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釗:物流小企業抓營銷 大企業抓管

2008年中國物流業全面進入開放期,物流企業相繼展開攻勢,引起了市場競爭環境的進一步加劇。要想在這場競爭中取勝,企業除了改進自身經營策略外,更要把信息化塑造成重要的“武器”。如何精確地把握中國物流行業信息化發展現狀,深入地理解信息化應用需求呢?爲此,CIOAge.com記者徐蕊獨家專訪了行業信息化專家吳文釗。
 (行業信息化專家吳文釗)
加大倉儲信息化建設,力求實現自動化庫房
作爲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我國倉儲業主要爲本行業的物資或商貿流通企業提供倉儲和少量短途運輸服務。倉庫資源規模較大,僅流通領域的倉庫面積就達3億多平方米,可倉儲管理社會化程度卻不高。有時即使是同一個企業,內部物流資源也不能共用。因此,在這種落後的倉儲管理形態下,企業的物流效率普遍低下,信息化管理程度較低,導致經營方式粗放,經濟效益不佳。
雖然倉儲信息化現狀不容樂觀,但是作爲物資流轉的重要樞紐,它涉及的環節衆多,物品的種類、數量、用途、儲存位置和庫存狀況等信息量很大,因此信息技術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尤爲重要。吳文釗講到倉儲流程一般如下:當產品從生產線上下來時要貼上唯一識別的標籤,通過射頻技術、數據通信技術、條形碼技術、掃描技術實現產品的入庫,最後計算機將這些採集的數據自動導入標準化聯網的數據庫中。因此,建立倉儲物流信息化已經成爲提高企業自身運轉效率的必要手段。
那麼,企業該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倉儲管理呢?吳文釗認爲:“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需求方式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物流的特徵已從‘少品種、大批量、少批次、長週期’轉變爲‘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週期’。傳統倉儲企業如不能適應這種變化,不能提供以信息化爲基礎的現代物流配送服務,就必然逐步被淘汰。所以,現代物流倉儲企業大多開始逐漸加大倉儲現代化改造的步伐,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加大對倉庫的硬件投入,這是基礎;其二,加大對倉庫的軟件投入,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實現倉儲管理、商品銷售、開單結算、配送運輸、信息查詢、客戶管理、貨物跟蹤查詢等功能,爲客戶提供更爲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務信息化。”
同時,一些有能力的企業也已經開始推進通信規章的統一和票據標準化來滿足電子數據處理的需要。在物資儲運作業階段,企業將射頻數據通信、條形碼技術、掃描技術和數據採集技術用在倉庫堆垛機、自動導引車和傳送帶等運輸設備上,初步形成自動化庫房,這樣物資流轉效率就會提高,可靠性纔會加強。
此外,CIOAge.com記者認爲企業要想提高倉儲管理信息化水平,就必須對傳統倉儲業進行整合和改造。現代物流企業只有以現代信息技術爲支撐,以整合集成各種物流資源爲手段,以降低物流總成本爲目標,以生產、流通和消費爲服務對象,這才符合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的要求。
物流集團企業信息化程度高,突破營銷瓶頸
除了倉儲這種基本形態以外,社會物流的另一種形態是物品實體流動的過程,就是運輸。吳文釗說:“我國社會運輸管理大多依靠傳統手工模式,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加快我國物流社會運輸信息化建設,實現物流社會運輸現代化、信息化、自動化勢在必行!”
但社會運輸的信息化程度也不能一概而論,大型航運和空運企業就是例外,他們在利用信息技術調度運輸載體的管理上做的較爲完善,這緣於企業間存在競價運輸機制。(競價運輸是對物流網絡系統內部和社會物流市場中各類客戶實施競價拍賣,最後由系統自動認定中標者的形式。)只有在保持現有客戶、合同用戶和管理體制不變的基礎上引入競價機制,才能爲運輸企業節約運輸成本,取得較好的效益。“從整體上來講,這種方式的實施過程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來解決,所以物流信息化建設程度很高。例如中外運海運、中船等國內的幾大航運集團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可以和西方任何一家同類物流公司相媲美,至於他們選擇何種管理軟件並不重要,最核心的是他們管理的思維原則不但沒有落後,而且還出於世界領先地位。”
那麼運輸行業信息化建設的平均水平如何呢?吳文釗以物流運輸四種交通方式的角度闡述如下:
首先從航運角度來說,這類型企業國際化貿易水平較多。只有保持信息技術的水平與國際上的水平相一致,才能通過提高運營效率增加國際競爭力。因此航運物流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很高。同時隨着國內物流的發展,企業信息化建設仍存在很大發展空間。
其次從空運角度來說,由於帶有壟斷色彩使企業間沒有充分的競爭,所以導致企業管理水平一般,進而影響信息化的建設。這證明通過競爭才能帶動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使信息化建設更上一層樓。
第三針從鐵路物流來說,大部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現雛形,基本保證物流管理系統建設完畢。但鐵路物流信息化建設要從長遠的角度上考慮,必須從航運和空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吸取經驗,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這樣才能促進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取成功。
最後是針對公路運輸來說,由於國內尚不存在這類型標誌性的企業,所以公路運輸還很原始,信息化建設水平很低。吳文釗認爲這與行業內普遍存在規模較小,資金較缺乏的中小企業有關。
作爲管理專家,吳文釗也提到信息化能給企業帶來兩點好處:一個是增收,一個是節支。目前倉儲、集散中心信息化建設主要是以節支爲核心。但是對於信息化建設相對完善的交通運輸物流企業來說,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營銷是亟待解決的瓶頸。他認爲這是市場問題,企業競爭力差最終歸結爲營銷不到位。如果他們沒有通過信息化的手段,針對自身的物流能力來充分地進行市場營銷,就無法抵禦市場擴張帶來的競爭力。因此,物流企業應該依靠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貿易中貨物的吸納、品牌建設、議價和撮合等能力。
金融危機下,企業練內功“非常不合適”
金融危機環境下,物流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投資是否合適呢?吳文釗堅定地認爲:“非常不合適。理論上講,現在正是企業“修煉內功”的時候,但實際並非如此。對於企業來說,信息化管理雖然有時候錦上添花、雪中送炭,但它並不是必需品。中國中小物流企業尚多,生存纔是首要問題。企業的營銷業績下降,領導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如何生存踱過難關。如果銷售收入大量減少的情況下還進行信息化建設,這無異於“雪上加霜”。因此抓基礎管理,抓銷售,抓營銷纔是絕大多數物流企業目前應該做的。”
採訪手記:聯盟經營,提煉優質物流資源“防寒”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物流企業應該怎樣迎接挑戰呢?通過與專家的交流,CIOAge.com記者徐蕊認爲企業首先應該拋開悲觀的情緒,全面剖析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進行業務轉型,尋求新的增長點。其中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業務整合提高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企業則可通過更專業和精細的服務贏取目標客戶。
其次,由於當前中小物流企業陷入困境,那麼提煉優質資源走向聯盟經營將是一條出路。物流加盟形式的出現是物流行業在聯盟企業制度上的一次創新,是物流業研究領域的一個發展方向。
最後企業可以加強傳統物流向綜合物流轉型的力度,提供優化的整體物流服務解決方案,力求在這種困難的形勢下實現再次盈利。(文/徐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