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從我們剛剛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生活的意義”的探索。就算是孩子,也想弄清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在周圍環境中的地位。在兒童發展的前五年,已經具備了一套固定的行爲模式,即他們以怎樣的方式和方法去對待一切事情。此時,他們對於自己和社會所向往的發展模式已經有了深層次的概念。此後,他們就會利用自己對社會和自我的看法來關注整個世界。因爲在兒童時期還不知道何爲社會經驗,所以需要有人對他們加以詮釋,這樣就逐漸賦予了他們生活的意義。

對孩子們而言,即使對意義的認知已經偏離正軌,即使他們所採用的處理方式還會帶來接二連三的錯誤,他們也不會改變。只有他們重新檢討,對自己的認知加以改正,纔會使他們對於人生意義的理解得到改變。

有時,犯錯帶來的嚴重後果會強迫性地驅使他們改變自己對人生的認識,然後完善自我。但是如果沒有任何方面的壓力,他們就不會意識到其中的謬誤,還會執着於錯誤之中,以至於結果無法收拾。一般來說,要想讓自己對人生的認知走向正確的軌道就要接受專業的心理學人士的指導,他們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錯誤的根源並探尋到正確的人生意義。

人們在兒童時期的情境有多種解釋方法,童年的不快樂很可能被賦予相反的意義。比如,有的孩子童年生活並不快樂,他就會盡其所能讓自己找到一個擺脫困境的方法。由此,他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一定要使自己的狀況得到改善,不要讓我的孩子再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面有的孩子則會想:“上天真的好不公平,爲什麼總讓別人享受美好的東西?既然上天對我這樣殘忍,我還有必要對別人給予慈愛嗎?”

也許有的父母會這樣告訴自己的孩子:“我的童年就是從貧苦中過來的,可是你爲什麼就一點苦都不能吃呢?

有人則認爲:“因爲童年時我受了很多苦,所以我現在做什麼都無可厚非。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於人生的理解已經表現在他們的行爲之中,如果他們不對自己的思想加以改變,行爲自然也不會改變。

每個人的經歷並不能決定人生的成與敗,這就是個體心理學對決定論的反對之處。一個人的經歷不能決定其一生的命運,但會對人的命運造成影響。如果我們將某種特殊的經歷作爲未來人生的基礎,那麼必定會被誤導。環境因素並不能決定人生的意義,我們卻可以通過解讀自己的人生狀況來改變命運。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