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模型的梳理(零碎筆記)

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基於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提出了KANO模型,這個模型原本不屬於互聯網領域,現在卻被廣泛用於產品的需求分析。作爲互聯網人,瞭解一點還是很有必要的。

主要分爲三個部分:
一、設計調研表格,獲取調研數據;
二、KANO二維屬性歸屬分析;
三、Better-Worse係數計算。

一、設計調研表格,獲取調研數據;

Paste_Image.png

按照上表的格式,對每一個功能做一個的調研,充分收集用戶的數據。

採集回來的數據,需要有一個清洗的過程。
除了剔除一些胡亂填寫的數據,一些不符邏輯的異常數據也在清洗之列。
下面將結合二維屬性歸屬表,對數據進行一個清洗及梳理。

二、KANO二維屬性歸屬分析;

Paste_Image.png

Paste_Image.png

1、魅力屬性(A):有,非常滿意;沒有,不會失望;
eg:中午吃飯時的紅燒肉。沒有紅燒肉,一頓飯也能吃;有紅燒肉,異常開心。
2、期望屬性(O):有,開心;沒有,不開心;
eg:中午吃飯時喝湯。有湯,開心,沒湯,不開心;
3、必備屬性(M):有,沒感覺;沒有,不開心;
eg:中午可以吃飯,沒感覺;中午不能吃飯,陰影面積爆表;
4、無差異屬性(I):有,沒感覺;沒有,沒感覺;
eg:單身狗出去吃午飯,有人陪,沒感覺;沒人陪,沒感覺;
5、可疑結果(Q)

將拿到的數據,按照上述的格式彙總到每一格。
比如,有12個人選擇了(提供——很滿意;不提供——很滿意)這個選項。那麼把這個選擇按照總投票量,折算成百分比。
如下圖所示:

Paste_Image.png

將數值最高的屬性作爲kano屬性。

通過上述步驟,即可量化評估用戶的需求屬性。
量化完之後,可以按照必備屬性>期望屬性>興奮屬性>無差異屬性的順序,安排產品需求的優先級了。
除了KANO二維屬性歸屬分析,還可以按照計算Better-Worse係數來量化評估需求優先級別.

三、Better-Worse係數計算。

Better-Worse係數是按照下述公式進行計算。

Better/SI=(A+O)/(A+O+M+I)
Worse/DSI=-1*(M+O)/(A+O+M+I)

Better,可以被解讀爲增加後的滿意係數。better的數值通常爲正,代表如果提供某種功能屬性的話,用戶滿意度會提升;正值越大/越接近1,表示對用戶滿意上的影響越大,用戶滿意度提升的影響效果越強,上升的也就更快。
Worse,則可以被叫做消除後的不滿意係數。其數值通常爲負,代表如果不提供某種功能屬性的話,用戶的滿意度會降低;值越負向/越接近-1,表示對用戶不滿意上的影響最大,滿意度降低的影響效果越強,下降的越快。

Paste_Image.png

根據各功能在橫縱軸的均值劃分12%、40%的分割區分。得到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期望屬性;
第二象限:魅力屬性;
第三象限:無差異屬性;
第四象限:必備屬性;
不同需求屬性的功能,按照必備屬性>期望屬性>興奮屬性>無差異屬性安排優先級。
同一需求屬性功能,按照better值的高低來排序。

第一次運用markdown語法寫東西,紀念一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