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豔的愛情必然是愛如潮水

    驚豔的愛情必然是愛如潮水

                            ——觀《水形物語》有感


寫在前面:《水形物語》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確實實至名歸,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該片用不同的角度向人們詮釋了何爲真正唯美的愛情,該部影片中非常尊重女性,且,影片的高級之處就是雖然也有性,但是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淫穢。該部影片充滿了詩意,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於愛情的相信和嚮往。


不知道爲什麼?也不想知道爲什麼?更不想去尋找尋求所謂的答案。反正,對一些大片沒有抵抗力,可以說毫無抵抗力,像着魔一樣的就是要看,要看,要看,更何況是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水形物語》這樣的上佳的大片,並且是陀螺(別稱)拍的影片,絕對是不容錯過啦!


就這樣,懷着如此高漲的心情在3月16日晚8點30分走進了院線,開心又激動地迎來了《水形物語》的上映時刻。


我對這部電影偏愛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爲導演陀螺(別稱)——吉爾莫·德爾·託羅真的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導演。


或許不少人都是和我一樣,通過12年前那部《潘神的迷宮》才記住了託羅這個名字,雖然近年來他一直在商業片和電視劇領域摸爬滾打,可惜並無出衆的成績。可是當年那部電影《潘神的迷宮》真的驚豔了不少觀衆,追捧者奉之爲魔幻現實主義的巔峯,當然也有不少人詬病其略顯刻意和矯情,但無論如何,那部電影都讓人們記住了託羅這位導演的驚世才華。


再者就是,事實上,稍微關注一下託羅的職業生涯,你就會發現他是少有的電影全才,演員、導演、編劇、製片、剪輯、美術設計等等崗位他全部做過,甚至化妝也是他的老本行,我想這也是爲什麼託羅自己的電影都能呈現出高度的統一性的原因。


從表面上看,《水形物語》所講述的,是一個相當俗套的愛情故事,若是將片中的主角性別互換,你可能會更加清晰地感覺到這是一個類似“王子救公主”的故事模式。然而,這部電影卻依然能帶給觀衆非凡的動人感受,這與導演面面俱到的精巧構思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這部電影藏巧於拙的過人之處。


曾經擔任過《暮光之城:月食》等影片的藝術指導的保羅·奧斯特伯裏這次在與託羅的合作中,爲《水形物語》設計了一套非常具有統一畫面感的場景,無論是冰冷潮溼的科研基地,還是幽暗凌亂的閣樓房間,都爲觀衆營造出了一種晦暗斑斕的視覺氛圍。


而攝影師丹·羅斯特辛極富層次感的鏡頭調度,則讓影片的畫面多了一重光影交錯的柔和美感,每一幀畫面都像優雅而沉默的夢境,每一幀畫面都是多情而深沉的低語。


當然,《水形物語》的優秀絕不僅僅只限於影片獨特的審美特點和畫面質感,事實上它雖然搭載着一個傳統的故事,其中卻不乏匠心獨運之處,使得影片在故事層面其實有着非常可觀的可讀性。你會發現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如此不同,亦是如此相似。


陀螺在《水形無語》中傳達了一種純粹的魔力,彷彿帶領我們從他的大製作電影《環太平洋》和《猩紅山峯》脫離,重新回到《鬼童院》、《潘神的迷宮》這樣更具工藝性的創作時期。這是一部浸染了復古電影魔力的黑暗童話,帶給觀衆如水般質感的畫面。這種獨具魅力的特質,結合了1960年代道德腐敗的美式人像和第三人稱講述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愛和友誼的簡單故事。


並且。在衆人無察覺的情況下,陀螺植入了60年代早期的社會現實——人們對於非人類的有限包容性跟對同性戀和黑人近乎一樣。無論是電視裏無意間閃過黑人暴亂的鏡頭,還是研究所慘無人道的施虐,都勾勒出冷戰時期的恐怖氛圍。


《水形物語》的故事情節大致如下: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冷戰氛圍下,啞女Elisa在一個機密實驗室做清潔工。啞女生活規律,寂寞,夜夜自慰。她體形修長,骨感,脖子上有三道疤痕,據說是小時候就有的。她的朋友圈有黑人逗逼小夥伴Zelda和鄰居中老年脫髮彎男插畫師Giles。


她平淡的生活一天被一個神祕事物打破。白人長官Richard給實驗室帶入一個水生生物(類似男人魚),和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一起研究。所謂研究,就是嚴刑拷打。滿地的血污讓Elisa和Zelda得以應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清掃戰場。在打掃的過程中,Elisa和男人魚接觸,熟悉。Elisa也被這個神祕的物種吸引,常常給他帶點吃的(或許劇組爲省錢而選了雞蛋)。


長期的實驗沒有結果,讓Richard和他的將軍上司失去耐心。他們決定殺死男人魚,從研究活體變成研究屍體。Elisa瞭解之後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偷走人魚,並決定下個月10號的時候把他從運河送走。10號的時候,運河水位升高,城市會開閘放水,人魚也可以從河道回到大海。殺死人魚的決定也激怒了科學家Robert,他看到Elisa的行動,並暗中予以支持。原來Robert不光是科學家,還是蘇聯的間諜。對神祕物種的愛讓他決定背棄自己的間諜任務(毀滅人魚的目的是讓美帝也研究不了)。幾方的努力最終讓行動成功,黑人小夥伴,彎男插畫師和間諜科學家齊心協力把人魚送到了Elisa的浴缸裏。一起生活中,插畫師發現人魚有能力可以恢復別人的受傷,甚至讓禿頭重新生出毛髮(這是所有程序員的福音)。而主角Elisa和人魚在一起生活之後,兩人也感情升溫,竟神祕地跨過了物種的界限。


另一方面,憤怒的Richard用盡辦法,想要在很短的時間裏找回人魚。浴缸太小容不下人魚,他日漸衰弱。Elisa和插畫師決定按照之前的計劃從碼頭送走人魚。Richard順着蛛絲馬跡找到Robert,揭破他間諜的身份,拷問到了Elisa和Zelda偷走人魚的事情。千鈞一髮之際,在碼頭上,Richard找到了Elisa,插畫師和人魚。一片槍聲中,Elisa腹部中彈,人魚胸中兩槍,插畫師被直接一拳擊倒。在壞人即將全面勝利的時候,插畫師爬起來用鐵棍打傷了Richard。人魚在中兩槍的情況下竟然自愈,緩過勁來之後反擊Richard,戳破了他的喉嚨。故事沒有介紹Richard的結局,他如果沒有死亡,那也會成爲一個啞巴。人魚抱着中彈的Elisa跳入了大海。


影片結束的時候,是電影海報裏的畫面。在插畫師的口述中,人魚和Elisa在海中擁抱,本已死亡的Elisa在水裏睜開了眼睛,脖子上從小就有的三道傷痕變成了魚鰓,他們一起成爲了水裏的生物。


對於影片的這個結尾我特別特別地喜歡。這是插畫師的口述,他或許加入了自己的想象,這個浪漫的想象有情節本身的合理性(Elisa的傷痕,人魚的能力和在人類社會不被接受的孤獨),也有他對自己好朋友的愛。也許兩人最後都是以死亡告終,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導演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了你一個結局,你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嗤之以鼻。從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樣的處理和我們認爲逝去的親人會以靈魂的形式存在一樣,對於留下來的人來說,真相不重要,對事件的理解比真相更重要。


總之,觀影本身從各個角度都超出我的意料,電影本身情節緊湊有序,邏輯合理,人物的性格和行爲幾乎完美的貼合了這個故事和故事所處的時代。這種邏輯和故事上的自洽,讓人輕易就沉浸其中。電影結束的時候,我還陶醉其中,沉醉於影片當中,發現影片已經結束,而我覺得纔剛剛開始。我不記得電影有多長,只是覺得時間稍縱即逝。對,這是一部讓時間變短的文藝片。我覺得情節的精心構思是這部電影之所以精彩的基石,看完特別滿足。


《水形物語》是類似“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如果說魚人是野獸,艾麗莎就是美女。她會模仿電視裏的樓梯舞,會枕着帽子小憩,會聽音樂,會在拖地時跳舞,她內心最想要的是一雙紅色高跟鞋,最喜歡的片段是她幻想自己引吭高歌的片段相當驚豔。


她浪漫,美麗,像《天使愛美麗》中的艾米莉。她是美女,也不僅僅是美女。她溫柔又兼具勇敢,可愛又不失堅強。她勇於追求愛情,並且爲此奮不顧身,忠貞不渝。


有人說過:每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爲被劈開的人太多了。


在《水形物語》這部電影中有大量弱勢羣體,艾麗莎出生以來就不能說話,魚人被當做怪物,身爲同性戀的室友吉爾斯遭到餐廳員工的歧視,身爲黑人的同事澤爾達、餐廳客人也受到不平等待遇……他們在安保人員斯特里克蘭眼中是不完整的:上帝長得很像人,長得像我,或者長得像你。可能還是更像我一點。


影片中斯特里克蘭表面上高人一等,但他對將軍言聽計從,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沒有反抗的氣魄;別人說汽車是水鴨色,他就跟着說是水鴨色,沒有一點主見。


而相比之下,艾麗莎身爲弱女子卻敢冒着生命危險解救魚人,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愛情;魚人也知恩圖報,從不放棄艾麗莎,堅決要和她在一起;吉爾斯爲了賣出作品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澤爾達堅持相信艾麗莎、幫助艾麗莎,肝膽相照,生死與共。


影片中的他們雖然有不同的膚色、身體,但有相同的靈魂,相同的人性,相同的爲美好生活、爲正確之事而奮鬥的信念,他們比斯特里克蘭更加勇敢、更加善良、更具人性。


當然,他們當中也有布魯斯特那樣的庸人,澤爾達給他做飯,他從不道謝;他把艾麗莎供出來,還不允許澤爾達給她通風報信。布魯斯特這樣的人絕非少數,正是他們愚昧、懦弱、麻木、自私,艾麗莎、魚人、澤爾達、吉爾斯的知恩、清醒、勇敢、正直更顯得難能可貴。


而正是因爲艾麗莎、魚人、澤爾達、吉爾斯是同類人,他們纔會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布魯斯特不尊重澤爾達的勞動成果,斯特里克蘭歧視澤爾達,只有艾麗莎把她當做好姐妹,所以她願意幫助艾麗莎。


吉爾斯在職場受挫,還因爲同性戀身份被餐廳服務員趕出去,只有艾麗薩把他當成一家人,所以他對艾麗莎伸出援手:我找不到其它人聊天了,你是唯一一個能聽我說話的人。聽着,你想要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你說需要,你就告訴我我能爲你做些什麼。


魚人被人們當成怪物,受到百般凌辱,但是艾麗莎給他吃雞蛋,給他放音樂,還把他救出來;而艾麗莎不能說話,很多人都不尊重她,但魚人看她的眼神,表明他並不覺得艾麗莎缺少什麼,也不覺得艾麗莎是不完整的,他每次看到艾麗莎的時候都很開心。這就是爲什麼他們能夠相親相愛,相濡以沫。


艾麗莎和魚人一樣張開嘴巴,一樣發不出聲音,她所經歷的、她的一切都把她引向魚人。他們在外觀、肉體上是異類,但內在、精神上卻是同類。


因此,一個從來不被待見、被直呼“啞巴”的人,突然有一天有人看上你了,吃你煮的雞蛋,聽你放的音樂,每次看到你很開心,這種體驗是多麼的幸福啊!


艾麗莎出生幾十年來頭一回有這樣的待遇,她有什麼理由不愛上魚人呢?他們的愛情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毫不唐突,毫不生硬。


我們每個人,都是身體完好,靈魂殘缺。所以需要找到一個人,Ta正好填補了你缺失的那部分靈魂。所以,愛從來不關乎身體,而關乎靈魂。


我非常喜歡《水形物語》的一點是,電影非常尊重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這樣一種畸形的想法:一個男人睡了女人,他就是榜樣;一個女人睡了男人,她就是蕩婦。並且,導致了很多電影也是如此,常常有男人睡了女人的電影,但女人主動睡了男人的電影卻很少。甚至一旦出現女性,就對“性”避而不談,似乎女性不能談論“性”,似乎女性談論“性”就顯得淫蕩,似乎只能男性才能討論“性”。


這種矯枉過正的行爲就是一種歧視,畢竟男性都可以談“性”,女性爲什麼不能談“性”?其實,這個世界,女性敢公開、正視“性”,纔是進步、覺醒的標誌。


《水形物語》也是提倡“性解放”,導演從不刻意迴避性話題,而是理智探討。比如艾麗莎會自我安慰,會和魚人滾牀單,還會和閨蜜談論這件事,這纔是尊重女性的電影。更爲重要的是,艾麗莎爲了愛情奮不顧身的行爲,使得電影再次昇華。


《水形物語》不僅是一部童話片,更是一部女性電影,具有女權的內核。而艾麗莎不僅僅是高呼口號,還能付諸行動,通過自身的付出、辛勤的勞動來得到想要的東西。


起初人人都不同意艾麗莎和魚人在一起,澤爾達、吉爾斯、包括很多觀衆在內都不同意這門親事,但是艾麗莎力排衆議,勇往直前,堅持追求想要的愛情。對於解救魚人的計劃,高大魁梧的吉爾斯都表示無能爲力,身材嬌弱的艾麗莎卻鍥而不捨、絕不言棄,才終於感動了吉爾斯,幫助自己救出魚人,纔有了後來的比翼雙飛、長相廝守。


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原本她和魚人之間是沒有可能的,正是她的不懈努力才換來想要的生活。因此,任何時候,唯有信念創造奇蹟,唯有信念改變命運。只要你覺得是正確的,就可以義無反顧地去爭取,自信和堅持是通往成功的關鍵。重要的不是機會有多麼渺茫,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做而已。在任何時候,別人說你不行,是不算數的;你覺得可以,就一定可以;如果你自己都覺得不行,就真的不行了。


陀螺導演的影片《水形物語》尊重女性、讚美女性、肯定女性,是一部三觀很正的電影,而艾麗莎爲追求愛情無所畏懼、奮不顧身的品質也讓人非常非常感動。


作爲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物語》雖爲一部渾然天成的奇幻電影,但是,其在人物構建的佈局上也不乏心思。雖然影片的故事背景處於冷戰時期,但是片中人物諸如殘障者、同性戀者、黑人、外來人甚至非人類的身份標籤,在今天看來絕對是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的。在豆瓣上,有人曾經這樣說:這是一個“所有的邊緣人擁抱在一起就能對抗黑暗的世界”的故事,而陀螺確實是把“政治正確”玩轉成了一種工整的藝術,比之某些想要衝擊頒獎季而刻意爲之的政治正確之作,確實高明得太多太多。


最後,演員傑出的表演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尤其是莎莉·霍金斯和道格·瓊斯兩人,都展現了逆天的演技。莎莉·霍金斯這位學院派的英國演員,雖然少有在電影中擔當主演的機會,但其演藝經歷卻是異常豐富。她在《水形物語》中飾演的啞女,沒有臺詞,僅靠眼神與手語就傳達出了人物洶涌澎湃的感情,表演極富感染力。而飾演怪物的道格·瓊斯,在出神入化的化妝與特效技巧的助力之下,同樣是僅靠肢體語言,就成功地將水形怪物的靈氣與智慧傳達給了觀衆。


最後的最後,影片的結局是極度的浪漫,一如電影海報一般的唯美。艾麗莎的歡愉始於自我浸泡的浴池,終於相互擁抱的海洋,水的形狀就愛的形狀,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歡暢結合,就像張信哲唱的那句“愛如潮水它將你我包圍”一般。


但是,我想在文末,再次贊一下莎莉·霍金斯的演技,她在本片中的啞女形象極富說服力和感染力,無需臺詞,僅通過她的手語或者一個眼神,就足以展示角色的充沛情感。無論是面對陰謀的果敢,還是面對愛情的直率,你都能感受到這個少女心角色投射出的溫暖與力量。


再次再次評說一下導演陀螺,如果說之前的陀螺導演的影片是血腥奇幻,那麼我給《水形物語》的關鍵詞則是柔軟。充滿童心的陀螺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用他最赤誠的童心完成了對愛的探索,而你只用點開播放鍵,就一定能深陷於這片溫柔,不能自拔。


PS:一些圖片下載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