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更要看育兒書,推薦這幾本!

圖片來自於網絡

有朋友希望我推薦一些育兒主題的書籍,當我翻開自己的讀書記錄時,卻有一種“老中醫要開藥方了”的感覺,想着,這個藥材要配幾錢,那個藥材要配幾克。

書的種類那樣繁多,我要在育兒書單裏推薦文學類和個人成長類的書嗎?育兒不應該是這個方法論,那個技巧嗎?

然後,我的身體裏響起另一個聲音:No!No!No!一個母親養育她的孩子,不是靠方法和技巧就夠的,最重要的,是要靠她的心靈!

是的,她說得對。

身爲父母的我們,不能掉入單一的育兒書的隊列之中,我之前就犯過這樣的錯誤。那個時候,我常常覺得自己作爲一位母親,做得很不好,不合格。

但是,陰差陽錯,後來我看了一堆雜七雜八的書。現在再回過頭去看的時候,我發現,我們應該讓各種各樣的書籍同時充斥我們。

我們的頭腦,就如同我們的身體,五穀雜糧、果蔬魚肉,每樣都要吃一點,這樣才能夠在育兒的路上走得不偏不倚。

今天,我就藉着推薦育兒書的名義來推薦幾本書。

文學類

我認爲,文學是牢牢紮根於生活的藝術。

來源於生活的文字,能夠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

1.《孩子,你慢慢來》

圖片來自於網絡

龍應臺,這位被認爲最尊重孩子節奏的母親,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裏,娓娓道來初爲人母的喜悅、個人空間和母親角色爭奪的矛盾心情、陪孩子慢慢長大的溫暖情誼。

我們的心靈,需要好的文字來滋養。

而《孩子,你慢慢來》就是這樣一本可以觸動和滋養心靈的好書。

經驗類

我很喜歡看媽媽前輩們的文字,那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歷。

我們未必照搬她們的育兒方法,但是,我們可以看見,有很多媽媽前輩們經歷過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處境,焦慮過我們現在正在焦慮的問題。

單單如此,就已經讓我足夠感激她們。

2. 《豐盈心態養孩子》+《佩蓉的媽媽經》

圖片來自於網絡


圖片來自於網絡

蔣佩蓉女士一共養育了三個兒子,她將自己初爲人母的焦慮、事業和母親的權衡、養育孩子的觀念、三個兒子的養育故事、對當下社會育兒焦慮的看法等,一一付諸文字,值得一讀。

個人成長類

作爲一位母親,我深刻體會到,在爲人母這件事情上,提升自我的重要性。

身爲父母的我們是一堆土壤,而孩子則是紮根在這堆土壤之中的樹苗。我們要先給自己堆肥,保證土壤的養料足夠豐富,才能確保孩子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無需成爲心理學專家,或者教育學者,當然成爲這些專家學者有助於我們養育孩子,但是我們無法期望每一個父母都是。

對於一名普通的父母來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慢慢積累養料。

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圖片來自於網絡

這是一本專門講個人成長的書,值得反覆閱讀,用心實踐。

當初就是在這本書的指引下,我開始探索新的人生道路,逐漸走出迷茫、灰暗的生活。

走出來以後才發現,灰暗和光明其實只有一線之隔,而要跨出這一步卻是如此之難。

因爲這一步,意味着對自己的否定。

而成長,不就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的過程嗎?

4.《由內而外的教養》

圖片來自於網絡

記得在姐姐兩歲多的時候,我因無法忍受每天下班後都要面對姐姐的無休止哭鬧而去作了一次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建議進行半年的心理諮詢,半年後,可以做到接納。但是,由於工作忙,又要帶孩子,沒有繼續諮詢。

後來翻開了《由內而外的教養》這本書,我才明白了自己無法忍受孩子哭鬧的原因。

同時,我也意識到,對於父母來說,認識自己過去的重要性。唯有認識並接納了過去,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我們的孩子。

當你翻開《由內而外的教養》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這本書很難讀,很晦澀,很枯燥,專業性太強。但是,如果你願意讀下去的話,收穫也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溝通技巧類

在親子相處的過程中,溝通方式不容忽視,這也是爲什麼市面上有很多關於親子溝通的書。

道術結合,才能遊動自如,不是嗎?

5.《P.E.T.父母效能訓練》

圖片來自於網絡

我很喜歡P.E.T.,是因爲它的操作性很強,而它的強操作性又不是那種一種方法打遍天下的唯一答案。

它給了父母很大的發揮空間,父母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情形、自己的需要、孩子的需要來選擇合溝通方式。

這樣看來,P.E.T.又不再是一種溝通方法,而是一門溝通哲學。

6.《非暴力溝通》

圖片來自於網絡

這是一本介紹基本溝通邏輯的書。

通過細心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充滿了語言暴力,這些語言暴力的傷害程度並不低於身體暴力,因爲它們雖然沒有讓傷及肉體,卻往往傷及心靈。

而語言之所以會產生暴力,又是因爲我們的需要沒有被看見或者被滿足。

當這些需要被暴露出來,被看見,被滿足之後,暴力會隱退,此時,愛就自然流露出來。

雖然這是一本講溝通的書,但是在我看來,這更是一本引導我們探索自我、關照自我的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