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支持父母“生無恩”論

爲什麼說父母“生無恩”?

父母於子女有恩一直是社會意識主流,通常情況下,父母與我們有兩種恩,一是生育之恩:母親懷胎9月,含辛茹苦才誕生出孩子,二是養育之恩:將孩子養大成人以及教育孩子。其次纔是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之恩。但是也有人提出反面觀點:父母無恩論,東漢時期的唯物主義的哲學家王充提到過,他在《論衡》說:“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和合,合而生子矣。”王充認爲夫婦不是有意生孩子的,孩子不過是情愛之時無意間誕下的產物而已。

那麼,父母對孩子有沒有恩?

沒有。

當我回答沒有的時候,我的內心十分竊喜,腦海竟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用薩魯法爾的話來說:這一點也不榮耀。

父母對孩子無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討論。

一,就生孩子本身而言,生孩子的行爲並不偉大,甚至稱爲自私也不爲過。

一般的父母生孩子多出於以下幾種目的:

1 雙方父母要求生孩子。

2 滿足自己當父母的願望。

3 婚姻與愛情的結晶。

4 給自己養老。

5 其他……

可能還有我沒列舉出來的需要,但是沒有一種需要是從孩子本身的意志出發的,關於這一點電視劇裏邊就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人生的開始始於哭聲,大人們都在笑,可有誰知道嬰孩內心的恐懼,他們願意來到這個陌生的天地嗎?”

生育行爲的終極目的是爲了實現種羣的延續。所有父母都沒資格在子女展現他的道德優越感,甚至從道德層面來說,這帶有原罪性質。

二,從養育層面來說,我認爲父母照顧孩子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這種義務和責任則是種羣託付給他們的。

衆所周知,獅子在未長大之前是沒有單獨捕食的能力的,而必須由母親保護它免受外敵的侵擾,培訓它捕食的本領。這是獅子這個族羣爲了適應大自然而作出的最優選擇。而作爲人類自然也會學習獅子那樣保護新生一代,等新生代長大擁有獨立捕食的能力之後纔去保護新生代,以此來讓人類這個種羣不斷繁衍下去。可惜大部分父母沒有這種意識,不知道生孩子意味着什麼,糊里糊塗就生了,要負責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一個長大的孩子去教育沒長大的孩子,想想就害怕。


爲什麼我支持父母“生無恩”論

因爲沒有人願意虧欠其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

在當今這麼一個社會意識形態中,以儒家思想爲代表的孝文化還佔據着主流。盡孝固然沒錯,但是對“孝”的解釋以及評價標準卻掌握在父母與那些所謂的大師專家手裏,那些大師專家拿着幾千年前的封建糟粕來告訴父母與孩子什麼行爲才符合“孝”的標準。於是就有很多父母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幹他們不情願乾的事情,孩子稍微表露出不滿的意思,父母就說你這是不孝順的行爲。孩子一聽不孝順父母了,就會產生愧疚心理。這樣下去孩子在與父母對話的環境中通常會不自覺地貶低自己的地位,因爲自己覺得虧欠了父母,從而導致自己不能正常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長久以往在對父母的妥協之中犧牲自己的個體意識。

比起儒家提倡建立的三綱五常秩序,我更渴望能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平等交流的環境,我更希望父母不再把孩子當做自己意志的延續,而是把他當做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兩代人能在一起心平氣和的討論自己對於生命、愛情、教育的見解與困惑。

我有那麼一個願景:當我的孩子長大後,我能向他/她坦然說自己第一次作爲父親,要是有很多做得不對的地方還請他原諒。然後兩人一起討論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兩個孩子互相學習借鑑,共同成長能獨當一面的男人,這是我理想中的親子關係。

我知道這條路很遙遠,但我將會持續努力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