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的爱情必然是爱如潮水

    惊艳的爱情必然是爱如潮水

                            ——观《水形物语》有感


写在前面:《水形物语》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确实实至名归,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该片用不同的角度向人们诠释了何为真正唯美的爱情,该部影片中非常尊重女性,且,影片的高级之处就是虽然也有性,但是让人感觉不到一点淫秽。该部影片充满了诗意,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相信和向往。


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想知道为什么?更不想去寻找寻求所谓的答案。反正,对一些大片没有抵抗力,可以说毫无抵抗力,像着魔一样的就是要看,要看,要看,更何况是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水形物语》这样的上佳的大片,并且是陀螺(别称)拍的影片,绝对是不容错过啦!


就这样,怀着如此高涨的心情在3月16日晚8点30分走进了院线,开心又激动地迎来了《水形物语》的上映时刻。


我对这部电影偏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导演陀螺(别称)——吉尔莫·德尔·托罗真的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导演。


或许不少人都是和我一样,通过12年前那部《潘神的迷宫》才记住了托罗这个名字,虽然近年来他一直在商业片和电视剧领域摸爬滚打,可惜并无出众的成绩。可是当年那部电影《潘神的迷宫》真的惊艳了不少观众,追捧者奉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当然也有不少人诟病其略显刻意和矫情,但无论如何,那部电影都让人们记住了托罗这位导演的惊世才华。


再者就是,事实上,稍微关注一下托罗的职业生涯,你就会发现他是少有的电影全才,演员、导演、编剧、制片、剪辑、美术设计等等岗位他全部做过,甚至化妆也是他的老本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托罗自己的电影都能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水形物语》所讲述的,是一个相当俗套的爱情故事,若是将片中的主角性别互换,你可能会更加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个类似“王子救公主”的故事模式。然而,这部电影却依然能带给观众非凡的动人感受,这与导演面面俱到的精巧构思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这部电影藏巧于拙的过人之处。


曾经担任过《暮光之城:月食》等影片的艺术指导的保罗·奥斯特伯里这次在与托罗的合作中,为《水形物语》设计了一套非常具有统一画面感的场景,无论是冰冷潮湿的科研基地,还是幽暗凌乱的阁楼房间,都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晦暗斑斓的视觉氛围。


而摄影师丹·罗斯特辛极富层次感的镜头调度,则让影片的画面多了一重光影交错的柔和美感,每一帧画面都像优雅而沉默的梦境,每一帧画面都是多情而深沉的低语。


当然,《水形物语》的优秀绝不仅仅只限于影片独特的审美特点和画面质感,事实上它虽然搭载着一个传统的故事,其中却不乏匠心独运之处,使得影片在故事层面其实有着非常可观的可读性。你会发现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不同,亦是如此相似。


陀螺在《水形无语》中传达了一种纯粹的魔力,仿佛带领我们从他的大制作电影《环太平洋》和《猩红山峰》脱离,重新回到《鬼童院》、《潘神的迷宫》这样更具工艺性的创作时期。这是一部浸染了复古电影魔力的黑暗童话,带给观众如水般质感的画面。这种独具魅力的特质,结合了1960年代道德腐败的美式人像和第三人称讲述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爱和友谊的简单故事。


并且。在众人无察觉的情况下,陀螺植入了60年代早期的社会现实——人们对于非人类的有限包容性跟对同性恋和黑人近乎一样。无论是电视里无意间闪过黑人暴乱的镜头,还是研究所惨无人道的施虐,都勾勒出冷战时期的恐怖氛围。


《水形物语》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冷战氛围下,哑女Elisa在一个机密实验室做清洁工。哑女生活规律,寂寞,夜夜自慰。她体形修长,骨感,脖子上有三道疤痕,据说是小时候就有的。她的朋友圈有黑人逗逼小伙伴Zelda和邻居中老年脱发弯男插画师Giles。


她平淡的生活一天被一个神秘事物打破。白人长官Richard给实验室带入一个水生生物(类似男人鱼),和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起研究。所谓研究,就是严刑拷打。满地的血污让Elisa和Zelda得以应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清扫战场。在打扫的过程中,Elisa和男人鱼接触,熟悉。Elisa也被这个神秘的物种吸引,常常给他带点吃的(或许剧组为省钱而选了鸡蛋)。


长期的实验没有结果,让Richard和他的将军上司失去耐心。他们决定杀死男人鱼,从研究活体变成研究尸体。Elisa了解之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偷走人鱼,并决定下个月10号的时候把他从运河送走。10号的时候,运河水位升高,城市会开闸放水,人鱼也可以从河道回到大海。杀死人鱼的决定也激怒了科学家Robert,他看到Elisa的行动,并暗中予以支持。原来Robert不光是科学家,还是苏联的间谍。对神秘物种的爱让他决定背弃自己的间谍任务(毁灭人鱼的目的是让美帝也研究不了)。几方的努力最终让行动成功,黑人小伙伴,弯男插画师和间谍科学家齐心协力把人鱼送到了Elisa的浴缸里。一起生活中,插画师发现人鱼有能力可以恢复别人的受伤,甚至让秃头重新生出毛发(这是所有程序员的福音)。而主角Elisa和人鱼在一起生活之后,两人也感情升温,竟神秘地跨过了物种的界限。


另一方面,愤怒的Richard用尽办法,想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回人鱼。浴缸太小容不下人鱼,他日渐衰弱。Elisa和插画师决定按照之前的计划从码头送走人鱼。Richard顺着蛛丝马迹找到Robert,揭破他间谍的身份,拷问到了Elisa和Zelda偷走人鱼的事情。千钧一发之际,在码头上,Richard找到了Elisa,插画师和人鱼。一片枪声中,Elisa腹部中弹,人鱼胸中两枪,插画师被直接一拳击倒。在坏人即将全面胜利的时候,插画师爬起来用铁棍打伤了Richard。人鱼在中两枪的情况下竟然自愈,缓过劲来之后反击Richard,戳破了他的喉咙。故事没有介绍Richard的结局,他如果没有死亡,那也会成为一个哑巴。人鱼抱着中弹的Elisa跳入了大海。


影片结束的时候,是电影海报里的画面。在插画师的口述中,人鱼和Elisa在海中拥抱,本已死亡的Elisa在水里睁开了眼睛,脖子上从小就有的三道伤痕变成了鱼鳃,他们一起成为了水里的生物。


对于影片的这个结尾我特别特别地喜欢。这是插画师的口述,他或许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这个浪漫的想象有情节本身的合理性(Elisa的伤痕,人鱼的能力和在人类社会不被接受的孤独),也有他对自己好朋友的爱。也许两人最后都是以死亡告终,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导演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你一个结局,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嗤之以鼻。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和我们认为逝去的亲人会以灵魂的形式存在一样,对于留下来的人来说,真相不重要,对事件的理解比真相更重要。


总之,观影本身从各个角度都超出我的意料,电影本身情节紧凑有序,逻辑合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几乎完美的贴合了这个故事和故事所处的时代。这种逻辑和故事上的自洽,让人轻易就沉浸其中。电影结束的时候,我还陶醉其中,沉醉于影片当中,发现影片已经结束,而我觉得才刚刚开始。我不记得电影有多长,只是觉得时间稍纵即逝。对,这是一部让时间变短的文艺片。我觉得情节的精心构思是这部电影之所以精彩的基石,看完特别满足。


《水形物语》是类似“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如果说鱼人是野兽,艾丽莎就是美女。她会模仿电视里的楼梯舞,会枕着帽子小憩,会听音乐,会在拖地时跳舞,她内心最想要的是一双红色高跟鞋,最喜欢的片段是她幻想自己引吭高歌的片段相当惊艳。


她浪漫,美丽,像《天使爱美丽》中的艾米莉。她是美女,也不仅仅是美女。她温柔又兼具勇敢,可爱又不失坚强。她勇于追求爱情,并且为此奋不顾身,忠贞不渝。


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在《水形物语》这部电影中有大量弱势群体,艾丽莎出生以来就不能说话,鱼人被当做怪物,身为同性恋的室友吉尔斯遭到餐厅员工的歧视,身为黑人的同事泽尔达、餐厅客人也受到不平等待遇……他们在安保人员斯特里克兰眼中是不完整的:上帝长得很像人,长得像我,或者长得像你。可能还是更像我一点。


影片中斯特里克兰表面上高人一等,但他对将军言听计从,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有反抗的气魄;别人说汽车是水鸭色,他就跟着说是水鸭色,没有一点主见。


而相比之下,艾丽莎身为弱女子却敢冒着生命危险解救鱼人,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爱情;鱼人也知恩图报,从不放弃艾丽莎,坚决要和她在一起;吉尔斯为了卖出作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泽尔达坚持相信艾丽莎、帮助艾丽莎,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影片中的他们虽然有不同的肤色、身体,但有相同的灵魂,相同的人性,相同的为美好生活、为正确之事而奋斗的信念,他们比斯特里克兰更加勇敢、更加善良、更具人性。


当然,他们当中也有布鲁斯特那样的庸人,泽尔达给他做饭,他从不道谢;他把艾丽莎供出来,还不允许泽尔达给她通风报信。布鲁斯特这样的人绝非少数,正是他们愚昧、懦弱、麻木、自私,艾丽莎、鱼人、泽尔达、吉尔斯的知恩、清醒、勇敢、正直更显得难能可贵。


而正是因为艾丽莎、鱼人、泽尔达、吉尔斯是同类人,他们才会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布鲁斯特不尊重泽尔达的劳动成果,斯特里克兰歧视泽尔达,只有艾丽莎把她当做好姐妹,所以她愿意帮助艾丽莎。


吉尔斯在职场受挫,还因为同性恋身份被餐厅服务员赶出去,只有艾丽萨把他当成一家人,所以他对艾丽莎伸出援手:我找不到其它人聊天了,你是唯一一个能听我说话的人。听着,你想要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说需要,你就告诉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鱼人被人们当成怪物,受到百般凌辱,但是艾丽莎给他吃鸡蛋,给他放音乐,还把他救出来;而艾丽莎不能说话,很多人都不尊重她,但鱼人看她的眼神,表明他并不觉得艾丽莎缺少什么,也不觉得艾丽莎是不完整的,他每次看到艾丽莎的时候都很开心。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艾丽莎和鱼人一样张开嘴巴,一样发不出声音,她所经历的、她的一切都把她引向鱼人。他们在外观、肉体上是异类,但内在、精神上却是同类。


因此,一个从来不被待见、被直呼“哑巴”的人,突然有一天有人看上你了,吃你煮的鸡蛋,听你放的音乐,每次看到你很开心,这种体验是多么的幸福啊!


艾丽莎出生几十年来头一回有这样的待遇,她有什么理由不爱上鱼人呢?他们的爱情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毫不唐突,毫不生硬。


我们每个人,都是身体完好,灵魂残缺。所以需要找到一个人,Ta正好填补了你缺失的那部分灵魂。所以,爱从来不关乎身体,而关乎灵魂。


我非常喜欢《水形物语》的一点是,电影非常尊重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这样一种畸形的想法:一个男人睡了女人,他就是榜样;一个女人睡了男人,她就是荡妇。并且,导致了很多电影也是如此,常常有男人睡了女人的电影,但女人主动睡了男人的电影却很少。甚至一旦出现女性,就对“性”避而不谈,似乎女性不能谈论“性”,似乎女性谈论“性”就显得淫荡,似乎只能男性才能讨论“性”。


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为就是一种歧视,毕竟男性都可以谈“性”,女性为什么不能谈“性”?其实,这个世界,女性敢公开、正视“性”,才是进步、觉醒的标志。


《水形物语》也是提倡“性解放”,导演从不刻意回避性话题,而是理智探讨。比如艾丽莎会自我安慰,会和鱼人滚床单,还会和闺蜜谈论这件事,这才是尊重女性的电影。更为重要的是,艾丽莎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行为,使得电影再次升华。


《水形物语》不仅是一部童话片,更是一部女性电影,具有女权的内核。而艾丽莎不仅仅是高呼口号,还能付诸行动,通过自身的付出、辛勤的劳动来得到想要的东西。


起初人人都不同意艾丽莎和鱼人在一起,泽尔达、吉尔斯、包括很多观众在内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艾丽莎力排众议,勇往直前,坚持追求想要的爱情。对于解救鱼人的计划,高大魁梧的吉尔斯都表示无能为力,身材娇弱的艾丽莎却锲而不舍、绝不言弃,才终于感动了吉尔斯,帮助自己救出鱼人,才有了后来的比翼双飞、长相厮守。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原本她和鱼人之间是没有可能的,正是她的不懈努力才换来想要的生活。因此,任何时候,唯有信念创造奇迹,唯有信念改变命运。只要你觉得是正确的,就可以义无反顾地去争取,自信和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关键。重要的不是机会有多么渺茫,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做而已。在任何时候,别人说你不行,是不算数的;你觉得可以,就一定可以;如果你自己都觉得不行,就真的不行了。


陀螺导演的影片《水形物语》尊重女性、赞美女性、肯定女性,是一部三观很正的电影,而艾丽莎为追求爱情无所畏惧、奋不顾身的品质也让人非常非常感动。


作为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物语》虽为一部浑然天成的奇幻电影,但是,其在人物构建的布局上也不乏心思。虽然影片的故事背景处于冷战时期,但是片中人物诸如残障者、同性恋者、黑人、外来人甚至非人类的身份标签,在今天看来绝对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的。在豆瓣上,有人曾经这样说:这是一个“所有的边缘人拥抱在一起就能对抗黑暗的世界”的故事,而陀螺确实是把“政治正确”玩转成了一种工整的艺术,比之某些想要冲击颁奖季而刻意为之的政治正确之作,确实高明得太多太多。


最后,演员杰出的表演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莎莉·霍金斯和道格·琼斯两人,都展现了逆天的演技。莎莉·霍金斯这位学院派的英国演员,虽然少有在电影中担当主演的机会,但其演艺经历却是异常丰富。她在《水形物语》中饰演的哑女,没有台词,仅靠眼神与手语就传达出了人物汹涌澎湃的感情,表演极富感染力。而饰演怪物的道格·琼斯,在出神入化的化妆与特效技巧的助力之下,同样是仅靠肢体语言,就成功地将水形怪物的灵气与智慧传达给了观众。


最后的最后,影片的结局是极度的浪漫,一如电影海报一般的唯美。艾丽莎的欢愉始于自我浸泡的浴池,终于相互拥抱的海洋,水的形状就爱的形状,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欢畅结合,就像张信哲唱的那句“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一般。


但是,我想在文末,再次赞一下莎莉·霍金斯的演技,她在本片中的哑女形象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无需台词,仅通过她的手语或者一个眼神,就足以展示角色的充沛情感。无论是面对阴谋的果敢,还是面对爱情的直率,你都能感受到这个少女心角色投射出的温暖与力量。


再次再次评说一下导演陀螺,如果说之前的陀螺导演的影片是血腥奇幻,那么我给《水形物语》的关键词则是柔软。充满童心的陀螺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用他最赤诚的童心完成了对爱的探索,而你只用点开播放键,就一定能深陷于这片温柔,不能自拔。


PS:一些图片下载自网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