效果。
對於一直大熱的SOA系統架構,朱裕峯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爲公司現有的系統完全可以將管理做到位,企業沒有必要盲目跟着概念的潮流進行改變。
勤學苦練,CIO生存並不艱難
朱裕峯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MBA,有多年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的經驗,轉向管理工作後一直帶領IT團隊,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有着豐富經驗。找到IT和業務間的最佳融合點,讓IT直接創造價值是他的職責和興趣所在,公司目前的綜合業務系統就是由他主導開發的。
他回憶說:“當初公司購買的是軟件商的產品,但是應用下來發現效果並不好,於是我就在這個產品的基礎上,帶領着IT團隊持續開發。最初開發團隊只有五個人,現在已經發展到十幾個人了。”
在開發系統的過程中他也曾遇到不少難題,由於公司部門比較多,協調工作比較複雜,如何清晰地瞭解業務需求,再把需求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結合後準確地反饋回各個部門曾經是最大的困難。總結克服重重困難的經驗,朱裕峯認爲溝通很重要。如何高效地進行溝通,瞭解深層次的需求堪稱一門藝術,企業CIO需要不斷修煉。
常聽人說,中國的CIO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對此朱裕峯卻不以爲然。他認爲不僅僅是信息化建設者,每個崗位的員工都有各自的難處。CIO只有多反省自己,多理解他人,和各個業務部門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將工作順利推進。外高橋的領導對信息化建設一貫非常重視,這也爲朱裕峯的工作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憑藉IT上的不斷創新,上海外高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實現了業務統一管理,爲國內外客戶提供全面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總結朱裕峯的話說,物流業信息化口訣是“靈動業務,讓IT先行”。(文/徐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